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張軍

廬江張軍

發布時間: 2022-01-20 23:08:43

1、三國演義主演是誰

新三國演義的主演是:陳建斌、陸毅、於和偉、張博、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等。

《三國》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陸毅、於和偉、張博、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等主演的大型史詩電視劇。

該劇以《三國演義》原著為藍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馬家族篡奪魏政權後天下歸晉的整個過程。該劇榮獲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亞洲電視劇大獎以及東京電視節最佳海外片獎等十餘項大獎。該劇於2010年5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主演者角色介紹:

1、曹操 | 演員 陳建斌

字孟德,東漢丞相。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演員 陳建斌簡介:

陳建斌,1970年6月27日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199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研究生畢業,2002年進入國家話劇院,1993年開始參演電視劇。2003年與徐帆合作高希希的電視劇《結婚十年》奪得第24屆電視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和第五屆金鷹節最受喜愛男演員獎;2006年憑借《喬家大院》蟬聯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2010年在電視劇《三國》中飾演曹操,奪得韓國首爾電視劇大賞最佳男演員獎。2011年出演《後宮·甄嬛傳》飾演雍正。2012年,參演電影《人山人海》,獲得第4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男演員獎。2014年憑借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勺子》獲得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另外同時憑借在《軍中樂園》的演出獲得最佳男配角獎。2016年9月7日,憑借電影《一個勺子》獲得第20屆華鼎獎中國最佳男主角獎。2017年3月,參加綜藝節目《跨界歌王第二季》。

2、劉備 | 演員 於和偉

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演員 於和偉簡介:

於和偉,1971年5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96屆表演本科班。

2003年,參演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歷史的天空》;2004年,參演電視劇《搭錯車》,飾演反一號蘇民生。2007年,出演高希希執導的倫理情感劇《男人底線》。2009年,在古裝劇《三國》中飾演劉備。2011年,與王麗坤主演電視劇《青盲之越獄》。2011年獲南方盛典最佳男演員獎《幸福在路上》,2012年5月22日獲得MSN星月年度最具價值男演員獎。2015年8月9日,在第17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發布盛典上,憑借《下一站婚姻》獲得中國當代題材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2016年,主演三國戰爭題材權謀古裝劇《軍師聯盟》。2017年,參演電視劇《下一站別離》。

3、孫權 | 演員 張博

字仲謀,三國時代東吳開國皇帝,史稱東吳大帝。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演員 張博簡介:

張博(曾用名:張林)1976年9月9日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影視演員、歌手,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

1996年,憑借單曲《我送你的花你能接受嗎》榮獲全國十年歌壇成就獎 ;同年,參演首部電視劇《走進陽光》。2000年,張博因在電視劇《重案六組》中出演刑警「黃濤」走紅。2010年,憑借歷史劇《三國》獲得搜狐夏季電視劇互聯網盛典最佳男新人獎 ;同年,入圍韓國首爾電視節中國地區優秀男演員。2011年,在電視劇《梨花淚》中飾演男一號章思聖 。2013年,參演電視劇《門第》 。後在電視劇《失戀33天》中飾演「陸然」一角 。2014年在電視劇《無賊》中出演「安寶」一角。2015年,張博出演醫療劇《急診室故事》。

4、諸葛亮 | 演員 陸毅

字孔明,綽號卧龍先生。蜀漢丞相,以《出師表》而出名。多次率軍北伐曹魏,為後人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道德典範。

演員 陸毅簡介:

陸毅(1976年1月6日—),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男演員。

五歲時參與電影《泉水叮咚》表演,1998年陸毅因飾演海岩劇《永不瞑目》肖童一角而成名,並憑藉此劇獲得第18屆中國電視劇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及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兩項獎。2003年憑借電視劇《男才女貌》獲得我最喜愛的央視十佳男演員。2005年憑電影《情人結》入圍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8屆中國長春電影節。2009年,出演大型古裝電視劇《三國》飾演諸葛亮,並參演《美麗密令》《唐山大地震》《線人》《跟我的前妻談戀愛》等不同類型電影。2013年憑《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獲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2017年3月,主演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

2006年陸毅與鮑蕾結婚,2008年兩人的女兒出生。2014年5月,陸毅帶女兒參加湖南衛視大型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二季。2017年5月18日憑借《胭脂》獲得第22屆華鼎獎中國近現代題材電視劇最佳男演員。

5、司馬懿 | 演員 倪大紅

魏國太尉。西晉王朝的奠基人,為人堅忍沉穩,老謀深算,做事雷厲風行且心狠手辣,多次率軍與諸葛亮交戰,後來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政權,為司馬炎建立晉朝打下基礎。

演員 倪大紅簡介:

男,198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第十七屆梅花獎、第九屆文華獎獲得者,可謂當今華人影壇第一流的重量級演技派「黃金配角」。曾出演話劇《陽台》、《浮士德》、《哈姆雷特》、《羅姆洛斯大帝》、《玩偶之家》、《生死場》、《臭蟲》、《趙氏孤兒》等,出演電影《泥鰍也是魚》《快樂到家》、《滿城盡帶黃金甲》、《高山下的花環》、《西夏路迢迢》、《活著》《初戀未滿》等,出演電視劇《新三國演義》、《喬家大院》、《八兄弟》、《盛世華衣》、《大鱷浮頭》、《大明王朝1566》等。

6、周瑜 | 演員 黃維德

千古風流周郎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演員 黃維德簡介:

黃維德,1971年10月21日生於台灣省台北市,中國台灣男演員、歌手,畢業於台灣文化大學。 2000年,黃維德在台灣製作人周遊、陳世龍的栽培下進入演藝圈,在《懷玉公主》中初試身手並受到觀眾矚目。2003年,出演了民視八點檔連續劇《青龍好漢》,在劇中飾演男一號青龍 。2005年,出演了趙薇主演的民國情感劇《京華煙雲》。2008年,被導演張紀中欽點成為電視劇《大唐游俠傳》中的男一號鐵摩勒 。2009年,他回歸歌壇,推出個人EP《有口難開》,並在第七屆東南勁爆榜頒獎盛典上獲得「全能藝人」及「最受歡迎男歌手」兩項大獎 。2010年,在高希希執導的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飾演周瑜。2012年,憑借在公視人生劇展《飛吧!鴿子》的精湛表演成功入圍金鍾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2013年,在古裝傳奇劇《蓬萊八仙》中飾演男一號曹國舅。2014年,在當代軍旅傳奇題材電視連續劇《待到山花爛漫時》中擔綱男一號。

7、呂布 | 演員 何潤東

三國時期第一猛將。字奉先,初為丁原手下,之後,投靠了董卓。勇猛無敵,反復無常,後死在曹操之手。

演員 何潤東簡介:

何潤東,1975年9月13日出生於美國,中國台灣男演員、模特、歌手、製作人,畢業於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

因在上大二時被音樂製作人發現而入行,1994年,參演電影《梁祝》,飾演亭望春正式出道。2002參演電視劇《玉觀音》,飾演毛傑。2006年,參演古裝言情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飾演梁山伯。2008年,參演《三國》,飾演呂布。2012年,參演《楚漢傳奇》,飾演項羽。2013年,參演青春偶像劇《璀璨人生》,飾演章赫凡。

2014年,參演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飾演二郎神,同時在電視劇《芙蓉錦》中,飾演高仲祺。

2016年3月10日,與交往8年的Peggy在台北登記結婚,9月1日在台北寒舍艾美酒店舉行婚禮。2016年4月21日,參演電影《游戲規則》。

2、求明朝開國名將排名

明朝開國大將:
魏國公徐 達
吳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吳功,封信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祿五千石,世襲。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謚武寧。達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長得罪,進位第一。
鄂國公常遇春
吳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於軍。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平王,謚忠武。
常 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鄭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龍州。二十四年卒。
韓國公李善長
吳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國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韓國公,祿四千石,世襲。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黨死,爵除。
曹國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曹國公,祿三千石,世襲。十七年三月戊戌獲譴,卒。追封岐陽王,謚武靖。
宋國公馮 勝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賜死,爵除。
衛國公鄧 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衛國公,祿三七石,世襲。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寧河王,謚武順。
信國公湯 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中山侯,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祿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進封信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東甌王,謚襄武。
延安侯唐勝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勛祿同前。七年八月乙卯加祿千石,坐事削爵。久之還爵。二十三年坐胡黨誅,爵除。
吉安侯陸仲亨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與唐勝宗同削爵,已同復。二十三年坐黨誅,爵除。
江夏侯周德興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誅,爵除。
淮安侯華雲龍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勛祿同前。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濟寧侯顧 時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追封滕國公,謚襄靖。
長興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永樂二年以嫌自殺,除。
臨江侯陳 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追封杞國公,謚定襄。
鞏昌侯郭 興
一名子興,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勛祿同前。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追封陝國公,謚宣武。
六安侯王 志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勛號同前,祿九百石。七年八月加祿至二千五百石。十九年八月己亥卒。追封許國公,謚襄簡。
滎陽侯鄭遇春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勛祿,加祿皆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黨死,除。
平涼侯費 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勛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坐胡黨死,除。
江陰侯吳 良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勛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加祿千石。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追封江國公,謚襄烈。
靖海侯吳 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勛祿,加祿同吳良。十二年卒。追封海國公,謚襄毅。
南雄侯趙 庸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勛祿,加祿同前。二十三年坐胡黨死,除。
德慶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二,勛祿,加祿同前。八年三月甲申卒。
南安侯俞通源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三,勛祿,加祿同前。二十二年三月戊戌卒。明年附黨事發,以死不問,爵除。
廣德侯華 高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四,勛號同前,祿六百石。四年四月乙未卒。追封巢國公,謚武庄,無子,爵除。
營陽侯楊 璟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五,勛號同前,祿一千五百石。七年加祿千石。十五年八月乙巳卒。追封芮國公,謚武信。
蘄國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於軍。追封推誠翊運宣力懷遠功臣蘄國公,謚武康。
康 鐸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蘄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勛祿,加祿同楊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贈蘄國公,謚忠愍。
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七,勛祿,加祿同楊璟。十三年九月庚寅坐罪死,爵除。
潁國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潁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勛祿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進封潁國公,祿三千石,世襲。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賜死,爵除。
臨川侯胡 美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豫章侯,第二十九,勛祿,加祿同楊璟。十三年四月乙丑改封臨川。十七年有罪賜死,爵除。
東平侯韓 政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勛祿,加祿同前。十一年二月癸亥卒。追封鄆國公。
宜春侯黃 彬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一,勛祿,加祿同王志。二十三年坐胡黨死,爵除。
宣寧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二,勛祿同王志。五年六月甲辰歿於陣。二十三年甲申追封安國公,謚忠壯。
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三,勛祿,加祿同王志。十五年十月壬午卒。已,坐胡黨除。
河南侯陸 聚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四,勛祿,加祿同前。已,坐胡黨死,除。
忠勤伯汪廣洋
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封,祿三百六十石。七年八月加祿至一前九百石。十二年貶死。
誠意伯劉 基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八年四月丁巳卒。二十三予世爵。正德八年十二月追贈太師,謚文成。
永城侯薛 顯
洪武三年十二月戊辰封,以罪安置海南。已,召還,該祿一千五百石。二十年九月癸巳卒於軍。追封永國公,謚桓襄。無子。後追論胡黨,以死不究,除。
西平侯沐 英
洪武十年十月戊午封,祿二千五百石,世襲。二十五年六月丁卯卒於雲南。十月己巳追封黔寧王,謚昭靖。
安慶侯仇 成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祿二千石,世襲指揮使。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辛巳卒。追封皖國公,謚庄襄。
涼國公藍 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祿襲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進封公,加祿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謀反,伏誅。
永平侯謝 成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仇成。二十六年坐累卒。
鳳翔侯張 龍
洪武十二年封,祿襲同前。後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三十年卒。
安陸侯吳 復
洪武十二年封,祿襲同前。十六年十月己亥卒。追封黔國公,謚武毅,加祿五百石,世襲。
宣德侯金朝興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十五年七月丙子卒。明年追封沂國公,謚武毅。十七年予世襲,加祿五百石。
懷遠侯曹 興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二十六年坐藍玉黨死,除。
靖寧侯葉 升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二十五年八月丙子坐胡黨誅。
景川侯曹 震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二十六年坐藍黨誅。
會寧侯張 溫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二十六年坐藍黨誅。
雄武侯周 武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二十三年三月庚午卒。追封汝國公,謚襄勇。
定遠侯王 弼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封,祿襲同前。十七年四月加祿至二千五百石。二十七年十二月己亥卒。
崇山侯李 新
洪武五年十二月己卯封,祿一千五百石。二十八年九月戊戌以罪誅。
普定侯陳 桓
洪武十七年四月壬午封,祿二千五百石,世襲。二十六年坐藍黨死,除。
武定侯郭 英
興弟。洪武十七四月封,祿二千五百石,世襲。永樂元年二月甲子卒。追封營國公,謚威襄。
鶴慶侯張 翼
洪武十七四月封,祿襲同前。二十六年坐藍黨誅。
航海侯張 赫
洪武二十年十月戊申封,祿二千石,世襲。二十三年八月甲子卒。追封恩國公,謚庄簡。
舳艫侯朱 壽
洪武二十年十月封,祿襲同前。二十六年坐藍黨誅,除。
海西侯納哈出
洪武二十年九月以元降將封。二十一年七月辛丑卒於軍。
東莞伯何 真
洪武二十年七月封,祿一千五百石,世襲。二十一年三月己卯卒。
全寧侯孫 恪
興祖子。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戊辰封,祿二千石,世襲。坐藍黨死,除。
樂浪公濮 英
洪武二十年閏六月庚申戰歿金山。追封金山侯,謚忠襄。二十一年
七月進封公。
徽先伯桑 敬
世傑子。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壬寅封,祿一千七百石,世襲。已,坐
藍黨誅,除。
越巂侯俞 淵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戊午封,祿二千五百石,世襲。明年五月戊辰削
爵,放還里。建文初,召還,戰歿白溝河。永樂初除。
越國公湖大海
壬寅二月,金華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謚武庄。
泗國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處州死事。初封高陽郡公,謚武壯。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蔡國公張德勝
龍江戰歿。癸卯十月追封,謚忠毅。
梁國公趙德勝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謚武桓。
濟陽郡公丁普郎
鄱陽湖戰歿。
河間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鄖國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吳不屈,遙封楚國公。丙午七月卒於吳。謚武閔。洪
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東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吳戰歿。
虢國公俞通海
廷玉子。吳元年四月卒於平江軍。追封豫國公。洪武三年改封,勢
忠烈。
濟國公丁德興
吳元年卒於平江軍。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嚴德
吳元年九月討方國珍戰歿。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東丘郡侯花雲
庚子閏五月,太平死事。
高陽郡侯王鼎
同前。
太原郡侯許瑗
同前。
太原郡侯王道同
處州死事。
南陽郡侯葉琛
壬寅三月死祝康宗之難。
忠節侯張子明
癸卯六月,南昌死事。
高陽郡侯韓成
癸卯七月,鄱陽湖戰歿。
潁上郡侯陳兆先
同前。
下邳郡侯余昶
同前。
潁川郡侯陳弼
同前。
東海郡侯徐公輔
同前。
京兆郡侯宋貴
同前。
汝南郡侯昌文貴
同前。
隴西郡侯李信
同前。
太原郡侯王勝
同前。
清河郡侯李志高
同前。
隴西郡侯李繼先
南昌戰歿。
彭城郡侯劉齊
同前。
天水郡侯趙國旺
同前。
永義侯桑世傑
伐吳戰歿。癸卯十月追封。
燕山侯孫興祖
洪武三年北征戰歿。謚忠愍。
定遠侯蔡 仙
洪武三年九月追封,謚武襄。
東勝侯汪興祖
洪武四年四月伐蜀戰歿。十二月追封,予世爵。以子幼,停襲。
廬江侯何 德
洪武十四年七月卒。追封,謚壯敏。
霍山侯王 簡
洪武十三年五月卒。追封。
臨沂侯王 真
洪武十三年七月卒。追封,謚桓義。
汝陰侯高 顯
洪武十三年九月卒。追封,謚武肅。
富春侯蘇 世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卒。追封,謚忠勇。
合浦侯陳 清
洪武十五年三月卒。追封,謚崇武。
東海侯陳 文
洪武十七年十月卒。追封,謚孝勇。
英公侯於 顯
洪武二十年十二月卒。追封,謚襄武。
昌樂侯丘 廣
洪武十一年五月卒。以文臣追封,謚景成。
天水郡伯趙天麟
癸卯,臨江死事。
隴西郡伯牛海龍
南昌戰歿。
安定郡伯程國勝
鄱陽湖戰歿。
太原郡伯王咬住
同前。
縉雲郡伯胡深
吳元年取閩戰歿。洪武元年四月追封。
康安郡伯孫虎
落馬河戰歿。
譙郡伯戴 德
洪武四年二月卒。追封,世襲指揮僉事。
盱眙縣子王清
鄱陽湖戰歿。
羅山縣子王鳳顯
同前。
定遠縣子姜潤
同前。
梁縣子石 明
同前。
合肥縣子王德
同前。
含山縣子丁宇
同前。
廬江縣子汪澤
同前。
巢縣子陳 沖
同前。
定遠縣子王喜仙
同前。
汝陽縣子逯德山
同前。
宣遠縣子裴軫
同前。
當塗縣男王愷
金華死事。
丹陽縣男孫炎
處州死事。
合肥縣男徐明
南昌戰歿。
五河縣男王理
鄱陽湖戰歿。
舒城縣男王仁
同前。
定遠縣男史德勝
同前。
萬春縣男常惟德
同前。
含山縣男曹信
同前。
虹縣男鄭 興
同前。
隋縣男羅世榮
同前。
洪武實錄所載南昌死事有許圭、朱潛、張德山、夏茂成、葉思誠五人,鄱陽湖死事有張志雄、劉義、朱鼎、袁華四人,凡九人,封爵無考。
右洪武朝。洪武中所封,有歸德侯陳理、歸義侯明升、崇理侯買的里八刺三人,以非功臣,故不載。

3、想下載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做為手機彩鈴

學知網有500G免費戲曲資料下載,應該有:
www.downknow.com

├—康萬生
│ 康萬生 包公辭朝(昏鴉暮馬古驛道).mp3
│ 康萬生 坐寨盜馬(竇爾墩在綠林誰不尊仰).mp3
│ 康萬生 赤桑鎮(百年之後弟就是戴孝兒郎).mp3
│ 康萬生 鎖五龍(休要提起來結拜).mp3
│ 康萬生 除三害(一席話說得我羞愧難禁).mp3

├—康靜
│ 康靜 洪母罵疇(見靈牌不由人珠淚滾滾).mp3

├—張麗雯
│ 張麗雯 孔雀東南飛(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mp3
│ 張麗雯 望江亭(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mp3
│ 張麗雯 楚宮恨(子胥一言來提醒).mp3
│ 張麗雯 狀元媒(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mp3
│ 張麗雯 玉堂春(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mp3
│ 張麗雯 蘇三起解(低頭離了洪洞縣).mp3

├—張克
│ 張克 二進宮(千歲爺進寒宮休要慌忙).mp3
│ 張克 擊鼓罵曹(讒臣當道謀漢朝).mp3
│ 張克 四朗探母(一見公主盜令箭).mp3
│ 張克 四郎探母(頭上解下胡地冠).mp3
│ 張克 四郎探母(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mp3
│ 張克 打登州(登州城困住了秦叔寶).mp3
│ 張克 文昭關(一輪明月照窗前)A.mp3
│ 張克 文昭關(一輪明月照窗前)B.mp3
│ 張克 文昭關(伍員在頭上換儒巾).mp3
│ 張克 文昭關(過了一天又一天).mp3
│ 張克 李陵碑(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mp3
│ 張克 李陵碑(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mp3
│ 張克 法場換子(見夫人哭出了法場以外).mp3
│ 張克 洪洋洞(為國家那何曾半日閑空).mp3
│ 張克 洪洋洞(嘆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mp3
│ 張克 洪洋洞(自那日朝罷歸身染重病).mp3
│ 張克 空城計(我本是卧龍岡散淡的人).mp3
│ 張克 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A.mp3
│ 張克 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B.mp3
│ 張克 胭脂河(千繩繞萬藤纏).mp3

├—張軍強
│ 張軍強 取帥印(投唐來秉忠心把江山扶定).mp3
│ 張軍強 哭靈牌(白盔白甲白旗號).mp3
│ 張軍強 四郎探母(大吼一聲如雷震).mp3
│ 張軍強 四郎探母(弟兄們分別十五春).mp3
│ 張軍強 四郎探母(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mp3
│ 張軍強 四郎探母(適才離了皇宮院).mp3
│ 張軍強 李陵碑(嘆楊家秉中心大宋扶保).mp3
│ 張軍強 武家坡(一馬離了西涼界).mp3
│ 張軍強 法門寺(郿鄔縣在馬上心神不定).mp3
│ 張軍強 范進中舉(瓊林宴飲罷了恩賜御酒).mp3
│ 張軍強 范進中舉(秋風落葉飄不定).mp3
│ 張軍強 范進中舉(耳邊廂又聽得喚阿牛).mp3

├—張君秋
│ .dircache
│ 張君秋 三擊掌(先脫日月龍鳳襖).mp3
│ 張君秋 三擊掌(老爹爹請息怒容兒細講).mp3
│ 張君秋 三娘教子(王春娥下機房自思自嘆).mp3
│ 張君秋 六月雪(沒來由遭刑憲遭此大難).mp3
│ 張君秋 鳳還巢(她明知老爹爹為奴行聘).mp3
│ 張君秋 鳳還巢(老爹爹他做事太不檢點).mp3
│ 張君秋 劉蘭芝(你不娶我不嫁天地鑒定).mp3
│ 張君秋 劉蘭芝(譙樓上打罷了三更梆點).mp3
│ 張君秋 劉蘭芝(這幾載奴把那磨難受盡).mp3
│ 張君秋 劉蘭芝(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mp3
│ 張君秋 劉蘭芝(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B.mp3
│ 張君秋 別皇宮(聽皇叔白帝城龍駕來晏).mp3
│ 張君秋 別皇宮(坐吳宮每日里長吁短嘆).mp3
│ 張君秋 別皇宮(母後說話言語偏).mp3
│ 張君秋 四進士(實指望與兒夫辯明既往).mp3
│ 張君秋 大登殿(王寶釧低頭用目看).mp3
│ 張君秋 大登殿(講什麼節孝兩雙全).mp3
│ 張君秋 奇雙會(一言訴不盡心中苦).mp3
│ 張君秋 女起解(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辨).mp3
│ 張君秋 女起解(忽聽得喚蘇三我的魂飛魄散).mp3
│ 張君秋 宇宙鋒(低著頭下了這龍車鳳輦).mp3
│ 張君秋 宇宙鋒(怒沖沖我把這珠環扯亂).mp3
│ 張君秋 宇宙鋒(我這里假意兒懶睜杏眼).mp3
│ 張君秋 宇宙鋒(老爹爹發恩德將本修上).mp3
│ 張君秋 宇宙鋒(老爹爹在朝中官高爵顯).mp3
│ 張君秋 宇宙鋒(這昏王失仁義人心大變).mp3
│ 張君秋 審頭刺湯(一見賊子已睡穩).mp3
│ 張君秋 審頭刺湯(譙樓上打罷了初更盡).mp3
│ 張君秋 審頭刺湯(陸大人坐在法堂上).mp3
│ 張君秋 綵樓記(前呼後擁出府門).mp3
│ 張君秋 綵樓記(恨爹爹絕情義).mp3
│ 張君秋 綵樓記(爹爹息怒容兒講).mp3
│ 張君秋 御碑亭(奴這里夫妻情把酒奉敬).mp3
│ 張君秋 憐香伴(在家中聽兄長細說一遍).mp3
│ 張君秋 憐香伴(奴本是女兒家豪爽成性).mp3
│ 張君秋 憐香伴(我已將巧計安排定).mp3
│ 張君秋 憐香伴(朔溫疑自焙衣籠).mp3
│ 張君秋 憐香伴(自古常言說得好).mp3
│ 張君秋 打漁殺家(我的父搶上告輸贏未准).mp3
│ 張君秋 打漁殺家(搖櫓催舟順流下).mp3
│ 張君秋 拜壽算糧(一家人華堂上開壽宴).mp3
│ 張君秋 斷橋(殺出了金山寺怒如烈火).mp3
│ 張君秋 春秋配(勸母親且息怒容兒細講).mp3
│ 張君秋 春秋配(受逼迫去撿柴淚如雨下).mp3
│ 張君秋 春秋配(蒙君子至誠心再三問話).mp3
│ 張君秋 春秋配(問君子因甚事荒郊來定).mp3
│ 張君秋 望江亭(只見他一封書信握手裡)A.mp3
│ 張君秋 望江亭(只見他一封書信握手裡)B.mp3
│ 張君秋 望江亭(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A.mp3
│ 張君秋 望江亭(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B.mp3
│ 張君秋 望江亭(忽聽得大堂上一聲傳喚).mp3
│ 張君秋 望江亭(獨守空幃暗長嘆).mp3
│ 張君秋 望江亭(見賊子不由我怒容滿面).mp3
│ 張君秋 桑園會(一見狂徒怒氣發).mp3
│ 張君秋 桑園會(三月里天氣正艷陽).mp3
│ 張君秋 桑園會(耳旁聽得人聲嚷).mp3
│ 張君秋 楚宮恨(楚兵紛紛扎了隊).mp3
│ 張君秋 楚宮恨(馬昭儀跨龍駒珠淚滾滾).mp3
│ 張君秋 武家坡(鄰居大嫂一聲喚).mp3
│ 張君秋 法門寺(一霎時好似鷹抓雀燕).mp3
│ 張君秋 法門寺(宋巧姣跪至在大佛殿前).mp3
│ 張君秋 清風亭(奴這里祝蒼天早顯靈應).mp3
│ 張君秋 清風亭(緊行走哪顧得路途障礙).mp3
│ 張君秋 牧羊卷(有貧婦跪席棚淚流滿面).mp3
│ 張君秋 牧羊山(你老人從不曾受此苦刑).mp3
│ 張君秋 狀元媒(天波府忠良將宮中久仰).mp3
│ 張君秋 狀元媒(自那日與六郎夤緣相見).mp3
│ 張君秋 玉堂春(初見面銀子三百兩).mp3
│ 張君秋 玉堂春(來在都察院舉目往上觀).mp3
│ 張君秋 玉堂春(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mp3
│ 張君秋 玉堂春(自從公子南京去).mp3
│ 張君秋 玉堂春(過堂官司未動刑).mp3
│ 張君秋 珍妃(他命我把皇上勸).mp3
│ 張君秋 珍妃(這幾日風聲緊江山大亂).mp3
│ 張君秋 珍妃(這奴才終日里胡言亂講).mp3
│ 張君秋 甘露寺(昔日里梁鴻配孟光).mp3
│ 張君秋 生死恨(耳邊廂又聽得初更鼓響).mp3
│ 張君秋 生死恨(說什麼花好月圓人亦壽).mp3
│ 張君秋 祭江(想當年截江事心中悔恨).mp3
│ 張君秋 秋瑾(一見狂徒切齒恨).mp3
│ 張君秋 秋瑾(為什麼不與他洗雪冤枉).mp3
│ 張君秋 秋瑾(從今後萬不可再去告狀).mp3
│ 張君秋 秋瑾(你不見國家版圖顏色變).mp3
│ 張君秋 秋瑾(到如今小嬌兒兩歲未滿).mp3
│ 張君秋 秋瑾(可恨英雄志未申).mp3
│ 張君秋 秋瑾(此去不會有凶險).mp3
│ 張君秋 秋瑾(說什麼婦女們國事莫管).mp3
│ 張君秋 秦香蓮(未曾開言心好惱).mp3
│ 張君秋 緹縈救父(咬指尖顧不得疼痛心上).mp3
│ 張君秋 蘇三起解(低頭離了洪洞縣).mp3
│ 張君秋 蘇三起解(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MP3
│ 張君秋 蘇武牧羊(女兒家必須要貞節為本).mp3
│ 張君秋 蘇武牧羊(朝門外下香車心中暗想).mp3
│ 張君秋 蘇武牧羊(見此情不由我心中納悶).mp3
│ 張君秋 西廂記(亂愁多怎禁得水流花放).mp3
│ 張君秋 西廂記(人生最苦生別離).mp3
│ 張君秋 西廂記(先只說迎張郎娘把諾言來踐).mp3
│ 張君秋 西廂記(凄涼蕭寺春將晚).mp3
│ 張君秋 西廂記(只見他軟癱癱頹然就座).mp3
│ 張君秋 西廂記(聽紅娘一聲請夢兒警覺).mp3
│ 張君秋 西廂記(孩兒怎敢違母命).mp3
│ 張君秋 西廂記(斟美酒不由我離情百倍).mp3
│ 張君秋 西廂記(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A.mp3
│ 張君秋 西廂記(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B.mp3
│ 張君秋 西廂記(第一來,母親免受驚).MP3
│ 張君秋 詩文會(可笑他無才學自討無趣).mp3
│ 張君秋 詩文會(喜盈盈進畫堂).mp3
│ 張君秋 詩文會(果然是文情並茂繪影繪行).mp3
│ 張君秋 詩文會(沈老伯恩義重才郎來選).mp3
│ 張君秋 貴妃醉酒(海島冰輪初轉騰).mp3
│ 張君秋 趙氏孤兒(可憐我一家人俱把命喪).mp3
│ 張君秋 趙氏孤兒(宮廷靜寂影孤單).mp3
│ 張君秋 趙氏孤兒(提起此事肝腸斷).mp3
│ 張君秋 趙氏孤兒(望眼欲穿將你等).mp3
│ 張君秋 趙氏孤兒(聞凶報只覺得神魂不定).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尊一聲詹母後細聽端詳).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我父王不把那赦旨來降)A.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我父王不把那赦旨來降)B.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護國府綁秦英心如刀絞).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父有旨娘有命不敢違抗).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秦英兒啊).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秦門中為將相古有遺訓).mp3
│ 張君秋 銀屏公主(銀屏女在銀安忙傳一令).mp3
│ 張君秋 雷峰塔(未開言不由娘珠淚雙流).mp3
│ 張君秋 霸王別姬(勸君王飲酒聽虞歌).mp3
│ 張君秋 霸王別姬(勸大王休愁悶且放寬心).mp3
│ 張君秋 霸王別姬(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mp3
│ 張君秋 霸王別姬(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mp3

├—張娟
│ 張娟 三娘教子(見靈堂好一似深宵夢境).mp3
│ 張娟 人面桃花(撿取花枝慢端詳).mp3

├—張學敏
│ 張學敏 綵樓記(前呼後擁出府門).mp3

├—張學津
│ 張學津 三娘教子(小東人下學歸言必有錯).MP3
│ 張學津 借東風(習天書學兵法猶如反掌)A.mp3
│ 張學津 借東風(習天書學兵法猶如反掌)B.mp3
│ 張學津 四進士(待等按院下了馬).mp3
│ 張學津 四郎探母(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mp3
│ 張學津 審頭刺湯(大炮一響人頭掉).mp3
│ 張學津 審頭刺湯(賢弟你休道兄好無才).mp3
│ 張學津 將相和(聽說小巷又被擋).mp3
│ 張學津 將相和(自從我封首相憂思苦想).mp3
│ 張學津 將相和(謝過了眾百姓把酒獻上).mp3
│ 張學津 春秋筆(未曾開言淚汪汪).mp3
│ 張學津 春秋筆(黃昏日落烏鴉噪).mp3
│ 張學津 淮河營(淮南王他把令傳下).mp3
│ 張學津 清官冊(一輪明月照窗欞).mp3
│ 張學津 清官冊(接過了夫人酒一樽).mp3
│ 張學津 清風亭(我二老年古稀無後實慘).mp3
│ 張學津 甘露寺(勸千歲殺字休出口).mp3
│ 張學津 胭脂寶褶(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mp3
│ 張學津 蘇武牧羊(嘆蘇武身困在沙漠苦海).mp3
│ 張學津 趙氏孤兒(在白虎大堂奉了命).mp3
│ 張學津 趙氏孤兒(實可嘆一家人被賊抄斬).mp3
│ 張學津 趙氏孤兒(老程嬰提筆淚難忍)A.mp3
│ 張學津 趙氏孤兒(老程嬰提筆淚難忍)B.mp3

├—張少樓
│ 張少樓 取帥印(投唐保主錦江山).MP3
│ 張少樓 取帥印(疾病纏身整一春).mp3
│ 張少樓 文昭關(一輪明月照窗前).mp3
│ 張少樓 文昭關(伍員在頭上換儒巾).mp3
│ 張少樓 文昭關(恨平王無道亂楚宮).mp3
│ 張少樓 洪洋洞(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mp3
│ 張少樓 洪洋洞(嘆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mp3
│ 張少樓 洪洋洞(聽說二將雙雙喪命).mp3
│ 張少樓 洪洋洞(孟良盜骨無音信).mp3
│ 張少樓 洪洋洞(方才郊外閑游散悶).mp3
│ 張少樓 洪洋洞(自那日朝罷歸安然睡定).mp3
│ 張少樓 讓徐州(嘆人生如花草春夏茂盛).mp3
│ 張少樓 讓徐州(未開言不由人珠淚滾滾).mp3
│ 張少樓 讓徐州(漢高祖開基業江山獨創).mp3

4、李世民資料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5、蘇州有哪些名人???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吳地,教民農耕,三以天下讓,號為至德,堪稱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

春秋時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將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吳地的第一人,世稱「南方夫子」。

孫武,齊景公時齊國貴族,因齊國內亂而奔吳。著就《兵法》十三篇,幫助吳王闔閭南服越國,西破強楚,爭霸中原,號稱「兵聖」。

三國

陸績(187—219),字公紀,天文學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專著《渾天圖》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遺親」,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為後人楷模。

兩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與弟陸雲並稱「二陸」。20歲時寫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文學論著。他的《平復帖》被譽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張僧繇,梁天監至大同年間大畫家。擅長人物及佛教畫,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繪肖像,作風俗畫,尤善畫龍,曾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故事。僧繇作畫,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畫家「四祖」。

陸探微(?~約485),著名畫家。畫學東晉顧愷之法,畫史上常與顧愷之並稱「顧陸」。平生愛畫古聖賢肖像,骨秀神清,嚴正生動。後人謂其畫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刻劃,號為「密體」。亦工繪蟬、雀、馬、猴,及繪搗衣、盪舟、斗鴨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畫中四祖」之一。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文字訓詁學家。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書,解釋頗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



張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書法家。能詩,長於七絕,與包融及賀知章、張若虛都有名當時,號稱「吳中四友」。其書法以草書名世,所書「狂草」逸勢奇狀,瀟灑豪放,連綿回繞,別具一格。人們尊為「草聖」。張旭嗜酒,常於大醉後呼叫狂走而後落筆,甚至以頭發濡墨而書,酒醒後,自己都認為是神來之筆,不可能再寫出第二幅,世稱「張顛」。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斐旻劍舞與張旭草書為「三絕」。

楊惠之,唐開元天寶年間(712~755)雕塑家。先學畫,與吳道子同師張僧繇筆法,後專攻雕塑,成為天下第一雕塑手,與「畫聖」吳道子齊名。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說。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與神情特徵,生動傳神,對後世塑像藝術影響甚大,被尊為「塑聖」。崑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吳縣角直保寺聖羅漢像相傳出自其手。

韋應物(737—約791),唐代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洛陽人。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馬郎中任蘇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賓禮儒士,顧況、劉長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輩,與之酬唱。其性高潔,以清德為唐人所重,號稱「韋蘇州」。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得建安風韻。著有《韋蘇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寶歷元年五月任蘇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離任。任蘇州刺史時,勤政除弊,主持修築蘇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於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後人紀念他,與西湖之堤同稱之為「白堤」。他離任蘇州時,百姓啼哭相送,劉禹錫贈詩雲:「姑蘇十萬戶,皆作嬰兒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長於詩,多至數千篇,在蘇州時也有歌頌姑蘇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詩歌。

陸龜蒙(?—876),字魯望,唐代長洲縣人。隱居甫里(今吳中區角直鎮),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天隨子,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他生活清貧,一面親自下田耕作,一面讀書論撰不輟,史稱「樂聞人學,講論不倦」。他擅長詩文,與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負盛名,人稱「皮陸」。所作詩多寫閑適隱居生活,寫景詠物為多。所著《耒耜經》,是研究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要文獻。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景佑元年(1034)知蘇州時,大水成災,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導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農業生產。他在蘇州還創設郡學,成為蘇州有學之始。范仲淹工詩詞散文,善書法。文章闡述其政治主張,詞多寫塞上風光,風格較為明健。其《岳陽樓記》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凝聚了范仲淹畢生心志,成為激勵後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號北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著名詩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學士名義出使金,不畏強暴,敢與金主力爭國權,終於不辱使命,全節而歸,受到當時南宋朝野的稱頌。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築「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詩,與楊萬里、陸游、尤袤齊名,合稱「南宋四家」。其《田園四時雜興》詩60首,描寫農村風光和民生疾苦,尤為突出。他撰寫的《吳郡志》是一部極有價值的蘇州地方誌乘。



高 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長洲縣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今屬吳中區角直),自號青丘子。與楊基、張羽、徐賁同以詩名,稱「吳中四傑」,洪武五年(1372)蘇州知府魏觀以張士誠府重修府治,被讒受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而被腰斬於南京,年僅39歲。其詩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對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況 鍾(1383—1443),字伯律,號龍崗,別號如愚。江西靖安縣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蘇州知府。在巡撫周忱的支持和協助下,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削減高額田賦,減輕人民負擔,興修太湖水利,設置「濟農倉」,清理歷年積案,維護社會治安,發展教育,培養選拔人才等,蘇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況鍾因丁憂、考滿,三次離任時,蘇州府先後有十三萬五千餘名群眾聯名上書,請求奪情起復和留任。明正統七年(1422)十二月卒於任上,享年60歲,「郡民罷市,如哭私親,七邑紳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鄰群蘇、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絡繹弗絕」。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傑出建築大師,北京明故宮設計者。吳縣香山(今屬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營繕,永樂中為木工首」。永樂十五年(1417),蒯祥參加北京宮殿的設計和建築,被任命為「營繕所丞」。正統年間(1436~1449)負責重建皇宮三大殿及文武諸司。天順末年(1464),又主持規劃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長榫卯技術,被譽為「蒯魯班」。

吳 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書法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時勤奮好學,「好古力學,至老不倦。」善詩文,為當時文章領袖;擅繪畫,尤長書法。平生學宗蘇軾,書法亦酷似東坡。好藏書,且多親手抄錄。故居在蘇州城區樂橋西尚書里。其待人寬厚,講人情,重友誼,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於任,贈太子太保,謚「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著名書畫家、詩人,「吳門畫派」創始人。長洲相城人。擅畫山水,初得法於父沈恆吉、伯父沈貞吉,兼師杜瓊、趙同魯;後學宋元,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吳鎮、王蒙尤有心得,並能融會變化,自成風格。與其學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居其首。書法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游。其詩、書、畫,被時人視作「神品」,稱之為「三絕」。

唐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著名書畫家。少與張靈相善,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29歲中鄉試第一,次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獄。後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賣畫為生。生性不羈,常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後皈心佛教,自號「六如」。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學元人。工畫人物、花鳥,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畫苑,被稱作「明四家」,又善書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寵同為明代中期的中興書法家。詩初多穠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譽為「吳門四才子」。

王 鏊(1450—1524),字濟之,號守溪,晚年又號拙叟。文學家,吳縣東山陸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鄉試,明年會試均第一,廷試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王鏊秉性耿介,與宦官劉瑾勢力斗爭,與大學士李東揚力救被劉瑾加害幾死的崔璿、姚祥、張瑋、韓文、劉健、謝遷、楊一清、劉大夏等官員,得以免死。但終因劉瑾專橫,禍流縉紳,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歸。辭官返里後,蟄居東山14年。其間廷臣交相薦舉,終不再出。著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紀聞》、《震澤編》、《守溪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於家鄉,墓表坊上鐫有唐寅書「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對聯。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號枝山、枝指生,長洲縣(今蘇州)人。著名書法家。5歲能書徑尺字,9歲能詩。稍長,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當眾疾書,思若湧泉。青年時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等交遊,世稱「吳中四才子」。工書法,擅直、行、草、章;尤長草書,名動海內。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天下書法歸吾吳,而京兆允明為最。」有「明代草書第一人」之譽。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著名書法家,長洲(今蘇州)人。少時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並常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工行、草書,有智永筆意,大字仿黃庭堅,尤精小楷,推為第一,亦能隸書。擅畫山水,師法宋元,多寫江南湖山庭園和文人悠閑生活,構圖平穩,筆墨蒼潤秀雅。早年所作多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粗細兼備。亦善花卉、蘭竹、人物。亦能詩,宗白居易、蘇軾。以詩、書、畫「三絕」兼擅,馳譽藝苑,名滿天下。沈周、唐寅死後,推為吳門畫壇領袖。

魏良輔(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倉州人,崑曲「水磨腔」創始人。他早年習北曲,經過十年潛心研究,在原來流行吳中的南曲聲腔基礎上,研製成既保留南曲紆徐回環的特點,又兼收北曲雄健剛勁風格的新崑山腔,被後人譽為崑曲的「鼻祖」、「曲聖」。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別署龍子猶、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著名文學家、戲曲家。長洲縣(今蘇州)人。少有才氣,惜懷才不遇。馮夢龍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輯有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還編有民歌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筆記《古今譚概》等,並改寫小說《平妖傳》、《新列國志》。戲曲創作有傳奇劇本《雙雄記》曾修改湯顯祖、李玉、袁於令等人作品多種,合稱《墨憨齋定本傳奇》。另外還著有《春秋衡庫》、《春秋指月》、《別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補》、《七樂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夢桂、弟夢熊皆有名,稱「吳下三馮」 。

文震亨(1585—1645) ,字啟美,長洲人。造園藝術家。文徵明之曾孫。其造園專著《長物志》12卷,闡發了獨特的造園理論,認為園林必須內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間接的各種有關要素,方能形成綜合之美。

李 玉(1591—1671;一說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號蘇門嘯侶,又號一笠庵主人。吳縣人。明末清初著名戲曲作家,為「吳縣派」戲曲作家領袖。明亡後,專事劇本創作。與畢魏、朱素臣、張大復等相友善,研究曲調,從事戲劇創作,形成「吳縣派」。作有傳奇40餘種,今存《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清忠譜》、《麒麟閣》等18種,劇作為戲班所爭演。又編訂《北詞廣正譜》,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聖嘆(1608—1661),本姓張,名采,字若采,後改姓金,名喟,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明末清初長洲(今蘇州)人。明諸生。穎敏絕世,奇才橫溢,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生性不羈。好飲酒。能文善詩,絕意仕進。善衡文評書,議論發前人所未發。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與《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他將《水滸》七十回以後的情節全部刪除,並續上他寫的「梁山泊英雄驚噩夢」作為全書的結局。清順治十八年(1661),金聖嘆與一些秀才於順治皇帝治喪期間,控告縣官貪污倉糧,酷刑逼稅杖斃鄉民的罪行,遭巡撫朱國治鎮壓,逮捕諸生5人,金聖嘆等又與一批群眾哭於文廟,以示抗議,朱國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聖嘆等13人,是為「哭廟案」。



毛 晉(1599—1659),字子晉,號潛在,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書家。毛氏汲古閣前後收藏書籍8400餘冊,並聘請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時間里,毛晉刻書共600多種,為中國古代出版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流傳下來的毛刻本,至今為學者珍視。

孫雲球,字文玉,號泗濱。原籍吳江,遷居長洲。明末清初光學家。他除了研製出近視鏡、老花鏡外,還製成了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留給後人《鏡史》1卷,對後世光學儀器和眼鏡的製造技術的發展有獨特的貢獻。

葉 桂(1667—1746),字天士,號香岩,晚號上津老人,吳縣人。著名醫學家,中國溫病學說主要創始人、奠基者。世居蘇州閶門外下塘上津橋,世代業醫。葉桂繼承家學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著《溫熱論》,倡溫病衛、氣、營、血的辨證和治療方法,為溫病學說奠定了基礎。其臨床處方精簡,用葯配伍有獨到見解。尤擅治奇經、脾、兒科等病,曾有「天醫星」之譽。與薛生白、繆遵義合稱「吳中三名醫」。

毛宗崗,康熙年間長洲縣人,字序始,號子庵,清初小說評點家(批評家)。其父毛綸,字德音,晚更號聲山,有文才,曾評論過《琵琶記》、《三國演義》,稱《琵琶記》為「第七才子書」。毛綸晚年雙目失明,毛宗崗繼承父業,評刻《三國演義》。毛氏父子對羅貫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訂,整頓四月,修訂文辭,削除論贊,增刪瑣事,改換詩文,使之更加緊湊暢達,成為至今流傳的120回本,為小說流傳及價值的揭示作出了貢獻。

王周士,元和人,清評彈藝人,善說《白蛇傳》、《游龍傳》。乾隆南巡時,奉召至御前彈唱,賜以七晶小京官之冠,並隨駕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說書游公卿大夫間,名著京華。病乞歸鄉後,在蘇州創建光裕公所(後稱光裕社)。

惠 棟(1679—1758),字定宇,號松崖,人稱「小紅豆先生」,著名經學家。原籍吳縣東渚,後遷居蘇州城區元和縣境,故又作元和(今蘇州市)人。祖父惠周惕,本名恕,字元龍,故居在東渚硯溪,故自號硯溪。後徙蘇州葑門冷香溪側,宅有紅豆樹,故又號紅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號半農,人稱「紅豆先生」。惠棟傳祖、父之學,搜集漢儒經說,加以編輯考訂,評贍博識,集「吳派」經學之大成,為「吳派」經學的奠基者與領袖。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長洲縣(今蘇州市)人。初學詩於吳江葉燮。中年以前授徒為生,並以詩名。曾築屋居木瀆山塘街,著書作述,後歸居蘇州城區。曾為乾隆帝校《御制詩集》,深受賞識,稱為「江南老名士」。其論詩主「格調說」,拘於「溫柔敦厚」的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少數篇章也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其詩學深邃,曾選編《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為研究古代詩歌發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晚號牧牛老叟,著名醫學家。吳縣人早年學詩於吳江葉燮,博學多才,不求聞達。善詩,工畫。尤精於醫,長於溫病,與葉天士齊名,為溫病大家。臨診多奇驗,治學不拘成說。其《濕熱論》系探索研究濕熱病之力作,條分縷析,深切詳明,與葉天士《溫熱論》齊名,堪稱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吳大澄(1835—1902),字清卿,號恆軒,又號愙齋,清末學者,書畫家、金石學家、古文學學家。吳縣人。善書畫,工篆書,精於金石學與古文字學。著《古籀補》、《古玉圖考》、《字說》、《權衡度量實驗考》、《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詩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後寓居蘇州。著名學者。以小學(文字、音韻、訓詁學)、古文經學,諸子學見長。所著《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三書,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校正誤文,發明古義,為士林所推重。又擅長詩詞,旁及小說、戲曲;亦工書法,尤長篆隸。其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碑,為其86歲病逝前4月所書,雄渾剛健,被奉為翰墨之寶。

沈 壽(1874—1921)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宧。傑出的蘇綉藝術大師。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1974.9.23)生於蘇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學刺綉。8歲綉制「鸚鵡圖」即顯露了她的藝術才智,得到親友們的稱贊。光緒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精心綉事,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其綉品押印題識,署「天香閣」三字,為士夫爭相購藏。宣統二年(1910)綉制的《義大利王後愛麗娜像》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一等獎。民國4年,沈壽借鑒油畫稿所綉的《耶穌像》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大獎。

顧頡剛 (1893—1980) 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著名歷史學家。吳縣(蘇州)人。早年就讀於長元吳高等小學堂,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民國9年(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20年代,他提出了有名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觀」,編纂出版了《古史辨》,轟動了整個史學界。先後主持《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的校點工作,為整理出版這兩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聖陶(1894—1988),名紹鈞,字聖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畢業於草橋中學,先後在蘇州干將坊言子小學、角直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出版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鳥語獸言》,短篇小說集《膈膜》、《水災》、《線下》、《城中》、《未厭集》、《聖陶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倪煥之》,散文小說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三集》、《鄰居》等,以及《十三經索引》,與夏丐尊合著《文心》、《文章例話》等。

顏文梁(1893—1988),字棟臣,吳縣(蘇州)人。著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自小隨父學畫,曾任振華女中、吳江中學、太倉省立四中、蘇州第二女師、蘇州第一師范圖畫教員。民國11年與胡粹中,朱士傑等人創辦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後赴法國,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留學。回國,仍任美專校長,並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學、上海幼稚師范專科學校教授。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開創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6、中國駐外大使館級別一覽表

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的職務分為外交職務和領事職務。

外交職務分為特命全權大使、代表、副代表、公使、公使銜參贊、參贊、一等秘書、二等秘書、三等秘書、隨員。

領事職務:領事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駐外大使館通常設立領事部,指派外交官員負責領事事務,或兼任領事官員。領事職務分為:總領事、副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隨員。

外交銜級設七級:大使銜、公使銜、參贊銜、一等秘書銜、二等秘書銜、三等秘書銜、隨員銜。

駐外外交人員的外交銜級,根據其在駐外外交機構中擔任的職務、公務員職務級別和外交工作需要確定。

大使本人在國內的級別最高者是副部(目前約有10來人)、司、副司級。公使及公使銜參贊一般是司、副司級;參贊是副司、正處級;一、二等秘書為處、副處級;三等秘書、隨員為正、副科級。

總領事屬司、副司級;副總領事是副司、正處級;領事多為處、副處級;副領事、領事隨員則屬科、副科級。

大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大使」,是最高一級的外交使節。由一國元首向另一國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兩個等級(公使、代辦)的外交使節更高的禮遇,有權請求駐在國元首接見,與駐在國高級官員談判。

公使:全稱為「特命全權公使」或「全權公使」。公使為外交使節的第二等級,由國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禮遇僅次於大使,但實質地位、職務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權與豁免同大使相同。

臨時代辦:在外交代表大使或公使缺位或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被委派代理其職務的外交人員,稱臨時代辦。臨時代辦由外交人員中等級最高者擔任,他以臨時代辦的名義行使使館首長的職權。

參贊:使館中職位低於大使的外交官。參贊分為公使銜參贊、

7、《三國演義》人物列表

1、劉備

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

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

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歲。

2、諸葛亮

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卧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後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

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3、關羽

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

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張飛

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

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5、公孫瓚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6、袁術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後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7、孫權

生於公元一八二年,死於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

後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並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後遷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台灣省)取得聯系。死後追封為吳大帝。

8、漢獻帝劉協

漢靈帝的兒子。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後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計殺害董卓後,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火四起。曹操死後,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9、劉表

字景升。生於公元一四二年,死於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後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10、曹操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11、趙雲

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12、典韋

陳留己吾縣(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13、黃忠

黃忠早年為劉表帳下中郎將,後隨劉表之子劉琮降曹,鎮守長沙.老將軍以70高齡位列「五虎上將」,實至名歸。

14、劉禪

生於公元二零七年,死於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後繼位於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政。諸葛亮死後,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

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15、王允

生於公元一三七年,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於學習練武。後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准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僕、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後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16、田豐

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入監獄。袁紹戰敗後殺害了他。

17、司馬懿

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

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18、何進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後來做了太後,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後,將妹妹何太後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

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後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19、法正

生於公元一七六年,死於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陝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後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馬良,生於公元一八七年,死於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20、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後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21、徐庶

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22、郭嘉

生於公元一七○年,死於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於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荀 (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於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23、張昭

生於公元一五六年,死於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業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後任孫權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稱帝後任輔吳將,封婁侯。

24、許攸

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後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25、荀攸

生於公元一五七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後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後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時,病死途中。

26、荀或

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27、程昱

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曹操大破袁紹後,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28、費褘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後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後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29、賈詡

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綉的謀士。張綉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綉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30、董卓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後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

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後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計所殺。

31、諸葛瑾

生於公元一七四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32、諸葛恪

生於公元二○三年,死於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侯。孫權死後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後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33、審配

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後,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後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34、蔣琬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後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後代其執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35、譙周

生於公元二○一年,死於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後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36、龐統

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37、闞澤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38、丁奉

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39、於禁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39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後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綉、袁紹的戰事,因戰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羽。孫權奪取荊州後,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40、太史慈

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時戰死。

41、文丑

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時連敗張遼、徐晃,後被關羽所殺。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42、呂布

死於公元一九八年,東漢末年董卓部將。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後投靠董卓為義子。王允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43、呂蒙

生於公元一七八年,死於公元二一九年,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後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魯肅死後,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後不久病死。

44、周瑜

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

45、姜維

三國猛將中最有智謀的一位.姜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後為中郎將,就參天水郡軍事. 甘寧:甘寧甘興霸,東吳第一猛將.水賊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氣力,號游俠。

46、衛繼

繼敏達夙成,學識通博,進仕州郡,歷職清顯.忠篤信厚,為眾所敬。

47、曹丕

作為一個統治者,曹丕是個有一定膽識、謀略,又工於心計的人.他更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殘害手足之人.劉禪:後主劉禪是一個無才無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不辨是非,聽信讒言,最後落得一個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

(7)廬江張軍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力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

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

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中,放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塑造。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復雜的性格。

2.它長於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

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凄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3.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

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於作者構思的宏偉而嚴密。

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4.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

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歷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志》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

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

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

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

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

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

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