日野大巴內部
1、路邊的經典——帶你探尋70年代的日產柴U20H通勤巴士
1971年,日產柴推出了第一代C系重卡。基於初代C系列技術,1973年日產柴首次推出了U系列巴士。當時的U系列涵蓋了兩款車型,分別是U20和U30。這兩款車型是日產柴開創巴士產品的首代車型,極具代表性。但由於時間原因,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一系列的車型。
以上兩張圖就是U20和U30兩款車,上面雙門的是U30系列,主打市區內部公交線路以及觀光客運;下面單門的是U20系列車型,主打的是山區客運、遠郊客運和長途客運。在動力配置方面兩車也有所不同,但是底盤規格完全相同。
從配置表上面我們可以看出,U20/30兩款車一共有三個尺寸。分別是車身長度為10.06米的短軸距版本;車身長度為10.69米的中等軸距版本;車身長度為11.09米的長軸距版本。以現在眼光來看這三個型號的差別並不大,可以統一歸納到10-11米級別客車之中,但當時日產柴還是給這三款車劃分了很明確的定位。
本文介紹的,就是來自上世紀70年代的日產柴U20系列巴士(部分地區稱為4R95)。這款車的准確型號應該是U20H,屬於三款車型中尺寸最小的版本,全長10.06米,軸距4.67米。從外觀上看該車滿是水漬,車窗周圍部位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銹跡,保險杠下半部分也產生了變形。
擋風玻璃為分體設計,尺寸比較大,視野也很好。雨刷器採用對刷式,但是已經銹死無法使用。日產柴U20巴士的左右兩側後視鏡均可以折疊,上圖中左側後視鏡其實不是變形移位,而是折疊了進來。前臉中部左右兩端的轉向燈為凸出設計,轉向燈外殼褪色嚴重。
如果前臉中間那個日產柴UD的翅膀標一直沿用到日產柴後期車型上,想必也會和日野的大鷹標一樣搶手。車燈以及中部黑色裝飾板的外圍採用了銀色的金屬包邊,有點像香腸嘴。左右各安裝了兩個車燈,車燈外圍用銀色的梯形邊框罩起來。U20的發動機為後置,所以前臉中部安裝的是密封的黑色裝飾面板。
保險杠上面的應該是額外安裝的轉向燈,保險杠下半部分變形的比較嚴重。有意思的是,在保險杠左右兩端增加了塑料制的黑色護套,在原版U20巴士上我們並沒有找到這個設計,有可能是後期車型上增加的設計。
前臉左下方的拖車鉤,保險杠上面還覆蓋了防滑踏板。
10.06米的車身長度放在現在也是極受歡迎的一種尺寸,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道路情況。而日產柴給予U20H的定位就是山嶽路線用,當然這種尺寸作為通勤車也非常合適。該車採用了紅色加黃色的拉花,直至現在拉花依舊清晰可見,年代感十足。
發動機採用了後置的形式,進氣道安裝在右後方車尾的頂部,散熱格柵安裝在車尾的左半部分。車尾擋風玻璃並沒有採用整體設計,而是使用了三塊玻璃拼接而成。在左半部分玻璃上面還粘貼著藍色的貼紙,貼紙上面寫著「冷房車」,表示該車帶有空調。左右兩側的尾燈採用凸出橫置式。
尾部發動機艙以及工具艙的開關都採用了這種旋鈕式,也是當年日本客車上極為常見的設計。但是使用時間過久以後可能會生銹,部分開關中間的旋鈕就難以轉動。
日產柴U20H搭載了一台日產柴的PD 6發動機,其姊妹車型U30搭載的則是功率更大的PE 6發動機。日產柴PD 6發動機為直列6缸直吸形式,排量為10.3L。該發動機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85馬力,在1200轉/分鍾的時候可以輸出666N.m的扭矩。這款發動機搭載在同時期的日產柴C系列卡車上,屬於當時的主力機型。而其衍生出來的還有PD 6T渦輪增壓版本,功率為245馬力,扭矩為893N.m。
發動機底部銹蝕的非常嚴重
該車左側並沒有設置駕駛員車門,但是在靠近車尾的部位還是設置了安全門,日本對於客車安全方面真的是非常重視。整車採用可前後推拉的大尺寸車窗。在車身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鉚釘將車身蒙皮固定在一起,即使出現了不同情況的銹蝕鉚釘也沒有松動,蒙皮也沒有裂開。
由於車輛尺寸偏小,所以U20H使用了小尺寸的車輪。該車前後橋均採用了六根螺栓的小噸位車橋,匹配16寸的六孔鋼圈,外面是8.25的輪胎。
非承載結構車身,板簧懸掛和獨立車橋。
車門部位特寫,車門上半部分的玻璃是透明的;而下半部分則為藍色半透明的形式。
上下車採用了三級踏步形式
進入車艙內部以後首先看到的是駕駛區域,U20的駕駛艙和日產柴C系列重卡基本相同,方向盤規格應該是通用的。後面安裝了一大三小的儀表,從駕駛員的視角看相當的直觀。
在駕駛員右側設置了變速箱操控擋桿和卡帶式收音機。所有的控制按鈕全部集成到了駕駛員左邊的那個小箱子上,大部分為立式撥桿開關。
控制面板上的功能真是相當齊全,除了車載燈光的控制以外,在面板上還有電冰箱控制撥桿、車載通風系統控制面板以及空調發動機開關控制面板。
位於控制台邊上的注意事項貼紙
此圖對應上面一張注意事項貼紙,車輛啟動開關位於儀表盤的右下方。
車窗部位特寫
主駕車窗上面還固定了一個儲物支架
主駕駛前擋風玻璃頂部安裝的藍色遮陽板
一般來說這些車退下來以後很多會被拿去當倉庫使用,所以車廂內部的座椅會被全部拆除。當年的客車都喜歡採用弧形車頂,也是為了讓車廂中部的空間有所提高。車廂頂部左右兩側則是空調風道,每個風道帶有四個可調節的風口。
安全門內部特寫
其實日本的客車製造理念在上世紀60、70年代是很先進的,絲毫不亞於歐洲國家的客車。而且日本很早就開始注重客車的安全性,而不是在事故發生之後才開始著手改革,這也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值得慶幸的是,這輛稀少且有意義的日產U20H並未走進報廢廠,而是被老車收藏家所看中,日後將會對該車進行外觀上的修復,使其看起來更加鮮艷,屆時將會以全新的姿態站在所有車友的面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日野中巴房車啥樣?和豐田柯斯達齊名,配4.0L柴油機+4AT
Hello,大家好!
說到中巴房車,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基於豐田柯斯達底盤打造的B型房車,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海外,除了豐田柯斯達,還有一款日野中巴底盤同樣是此類型房車的不二選擇,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款。
說到日野這個品牌,相信不少朋友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並不是很熟悉,甚至沒有聽說過,那是一位內這個品牌在國內只和廣汽合資,推出了幾款重卡車型,廣州周邊的朋友相信會有較多機會碰到懸掛這個LOGO的重卡,這就是日野汽車,關於這個品牌更多歷史,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說回這款中巴房車,整車外觀造型和豐田柯斯達還是比較相似的,這也跟日野和豐田的歷史淵源有一定關系,方正中略帶圓潤的造型設計,給人的感覺十分溫潤,大尺寸的前風擋窗戶也和新款柯斯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搭配上全黑的車窗,商務范兒十足。
車身尺寸中規中矩,長寬高分別達到了6250*2080*2750mm,車身長度已經超過6米,在國內是無法滿足C本藍牌駕駛的。
車身外部的整體設計更加簡單,就連房車上最常見的遮陽棚也沒有提供,但從外觀看真的很難把它和普通車型區分出來,但打開車廂尾部行李箱,可以看到是一個和車內相通的設計,拿取物品比較方便。
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的是一台4.0L柴油發動機,匹配一部4AT變速箱,動力談不上多麼充沛,平順舒適、穩定可靠才是它所追求的目的。
車廂內部的整體布局設計相對來說就要居家不少,和國內能見到的偏豪華商務的柯斯達房車相比,明顯海外消費者更喜歡這種居家的感覺,原木色的傢具搭配酒紅色的皮質座椅包裹,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簡配版的小旅館。
車廂後前方區域是會客休息區,提供了一組四人座沙發,平時可以在這里吃飯休息,夜晚休息的時候還可以把座椅拼成一張尺寸約為1800*1100mm的小尺寸雙人床,能夠滿足2名小朋友在這里休息。
廚衛區域位於車廂中部,車內的廚房提供了一台美固房車專用冰箱、洗菜池、微波爐等設備,想要做飯的話可以自備一套攜帶型卡爐。
車內衛生間位於車廂中部的一側,內部空間並不是很大,提供了一個攜帶型馬桶,臨時應急啥的還是沒有問題的。
來到車廂尾部,是一個U型沙發休息區,可以滿足6人同時休息,平時在這里接待一下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還是比較愜意的。
到了晚上需要休息的時候,還可以把沙發拼成一張尺寸約為1900*1900mm的大尺寸雙人床,可以輕松滿足2名成年人在這里休息。
水電方面,這款車提供了1500W逆變器、100Ah鋰電池和200W太陽能板,以及70L凈水箱和70L灰水箱,看起來不是很充足,但海外的房車營地比較豐富,還是可以得到有效補充的。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中巴房車,這款車的表現依然值得肯定,穩定可靠的動力系統、居家舒適的內部布局,對於喜歡此類房車的消費者來說是個不錯選擇,只可惜超過6米的車長在國內C本不能駕駛,另外這款車約合70萬元人民幣的售價,也很難讓大多數消費者接受,如果這款車引入國內,你會考慮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日野RC——不得不說的經典豪華客車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湧入中國,各種品牌的卡車、客車以及轎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追溯這段歷史,絕對跳不過日野RC客車。日野RC客車是當年高端進口客車的代表,在國內多地都有使用記錄。除了車迷,就連普通群眾對日野RC大客車的印象都頗為深刻。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車難逃車齡已滿報廢的命運。有的駕校從各大旅行社以及酒店購進二手的日野RC客車用作教練車,讓這些質量還說得過去的日野RC客車繼續在民間發揮余熱。本文介紹的這兩輛日野RC客車懸掛的是河北秦皇島的教練車牌,目前已經處於報廢的階段。
由於圖片不多,我們只能簡單說一下這批日野RC客車。八十年代的日野RC客車還是滿滿的昭和風格,前擋風玻璃為分段式安裝,車窗也採用了圓形邊角的設計。藍白相間的車身是當年非常流行的配色風格,車身採用了矩形的深淺藍色裝飾塊塗裝,藍色部分與黑色部分之間增加了一條黑線進行過渡。
和當年的UD客車一樣,日野RC大巴的前臉依舊大量採用全金屬部件。中間的金屬格柵安裝了三個橫條進行裝飾,中網的下半部分採用階梯式布置形式。矩形格柵左右兩端安裝了四個車燈,有一部分車燈已經破碎。大燈下面還安裝了一對小霧燈,左右兩端的轉向燈依然採用凸出設計。
前臉中部的金屬HINO大鷹標絕對是畫龍點睛之筆,無數車迷心愛的一個車標。無論從車標的顏色還是造型,日野的LOGO都比其它的日系商用車更有逼格。但這批日野RC由於保養不夠得當的原因,車身外部狀況非常糟糕,多處噴漆已經從外表剝離脫落,裡面的金屬已經出現銹蝕,車身外部也布滿了水漬。
其中一輛日野RC客車的擋風玻璃保存的比較完好,另一輛的擋風玻璃就比較糟糕。日野RC客車左右兩邊的後視鏡都採用小小的外擺臂後視鏡,後視鏡整體造型採用弧形設計,能夠提高後視鏡的曲率。但是這輛車的後視鏡後期經過了更換,全部改成了國產的塑料件。
另一輛車的擋風玻璃就非常糟糕,玻璃中間已經塌陷進去了。整個擋風玻璃使用了透明膠固定住,防止脫落。左右兩端的後視鏡使用的應該是原廠的白色金屬後視鏡。當年輝煌的日野RC大客車如今淪落成這般模樣,讓人看著實在有點心疼。
擋風玻璃右上角的年檢標識都保留在上面,最後一個是2002年。這個日期應該是它的最後運營時間,後來進入駕校也沒有撕掉。從車牌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兩輛車進入的是河北的駕校,車況如此不堪應該是在駕校用了有一段年頭。
因為保養不當的原因,這兩輛車的成色不太樂觀,像保險杠、車輪罩這些零部件都已經生銹變形,難以重現當年輝煌的模樣。好在這兩輛車已經進入到收藏家的手中,在未來的時間里應該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並且進行修復,最大化的恢復其當年的英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上海日野發動機是國產的還是外企的?
是中日合資的。由上海電氣集團和日本日野公司合資的。日野在日本是非常好的卡車、客車生產廠家,我在日本看見的公交車、大巴和大卡車,基本都是日野的,其他的就主要是三菱FUSO的。合資廠,技術來自日野,應該說是不錯的,畢竟他們的柴油機技術很好。
5、一般像大金龍,安凱或者宇通之類的大客車用什麼發動機?牌子?排量?
像大金龍、宇通、安凱之類的客車廠家主要使用的是廣西玉柴集團生產的發動機,無錫錫柴公司生產的發動機,日本日野集團生產的發動機,東風康明斯公司生產的發動機,以及山東濰柴動力集團生產的發動機,排量的話在:7升—11升左右不等,進口的發動機質量好,價格會稍貴,國產的發動機便宜,用的也多。
6、大客車的排氣量一般是多少?
目前國內的大客車採用最多的就是玉柴發動機,按型號的不同主要是玉柴YC6J系列發動機,排量為6.494升;玉柴YC6A系列發動機,排量為7.255升;玉柴YC6L系列發動機,排量為8.4升。
7、80年代日野老客車,當年為取代斯柯達706RTO進口,懸掛軟得像坐船
現在的交通確實非常的便捷,即便不說自駕出行,公共交通同樣非常便利,出趟遠門不是選擇飛機就是選擇高鐵。當然在一些較偏的地方,大巴出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的大客車坐起來同樣非常舒服。
可能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以前的客車是什麼樣的?咱們今天就來聊聊80年代的日野老客車,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這樣的車型。日野在70年代生產RC大客車,而咱們國內剛好在當時進口了一批。
之所以進口這批大客車,主要還是為了替代60和70年代使用的斯柯達706RTO。而從那時起到,到90年代,基本都是日野RC客車的天下了。當然也有不少其它車型,三菱Fuso和BENZ等。
看到網友拍的這輛車,一下子就有種穿越回到過去的感覺。而通過換算客車銘牌列印的時間能夠知道,這車是1984年生產的。即便是三十多年過去了,這車的方向盤依舊完好,還是蠻讓人驚訝的,方向盤中間還是那個經典的日野標。
不過如果在駕駛位轉頭看向後方,還是能夠感受出歲月在它上面留下的痕跡。車內的很多座椅都已經破舊不堪了。一些座椅也已經不見了,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多數報廢之後的車,座椅被拆解移為它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它當年的樣子還是非常的好看的,而且座椅的舒適性也是非常棒的。可能一些比較年長的朋友曾坐過這車,行駛過程中噪音是非常低的,而懸掛方面也非常軟,坐著很像在坐船。
有的網友還表示,小學春遊的時候坐過,當時覺得軟趴趴的,到目的地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吐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坐過這樣的客車呢?歡迎留言討論。(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廣汽日野700的故障圖標是什麼意思
建議4S店去檢查或者大修理店檢查一下具體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