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

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

發布時間: 2021-02-25 20:53:43

1、長豐縣有多少鄉鎮

長豐縣有14個鄉鎮,其中10個鎮,4個鄉。

10個鎮分別為:水湖鎮、雙墩鎮、崗集鎮、下塘鎮、吳山鎮、楊廟鎮、朱巷鎮、庄墓鎮、陶樓鎮、杜集鎮;

4個鄉分別為:羅塘鄉、義井鄉、左店鄉、造甲鄉。

(1)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擴展資料:

長豐縣的建制沿革

商代,屬虎方;西周屬淮夷,春秋初期屬夷虎,後為吳楚交爭地,戰國時期屬楚;秦代分屬九江郡之壽春、曲陽。

兩漢,初屬淮南國,後屬揚州刺史部,由九江郡之成德、曲陽、合肥分領。

三國,為魏淮南郡成德縣,部分屬西曲陽、合肥;西晉時沿魏制;東晉時由淮南郡、梁郡、廬江郡分領。

南北朝,初屬南朝宋、齊、梁的豫州梁郡、陳留郡、安州定遠郡;後屬北朝齊的揚州淮南郡、合州汝陰郡、西楚州鍾離郡。隋朝變化不大。

唐朝,屬淮南道,由壽州之安豐、廬州之合肥、濠州之定遠分領。

五代十國,初屬吳(楊),繼屬南唐之壽州、廬州、濠州。

宋朝,屬淮南西路,分屬壽春、定遠、合肥和慎縣(梁縣)。

元朝、明、清三朝,初屬安豐路之壽春、定遠,廬州路之合肥、梁縣,後屬鳳陽府之壽州、定遠,廬州府之合肥。

中華民國,分屬壽縣、定遠縣、合肥縣。其間民國31年,共產黨在縣境建壽東南辦事處,32年改稱壽縣抗日民主政府,38年初在縣境建壽合縣人民政府,當年6月並入壽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屬安徽省(1952年前為皖北行署)之壽縣、定遠縣、肥東縣、肥西縣。

1964年09月,省人民委員會上報國務院,以淮南鐵路水家湖車站為中心,建置長豐縣。

1964年10月,國務院148次會議決定,析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邊境地區設縣,因縣境大部分地區屬清朝壽州長豐鄉,故定名長豐縣。

1965年03月,省人民委員會轉發國務院決定,由合肥市負責籌建,同年5月底籌建工作結束,6月1日長豐縣人民委員會正式辦公,治所水湖鎮。隸屬合肥市管轄。

2004年05月,國務院(國函[2004]39號)批准同意:將長豐縣的孔店鄉劃歸淮南市大通區管轄,長豐縣的史院鄉、三和鄉、曹庵鎮劃歸淮南市田家庵區管轄,長豐縣的孫廟鄉、孤堆回族鄉、楊公鎮劃歸淮南市謝家集區管轄。調整後,長豐縣轄23個鄉鎮。

2004年,長豐縣鄉鎮由23個調整為20個:張祠鄉、土山鄉和夏店鄉分別並入水湖鎮、崗集鎮和雙墩鎮。調整後,水湖鎮常住人口11.3萬人。2004年底,長豐縣轄8個鎮、12個鄉。

2006年,長豐縣將20個鄉鎮、1個工業區調整為15個鄉鎮、1個工業區,即將原羅集鄉整建制並入雙墩鎮,鎮政府駐地雙墩集;

將原陶湖鄉、埠里鄉整建制並入下塘鎮,鎮政府駐地下塘集;將原羅塘鄉、徐廟鄉整建制合並,名為羅塘鄉,鄉政府駐地羅塘寺;將原杜集鄉、沛河鄉整建制合並,名為杜集鄉,鄉政府駐地杜集。其他鄉鎮不變。

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7個鄉:水湖鎮、庄墓鎮、楊廟鎮、吳山鎮、崗集鎮、雙墩鎮、下塘鎮、朱巷鎮、羅塘鄉、義井鄉、三十頭鄉、陶樓鄉、造甲鄉、杜集鄉、左店鄉,以及1個省級開發區(雙鳳開發區)。各鄉鎮平均人口為5萬-6萬人、面積為120平方千米左右。

2011年,經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將長豐縣三十頭鎮整建制劃歸合肥市瑤海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長豐縣轄水湖、雙墩、崗集、下塘、楊廟、吳山、朱巷、庄墓8個鎮,陶樓、杜集、造甲、左店、義井、羅塘6個鄉,人口76.7萬人。

2016年7月1日,經安徽省民政廳批准,同意撤銷長豐縣陶樓鄉設立陶樓鎮,鎮政府仍駐陶樓社區(原陶樓鄉政府所在地)。

2018年2月,經安徽省政府批准,合肥市政府批復同意撤銷長豐縣杜集鄉,設立杜集鎮,保持其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2、合肥市管轄幾個區和幾個縣啊?

合肥市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2)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擴展資料:

合肥五大遺址

1、三國新城遺址

位於合肥市西北郊的三國新城遺址,距今約1800年,其土城殘基至今猶存,堪稱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歷史遺存。三國新城遺址南北長約420米,東西寬約210米。城牆外圍有古城壕,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較好、極具史學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的三國文化遺產。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臨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鄰雞鳴山、將軍嶺,東距合淮路8公里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公園路,主要景點有新城文物陳列館、東城門、夯土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飲馬池、時光隧道、舟師塢、雕塑廣場、石刻廣場等。

2、淝水之戰古戰場

壽縣地處南北沖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歷史上這里戰爭頻仍,公元383年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八公山麓,壽陽城下。

這場戰爭不僅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一些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可為憑吊的歷史遺跡。1600年前的這場戰爭風雲早已散去,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卻成為膾炙人口的著名掌故,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3、古教弩台

教弩台,亦名點將台,位於安徽合肥在市內淮河路東段北側。史載,三國鼎立時期,魏主曹操四次到達合肥,臨陣指揮,築此高台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迄今為止已有1700多年歷史。教弩台略呈正方形,距淝水、津水和逍遙津都不遠。

台上有屋上井、聽松閣兩處古跡。屋上井以超過民房屋脊得名,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聽松閣是曹操"望敵情、運籌帷幄、納涼休息"之所。教弩檯面積達3800平方米,有屋上井、聽松閣等景點。1981年,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合肥有那幾個縣

截至2019年6月,合肥市轄4個縣,分別是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具體介紹如下:

1、長豐縣

長豐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東與定遠縣、肥東縣接壤,北與淮南市交界,西與壽縣、肥西縣毗連,南與合肥市廬陽區、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鄰。縣城水湖鎮,南距合肥市區70公里。

2、肥東縣

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介於東經117°19′—117°52′與北緯31°34′—32°16′之間,總面積2216平方千米。

3、肥西縣

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縣,因位於合肥之西而得名。 有「淮軍故里、改革首縣、花木之鄉、巢湖明珠」之美譽。

4、廬江縣

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介於東經117°01′—117°34′、北緯30°57′—31°33′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

(3)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擴展資料

合肥的歷史沿革:

合肥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4000餘年。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吳、越,後又屬楚。秦始設郡縣,合肥屬九江郡。西漢武帝時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

清咸豐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省省會由立煌縣(今金寨縣)遷至合肥。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根據江淮區黨委的決定,將合肥縣分為合肥市、肥東縣和肥西縣,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合肥市為江淮解放區直轄市。4月,皖北行署駐地設合肥,合肥為皖北行署直轄市。195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合肥市為省轄市和安徽省省會。

4、安徽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6個縣級市,55個縣,44個市轄區,縣(市)中包含廣德縣、宿松縣2個安徽試點省直管縣(市)。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行政區車牌下轄行政區合肥 皖A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蕪湖 皖B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蚌埠 皖C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淮南皖D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馬鞍山 皖E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淮北皖F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銅陵皖G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安慶 皖H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桐城市,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黃山 皖J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阜陽皖K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宿州皖L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滁州皖M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六安皖N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宣城 皖P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池州 皖R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亳州 皖S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5、長豐縣屬於合肥嗎?

長豐縣屬於合肥,是合肥市的轄區之一。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之一。

長豐縣地處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經緯度在東經116º52´~117º26´、北緯31º55´~32º37´之間,東與定遠縣、肥東縣接壤,北與淮南市交界,西與壽縣、肥西縣毗連,南與合肥市廬陽區、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鄰。縣城水湖鎮,南距合肥市區70公里。

長豐縣地形狹長,南北距離77公里,東西距離54公里。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2004年6月行政區劃調整,北部楊公鎮、曹庵鎮、史院鄉、孫廟鄉、孤堆鄉、三和鄉、孔店鄉7鄉鎮劃歸淮南市管轄。2011年三十頭鎮由新站託管,區劃調整後,全縣總面積為18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1萬畝。

(5)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擴展資料

長豐是合肥北部門戶。縣域整體位於省會合肥市北部,初步形成雙城引領、雙軸聯動「雙城雙軸」的發展格局,是省會輻射皖北的「橋頭堡」,合淮同城化的「承接地」。

長豐歷史悠久,文蘊深厚。因地處江淮要沖,素有「淮右襟喉,江東屏蔽」之稱,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歷史上戰事紛繁,楚、吳相爭,兵戰不已。魏、吳交兵,戰禍連年。舉世聞名的淝水之戰在縣境東北的洛澗拉開帷幕。

縣境西北部曾為戰國後期楚都壽春的畿輔之地,王侯墓葬多集於此。縣境中南部兩漢時期設置的成德故城至今遺跡尚存。大量的古墓葬、古遺跡和數量眾多的出土文物,昭顯出這方土地的深沉厚重,被史家稱為「古代文化地下寶庫」。

6、原屬長豐縣的七個鄉鎮劃歸淮南是那七個鄉鎮?

具體是:
長豐縣的孔店鄉劃歸淮南市大通區管轄;
長豐縣的史院鄉、三和鄉、曹庵鎮劃歸淮南市田家庵區管轄;
長豐縣的孫廟鄉、孤堆回族鄉、楊公鎮劃歸淮南市謝家集區管轄。
這次行政區劃的調整涉及土地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8萬多!

7、安徽省行政區域列表

安徽行政劃分 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
1.合肥市 區號:0551 郵編:230000 車牌號:皖A
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下轄廬陽區、瑤海區、蜀山區、包河區四區和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全市總人口462.73萬人。
2.蚌埠市 區號:0552 郵編:233000 車牌號:皖C
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下轄蚌山區、龍子湖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和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全市總人口352.4萬人。
3.蕪湖市 區號:0553 郵編:241000 車牌號:皖B
現下屬三縣(蕪湖、繁昌、南陵),四區(鏡湖、弋江、鳩江、三山)。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6.88萬人,比上年增加2.32萬人,增長1.0%。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7.48萬人,女性人口109.40萬人。據抽樣調查,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2‰,死亡率為4.5‰,自然增長率為4.7‰。
4.淮南市 區號:0554 郵編:232000 車牌號:皖D
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下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五區和鳳台縣,全市總人口239萬人。
5.馬鞍山.區號: 0555 :郵編:243000 車牌號:皖E
馬鞍山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和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全市現轄三區一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其中市區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3萬。馬鞍山市是中國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馬鞍山港為安徽境內4個長江一級港口之一。市內有佳山、雨山、翠螺山等九座山峰和雨山湖等自然風光,形成「九山環一湖」、「園中有市,市中有園」的獨特風貌。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馬鞍山作為詩仙李白晚年所鍾意的寓居終老之所,一直是市民的驕傲。李白墓位於當塗縣大青山,在採石磯風景區有李白衣冠冢。李白國際吟詩節於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在馬鞍山市舉行。安徽工業大學亦坐落於馬鞍山市,其前身為華東冶金學院。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是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重點中學。
6淮北市 區號:0561 郵編:235000 車牌號:皖F
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三區和濉溪縣,全市總人口213.7萬人。
7.銅陵 區號:0562 郵編:244000 車牌號:皖G
轄3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銅官山區。
銅官山區 獅子山區 郊 區
銅陵縣(五松鎮)
8.安慶市 區號:0556 郵編:246000 車牌號:皖H
總面積15398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8 2 1平方公里,下轄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區和懷寧縣,潛山縣,樅陽縣, 宿松縣,太湖縣,望江縣,岳西縣七縣及桐城市一縣級市,全市總人口約610萬,其中市區約75萬人。
9.黃山市 區號:0559 郵編:245000 車牌號:皖J
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屯溪區。
屯溪區 黃山區(甘棠鎮) 徽州區(岩寺鎮)
休寧縣(海陽鎮) 歙 縣(徽城鎮) 祁門縣(祁山鎮) 黟 縣(碧陽鎮)
10.阜陽市 區號:0558 郵編:236100 車牌號:皖K
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下轄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三區和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全市總人口932萬人。
11宿州市 區號:0557 郵編:234000 車牌號:皖L
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下轄埇橋區和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全市總人口604.52萬人。
12滁州市 區號:0550 郵編:239000 車牌號:皖M
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琅琊區、南譙區兩區和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定遠縣、全椒縣、來安縣,全市總人口439.99萬人。
13.六安市 區號:0564 郵編:237000 車牌號:皖N
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金安區、裕安區兩區和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全市總人口695.5萬人。
14.宣城市.區號:0563 郵編: 242000 車牌號:皖P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宣州區。
宣州區
寧國市(河瀝溪街道)
廣德縣(桃州鎮) 郎溪縣(建平鎮) 涇 縣(涇川鎮) 旌德縣(旌陽鎮) 績溪縣(華陽鎮)
15.巢湖市.區號:0565 郵編:238000 車牌號:皖Q
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下轄居巢區和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全市總人口453.06萬人。
16.池州市 區號:0566 郵編: 47100 車牌號:皖R
轄1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貴池區。
貴池區
東至縣(堯渡鎮) 石台縣(仁里鎮) 青陽縣(蓉城鎮)
17.亳州市.區號:0558 郵編:236800 車牌皖S
總面積8522.58平方公里,下轄譙城區和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全市總人口576萬人。

8、安徽省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6個縣級市,55個縣,44個市轄區,縣(市)中包含廣德縣、宿松縣2個安徽試點省直管縣(市)。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行政區 車牌 下轄行政區
合肥
皖A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蕪湖
皖B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蚌埠
皖C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淮南 皖D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馬鞍山
皖E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淮北 皖F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銅陵 皖G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安慶皖H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桐城市,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黃山皖J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阜陽 皖K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宿州 皖L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滁州 皖M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六安 皖N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宣城皖P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池州皖R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亳州皖S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9、合肥行政區域是怎麼劃分的??

合肥市行政區劃:4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合肥市行政區劃: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4個縣: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1個縣級市:巢湖市。

金寨路以西和長江路以南包括政務區高新區是屬於蜀山區

金寨路以東和蕪湖路以南南淝河以西包括濱湖新區是屬於包河區

南淝河以東阜陽路以東包括新站區都屬於瑤海區

老城區以及長江路以北阜陽路以西都屬於廬陽區

望江西路以南金寨路以西 二環路以東 南高速路以北屬於政務區

南高速路以南二環路以東的蜀山區都屬於經開區

二環路以西 長江西路以南 的蜀山區都屬於高新區


(9)安徽省長豐縣行政區劃圖擴展資料: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

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

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G60

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

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城市建成區

面積428平方公里。合肥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屬於亞

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

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如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

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中國最愛閱讀城市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

創新型試點城市。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譽。2017年中國

百強城市排行榜排29位。2018年9月,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 2018中

國內地城市綜合排名17名。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