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市還是區
1、「巢湖」屬於哪個市?
巢湖是縣級市,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
2、巢湖是地級市還是縣級市?
巢湖是縣級市。
2010年7月14日之前,安徽省下轄17個地級市,除了以上16個之外,還有一個巢湖市,2010年1月,為實現發展合肥為「地區性特大城市」的目標,安徽省決定撤銷巢湖市的行政編制。
2010年7月14日,安徽省正式收到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巢湖市將被一拆為三,分別並入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
此後,安徽省下轄地級市正式變為16個。
除此之外,安徽省還有7個縣級市、44個市轄區、54個縣、以及1個國家級新區。
(2)巢湖是市還是區擴展資料
區劃沿革
2004年4月10日,撤銷環城鎮、半湯鎮、亞父鄉,新設立半湯街道,原城區4個街道更名並適當擴大區域規模:撤銷半湯鎮設立半湯街道;原朝陽街道更名為亞父街道,將原亞父鄉整建制並入;原城南街道更名為天河街道,將原環城鎮的高峰等7個村委會並入。
原城北街道更名為鳳凰山街道,將原環城鎮的燈塔居委會並入;原卧牛街道更名為卧牛山街道,將原環城鎮的西聖等5個居委會和賈塘等5個村委會並入。
調整後,居巢區轄5個街道、15個鎮、2個鄉:半湯街道、鳳凰山街道、亞父街道、卧牛山街道、天河街道;銀屏鎮、散兵鎮、炯煬鎮、柘皋鎮、夏閣鎮、欄桿集鎮、司集鎮、中廟鎮、槐林鎮、壩鎮鎮、沐集鎮、中垾鎮、蘇灣鎮、趙柳鎮、黃麓鎮、廟崗鄉、西峰鄉。
3、巢湖屬於合肥了?
巢湖市,由安徽省合肥市代管。
2011年7月14日,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以原居巢區的行政區域作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3)巢湖是市還是區擴展資料: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2月4日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1999年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精神,區劃調整,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2011年8月23日,縣級巢湖市正式揭牌。
4、巢湖屬於哪個市
巢湖屬於合肥市。管理機構:合肥市巢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巢湖風景名勝區地域寬闊,包括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包河區和廬江縣五個區(市)縣的部分陸域,共分為十大景區。
其中三河古鎮景區(國家AAAAA景區)、中廟—姥山島景區、牛角大圩景區、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王喬—紫微洞景區、銀屏山景區、龜山公園景區、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區、四頂山-黑石嘴景區、大小黃山景區、三汊河濕地公園-孤山島景區、唐咀水下古城遺址、靈台圩—袁家山景區等。
(4)巢湖是市還是區擴展資料
巢湖,總計湖長54.5公里。其中由巢湖閘至下楊村26公里,由下楊村至中廟10公里,由中廟至井川圩18.5公里。
最大寬度,為垂直於長度方向的相對兩岸間的最大距離,當水位10米時,寬度為21公里。平均寬度,為湖水面積除以湖泊的長度,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由此可以得出,湖泊平均寬度為15.1公里。
岸線長度:當水位為6米時,岸線長144.5公里;當水位為10米時,岸線長173公里;當水位為13米時,岸線長181公里。
湖泊面積:當水位6米時,面積為560平方公里;當水位8米時,面積為755平方公里;當水位10米時,面積為774平方公里,當水位12米時,面積為820平方公里;當水位13米時,面積為825平方公里。
5、安徽省巢湖市有哪些區
巢湖市下轄沒有區。
截至2017年底巢湖市下轄5個街道、11個鎮、1個鄉。
1、街道:亞父街道、天河街道、鳳凰山街道、卧牛山街道、中廟街道。
2、鎮:槐林鎮、黃麓鎮、欄桿集鎮、蘇灣鎮、夏閣鎮、散兵鎮、銀屏鎮、柘皋鎮、壩鎮、烔煬鎮、中垾鎮。
3、鄉:廟崗鄉。
巢湖市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其西南濱巢湖周邊分別與合肥市肥東縣、滁州市全椒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接壤。
(5)巢湖是市還是區擴展資料:
巢湖市歷史悠久,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所佔,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今柘皋一帶為橐皋縣,今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
東漢末年,曹操占據居巢,此後一直隸屬曹魏。西晉在原居巢境內分設居巢、臨湖、襄安,隸屬廬江郡。南北朝設南豫州,領南譙郡;劉宋大明三年(459年),居巢易名蘄,隸屬劉宋。蕭齊因之。南梁置合州;蘄所在的南譙郡屬之。
隋統一後,改合州為廬州。開皇元年(581年),襄安改屬廬江郡。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有龜山、紫微山、亞父山、半陽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東、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七年(624年),合開城、扶陽兩縣名巢縣(巢縣一名,當始此),隸屬廬州。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設無為軍,巢縣隸屬之。至道二年(996年),縣治設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寧三年(1070年),析巢縣南、廬江東置無為縣。至此,今巢湖市四至基本確定。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再稱巢州,二十八年(1291年)置巢州為巢縣,自此縣名至改置巢湖市(原縣級市)前一直未變更。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巢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6月至民國17年(1928年)8月屬安慶道,民國21年(1932年)10月至民國27年(1938年)7月屬第二專區,後改屬第五專區。民國27年10月25日改屬第三專區。民國28年(1939年)元月復屬第五專區。
1949年4月21日,巢縣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2月4日改屬蕪湖專區,同年,縣政府從柘皋遷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屬合肥市。
1961年4月13日復屬蕪湖專區。1965年7月14日復設巢湖專區,巢縣隸屬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巢縣隸屬不變。
1984年1月4日撤縣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區域不變,仍屬巢湖地區。1999年7月9日,根據《國務院撤銷巢湖地區設立地級巢湖市的批復》文件,縣級巢湖市改設為居巢區,隸屬地級巢湖市。1999年12月6日,居巢區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
2011年8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精神,區劃調整,居巢區改設為縣級巢湖市,新設的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2011年8月23日,縣級巢湖市正式揭牌。
6、巢湖市屬於哪個市?
巢湖市,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於版合肥、蕪湖兩市之間權,東與含山縣交界,西北與肥東縣接壤,南與無為毗鄰,西南隔兆河與廬江縣相對,東北隔滁河與全椒縣相望。
巢湖市居皖之中,古稱南巢、居巢,秦時設居巢縣,唐朝設立巢縣,1984年1月撤巢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撤區設縣級巢湖市。
巢湖市境內商合杭高鐵、京福高鐵、寧西鐵路、淮南鐵路復線等穿境而過;合寧、合巢蕪、北沿江高速等20多條公路干線貫通全境;巢湖港是安徽省第一大內河港口,通航能力為3000噸,經裕溪河可通江達海。
巢湖市全境東西寬約50.8千米,南北長約80.6千米,全市土地總面積2046.14平方千米,其中區域內巢湖水域面積463.78平方千米。
巢湖市境內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長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較為復雜,分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濱湖平原及波狀平原)、水域五種地貌類型。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部低,沿巢湖形成蝶狀盆地。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7、巢湖市有幾個區縣
四縣一區,四縣城是廬江縣,和縣,無為縣,含山縣 一區為居巢區.
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抱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現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3萬。 巢湖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周邊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等市相鄰。淮南鐵路、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巢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市內長江岸線長182公里,系長江中下游「黃金地段」。巢湖資源豐富,得天獨厚。已發現的礦藏有34種,其中磁鐵礦、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石膏礦等儲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 油料、棉花、家禽、水產品,「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享有盛譽。巢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觀130多處,江、湖、山、泉並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巢湖風景三絕」。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巢湖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農業結構不斷優化。五個縣(區)均被列入全國糧棉生產大縣,並先後進入全國糧、棉、油百強縣行列。「兩水一菜」(即水產、水禽、蔬菜)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位居全省第二,特種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一; 旅遊業快速發展。建成了銀屏山仙人洞、紫微洞、無為泊山洞、含山華陽洞和太湖山等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及半湯、湯池等溫泉度假區,積極開發自然風光旅遊、古文化旅遊和地質旅遊,作為省城合肥和南京、上海、杭州等周邊城市「後花園」的旅遊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綜合配套功能明顯增強,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稱號。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