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南廬江
1、合肥南站到廬江怎麼走
<
2、合肥南站到廬江班車?
自行車,轎車,汽車,人力車,車輛,單車,機動車,電動車,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蜀山區,肥東縣,包河區,肥西縣,巢湖市,合肥南站到廬江班車。
3、合肥到廬江多少公里?
合肥到廬江
約72.3公里
途經:金寨南路、合銅公路
4、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屬於什麼區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不屬於什麼區,隸屬於合肥市。
廬江縣隸屬安徽省合肥市,是周瑜故里、溫泉之鄉、礦業大縣。地處江淮丘陵地帶,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北接省會合肥,東臨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境內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屬長江水系。廬江縣是國家級首個產業轉移示範區— 皖江城市帶的成員和合肥市南部副中心。
(4)合肥南廬江擴展資料:
廬江縣建制沿革
春秋時期屬舒國,徐人取舒後,為楚地。
秦代,先屬九江郡,後屬衡山郡。
漢代,為舒縣,初屬淮南國衡山郡,後屬衡山國、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南廬江郡,分衡山東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廬江郡,舒縣屬廬江郡。
三國時期,先後分屬為吳廬江郡(治皖),魏廬江郡(治陽泉)。
西晉,仍為舒縣,屬豫州廬江郡(治陽泉)。
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縣名潛,為廬江郡治。
隋代,開皇元年(581年),罷廬江郡置廬州,遷廬州治於合肥;大業三年(607年),復改廬州為廬江郡,州、郡治移建於合肥,為存舊名,改舊治為廬江縣。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
宋代,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
元朝, 縣境仍沿舊域。
明代,屬廬州府;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賀一龍、馬守應由巢縣經盛家橋,攻克廬城;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再次攻克廬城。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布政使司廬州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廬江縣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58年7月,劃歸六安專區;1965年7月,復設巢湖專區,廬江劃歸巢湖專區;
2004年,廬江縣將32個鄉鎮調整為28個鄉鎮。
2005年,全縣轄17個鎮。
2011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級巢湖市,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5、合肥南站到廬江縣城怎麼坐車?
高鐵南站旁的客運中心站坐車,這車是從明光路過來的。可以直接從高鐵站往北廣場方向跟著指示牌走經過過道幾分鍾就到了。
6、廬江屬於合肥地區嗎?
廬江屬於合肥地區。
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地處皖中,北瀕巢湖,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余脈。全縣國土面積2348平方公里,佔全市的1/5;人口120萬,佔全市的1/6,轄17個鎮,3個園區(廬江高新區、台灣農民創業園、龍橋工業園),其中1個省級高新區,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是合肥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
廬江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9℃,寒暑顯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生態環境優越。地形地貌呈「山圩各兩分、一水五丘陵」特點。
區位交通便捷:
以廬江為中心,半徑500公里經濟圈覆蓋了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東和上海等7省1市的5億人口密集區域。
縣城距新橋國際機場約60分鍾車程,境有合九、廬銅鐵路,合安九城際高鐵(廬江站),合銅黃高速、滬蓉高速等高速公路,合銅路、軍二路、廬巢路、廬樅路以及正在建設的徽州大道南延線等橫穿東西南北;水路南通長江,北入巢湖,「引江濟淮」工程將穿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