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專區

廬江專區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24:32

1、廬江縣湯池鎮國民黨時期的歷史

湯池鎮因隸屬於安徽省舒城縣,所以建置沿革必須從舒城縣說起:舒城縣創建於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廬江兩縣地置,治故舒縣城,故稱舒城縣。建縣前歷史沿革先秦時期舒地,古為蠻夷聚居地,後為東夷偃姓所建群舒方國集中居住區,歷夏、商、西周三代,並為西周分封。春秋時期,隨著吳國北上,群舒附吳。魯僖公三年(前657年),徐人取舒。後,楚北上東漸,為吳楚爭奪交戰之地,楚很快成其宗主國。群舒亡後,楚沒有因舊邑設縣。秦 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國,設九江郡(治壽春),地屬六縣(治今六安市城北鄉白沙城)。西 漢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舒縣,次年別置龍舒縣,屬淮南國。七年(前200年),封劉信為羹頡侯,領舒、龍舒兩縣。東 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李憲據舒稱帝。是年九月,為馬成所斬,入東漢。永平元年(公元58年),許昌受封龍舒侯,遂改為龍舒侯國。三國時期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漢,因地處吳魏交戰處,廢龍舒、潛縣、並入六安縣,屬揚州廬江郡六安縣地。西 晉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晉代魏,復置龍舒縣(今龍河口以上)、舒縣(治舒城,今城關鎮)地屬揚州廬江郡。東 晉舒、龍舒二縣,仍屬揚州廬江郡(初治陽泉,今霍邱臨水。後治舒城,今城關鎮),後改屬豫州(治壽縣)。南北朝時期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宋代晉,今縣境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屬南豫州廬江郡(治舒城,今城關鎮)。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原龍舒縣南境屬呂亭左縣,北仍屬舒縣。泰始二年(466年),改屬西豫州。泰豫元年(472年),屬南豫州。升明三年(466年)四月,齊代宋,仍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屬豫州廬江郡。中興二年(502年)四月,梁代南齊,初仍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後廢舒縣,改屬湘州廬江郡廬江縣地。武定六年(548年),地屬東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北齊取代東魏;太建五年(573年),陳伐北齊;建德五年(576年),地屬北周。今縣境屬合州廬江郡廬江縣。隋朝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今縣境仍為合州廬江郡廬江縣地。開皇三年(583年),廢廬江郡,廬江縣改屬廬州(改合州為廬州)。今縣境分屬合肥、廬江兩縣。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廬州為廬江郡,屬揚州刺史部。 建縣後歷史沿革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劃合肥縣南,廬江縣西,置舒城縣(治舒城,今城關鎮),屬淮南道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廬江郡改屬淮南節鎮;二年十二月,復名廬州。五代十國時期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亡,舒城縣屬吳國廬州。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南唐代吳,舒城縣屬德勝軍,又稱廬州節鎮廬州。顯德五年(758年)三月,後周改德勝軍為保信軍廬州。北宋顯德七年(760年)正月,北宋代後周,舒城縣屬廬州。至道三年(997年),廬州改屬淮南路。熙寧年五年(1072年),廬州改屬淮南西路。金天會五年(1127年),北宋亡,仍之。南宋·金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舒城縣屬南宋淮南西路廬州。建炎七年(1134年),廬州曾為劉豫偽齊所括。十一年(1138年),南宋收復廬州。二月,牛皋敗金兀術於舒城,地屬南宋。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廬州降元,舒城縣改屬元江淮等處行省淮西道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舒城縣改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淮西江北道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吳王朱元璋收復廬州路,改設廬州府,創江淮行省。後復為元兵所據。二十六年(1366年),復克廬州府,改屬江南行省。明朝吳二年(163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改元洪武,舒城縣仍屬江南行省廬州府。是年,八月廬州府直隸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廬州府改隸六部。永樂元年(1403年),廬州府改屬南京,後稱南直隸。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張獻忠破舒城,改名得勝州,進取廬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明亡,舒城縣仍屬南直隸廬州府。是年五月,改屬南明弘光政權滁和鎮。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六日,入清,舒城縣仍屬南直隸廬州府。順治二年閏六月乙已,舒城縣改屬江南省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甲寅,廬州府改屬安徽省,九年(1670年)四月丁亥,改屬廬鳳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十三日,改屬廬鳳穎道。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甲午,舒城縣改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甲午,改屬皖北道。咸豐三年(1833年)十月二十九日,太平軍佔領舒城。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六日,太平軍全部撤出舒城縣城。在太平天國建政期間,舒城縣屬安徽省廬州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甲午,改屬皖北道。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九日,廬州軍政分府光復舒城縣。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廢道、府,舒城縣直屬安徽省。3年6月,改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6年(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一、二師克舒城。是年7月,改屬南京國民政府安徽省。21年4月,舒城縣改屬第三區。同年10月,改屬第三專區。27年(1938年)6月7日,舒城縣國民政府遷往中梅河鎮,是年6月8日下午四時,日軍侵佔舒城縣城。29年(1941年)縣國民政府遷回舒城。7月改屬第二專區。 中國共產黨建政·解放戰爭後期民國36年(1947年)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八旅二十三團解放縣城,組建舒六縣民主政府(駐毛坦廠),舒城毛竹園、曉天、中梅河、張母橋四個區歸屬舒六縣民主政府 ;組建舒城縣民主政府(駐城沖),轄烏沙,杜店、西沙埂、西湯池、西衖、曹家河及廬江馬槽,桐城大關區(時稱關馬區)。是年11月15日,成立皖西行署,舒城縣屬二專區,舒六縣屬三專區。民國38年(1949年)元月21日,全縣解放,是年5月1日,舒城縣人民政府成立,恢復舊域。屬皖北行署六安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年10月1日,建國,舒城縣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專區。1955年,舒城縣人民政府改稱舒城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縣革命委員會。1979年11月27日,舒城縣革命委員會改稱舒城縣人民政府。湯池鎮1992年撤區並鄉,將原姚河鄉並入湯池鎮,稱湯池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委會。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城沖鄉並入湯池鎮,稱湯池鎮,因廬江縣亦有湯池鎮,故稱西湯池鎮,下轄31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委會。至今未變。

2、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屬於什麼區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不屬於什麼區,隸屬於合肥市。

廬江縣隸屬安徽省合肥市,是周瑜故里、溫泉之鄉、礦業大縣。地處江淮丘陵地帶,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北接省會合肥,東臨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境內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屬長江水系。廬江縣是國家級首個產業轉移示範區— 皖江城市帶的成員和合肥市南部副中心。

(2)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廬江縣建制沿革

春秋時期屬舒國,徐人取舒後,為楚地。

秦代,先屬九江郡,後屬衡山郡。

漢代,為舒縣,初屬淮南國衡山郡,後屬衡山國、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南廬江郡,分衡山東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廬江郡,舒縣屬廬江郡。

三國時期,先後分屬為吳廬江郡(治皖),魏廬江郡(治陽泉)。

西晉,仍為舒縣,屬豫州廬江郡(治陽泉)。

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縣名潛,為廬江郡治。

隋代,開皇元年(581年),罷廬江郡置廬州,遷廬州治於合肥;大業三年(607年),復改廬州為廬江郡,州、郡治移建於合肥,為存舊名,改舊治為廬江縣。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

宋代,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

元朝, 縣境仍沿舊域。

明代,屬廬州府;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賀一龍、馬守應由巢縣經盛家橋,攻克廬城;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再次攻克廬城。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布政使司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廬江縣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58年7月,劃歸六安專區;1965年7月,復設巢湖專區,廬江劃歸巢湖專區;

2004年,廬江縣將32個鄉鎮調整為28個鄉鎮。

2005年,全縣轄17個鎮。

2011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級巢湖市,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3、安徽省巢湖市有哪些區

巢湖市下轄沒有區。

截至2017年底巢湖市下轄5個街道、11個鎮、1個鄉。

1、街道:亞父街道、天河街道、鳳凰山街道、卧牛山街道、中廟街道。

2、鎮:槐林鎮、黃麓鎮、欄桿集鎮、蘇灣鎮、夏閣鎮、散兵鎮、銀屏鎮、柘皋鎮、壩鎮、烔煬鎮、中垾鎮。

3、鄉:廟崗鄉。

巢湖市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其西南濱巢湖周邊分別與合肥市肥東縣、滁州市全椒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接壤。

(3)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巢湖市歷史悠久,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所佔,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今柘皋一帶為橐皋縣,今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

東漢末年,曹操占據居巢,此後一直隸屬曹魏。西晉在原居巢境內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南北朝設南豫州,領南譙郡;劉宋大明三年(459年),居巢易名蘄,隸屬劉宋。蕭齊因之。南梁置合州;蘄所在的南譙郡屬之。

隋統一後,改合州為廬州。開皇元年(581年),襄安改屬廬江郡。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東、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七年(624年),合開城、扶陽兩縣名巢縣(巢縣一名,當始此),隸屬廬州。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設無為軍,巢縣隸屬之。至道二年(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寧三年(1070年),析巢縣南、廬江東置無為縣。至此,今巢湖市四至基本確定。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再稱巢州,二十八年(1291年)置巢州為巢縣,自此縣名至改置巢湖市(原縣級市)前一直未變更。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巢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6月至民國17年(1928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932年)10月至民國27年(1938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1939年)元月復屬第五專區。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2月4日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

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1999年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精神,區劃調整,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2011年8月23日,縣級巢湖市正式揭牌。

4、安徽有哪些縣

安徽的縣有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壽縣、鳳台縣、含山縣、當塗縣、鳳陽縣、明光市、天長市、定遠縣、來安縣等等共54個縣。

1.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有「吳楚要沖、包公故里」之譽。

2.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縣,因位於合肥之西而得名。有「淮軍故里、改革首縣、花木之鄉、巢湖明珠」之美譽。

3.長豐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東與定遠縣、肥東縣接壤,北與淮南市交界,西與壽縣、肥西縣毗連,南與合肥市廬陽區、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鄰。

4.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介於東經117°01′—117°34′、北緯30°57′—31°33′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

(4)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碭山、蕭縣屬江蘇省徐海道;長江以北屬淮泗道、安慶道,江南屬蕪湖道。

民國21年(1932年),實行首縣制;10月10日,實行行政專員督察區(專區)制。

抗日戰爭期間,省境建政根據地分屬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偽、汪偽政權時期,今省境分屬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長江以北分屬皖西邊區、江淮邊區、豫皖蘇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長江以北地區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設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並成立安徽省政府,並將省會設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中斷。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合肥、蚌埠、安慶、淮南、蕪湖、馬鞍山、淮北、銅陵8個地級市。

1987年-2000年,增設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個地級市。

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參考資料:網路-安徽

5、安徽省巢湖市有多少個縣組成

 巢湖市下轄4縣1區,65個鎮、5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65萬。
居巢區 面積2082平方千米,人口86萬,郵政編碼238000,區人民政府駐東風路,轄11個鎮、1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
11個鎮:槐林鎮、黃麓鎮、欄桿集鎮、蘇灣鎮、夏閣鎮、散兵鎮、銀屏鎮、柘皋鎮、壩鎮鎮、烔煬鎮、中垾鎮。

6、安徽省巢湖市有多少個縣

巢湖市無下轄縣。巢湖市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截至2017年底,巢湖市下轄5個街道、11個鎮、1個鄉,政府駐地卧牛山街道。

街道:亞父街道、天河街道、鳳凰山街道、卧牛山街道、中廟街道。

鎮:槐林鎮、黃麓鎮、欄桿集鎮、蘇灣鎮、夏閣鎮、散兵鎮、銀屏鎮、柘皋鎮、壩鎮、烔煬鎮、中垾鎮。

鄉:廟崗鄉 。

(6)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巢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6月至民國17年(1928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932年)10月至民國27年(1938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

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1939年)元月復屬第五專區。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2月4日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

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

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

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

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

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

1999年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精神,區劃調整,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2011年8月23日,縣級巢湖市正式揭牌。

7、廬江縣歷史上曾歸屬哪些專區?

廬江縣歷史上曾歸屬巢湖地區。

8、安徽省有哪些市縣?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

1、合肥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2、蕪湖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3、蚌埠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4、淮南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5、馬鞍山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6、淮北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7、銅陵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8、安慶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9、黃山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10、阜陽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11、宿州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12、滁州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13、六安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14、宣城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5、池州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亳州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8)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安徽省,簡稱「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於東經114°54′至119°37′與北緯29°41′至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了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經濟上屬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中國中部經濟區,北部和南部分屬中原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區。

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與粵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自21世紀以來,安徽省與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9、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有17個鎮,分別為:廬城鎮、冶父山鎮、萬山鎮、湯池鎮、郭河鎮、金牛鎮、石頭鎮、同大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龍橋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

1、廬城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13個、村民小組580個、居民小組224個;

2、冶父山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61個、居民小組50個;

3、萬山鎮村委會9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281個、居民小組34個;

4、湯池鎮村委會10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43個、居民小組8個;

5、郭河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16個、居民小組114個;

6、金牛鎮村委會8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185個、居民小組46個;

7、石頭鎮村委會7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267個、居民小組16個;

8、同大鎮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504個;

9、白山鎮村委會9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39個、居民小組14個;

10、盛橋鎮村委會10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599個、居民小組59個;

11、白湖鎮村委會16個、居委會3個、村民小組530個、居民小組172個;

12、龍橋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395個、居民小組61個;

13、礬山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3個、村民小組431個、居民小組30個;

14、羅河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23個、居民小組52個;

15、泥河鎮村委會15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740個、居民小組125個;

16、樂橋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396個、居民小組24個;

17、柯坦鎮村委會8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30個、居民小組111個。

(9)廬江專區擴展資料:

廬江縣的歷史沿革

「廬江」,最早出現於《山海經·海內東經》的一條江名,現為哪條水流尚無定論。後郡因江名,縣因郡名,延續至今。廬江又叫潛(潛川),始於南朝梁(《梁書》、《魏書·地形志》)。

今廬江之地,春秋屬舒國,戰國屬楚,秦屬舒邑,漢為舒縣。「廬江郡」設於西漢初。「廬江縣」名始於隋(《隋書·地理志》),另說始於南朝梁(《太平寰宇記》),兩說時間僅相差幾十年。廬江縣設立以後,隸屬和地域多有變化。

1947年,9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八旅二十四團攻克廬江縣城,成立廬江民主縣政府,月底部隊轉移後即撤銷,年底,廬南大化至磚橋一線和桐城東北鄉建立桐廬民主縣政府,廬江同時建立湖西民主縣政府。

桐廬、湖西兩縣同屬皖西第二專員公署(駐桐城境內)。1948年8月,湖西縣劃分為廬江、湖西兩縣,新的湖西縣屬皖西第四專員公署(駐無為開城),廬江縣仍屬二專署。

1949年,1月22日廬江全境解放,廬江、桐廬兩縣屬桐城專區,2月桐廬縣原廬江廬南部分歸還廬江建制,7月湖西縣並入廬江,隸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2月4日,廬江縣劃屬安徽省蕪湖專區。

1958年7月7日,廬江縣由蕪湖專區劃屬六安專區。

1965年7月14日,設巢湖專區(專署駐巢縣城),廬江縣由六安劃歸巢湖專區。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廬江屬之。2000年1月,撤銷巢湖地區設省轄巢湖市,廬江隸屬巢湖市。

2011年8月,廬江縣因撤銷巢湖市被劃屬合肥市。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