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巴士包車 » 人力黃包車出租迎親

人力黃包車出租迎親

發布時間: 2022-11-26 08:46:51

1、請教婚禮迎親的新方式!

生活開支如下:

1、養一部經濟型車(帕薩特)。五年前買車為了節約只購買了中檔車,車險以後只會上第三者險,1900多塊一年(有了交強險),養路費、稅按規定交,停車費基本沒有,油錢每月1,800(還在漲價)。養車錢自己解決一部分,公司報銷1,500元, 每年還需要從家庭收入中支取8K左右為車輛保修。 (LZ不需要)

2、26W購房一套(現升值到40W左右),購一寫字樓值32W,購公寓一套(樓花)32W,有舊房子一套21W買的,有車房(現升值到23W左右),45W在老婆的外家買了一套房子,現給外母借住,在我家鄉買了一住宅地,花了23W(現升值到75W左右),我老爸有一塊500M2住宅地留給我和弟弟,約值300W(現升值了,因有人出以上這個價想我們轉讓),我可分150W.我和老婆的公積金差不多每月有6K,現在沒有用,兩人共累積了有20W左右。(LZ目前不需要)

3、教育:孩子上小學,公辦借讀,年學費2.5K(明年只用交0.5K,因東莞有規定本市戶籍公辦借讀每學期只能收250元)。再加一些競賽考試費用。雜費0.5K,包括書本200元,校服300元,在校入伙一餐和中午住宿,1,600元/年。業餘生活約2.4K,包括兩個假期報課外活動班,平時游泳、看節目、娛樂支出等。教育經費約在7K/年上下。(同上)

4、吃飯消費:平日控制在50元/天,共251天,雙休日控制在150元/天,共90天,孩子放假大約6周30天,每天加50元花費,另外長假和元旦共24天,平均控制在150/天,加上點餘地,大約在3W/年上下。(這個差不多把)

5、全家三人穿衣:每年控制在6K以內。這很節省,因我對衣服不感冒,不失禮過得去就可,老婆較會買衣服,不浪費,但也算很時髦.(我本身有名牌的工作服,每套約三千元,但我很少穿工作服,我較喜歡穿幾百元左右的休閑服)

6、住房消費和收入:我們自己名下的一房出租,一寫字樓出租,但出租收益不太好,租金得款不穩定,租金約為3.2W/年.(公寓一套72平方(樓花),要在07年底-08年中才能收樓,估計到時出租的租金約有3000元左右.)

7、日雜消費:通信費500元/月,上網費90元/月,另要多加手提電腦的無線上網費100元,全年8.3K,管理費、水、電、氣、有線電視、化妝品、洗滌用品等全年約1W。

8、給家裡花費:老婆每年回家探望給外家的錢約1W元,另外母幫忙帶小孩每月給2K。我父母有退休費合計6K/月,他們兩老另有房租收入2K/月,且都有醫療報銷和醫療保險,不用我們兒女負擔開支,出力和有孝心即可,每年約給兩老8K花費。兄弟姐妹來往基本平等,年5K即可。

9、其他人情花費:我們每年的人情花費主要是聚會,同事、朋友結婚、生子,外地同學來莞請客等等,花費不大,也沒計算過,每年大概有個1.5W足矣.
(而我因工作或和工作有關聯的朋友和客戶的花費未計算入內,也不用計算入內,因為是工作上的花費,已在傭金或平時股市上賺的利潤里扣除)

10、旅遊費用:我比較忙,對自費旅遊不是太感冒(兩人公司每兩年都有一次旅遊),全家旅遊兩年一次,現在每年也有全家自駕出省游一次,費用在8K左右.

以上十項合計花費每年在11W左右,打出1W餘地,每年能積攢33W左右(對比3,4年前已少了10W左右)。

我的自我感覺不錯的,但我這收入在東莞只能算中等偏上一點,故我要發展自己的事業,理好手上的資金,運用要得當,現正在努力中!
因東莞是一個好地方,經濟發展是全國最快的!
我是二十多個本地區老表中最窮的,我要在38歲時賺取到1500W,希望能夠成功!!!

就算我有了1500W,但在東莞這地區也不過只能算是中等!好在東莞對比長三角物價指數不算高,因廣東人較精明吧!
去過長三角幾個城市,服務不能算太好,但收費很高,特別是上海,住香格里拉舊樓要2K,新樓要3.6K,太過分了,同樣五星(喜來登)東莞才要600元左右,廣州同級要1200元左右.東莞有五星酒店15間,准五星酒店5間.有竟爭才有服務,價格才會適中.

2、黃包車的重現黃包車

收費、外觀、線路和管理是大家最關心的四個問題人力黃包車,一種能夠讓人想起傳統韻味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近期杭州市旅委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的《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西湖周邊有望重現人力黃包車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規劃》設想,人力黃包車將分布在西湖周邊,並在靈隱寺、雷峰塔、絲綢博物館等主要景點設置停靠站點,拉
黃包車
黃包車人員需熟悉杭州歷史,懂幾種外語,能為遊客擔當導游。
帶著對黃包車的回憶,熱心的杭州網網友,在論壇了發起了一個投票帖,通過網路投票的形式了解網友對黃包車的支持度,3天投票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網友,對西湖周邊重現黃包車表示支持,充滿期待。
好處:方便、便宜、環保、促進就業
不足:西湖邊會不會更擁擠?
網友「剩面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表述了他支持黃包車出現的6大理由:一、體現傳統文化;二、價格比其他交通工具低;三、方便遊客遊玩;四、擴大就業;五、提高生活品質;六、環保。
坐上三輪車,悠哉悠哉地游西湖,正是遊客和市民的美好記憶。其他贊成黃包車出現的網友在回答中,紛紛回帖 黃包
表示「支持」、「我喜歡」、「肯定有市場」等。網友「七月海豚」留言:「現在禁止機動車通行的一些路段,坐坐三輪車,慢慢地逛西湖,沒有走路那麼累,卻也有一番悠閑的情趣。」
同時,站在反對方的網友也拿出了他們的理由,他們認為拉車人看上去很辛苦,似乎有點「受壓迫」的意味,另一方面,現在西湖邊已經有了電瓶觀光車,再來一個黃包車,會不會太擁擠了,遊人還怎麼走路呢?
像西湖船娘那樣
推出「西湖黃包車小伙」
盡管有反對的網友,但超過7成的網友表示贊成討論中,有網友提到車子是採取像《上海灘》中的那種手拉黃包車還是以前市區里的那種腳踏三輪車。留言中,更多網友偏向三輪車這一方式。大家表示,手拉黃包車對車夫來說畢竟過於勞累,況且,一個坐車上,一個在路 黃包車
上拉,顯得有點不平等。
網友「過路人y」和「坐井觀天」對黃包車進行了一番包裝策劃。「過路人y」直言不諱,他認為現在的電瓶車太像運貨車,與西湖不太協調,價格上也不夠親民,他建議黃包車要在設計上多動腦筋,並提到「電影《羅馬假日》里的那輛西式黃包車式樣不錯」。
除了包裝黃包車本身,黃包車夫也是網友十分關注的,許多人提到了西湖船娘,希望黃包車夫也通過培訓上崗, 黃包車
像西湖船娘那樣訓練有素。
在此基礎上,網友「yeweimian」還提出了自己的策劃:像「西湖船娘」一樣搞個「西湖黃包車小伙」。必須是培訓後才能上崗,規范操作計價。這樣肯定能有搞頭的。
價格統一,線路覆蓋主要景區
一下子不要投放太多
接下來的討論更為細致,其中黃包車的收費價格,成了一個極為關注的討論話題。
網友「雪地風鈴」等提出:收費價格一定要統一,希望像計程車一樣有個固定的起步價,市場就不會混亂,遊客 黃包車
也不會被「宰」。「深淵領主」建議:「如果是5元起步價,最貴不超過10元,那就強烈支持。」為了市場秩序,「坐井觀天」有個全局的考慮,希望到時黃包車不要一下子投放太多,以免造成惡意競爭,又增加道路壓力。關於黃包車的行駛線路方面,網友「ddr」建議:西湖邊的黃包車應該不能隨意行駛,而要有個旅遊線路,設定幾個主要站點,覆蓋重要的景區,遊客可以一站一站地看過來。
還有網友對做黃包車夫很有興趣,「我愛吃蘿卜」說:「如果重新有這個職業的話,我想報名。其實每一行都有很多機會。」
其他城市現成經驗很多
網友還找來了貼圖
去過其他城市的網友,紛紛描述了其他城市的黃包車風景。
「去北京游胡同,常會乘坐人力黃包車。車夫一般閱歷豐富、口才極佳,知道很多典故,有的還會外語,是稱職 黃包車
的導游。」網友「湛藍」引用媒體的話,描述了老北京的這一道亮麗風景。
「海邊古諺」舉了保定的例子:「以前在河北的時候,很多城市都有的,那時候在保定一個小城市裡面,3塊錢滿城跑,滿大街都是人力車,十分方便。」
「米藍多」則期待著一場黃包車婚禮,必將吸引大多數路人的眼球。跟帖的「企鵝仔」趕緊為「米藍多」找了來一張黃包車婚禮的圖片(圖1)。未來西湖邊的黃包車是什麼樣的造型好?很多網友找來了貼圖,以供欣賞。「西溪隱士」找來海口晚報網上的一張色彩鮮艷的人力三輪車圖(圖2)。這張國外的人力黃包車圖是網友「純粹的我」找來的(圖3),他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已經在打聽如何成為西湖邊的黃包車夫了。網友「坐井觀天」建議,因為杭州西湖的歷史久遠,西湖邊的黃包車應該也要設計得古典一些,才能顯得有韻味。
還有網友描述了泰國的特色交通工具,表示他山之石,也值得借鑒,或許也可以發展成一樣旅遊交通工具。「杭 黃包車
網118」說:「去泰國芭堤亞玩,滿大街都是皮卡,統一改裝成敞篷車模樣,可拉風了,價格也實惠。」 黃包車是對旅遊工具的補充
最關鍵還是管理要到位
「應該是件好事情。」作為旅遊業內人士,浙江省國際合作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陳健副總經理,對黃包車可能重現西湖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黃包車代表著一種傳統,看上去古樸,而且乘坐方便,對景區尤其是西湖等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景區來說,是種蠻適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區就有這種黃包車存在,而且秩序井然。事情是件好事情,但要出現好效果,關鍵還是管理要到位,要避免出現亂哄哄的情況。要設計好黃包車的旅遊線路、駐停站點,收費價格和車身樣式要統一,最好黃包車夫的著裝也要經過專門設計;此外,黃包車夫的上崗應該要經過培訓,規范營運,避免出現為搶生意半途亂拉客的情況。如果有了良好的游覽秩序,那投入黃包車對景區來說肯定是有益的。」

3、人力車為什麼要叫黃包車???

不是人力車要叫黃包車,而是黃包車也叫人力車。

人力車還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架子車、自行車等,只要以人力驅動的都叫人力車,黃包車是其中一種。

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黃包車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創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國人米拉看到黃包車便利,擬從日本購進,並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並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後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並批准路程價格。次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因從日本輸入,故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車。

黃包車初時為雙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認為男、女同坐有傷風化,車夫拉雙人車也頗困難,因而禁止雙人同坐。1890年車價約為1英里內5分,2英里內1角。

黃包車以其適應性強,僱用方便,車資低廉而久盛不衰。舊上海的黃包車絕大部分是車行出租給車夫的,骯臟破舊者居多;也有有產者私人配置,僱傭車夫拉的,俗稱「包車」;還有一種車夫自購的車,多為半新舊的車,車身油漆一新,可包月,亦可臨時雇坐,俗稱「野雞包車」。凡在租界上通行的黃包車須向工部局捐照會。抗戰前夕,黃包車已達1,000多輛。後三輪車興起,至40年代後期逐漸被淘汰。

4、泉州那裡有出租黃包車

泉州的出租公司有出租黃包車。

黃包車,它是一種以人力為主要動力的帶兩輪的車,也叫人力車。

黃包車可分為:人力黃包車、人力車、婚禮黃包車、旅遊黃包車、上海黃包車、仿古黃包車、洋車等等。這其中的婚禮黃包車和旅遊黃包車也是在近代才出來的,顧名思義一個是專門供結婚使用的 ;另一個是專門給旅遊游覽使用的。使用方式也不同於以前,以前是窮苦人用來謀生的工具,沒有這個他們都要挨餓的。

5、解放前的舊上海那麼繁榮為何沒有全面淘汰黃包車?

首先,黃包車(人力車)是1869年,由到日本的美國傳教士強納森.斯科比所發明,最早僅是個人在橫濱街上使用,但很快就開始在當地流行,幾年間便成為日本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1873年,黃包車從日本傳入中國的上海,故又名「東洋車」。
雖然當時在中國的上海已經有了汽車、電車等較為先進的交通工具,但是黃包車仍然是都市交通的主要工具。這一方面是因為坐黃包車可免去擠電車的擁塞之苦,而更主要的是當時黃包車數量非常之多,隨處可見,乘坐很方便,而且價錢極其低廉(拉很長一段路,也只需10-20個銅板)。盡管多如牛毛的黃包車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些麻煩,但租界當局卻無意取締,因為黃包車的存在,既可以免去他們在城市交通上的大筆投資,又能使租界當局坐收漁利(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法國人米拉看到黃包車便利,擬從日本購進,並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呈報一份計劃,要求「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並申請十年專利經營。後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照會」(相當於現在的營業執照),並批准路程價格。次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
另外,按當時規定:每輛(黃包)車除需有「照會」外,每張「照會」照例還得(按時)交納「照會費」(即所謂的「管理費」),而僅此一項,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每年就可坐收約60萬兩白銀!
而最苦的當然是那些個拉黃包車的車夫了。他們多半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窮人,每天起早貪黑,奔跑在馬路上,風霜雪雨,晝夜不息,異常辛苦。然而所得卻甚微。(按照當時的價格)一輛黃包車,車夫每天需向車主交納0.85元的租金,而租用時間卻只能從當天的下午3時到次日凌晨5時(共14個小時)。從次日凌晨5時到次日下午3時的時段,則是租給另一個車夫,且需另外交付0.85元租金。所以扣除租金,一個黃包車夫每月的平均收入大約只有12元左右。而且就是這么點微薄的收入,卻是以他們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長期沒日沒夜的奔跑在都市中,黃包車夫的健康會遭到極大的損害,以至於許多車夫拉不上幾年就勞萃而死。

到了1949年,隨著上海等中國各大城市的解放,租界被徹底取締(收回),加之當時的三輪車逐漸興起,完全依靠人力拉拽的黃包車逐漸被淘汰。到了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後一輛黃包車被送進了博物館。

6、人力黃包車的歷史發展

初時為雙人同坐,男女可同坐,而在1879年,清政府因認為男女同坐有傷風化,同時車夫拉雙人車也頗困難,因而禁止雙人同坐。
黃包車結構簡單,容易製造,成本較低,與當時的轎子和馬車相比較,具有輕便、迅速、價廉等特點。在上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中產階級出行的首選,就是黃包車。

民國初年,黃包車已風靡京、津、滬、漢等大都市。
1919年五四運動後,一些年輕人曾號召不坐人力車,作為他們所提倡的新生活的內容之一,其中有人曾在到上海的第一天就發誓不坐黃包車,代以步行。
1949年後,隨著三輪車的興起,人力車逐漸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後一輛人力車被送進博物館。
近年來,作為一種特色旅遊服務項目,新型黃包車又小批量地出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景點內。
在江南的一些城市以三輪的黃包車多見。例如台州。

7、黃包車在上海灘曾風靡一時,後來怎麼消失不見了?

提到老上海,大家腦中浮現的除了租界、各種公館、小弄堂之外,一定少不了人力車。近代上海這樣一座與國際接軌的城市,在傳統與現代間,人力車穿梭於大街小巷,見證了那一段時期獨特的歷史。

一、人力車傳入與興盛

人力車誕生於東洋日本,1873年,法國商人米拉將它引入上海法租界,並創建了第一家人力車公司,開啟了人力車在中國的歷史。《申報》描述這種新奇的車輛:“比中華車大小不同,不論天暗下雨,一樣可推。車上另有帳篷,下雨不濕衣服,格外奇巧”。人力車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叫法,因在上海統一刷漆為黃色,故又被稱為黃包車。近代中國的大城市基本都有人力車的身影,但要論及數量以及名氣,還得數上海的黃包車最為著名。

人力車從日本傳來

在舊中國,人們在城市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無非是轎子和馬車兩種,但人力車一經傳入就迅速發展,成為了城市交通的主體。上海在未開埠之前,只是一個港口城市,並未成為國際性的大都市。水上交通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陸上交通也主要靠人抬轎子,並沒有像樣的馬路可供車輛行駛。1856年,法租界外灘建成第一條馬路,此後上海城市不斷擴大,現代化的馬路也不斷修建。著名的猶太商人哈同就是先修路後蓋房,獲取了大量的利潤。

上海法租界

城市道路的更新與城市規模的擴大一定會導致交通方式的變革,而黃包車就在這種大環境中茁壯生長。上海商品經濟發達,作為當時南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內部人口流動大,交流頻繁,以往轎子、馬車的形式效率低下,在上海這樣的大都會顯得格格不入。代替馬車這種長距離路程的工具的是電車、汽車和公交車,而代替轎子的則是黃包車。黃包車有著自身優勢,相較於至少兩個人抬的轎子,黃包車只需一個人操作且更為簡便省力,成本下降收費更低,當時坐轎的價格普遍在黃包車兩倍以上。另外,黃包車不像轎子和馬車那樣笨重,公共電車又多走新修馬路,線路相對固定。上海多弄堂小巷,人力車自如穿梭其中,更能適應這樣的獨特環境。

老上海的弄堂

隨著黃包車技術的改進和本土化,短短十年間,人力車就替代了轎子和馬車,成為了上海的一種主要交通方式,范圍也從法租界逐漸擴展到整個上海城。據統計,外白渡橋兩日內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量,黃包車接近轎子的一千倍。黃包車公司興起,黃包車夫數量也激增,最鼎盛之時,上海城中有著十萬黃包車夫,加上其攜帶的妻兒老小,人力車行業養活了近二十萬人。當時的上海,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黃包車夫或是拉著客人揮汗如雨,或是路邊閑談,或是坐地休息,黃包車是近代上海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二、黃包車夫的生活

同《駱駝祥子》中描寫的祥子那樣,人力車夫在舊上海生活在社會底層。近代中國,外國的強勢沖擊下,自然經濟解體,不少農村中的勞動力來到了城市。由於缺乏知識,難有在社會上立足的一技之長,拉黃包車這樣的工作對於初來城市的農民無疑非常合適。當時坐黃包車,乘客手敲右邊即向右轉,敲左邊即向左轉,所以只要有簡單的分辨方向的能力,就足可擔任這份工作。

人力車夫

看照片,我們會發現黃包車夫的形象大多是衣著簡單破爛、身體精瘦、有一點佝僂。事實確實如此,黃包車夫的生活赤貧、困苦,為了生計而整日奔波。他們大多住在“貧民窟”中,當時的報告這樣描述:“其居處非狹小之閣樓,即矮之草棚”,一棟閣樓里可住二三十人,每個房間要容納五六人。上海街頭多車夫飯鋪,也就是窮苦人力車夫經常去的飯鋪,這里價格相對低廉,但做出來的飯菜“既多陳腐,而烹調又欠衛生”。對於普通的一個黃包車夫,一年中也只有節日可以食肉,縱使如此節儉,食品支出也占據了收入的六成左右。在穿衣上,黃包車夫則更不加講究,夏天大多赤裸上身而光腳,冬天的棉衣卻不能蔽體,能夠消費的僅僅是粗布一類。富裕的上海,黃包車夫們的生活與花天酒地的洋人和公子哥比,就是這座城市的兩個極端。

路邊飯鋪

雖然在城市中處於底層,但拉黃包車對於農村務農已屬提升。當時有傳言,拉黃包車是體力活,車夫肯定短命,拉車七年必死。但事實卻正好相反,黃包車夫大多來自蘇北農村,從小干農活使得他們身體較為強壯,而黃包車的特殊結構又極為省力,所以拉車對農村來的人並不算重活。“祥子”最大的心願是買一輛屬於自己的人力車,上海的黃包車夫雖然難買下一個車行,但憑勞動買下黃包車的卻不在少數。1934年底,上海人力車夫互助會成立,旨在維護人力車夫的權利和改善其生活。互助會為車夫們專門修建了食堂,提供比市面價格低的飯菜,在空閑之時,車夫們也可去互助會休閑娛樂。雖然是微薄的社會福利,但對於為了謀生來到上海的車夫們已經是巨大的幸福。

拉著外國人的黃包車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號稱“江北大亨”的顧竹軒,就是來到上海的那一批蘇北農民,第一份職業正是黃包車夫。後來憑借自己的努力和貴人相助各種機緣巧合,他買下了黃包車公司,加入青幫,並經商多種生意,黑白兩道通吃,在上海灘也是風雲人物。顧竹軒最大的資本就是手中掌控的黃包車夫,黃包車夫們走街串巷,人數眾多,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社會力量,他們都認可顧竹軒,願為其賣命,才能成全其“黃包車大王”的稱號。

三、取締與衰落

雖然人力車為上海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出於各種原因,政府一直對人力車進行數量控制與整改。自黃包車行業走向繁榮以來,也確實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人力車與車夫比例失調、人力車載客供過於求、車商剋扣車夫利益、野雞車橫行等。

與電車共存的黃包車

1934年,針對人力車行業的問題,公共租界內開始了改革。主要措施是:破除幾大公司的壟斷、限制車夫數量、登記領取執照、限制車輛租金、取締野雞車。改革初衷本是為改善人力車行業與為車夫謀利,但改革內容觸犯了車商利益,更未能起到為人力車夫謀福利的效果。最終在車商們的聯合抵制下,這場改革不了了之。1935年法租界限制車夫數,更是引起了大規模的罷工與沖突。

1946年,國民政府以“營業人力車有如牛馬,違背人道”為理由,准備3-10年內在上海徹底取締人力車。此項政策遭到了十萬人力車夫的一致反對,取締人力車後,這些車夫將變為無業遊民,而政府又並未給出完整的善後措施方案。時人諷刺政府道:“人力車是不人道的,但不能說禁止人力車就是人道的。”在用強制力量裁汰了一批人力車後,並未收到效果,且車商與人力車夫一次次到南京請願。考慮到善後問題的不妥與可能造成的社會動盪,這場改革取締草草收場,失敗告終。

政府的改革取締並不能消滅還有存在價值的人力車,真正促使他走向衰亡的其實是新的技術產品——三輪車。三輪車是中國人民的獨創,將腳踏車與人力車合二為一,因有三個輪子而命名。1946年改革時,三輪車就是人力車的一個替代品,改革失敗後,三輪車數量卻驟然增長,有取代人力車的趨勢。《新民晚報》報道:“半年來,人力車減少,三輪車增多,路人亦多舍人力而就三輪,人力車將不用取締而自行淘汰”。三輪車相較人力車更為簡便、載客舒適,技術要求也不高,更是符合政府倡導的“人道主義”。到了解放前夕,人力車已經剩餘不到4000輛,曾經滿上海城都是人力車的盛景也不復得見了。

代替人力車的三輪車

文史君說:

老上海的黃包車,在大街小巷中是一道獨特的景色,前後七十年的歷史,見證了近代上海的興起與繁華,最終被時代淘汰,成為歷史的印記。人力車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中國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城市發展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時,它的存在具有相當的價值。人力車方便交通且養活了大批困頓的人,這也正是其不能隨便被取締的原因。當歷史進程發展到人力車不再適應時,它也便自己消亡,當最後的人力車被放入博物館時,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如今,我們只能從旅遊景點,博物館與影視作品中看到人力車,卻永遠看不到當時人力車業的繁華。但它的使命卻還未結束,從小小的人力車,我們可以窺探的其實是近代中國,我們所不常得見的廣闊社會生活史。

8、黃包車的簡介

黃包車,又名人力車。來自日本,又叫東洋車、洋車。為引人注目,招徠生意,車身塗黃漆,故名黃包車。
民國初年,黃包車已風靡京、津、滬、漢等大都市。武進縣於民國六年(1917年)籌建人力車公司,民國七年第一家人力車公司合興賃代所開始營業。至民國十五年已有中合興、北合興、老合興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國十七年,西門通新閘、北門通龍虎塘、南門通湖塘橋等處公路告竣,城區內有些街道拓寬,於是人力車通行范圍大為擴展,人力車公司又有發展。民國十七年後,相繼開有福利、先後、利民、順記、安泰等人力車行。至民國二十一年一月,全縣甲等人力車30輛,乙等人力車570輛。至民國二十四年六月,本邑車行有合興、快利、捷程等20餘家,出租黃包車黃750輛。至民國二十六年抗戰前未變。在此期間人力車夫已有2000餘人,人(車夫)多於車近3倍。雖人力車一再限制發展,但從業求車者無法控制。淪陷期間,仍有黃包車營業,敵偽新貴憑借勢力,劫得老車商車輛為己有,成為新車商。工人亦有購車自營者。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頒布整理營業人力車條例,新老車商計程車輛和車夫自有車輛重新登記開業,當時以2000輛為限。到民國三十六年車商有20多家,有車1200輛,車夫自置車約600-700輛。人力車夫(包括季節性的)大約3000多人。解放前夕,全城有人力車公司和車行達30多家,黃包車數達1300多輛,黃包車商團體有人力車租賃同業公會,黃包車工人組織有人力車職業工會。
黃包車首先在縣城發展,民國十六年七月戚墅堰商辦益民人力車公司,額定黃包車20輛,縣公署批准西街至火車站可以通行。民國十七年五月一日,城建局長庄中希(庄啟),偕同通江路常委會委員等,赴奔牛開通江路第二次常委會隨乘黃包車4步(輛),一路經過新閘鎮參觀蠶桑指導所,又經過連江橋察看河工,並隨途考察各段築路成績,至中午蒞奔,一路觀者駭然,可謂開風氣之先,武進報為此特以《武丹路通黃包車》之標題報道黃包車第一次下鄉的情況。同年有人擬籌建丹陽路黃包車公司。至民國二十年奔牛也曾開辦人力車行,有少量黃包車。縣城至周圍集鎮通黃包車的已有龍虎塘、湖塘橋、白家橋。鄉鎮除奔牛外,無此行業。由於下鄉都是長途,黃包車夫拉車奔跑不勝勞累,故黃包車在本縣40餘年歷史,來鄉鎮者不常見。客運三輪車,為黃包車與自行車的結合體,容坐二客,駕車者腳踏行駛,較黃包車拉行奔跑減體力不少。解放前夕常州城裡有鳴凰人自備三輪車三五輛,納入黃包車行業經營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