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牛人頭頂摩托車登上大巴車
1、印度獨具特色的摩托車雜技表演,到底有多厲害?
印度每次閱兵時總有一個摩托車雜技表演,這雜技十分厲害,一輛摩托車上可以載多達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因此還聞名世界,而表演的動作,連奧巴馬看了都會哈哈大笑。該節目還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印度是一個經常開掛的國家,比如說火車上的爬了滿滿一火車頂的人。在國際上,印度軍隊的摩托車開掛表演更是舉世聞名,奧巴馬看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幾乎在印度每一次的大型閱兵式或共和國日慶典上,摩托車開掛表演總是不會缺席,而且總是「超載」出場。據了解,印度的摩托車雜技表演非常別致,每輛摩托車除了騎手外,都有多達數位甚至是雙位數的表演者在摩托車上進行精彩的演出,或展旗、或舉槍。目前,該表演節目已經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此外,還有著名的摩托車疊羅漢,據說還能鍛煉士兵的膽量與團隊合作。不過,按照印度官方的解釋,摩托車特技表演能夠預約觀眾,讓大家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愛上並支持印度軍隊。同時,在摩托車特技訓練中,能鍛煉隊員們的膽量勇氣、以及團結協作精神。畢竟特技表演還是充滿危險的,一旦失誤很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骨折等傷害。
每逢大型的閱兵式,共和國日慶典上,印度著名的摩托車表演節目絕對不會缺席,而且按照官方的說法,還會鍛煉士兵的膽量,還有相互之間的信任與相互配合。該節目甚至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2、為何印度人閱兵時總喜歡「疊羅漢」,什麼原因呢?
印度人在閱兵的時候喜歡以“疊羅漢”的形式向人們展示。這種閱兵形式成為了印度最為傳統的一種閱兵表演,也是印度閱兵儀式中的特色。“疊羅漢”的這種形式是由於印度的文化與歷史原因所共同造成的。
第一,“疊羅漢”與英國有一定的聯系。印度人利用摩托車來進行“疊羅漢”的這種表演與英國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主要是因為在歷史上印度曾有一段時間是屬於英國人統治的,被英國所列為殖民地。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摩托車作為一戰中最常使用的一種交通工具,也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當時的英國人對摩托車駕駛進行了訓練,而在訓練的過程中並不是簡單地學習駕駛摩托車的技巧。還需要配合一些比較高難度的動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保證在發生戰爭的時候可以有一定的戰鬥力。在之後英國人更是在閱兵儀式上展示摩托車方正,並在閱兵儀式的過程中加上了比較復雜的動作。而隨著戰爭的結束,這種特有的摩托車閱兵儀式,也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得到了推廣。所以印度人在閱兵儀式上所表現的摩托車“疊羅漢”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英國的影響,是由於印度人繼承了這種傳統的閱兵。在經過了印度人的加工改良之後,向我們呈現現在所看到的這種表演形式。
第二,與印度的瑜伽也有一定的關系。印度的瑜伽表演在全世界也是非常有名的。印度人在訓練的過程中為了增加難度進行了動作的設計,特別添加了一些瑜伽的動作。這不僅大大提高了閱兵儀式摩托車方陣的難度,也可以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示印度人所獨有的瑜伽。將軍事力量的展示與印度文化進行了一定的結合,也是一種創新。
3、印度閱兵儀式摩托車司機如何停車
相信大家都對印度的閱兵印象深刻,因為他們的閱兵就像雜技表演一樣,尤其是十幾二十個人在一輛摩托車上的場景,不僅讓人覺得好笑還不得不驚嘆那個駕駛員的厲害,但是印度閱兵中的士兵是怎麼控制摩托車的呢?其實很簡單,也不用所有人控制啊不是嗎?只要有一個人或者開摩托的那幾個控制好就行,前提是,這些人的駕駛技術一定要超級好,然後其他人都趴在架子上就行,想要什麼形狀的架子就是什麼樣的。
4、印度人騎一輛摩托車能搭載六人以上,是如何做到的?
印度人的彪悍是全世界文明的,僅僅是在騎摩托車上都能騎出花樣來。只能說明印度人充滿了冒險精神,而且他們的交通管制肯定不夠嚴啊!
早期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一位印度父親,用摩托車帶著5個孩子的圖片,網友們各種呼喊說厲害厲害的,結果沒過多久大家發現,這種行為在印度非常常見。
而且不僅是在民間會經常看到,甚至是軍方也一樣有如此彪悍的車技。印度在舉行共和日閱兵慶典的時候,會有印度邊防部隊來表演摩托車疊羅漢。
這個印度邊防部隊的疊羅漢歷史也是非常的好玩。據悉印度是在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這一天也成為之後的共和日閱兵慶典日。而印度邊防部隊的BSF摩托車隊從1992年開始參加閱兵儀式,這個項目一出世便被印度人奉為保留節目,並且被稱作「魔鬼突擊」。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感嘆一下,印度人真是關於把日常生活應用到各個方面啊。如果說一個父親帶一堆孩子騎摩托車是因為生活窘迫,那麼一群大人擠在一輛摩托車上表演特技就是生活幽默了。
摩托車是印度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數印度人都會選擇購買一輛輕便的摩托車,畢竟對於他們來說,一輛摩托車要載幾個人完全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
其實說起來印度不僅是摩托車載人超載,火車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印度人帶給世界太多的不可思議,對於這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做出什麼奇怪的事情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樣。
5、印度軍隊有哪些奇葩傳統?
作者:小蔡
很多軍迷都有這樣一個疑惑,印度軍人為什麼有那麼多奇葩傳統?比如摩托車上疊羅漢、誇張的正步走、五花八門的軍帽、閹人兵團等等。
今天,筆者就講一下印軍這些開掛傳統是怎麼來的?
雜技一樣的摩托車閱兵
1月26日是印度的共和國日。印度政府每年都會在新德里舉行閱兵和巡遊慶典,當中最吸引攝影師眼球的便是如雜技般的摩托車方隊。
摩托車方隊在穿越人群期間會做出各種高難度的疊羅漢動作,猶如馬戲團雜技一樣,很多人都對這個表演感到大惑不解。其實印度的摩托車方隊跟印度軍隊的傳統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追溯至英殖時代。
印軍摩托車雜技
一戰結束後,英國政府在總結軍方內部問題的時候,發現軍隊裡面的無線電通訊設備經常出現故障,導致不少指令無法傳達到前線,最終延誤了戰機。於是英國軍方下令所有通訊兵改用摩托車來傳達訊息。
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也建立起自己的摩托車通訊兵部隊。
但是,駕著摩托車穿梭戰場是一件危險的事,對通訊兵駕駛技術的要求也很高,所以早期印度的通訊兵會透過增加負重、跨越障礙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駕駛和越野能力。
印度的摩托車部隊在二戰的緬甸戰場上大放異彩。在叢林密布的山地上,印度兵駕著摩托車翻山越嶺,為各地盟軍通風報信,盟軍得以在緬甸更有效地阻擊日軍。
摩托車疊羅漢
印度摩托車部隊的出色表現成為了印軍的標志,尤如解放軍的夜戰部隊一樣在軍史上留下重要的地位。因此,就算身在信息化的年代,印度軍方至今還保留了摩托車部隊的番號,甚至安排他們在每年的共和國日巡遊上表演。
獨一無二的閹人兵團
中印邊境的藏南地區,駐扎著一支怪異的印度軍隊。他們有著普通成年男人的外貌和體格,但是他們卻都被閹割了。這支部隊便是印軍的?1?8閹人部隊?1?9。
這些?1?8太監兵?1?9的出身其實是既悲慘又低賤,他們有些是自出生起就對性別認知存在困難,常常認為自己是女性,有些是生殖器官畸形,有些則是雙性人。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他們在10-15歲的時候都要接受宗教閹割,成為海吉拉斯(意為?1?8閹人?1?9)。
印度閹人的社會地位十分低,屬於賤民的一種,一般人都害怕與他們接觸。他們經常出現在印度的婚喪嫁娶場合,濃妝艷抹地為這些場合的主人祈福和跳舞,這在印度是十分低賤的工作。
印度閹人
但是,印度軍方認為這些閹人既擁有男性的體格和體能,又沒有普通男性的強烈性慾,可以專注於防務,所以就在軍隊裡面增設?1?8閹人部隊?1?9。而印度的閹人也認為到軍隊服役可以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他們也踴躍參軍。
誇張的正步走
說起印軍的正步走,大家會想起印巴邊境的換崗儀式,極其誇張的正步踢腿成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到當地看熱鬧。那麼,這種正步是怎麼來的呢?
印度軍隊的正步走其實是繼承自英式正步,口令、走位都帶有濃厚的英國特色。
印度正步走
不過,印度是一個獨立國家,必須要講政治正確,不能完全模仿英國。因此印度軍方改良了英式正步,加入了不少印度歌舞元素,使得印度正步充滿傳統特色、也更加誇張。
印式正步規定擺臂的幅度一定要快而且高於頭頂,踢腿則要超過九十度。這樣改動後,印軍正步更為標新立異,但也給士兵帶來不少苦頭。曾經有士兵因為擺臂過於用力而脫臼,又有士兵因為踢腿過高而拉傷腳部。
印巴邊境的正步就更加誇張了,兩國是世仇,任何領域誰也不讓誰。兩方士兵一定要比誰踢得更高、更有力,踢腿超過肩膀的高度都是常事,所以看起來就更搞笑。
印巴邊境換崗,踢腿已經高過肩了
不戴頭盔的士兵
如果仔細觀察中印戰爭的照片,會發現有些印度士兵沒有戴頭盔,很多人就認為印度沒有足夠的頭盔裝備自己的士兵。完全是瞎猜。
真實原因是印度有一支明文規定不需要配戴頭盔的部隊——錫克軍團。
錫克人來自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他們信奉錫克教,頭裹橙色頭巾。由於他們把頭巾裹得又高又厚,所以任何種類的頭盔都帶不上。而且,錫克人認為頭巾、裹頭是神聖的行為,配戴頭盔無疑是侮辱了自己的信仰。
鑒於此,印度軍方特別將錫克士兵列為例外,容許他們不用帶頭盔作戰,這也使得錫克兵成為印度軍隊裡面最特別的一支。
錫克人
沒有配戴頭盔絕不影響錫克兵的作戰能力。錫克教原本尚武,所以錫克人以勇武善戰聞名天下。
早在英殖時代,英國就大量招募錫克人從軍,並稱其為高素質的士兵。錫克兵隨英國人在緬甸丶馬來亞等地東征西討,多次立下大功。
在中印戰爭中,給解放軍造成嚴重傷害的往往是錫克兵,可見戴不戴頭盔對錫克兵並無影響。
五花八門的軍帽
印度閱兵時,各地的軍團都會浩浩盪盪齊步進場,只要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各個兵團的軍帽大有不同,有些軍帽是傳統的包頭款丶有些則像扇子,如果不仔細觀察,還以為閱兵儀式是一個大型的巡遊表演。
「雞冠」軍帽
這些富有特色的軍帽其實是基於政治上的考量。由於印度擁有眾多少數民族以及多元的文化色彩,所以印度各地的民族服飾差異很大。
印度獨立後,來自不同背景的印度百姓紛紛加入了軍隊,而印軍為了突顯印度的聯邦共和,就容許各地軍團根據當地特色來設計軍服。
各地的軍團就直接將當地的特色帽子搬到軍隊來,印度閱兵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標新立異、五花八門的形象,成為印度的一個特色風景。
印度閱兵
一言以蔽之,印度軍隊獨一無二的種種奇葩開掛行為和裝扮,都與印度的多元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英國的殖民有密切關系。
6、非常佩服印度軍隊摩托車隊的戰略運輸能力,偉大而又神奇的印度。
每逢印度閱兵,總少不了摩托車上疊羅漢這項廣大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奇葩秀,隔著電腦屏幕都能感覺一股中二氣息撲面而來。有人會疑惑印軍這么搞到底有毛用,真能增強戰鬥力嗎?也有人說可別小看三哥啊,人家一輛摩托車運一個班,一個摩托化步兵師頂你一個集團軍,這種人員運輸水平放到戰時想想就可怕。這時點兵君腦海不由的浮現出一副很黃很暴力的場景:「班長,敵人上來了!」「來了多少?」「兩輛摩托車」「弟兄們,消滅他們」「班長,車上有一個連」「快快聯系師部,請求火力支援!」「好消息!班長,敵人兩輛摩托車追尾了,已造成60人傷亡」「天助我也!同志們跟我上,抓活的!」印軍摩托化步兵師恐怖如斯,怪不得天竺國師鳩摩智敢誇下海口:給我十萬輛摩托車,我能橫掃少林!今天點兵君很多觀點實屬善意的調侃,三哥其實很萌噠,親們別跟風黑他啊。
開個玩笑,這就進入正題,咱今天說說為何印軍摩托車隊在閱兵式上要那麼拼。先從起源說起,雖然疊羅漢是印度特色,但這玩意卻是舶來品.一戰後,由於當時無線電還不可靠,傳遞信息還必須要靠駕駛摩托的信號兵,英軍於1927年成立了皇家信號兵摩托表演隊,是摩托羅漢功的開山鼻祖。
2010年,印軍創造下了一輛摩托車承載54人的世界記錄。說到這大家一定猜到始作俑者了吧。當年大英帝國的那些騎著摩托揮著信號旗的信號兵們臨走前用灌頂大法將畢生功力傳給三哥,三哥不負眾望,融合本土瑜伽神功,將摩托羅漢功練至化境,打造了世界上血統最純最強的摩托化步兵師,屢次打破單車載客數量及速度世界記錄,2006年,印軍創造了26個人疊在三輛摩托車上同步行進,並以1分16秒行駛1公里的世界紀錄。後又創造一輛摩托車上載40個人並以每小時30公里行駛的世界紀錄。
另外在印軍的思維里,訓練士兵的方法有多種,但都不如摩托車上疊羅漢來的實在,能在摩托車上做出各種高難度的體位,那在戰場平地上如黑客帝國一樣彎腰躲個子彈撈個手雷拋回給對手還不跟玩兒似得。而且修習摩托羅漢功,可以有效鍛煉士兵的想像力、平衡能力、抗壓能力,代表著印軍高效的物流、精準的統籌、士兵願為他人墊背精神。這種集體活動沒有團隊協作意識,輕則撲街,重則車毀人亡,但有摩爾羅漢神功護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絕對無需擔心失足落馬。稱霸武林三十餘載欲求一敗而不可得,我國和巴鐵也曾妄圖挑戰三哥的摩托霸業,但還沒出新手村就被三哥的強大功力震碎了膝蓋,印度好不容易有了一項能吊打中國的技能,那還不當寶的供著。
另外印軍痴迷摩托羅漢神功其實是有經濟原因的,一開始疊羅漢絕對是大英帝國指揮棒下的無奈之舉,但發展到後面一發不可收拾其實是百姓生活的一種折射,畢竟藝術源於生活。大多數印度平民還是比較貧苦的且家庭成員眾多,道路基礎設施很差,遠程出行經常會買掛票坐火車公交車,近距出行,小康家庭首選價格便宜越野能力較強的摩托車。人多車少,一家人十幾口疊在一輛小摩托車上在印度真的很常見,摩托車這東西天生就適合花式表演,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印度人民中走出了無數摩託大師,不同於我們中國那些崇尚低調內斂的掃地僧。三哥那些愛炫的老司機們經常把自己那違背人體工程學的神功絕技分享到網上搏一搏眼球,以致廣大網民驚呼印度人又開掛,笑作一團,雖覺中二,但真的很歡樂。
有人說,印度的摩托化加強連雖然強大,但只需在馬路上灑一把圖釘或者扔顆小石子就能KO它,那麼問題來了,印軍閱兵時有沒有出現過一個石頭引發的血案呢,呵呵,喝水都能噎著呢,開掛怎能沒有風險呢,三哥摩托車人仰馬翻的場景點兵哥這里沒有影像資料,請大家自行腦補吧,那場面一定大塊人心。
這里有個問題,同樣是閱兵式,為什麼世人能接受走正步,並且很多國家的軍隊也都在走正步,中國還有很多國家閱兵後都有民眾慶典的節目表演內容,大家也能接受群眾隊伍舞龍舞花圈,但為什麼大家對印軍的摩托羅漢大法的反應卻如此之大呢。我覺的最大的原因應該歸責於印軍的美學不夠普世,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人穿錯了衣服。他們的摩托車雜技手是都是來自邊防軍的BSF戰隊,穿的也是軍裝不是戲裝。人民群眾喜慶點嘻哈點沒事,若印度讓那些摩托英豪們脫離軍隊身份,在正式閱兵完成後,以群眾的身份穿著雜技小丑服,那麼這個表演是很棒很萌噠,我會號召大家不要黑他。
但是讓軍人穿軍裝拿步槍去疊羅漢,那這種不倫不類的混搭美學放到印度之外的地方不被不理解是很正常。因為軍隊是一個陽剛嚴肅的群體,穿的是軍裝,走的是軍陣,開的是各式作戰武器。若印度人表演摩托車雜技還能勉強解釋為展示軍人多才多藝或身手敏捷的話,但居然有人用槍煞有其事的做出警戒、瞄準的姿勢,那怎麼能不讓人產生這種感覺:你們是展示自己作戰方式的么?當然,閱兵常見的走方陣也不是現代軍隊的作戰方式,但千年來馬其頓方陣、羅馬方陣、秦軍方陣、排隊槍斃、德軍正步等軍事強國的戰法都證明過方陣的實戰價值,而且整齊的軍隊方陣自古以來就代表著鐵血的紀律和軍事文化,但軍人騎摩托車疊羅漢卻只能讓人覺得逗逼,舉個例子,你看戰爭電影裡面出現密集整齊的方陣,你會感覺氣勢迫人,但是如果一匹馬上十幾個人疊著羅漢殺向戰場呢?從來沒有國家以疊羅漢鑄造強軍,缺少軍事強國的背書也導致這種方式根本無法被大眾接受。
今天把三哥黑的太慘,我有點過意不去,這就奶它一把。其實這摩托車上疊羅漢在某種意義上說與飛行表演隊性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實戰化程度很低,當然炫耀成本也很低,這么點人花這么點錢就能娛樂全人類,三哥這么做也是挺務實的。另外其他國家閱兵也有奇葩出現,比如法國外籍兵團的斧頭幫,時間有限就不多說了。
7、為什麼印度人閱兵時總喜歡「疊羅漢」,到底是什麼原因?
說起各國的閱兵式就不得不提印度,印度的閱兵很有趣,其士兵擅長各種高超雜技,還經常以疊羅漢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眼中,大家除了拍手叫好之外,其實也就圖個樂,對於印度軍人為什麼這樣做,確實很少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印度為何每次閱兵都要疊羅漢。
相比我國庄嚴的閱兵式,在外人看來印度的閱兵略顯誇張浮誇了一點,因為印度閱兵畫風出格,通常會騎著摩托車出場,當印度的摩托車方隊進入觀眾的視野之後,車上的士兵就會展開「絕學」一個個跳躍起來跟其他摩托車的士兵一起聯合疊羅漢,還配以各種高難度的雜技動作,看得人人驚嘆不止。對於印度這種雜技閱兵式,外人可能會因文化差異的問題不能夠了解。
其實印度的摩托車閱兵表演是當年英國人遺留下來的方隊表演,印度人獨立後依舊把英國這種方隊表演形式給傳承了下來,並且融入一些自己國家的文化,改良後就成了現今的印度閱兵摩托車方隊。
然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後,工業化的英國早就拋棄了戰馬改用摩托車當戰車,為此英國軍隊出動的時候都能聽到一陣摩托車的啟動聲,喧喧嚷嚷的十分熱鬧。由於一戰時,汽車還不普及,摩托車就成為了英國軍隊的重要交通工具,除了當戰車,還能在通信、運輸、偵探、聯系等方面發揮用途。基於這個原因,當時的諾頓公司就製造了100000多輛摩托車援助英國軍隊。
後來,英國人開始對這些摩托車軍隊進行嚴格訓練,認真的對每一位士兵進行考試,而英國士兵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摩托車駕駛員,就必須通過高要求的摩托車培訓,接著參加軍方特定的摩托車考試,這些考試非同一般,均是要求參考士兵完成相當高難度的動作才算合格,當中包括一些超難的雜技動作,還要求團隊配合默契,一起完成相關任務。
如果考試不合格的士兵就只能回去騎馬,當時騎摩托車是一種時髦,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成為機械化騎兵,為此士兵們就爭先恐後不辭辛勞的練習摩托車技術,甚至還練起了雜技動作。
公元1972年,英國軍方正式建立第一支英皇家通訊兵摩托車表演隊伍,並挑選最優秀的摩托車騎手參加方隊表演,為此就在那年的英國閱兵式上,人民第一次看到威武的英國摩托車方隊登場,他們所展示的個人、團隊動作都十分新鮮跟精彩。
隨後,摩托車方隊的雜技式表演就傳到了各個英國殖民地,其中也包含印度的英屬殖民地。當年,印度還處在莫卧兒皇朝,這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戰士們全是騎馬高手,騎兵特別犀利,不料當英國的摩托車傳入印度後,立馬毀了莫卧兒皇朝騎兵的三觀,他們紛紛被摩托車折服,從此迷上了騎摩托車。
事後,印度人就在閱兵式上模仿英國人的摩托車方隊表演,並且為了比贏英國,就把表演動作難度提得更高,最終「疊羅漢」就誕生。另外,印度人比英國人更會耍雜技,其原因之一是印度是一個崇尚瑜伽的國度,幾乎人人都練瑜伽,這讓他們的身體組織更加柔軟,韌性更強,加上印度自古以來都很喜歡各種雜技表演,比如吹簫舞蛇,弄通天繩等,平時到了印度傳統節日,會經常看到不少民間雜技人才在街頭表演,因此在潛移默化之中,印度把雜技融入閱兵式表演,也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