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殺豬

廬江殺豬

發布時間: 2021-10-22 13:01:56

1、三國演義 人物簡介100字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

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

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工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

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

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

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

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2、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母親?

孟母 最知書達理的母親

相傳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岳母 最愛國的母親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 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孝庄文皇後 最睿智的母親

孝庄文皇後,一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歲時,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十七世紀初,明王朝衰落,東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後金國。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鮮,並於明崇須九年(1636)稱帝,國號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與明朝遙相對峙。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縊死煤山,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叛明投清,於是清軍鐵騎奔突入關,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清軍追擊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鄭親王濟爾哈朗率勁騎,護送清幼生從盛京遷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裝點一新,上午已時,皇極殿前鞭鳴三響,鍾磐交鳴,韶和典樂徐徐奏起。年僅六歲的小皇帝福臨,即位。清王朝統治中國二百五十年的歷史,就從這里拉開帷幕。然而。這個小皇帝,並不理解這高高御座和聲聲歡呼的含義,只有坐在他旁邊的那位頭戴鳳冠的青年婦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親、後世稱為孝庄文皇後。

佘太君 最堅強的母親

折太君(誤稱余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清朝光緒年間《岢崗州志》所述:「楊業妻折氏。業,初名劉繼業,仕北漢,任犍為節度使,娶折德(戶衣)女。後歸宋,賜姓楊。折性敏慧,嘗佐業立戰功,號『楊無敵』。後楊業戰死於陳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辯夫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為民。」又《保德州志》雲:「折太君,宋永安軍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女,代州刺史楊業妻。性警敏,嘗佐業立戰功。後太平興國十年,契丹入寇;業進兵擊之,轉戰至陳家峪口,以無援兵,力屈被擒,與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書陳夫戰歿,由於王(亻先)違制爭功。上深痛惜,沼贈業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詔「故雲州觀察使楊業,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死後)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楊業傳》)。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保定)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楊家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折太君正是楊家將的中流砥柱。雖然正史上對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家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後來的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了評書、小說和戲曲劇目,其中以戲曲劇目廣為流傳。

孝聖憲皇後 最幸福的母親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禎之側福晉。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雍王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弘歷十二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於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歷「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豬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打了這么多字 多給點分吧

3、12月國內自駕游去哪好玩?冬天國內最美的8個地方滿足你對冬天所有的幻想

1、呼倫貝爾 2、漫步龍門古鎮 3、溱湖泡湯 4、醉美水鄉盪口古鎮 5、水東古鎮殺豬宴 6、揚州慢生活 7、最美黃山人間仙境 8、廬江金孔雀溫泉 冬天是出遊的淡季,天氣雖冷,但是景色卻是極美的,是其他季節看不到的,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自駕游線路你一定會感興趣!
1、呼倫貝爾
這個冬天,我們迎著凜冽的寒風,穿行在呼倫貝爾,一路向北!茫茫雪原,巍巍興安!靈動的白雪覆蓋的呼倫貝爾如同夢幻般的童話世界,美的讓人心醉!

一路上,我們瘋,我們笑,我們把一串串爽朗的笑聲留在呼倫貝爾的冬季!獨一無二的草原森林雙重雪景和多民族民俗體驗,一起享受這場冰雪盛宴!

2、漫步龍門古鎮
前往富春桃源,游覽國家AAAA級風景區-富春桃源,乘江浙滬首列地軌式觀光纜車,游亞太地區第一大洞廳-九霄碧雲洞,穿越的隧道,步行至萬畝森林氧吧,遮天避日-百餘畝充滿生機的天成野櫧林,清朗幽靜、尋童話夢,萬傾碧波乘岩嶺湖特色竹筏觀光游覽。

3、溱湖泡湯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國人對溫泉的青睞從千年前的盛唐時期延續至今從未改變,只是如今溫泉早已不只是皇宮貴族奢侈的享受,而成了大眾的休閑旅遊度假方式。

泡溫泉既受親子家庭喜愛,也得到注重健康養生人群的推崇,老少皆宜。在閑暇的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來一場「泡湯」游吧!

4、醉美水鄉盪口古鎮
盪口古鎮素有「小蘇州」「銀盪口」之美譽,她沒有商業的喧囂,沒有擁擠的人流,有的是歲月洗滌後的平靜安然。

5、水東古鎮殺豬宴
農家殺豬宴,吃的是一份生態;喝的是一份濃烈;看的是一份淳樸;品的是一份鄉情……

這個冬天老陳自駕帶您游水東古鎮、賞夏霖美景、品年味殺豬宴。大山裡的幸福等您來分享!

6、揚州慢生活
慢旅行,慢時光,慢生活,流連忘返在揚州!從水包皮來到皮包水!從淮揚名菜到市井小吃!從一蔬一食,到一飲一啜,還原本味揚州!體驗揚州三把刀的情趣!

7、最美黃山人間仙境
黃山是五嶽三山中的三山之一,上黃山,感受「三奇五絕」的自然魅力,領略奇松怪石雲海的雄渾氣魄。

8、廬江金孔雀溫泉
金孔雀旅遊度假村坐落於溫泉汩汩的廬江古鎮湯池,被譽為「人間瑤池」。金孔雀旅遊度假村以園林式露天溫泉為最大特色,目前為我省乃至華東地區的首創。

金孔雀旅遊度假村設有40多個露天泡池,有異國情調的木屋,空氣清新,親近自然,具有休閑娛樂和保健祛病的雙重功能。

4、介紹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簡介】
(Roman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San-kuo yen-i)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三國演義》標志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斗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

【作者介紹】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曾當過元末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謀士,生卒年及生平不詳。相傳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羅貫中行居第二。他的師傅是施耐庵。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三國演義》年表】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漢章帝以來,東漢政府一直處於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的權力斗爭,這兩大集團力量的互相鬥爭,形成了東漢獨特的政治局面;權力每次交接,無不伴隨大規模的殺戮,嚴重削弱了東漢帝國的勢力。
公元184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的、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東漢政府為了鎮壓黃巾起義,一方面放權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認並支持地主階層組織私人武裝,對抗起義軍。經過近一年的較量,基本上把黃巾軍鎮壓下來。但是經過黃巾起義,東漢政府已經遙遙欲墜,加上權力下放到洲、郡一級和容許地主階層擁有私人武裝;各洲牧、太守紛紛擁兵自重,地方豪強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並推舉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當塢帥,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靈帝亡,劉辯即位;宦官和外戚展開新一輪權力爭奪,為了在權力爭奪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何進聽取袁紹建議,征調四方猛將、英雄豪傑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亂政;地方勢力借口討伐董卓,紛紛招兵買馬,後王允計殺董卓,西涼軍閥再度把持政權,並互相拼殺;而各地軍閥為了搶奪地盤,紛紛兵刃相交,亂世正式來臨。
公元196年,盤踞袞州的曹操擊敗呂布,聽取部下的意見,推行屯田,並西迎獻帝,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其後擊敗劉備、袁術、呂布等,佔有袞、司隸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紹也攻克易京,徹底消滅軍閥公孫瓚,占據了翼州、幽州、並州、青州的絕大部分,成為最大的割據勢力;江東的孫策先後打敗許貢、王郎等人,佔有會稽、丹陽、吳郡等地,在江東立穩了陣腳。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也成為軍閥中的有力競爭者。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騎兵萬余,南下與青少年好友曹操爭鋒,曹操先後擊殺袁紹勇將顏良、文丑後勒兵官渡;袁紹在正面戰場無法撕開曹操防線,同時在青州、並州和曹操後方汝南開展第二戰場,先後被曹操採取相應措施一一瓦解。後曹操放火燒掉袁紹屯放於烏巢的軍糧等軍用物資;袁紹大將張郃、高覽投降曹操,袁軍士氣全無,曹操乘機發動大反攻,殺萬余,俘虜7萬余。其後袁紹一蹶不振,二子爭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出其不意,大勝,平定了北方,一舉成為最強大的軍閥。江東孫策准備在曹操和袁紹決戰時偷襲許昌,不料正在加緊策劃的時候給刺客刺殺,傷重身亡,其弟孫權即位,加強了對南方發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幼子劉琮在地方豪強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當上了荊州牧;寄居劉表的劉備和江東孫權也加緊搶奪荊州;曹操知道劉表死亡後,馬上率領精銳騎兵5000,輕裝簡備,日夜兼程,南下搶奪荊州;並於長坂擊潰南逃的劉備;劉琮投降,曹操拘有荊州大部分。孫權、劉備為了對抗曹操,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領14、5萬大軍,水陸並進,進軍赤壁,與孫劉聯軍對持。周瑜用黃蓋計,大燒曹操連環船,加上曹軍水土不服,大敗而歸,荊州所受降的水軍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軍和部分的嫡系部隊,急劇上升勢頭受到嚴重打擊,從此致力於北方。赤壁之戰後期,周瑜與曹仁在南郡展開激烈爭奪,劉備乘機搶奪了荊州南部四郡,並派關羽北上攻打襄陽,被守將樂進擊敗;經過一年的爭奪,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陽,徹底失去了南下的據點;同時,孫權從合肥方向進攻也被曹軍挫敗。
公元211年,劉備聽取謀士龐統、諸葛亮的建議,留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大軍借口抵抗張魯,入川謀取益州;經過3年的爭奪,終於奪取了益州。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曹操借口進攻張魯,挑撥關中割據勢力馬超、韓遂等公開作反;曹操乘機消滅關中勢力並一舉攻下割據漢中的張魯;劉備恐懼曹操乘機攻擊成都,馬上向孫權退步。公元218年,劉備在攻取三巴後,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北上爭奪漢中,擊殺漢中守將夏侯淵;曹操不得不親自到漢中前線指揮作戰,無法挽回敗局,不得不退出漢中,也失去了進軍益州的據點,三國勢力達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現。
公元219年,關羽受劉備勝利勝利攻取漢中的鼓舞,出兵進攻襄陽,遇上山洪爆發,水淹曹軍於禁所督7支救兵,包圍襄陽、樊城;曹操馬上派遣徐晃領軍救援曹仁,同時和孫權達成短暫同盟,徐晃於襄陽城外擊敗關羽;孫權以呂蒙為都督,偷襲南郡,並利用政治手段來鞏固在荊州的統治,擒殺企圖逃走的關羽;徹底粉碎了劉備利用南郡為據點北上攻取襄陽並乘機進軍中原的戰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229年,孫權進位稱帝,國號吳;三國才正式出現。
公元222年,劉備遣將軍吳班、陳式督水軍進入夷陵地區,鎖江東西岸;自己帶領步兵主力,准備奪回南郡。孫權求和不成,任命陸遜為都督,領50000大軍,橫兵夷陵,阻擋劉備大軍,並利用劉備補給線長遠的優勢;劉備求戰不成,士氣日益衰減,加上天氣炎熱,放鬆戒備;陸遜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先是派朱然帶領水軍主力,截斷劉軍歸路,然後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經此一役,元氣大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自己也死於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師漢中,北伐曹魏;派趙雲為偏師,揚言從斜谷攻打長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親自帶領7-8萬大軍,從祁山出發,准備奪取關西。曹睿親臨長安,派大將軍曹真帶領10萬大軍攔阻趙雲,同時派駐防關中的名將張郃帶領5萬精銳部隊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張郃在街亭大敗蜀漢先鋒馬謖,諸葛亮失去了街亭,處處為張郃所制,無奈只有退兵。後蜀漢多次出兵,都被對手張郃、司馬懿所牽制,由於補給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對陣於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8月,諸葛亮病亡,蜀漢退兵。
公元241年,司馬懿發動政變,一舉消滅曹魏宗親曹爽勢力;255年,257年,司馬師、司馬昭分別平定曹魏余黨;確立了西晉的基礎。
公元263年,曹魏以鍾會、郭淮、諸葛緒帶領共18萬大軍進攻蜀漢。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諸葛緒率3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取漢中後與姜維相對於劍閣。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阿斗遂投降;蜀漢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曹奐稱帝,改國號晉。
公元279年12月,王渾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進攻,胡奮出擊夏口,杜預自 駐地襄陽進軍江陵,王戎、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大舉進攻東吳。公元280年,王渾於三山擊潰東吳丞相張悌主力,不久,吳主孫皓投降;西晉統一全國,三國正式宣告結束。

【三國歷史年表】

184年2月:黃巾起義。
10月:張角病死。
187年:曹操任東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
12月:曹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少帝)卒年15歲。
190年2月: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
191年:孫堅破董卓,斬華雄。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
192年4月: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死董卓。
6月:李傕、郭汜圍長安,殺王允,敗呂布。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為「青州兵」,實力得以壯大。孫堅攻擊劉表,戰死。
193年:曹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
194年:呂布攻擊曹操。 陶謙病亡,劉備領徐州牧。
195年10月:曹操領兗州牧。孫策攻打江東大敗劉繇。李傕、郭汜爭奪獻帝。
196年7月:獻帝在楊奉等人護送下,回長安。呂布占徐州,劉備投曹操。曹操始興屯田,將獻帝劫持到許。
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討伐張綉,失敗。袁紹佔領冀、幽、青、並四州。
198年9月:呂布攻打劉備,破小沛。
198年12月:曹操擒殺呂布。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11月:張綉投降曹操。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曹操。孫策襲取廬江,敗劉勛。劉備討伐袁術,袁術病死。
200年:曹操誅殺董承一夥。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陳琳撰寫討曹檄文,官渡之戰開始。
10月:曹操偷襲烏巢。
201年:曹操敗袁紹於倉亭。劉備投奔劉表。
202年5月:袁紹病死。
203年:孫權討伐黃祖。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曹操平定並州。
207年8月:曹操大破烏桓,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曹操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
208年6月:曹操封為漢丞相。
7月:曹操南征劉表。
8月:劉表病死。曹操殺孔融。
9月:劉琮投降曹操。
11月: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10月:劉備與孫權之妹成親。
210年:曹操建成銅雀台。周瑜亡。
211年:曹操攻破馬超。劉備入川。
212年10月:曹操南下進攻濡須口。劉備駐扎霞萌關。孫權移治秣陵,改名建業。
213年5月: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214年5月:孫權攻破宛城。
7月:孫權進攻合肥,被張遼擊敗。
10月:獻帝、伏後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曹操,事泄,曹操誅殺眾人。劉璋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
215年7月:曹操征張魯。
11月:張魯降曹操。逍遙津之戰。曹操在濡須打敗孫權。
216年:曹操稱魏王。
217年2月:曹操進攻濡須口,孫權敗。
218年: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
10月:關羽失荊州,被孫權殺害。
220年1月:曹操病亡。
10月:曹丕稱帝,建魏國。
221年4月:劉備稱帝。劉備伐吳。張飛遇害。
222年:孫權稱吳王。彝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
223年4月:劉備死於白帝城,劉禪繼帝位。
8月:曹丕五路伐蜀。蜀吳重修和好。雍闓叛亂。
225年:諸葛亮南征。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國南方。
226年:曹丕病亡,曹睿繼位。
12月:曹睿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孫權圍攻江夏,兵敗。
227年:諸葛亮上書北伐。
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維降蜀。馬謖失街亭。周魴詐降誘曹魏攻吳,陸遜大敗曹休。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孫權稱帝。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吳派衛溫、諸葛直航海到夷洲。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諸葛亮六齣祁山。
8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吳大舉攻魏合肥。
235年1月:曹睿封司馬懿為太傅。馬鈞製造司南車和水轉百戲。
237年: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
238年:司馬懿平遼東,殺公孫淵。倭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
239年1月:曹睿亡,曹芳繼位。
240年:蜀將張嶷平定蠻族之亂。
241年:魏國在淮河興修水利。
242年:孫權派軍攻打海南島。
244年:曹爽派兵攻打蜀漢不利,傷亡慘重。
245年: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憂憤而死。
246年:毋丘儉兩度攻破高句麗。
247年:蜀姜維出隴右攻魏,接應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司馬懿封為丞相。
249年1月:司馬懿殺曹爽一夥。夏侯霸降蜀。姜維伐魏。
250年:孫權廢太子孫和為庶人,賜魯王孫霸死,立孫亮為太子。姜維攻魏西平失敗。
251年:魏國太尉王凌陰謀叛變,被司馬懿平定。
7月:司馬懿亡。
252年: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為大將軍。孫權亡,孫亮繼位。司馬昭攻吳,失敗。
253年:諸葛恪進攻魏國,無功而返。姜維攻魏狄道失敗。吳孫峻誅殺諸葛恪。
254年9月:司馬師廢曹芳。
10月:曹髦繼位。吳孫英謀殺孫峻未果。
255年: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司馬師。司馬師亡。司馬昭為大將軍。姜維攻魏狄道,先勝後敗。
256年4月:司馬昭討伐諸葛誕。姜維伐魏被鄧艾擊敗。吳孫峻死,弟孫琳專吳政。孫綝殺死滕胤等人。
257年:魏諸葛誕與孫吳聯合起兵反魏。姜維出駱谷攻魏失敗。
258年:魏軍攻破壽春,斬諸葛誕。孫綝廢吳帝孫亮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孫休與丁奉設計殺死孫綝。
260年5月:賈充、成濟殺死曹髦。
6月:曹奐繼位。
262年10月:姜維攻魏,被鄧艾擊敗,退屯沓中。
263年:司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鍾會和姜維密謀失敗被殺。司馬昭稱晉王。孫休亡,孫皓繼位。
265年:司馬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12月:司馬炎廢曹奐為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71年:吳孫皓出兵攻晉,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司馬炎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支持戰略要地西陵。陸抗大敗楊肇,殺步闡。
277年:晉文鴦擊破鮮卑族。
278年:羊祜死、杜預駐扎襄陽。
279年:西晉出動六路兵馬攻打吳國。
280年:西晉消滅吳國,吳帝孫皓投降,吳亡。

【《三國演義》30個虛構事跡】
三國演義與正史完全不同的比較重要的30個虛構事跡,對三國演義的補充:

1 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氣量狹小的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諸葛亮貶低周瑜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3 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亮面見孫權而已..諸如智激周瑜、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4 借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5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6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更不會嫉妒諸葛亮,周瑜當時甚至並未注意過諸葛亮。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7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8 取蜀攻略:由龐統法正完成,非諸葛亮。

9 關公好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此處為裴松之引野史之註解,非《三國志》之原文也;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正史 上只記載了一個董卓的侍女跟中郎將呂布勾結

10 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11 水淹七軍:此事件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虛構龐德抬櫬死戰,大戰關羽,對於禁純屬污衊《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於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沖沒,於禁投降,龐德被殺。

12 孔明伐魏:並無七次實五次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而演義很多地方把敗仗寫成了勝仗,如第二次北伐的陳倉之戰,其實是敗仗。

13 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而三演本末倒置,「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14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5.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屬虛構。

16 .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7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18 .諸葛亮用兵如神: 諸葛亮擅長後勤內政,用兵並不是強項。

19 借荊州:與諸葛亮無關,實乃魯肅之計以劉抵曹,是魯肅主張借給劉備的

20 .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里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疑問,..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 蜀書. 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1 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22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23 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操勞過度

24 空城計:虛構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25. 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系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26 張郃: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猜想跟三國志里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張郃)脫不了關系)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其實正史上的張郃相當厲害,諸葛亮曾屢次敗於張郃之手。 )

27 .八陣圖退陸遜:陸遜退兵是因為魏國要攻打吳國,陸遜怕腹背受敵才退兵

28 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的軍隊,《三國演義》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29 關公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荀攸的計謀所為。趁文丑部下搶曹軍丟下的東西時曹操突擊

30 .貂蟬:完全虛構,不過董卓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相關成語】

1、如飲醇醪(周瑜):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於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2、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3、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4、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5、三顧茅廬(劉備):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6、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7、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8、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3、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6、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7、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指精通音樂戲曲的人
18、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9、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20、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2、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3、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4、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5、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6、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7、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30、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1、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32、得隴望蜀(曹操)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相關歇後語】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呂布戲貂禪——英雄難過美人關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5、三國演義白話文摘抄

《三國演義白話文版——第三回 虎牢關》

董卓這樣殘暴,大臣們憤恨不平,打算找機會除掉董卓。渤海太守袁紹給司徒王允寫了封密信,讓王允設法除掉董卓。王允便請幾位大臣到家,商議再三也想不出辦法,王允放聲大哭,大臣們也都跟著哭起來。
曹操看大家正在哭,卻大笑起來。王允氣沖沖地責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他願借王允的七星寶刀,拚死殺掉董卓。王允非常高興,便把寶刀交給了曹操。
第二天,曹操帶著寶刀來到相府,董卓問曹操為什麼來遲,曹操撒謊說馬不好。董卓便叫呂布去為曹操選一匹良馬。曹操見屋內只剩董卓一人,便要拔刀下手。但又怕董卓力大,自己一人殺不了,便猶豫起來。
董卓身體肥胖,坐了一會兒,感到疲倦,就倒身朝里睡下。曹操忙拔刀去刺,不料董卓從鏡里看見曹操在背後拔刀,猛的一個翻身,問曹操干什麼,曹操非常驚慌,急忙跪下說他有口寶刀獻給董卓。
曹操騙過董卓,恰好呂布已將選好的馬牽到了,曹操便借口試試馬,一出城,就縱馬向東南譙郡飛奔去了。董卓得知,才明白曹操剛才是要刺殺他,便下令立即畫出曹操的圖像,發到各地,捉拿曹操。
曹操逃到中牟縣時,被守城的兵士認出捉住。縣令陳宮見曹操是一個英雄,就棄官與曹操一同逃走了。
這天夜裡,兩人住在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裡。曹操疑心呂伯奢要報官殺他們,便先下手將呂家八口殺個精光。又將買酒歸來的呂伯奢也殺了。陳宮斥責他濫殺無辜。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聽了,心都寒了,便離開曹操。
曹操回到家鄉陳留,一面招兵,一面發假詔書、檄文給各路諸侯,請他們出兵共討董卓。北平太守公孫瓚接到檄文,率劉備、關羽、張飛等去會師討伐董卓。
曹操殺豬宰牛,大會諸侯。會上,諸侯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總領全軍。袁紹下令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起兵攻打汜水關。南陽太守袁術負責運糧草,供應各營。
董卓接到告急文書,召集眾將商議,呂布願前去迎戰諸侯,不料華雄卻自告奮勇要當先鋒。董卓見華雄生得威武,便撥給他馬步兵五萬,令他前往汜水關迎敵。
孫堅部將程普交戰中殺了華雄副將胡軫,孫堅指揮人馬,殺到關前。袁術擔心孫堅破了董卓,增加了實力,對自己不利,有意不發給孫堅糧草。孫堅營中缺糧,軍心慌亂,被華雄乘夜偷襲,孫堅軍隊大敗。
華雄到盟軍陣前挑戰,無人可敵,諸侯們大驚失色。關羽上前請戰,願斬華雄。袁術瞧不起關羽,叫人把關羽趕出帳去。
曹操見關羽相貌不凡,就推薦關羽出戰華雄,並遞一杯熱酒給關羽喝。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待我斬了華雄,回來再喝。」
上馬飛奔出寨,將華雄一刀斬下馬,提著華雄的頭扔於帳前,杯中的酒還有些燙手。
董卓得知華雄被殺,便領大軍與盟軍大戰於虎牢關。呂布勇不可擋,接連殺敗八路諸侯。
一天,呂布又來挑戰,北平太守公孫瓚大怒,迎戰呂布,沒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張飛截住呂布連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便上前來助戰,劉備見兩個弟弟戰不下呂布,也揮動雙股劍上前助戰,終於將呂布打敗了。
呂布戰敗,兵無戰心。董卓為了保命,放火燒了東京洛陽城,押著皇帝、大臣和洛陽百姓,遷到西京長安。
各路諸侯的兵馬進了洛陽,曹操勸袁紹乘機追擊董卓,諸侯都不願意。曹操見這些人目光短淺,不能成大事,便獨自帶領本部人馬,追趕董卓。
董卓女婿李儒在滎陽城外埋伏兵馬,大敗曹軍,曹操差一點喪了命。一萬多人馬,只剩下五百多人,無力再戰,只得收拾殘兵往揚州去了。
孫堅進洛陽城救火時,從皇宮的井裡打撈起一顆皇帝用的玉璽大印。袁紹得知這事後要孫堅將傳國玉璽歸還朝廷,孫堅撒謊說他沒有見過玉璽,帶領人馬回江東去了。
袁紹大怒,寫了書信,叫人連夜趕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要他在路上截擊孫堅。諸侯們四分五裂,紛紛拔寨離去。討伐董卓的軍隊就這樣散去了。劉備、關羽、張飛又回到了平原縣。 這是我找到比較短的,可以的話請採納

6、有沒有具體的三國演義人物故事?

那得問你想知道哪位英雄人物的故事咯 - -!

7、三國演義中十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

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 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7.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8.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

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後,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215年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安。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疆、張達所害。

9.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故事,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10.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並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後,專斷朝政。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8、三國演義 中主要人物特點及評論

曹操: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拚創出自己的事業,是實幹家,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在歷史上是英雄!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個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稱他為天下英雄,不過事實上沒有什麼特別本領,軍事上十分窩囊,早期渾渾噩噩沒有闖出什麼名堂,最後也是敗亡於軍事上。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肅然起敬。

關羽:忠勇義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卻號稱「武聖」,砍無名小將是他的專長,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張飛:勇猛卻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一條心,未能出戰彝陵實在是遺憾……

趙雲: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坂坡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一身是膽」的美譽,老了仍然力斬五將,武力勿庸置疑。至於品德,自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生入死,而且為人剛正耿直,劉備有這種人追隨真是三生有幸。。。。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魏、蜀、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直至最終都被西晉所滅,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長劇。本書就是以此為歷史背景演繹出的一部歷史小說。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外戚何進當權,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隨後,袁紹軍與另外17鎮諸侯割據混戰,最後,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殲滅袁紹、袁術等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占據了中原地帶;劉備最初轉徙不定,直至他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出山輔佐,才制定了正確有效的戰略方針,即以「帝室之胄」、 「光復漢室」為旗號,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方針。最後,經過「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還,得以占據益州與荊州部分。逐步發展壯大;江東孫氏自孫堅開始,就以江東六郡81郡為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直至孫權,實力日益增強。
此後,三國爭戰層層展開。先是孫權乘關羽和曹兵交戰之際,派兵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歪廢漢自立,定國號「魏」。劉備亦繼漢統,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害之仇,劉備親征江東,結果孤軍深入,為陸遜所敗,劉備病死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其後,孫權建立吳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獨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獲之後,穩定了後方。又先後六齣祁山伐魏,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死後,姜維繼其職,先後九伐中原,同樣無功而返。後主劉禪昏職聵,朝政腐敗,蜀漢國力日漸衰弱。
曹魏政權在曹丕死後,大權落入司馬氏之手,最終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先滅蜀漢。後亡東吳,三分天下至此重歸統一。

9、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回答問題(一)《孔雀東南飛》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D
小題4:(1)被焦仲卿的母親休棄,自己發誓永不再嫁人。
(2)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