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撤銷肥東縣

撤銷肥東縣

發布時間: 2022-08-13 20:34:51

1、請問巢湖市化分為哪幾個市?

。地級巢湖市被一拆為三,分別並入合肥、蕪湖、馬鞍山3市。2011年8月22日,地級巢湖市正式解體,撤銷原地級巢湖市的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管轄,合肥市代管。

2、合肥屬於什麼省

合肥屬於安徽省。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 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 ,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

(2)撤銷肥東縣擴展資料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時,劃市區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直轄鎮、第二直轄鎮。同年4月,兩直轄鎮合並成立第四區;9月,撤銷4個區,分設大東門、車站、西門、北門、南門5個派出所轄區。

1951年11月,撤5個派出所,成立車站、東市、西市3個區。

1960年3月,改車站區為東市區,原東市區改為南市區。

1963年8月,改南市區為中市區。

1951年1月,從肥東縣和肥西縣劃進8個鄉置郊區,以後幾次向四周擴展。

1958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歸合肥市。

1961年4月,三縣劃出。

1959年5月,從巢湖周圍4個縣沿湖地帶劃出部分農村,設立巢湖(水上)區。

1961年4月,巢湖區撤銷。

1964年10月,劃壽縣4個區和定遠、肥東、肥西縣各1個區,共7個區、55個公社,建置長豐縣,屬合肥市轄。

1983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復歸合肥市轄。

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橋河、老環城路、金寨路為界,將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調整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04年6月,長豐縣有2個鎮和5個鄉劃歸淮南市管轄。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合肥市現轄四縣(肥東、肥西、長豐、廬江)、一市(縣級巢湖市)、四區(瑤海、廬陽、蜀山、包河),並擁有四大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3、安徽有哪些縣

安徽的縣有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壽縣、鳳台縣、含山縣、當塗縣、鳳陽縣、明光市、天長市、定遠縣、來安縣等等共54個縣。

1.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有「吳楚要沖、包公故里」之譽。

2.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縣,因位於合肥之西而得名。有「淮軍故里、改革首縣、花木之鄉、巢湖明珠」之美譽。

3.長豐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東與定遠縣、肥東縣接壤,北與淮南市交界,西與壽縣、肥西縣毗連,南與合肥市廬陽區、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鄰。

4.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介於東經117°01′—117°34′、北緯30°57′—31°33′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

(3)撤銷肥東縣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碭山、蕭縣屬江蘇省徐海道;長江以北屬淮泗道、安慶道,江南屬蕪湖道。

民國21年(1932年),實行首縣制;10月10日,實行行政專員督察區(專區)制。

抗日戰爭期間,省境建政根據地分屬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偽、汪偽政權時期,今省境分屬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長江以北分屬皖西邊區、江淮邊區、豫皖蘇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長江以北地區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設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並成立安徽省政府,並將省會設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中斷。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合肥、蚌埠、安慶、淮南、蕪湖、馬鞍山、淮北、銅陵8個地級市。

1987年-2000年,增設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個地級市。

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參考資料:網路-安徽

4、安徽省有哪些市縣

合 肥 市

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

2.淮 北 市

濉溪縣

3.亳 州 市

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


4.宿 州 市


碭山縣、蕭 縣、靈璧縣、泗 縣


5.蚌 埠 市


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


6.阜 陽 市


界首市、臨泉縣、太和縣、阜南縣、潁上縣


7.淮 南 市


鳳台縣


8.滁 州 市


天長市、明光市、來安縣、全椒縣、定遠縣、鳳陽縣


9.六 安 市


壽 縣、霍邱縣、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


10.馬鞍山市


當塗縣


11.巢 湖 市


廬江縣、無為縣、含山縣、和 縣


12.蕪 湖 市


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13.宣 城 市


宣州市、寧國市、郎溪縣、廣德縣、涇 縣、績溪縣、旌德縣


14銅 陵 市


銅陵縣


15.池 州 市


貴池市、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


16.安 慶 市


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17.黃 山 市


歙 縣、休寧縣、黟 縣、祁門縣

5、亳州目前還屬於阜陽管嗎?

以下是國務院關於調整安徽省部分行政區域的批復
一: 撤銷地級亳州市,設立縣級亳州市,以原譙城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縣級亳州市的行政區域,屬淮南市代管。
二: 撤銷蒙城縣,設立蒙城市(縣級),以原蒙城縣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縣級蒙城市的行政區域。屬蚌埠市代管。
三: 撤銷地級宿州市,設立縣級宿州市,以原埇橋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縣級宿州市的行政區域,屬淮北市代管。
四: 撤銷縣級巢湖市,設立地級巢湖市,巢湖市設立居巢區,以原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為居巢區的行政區域。合肥,馬鞍山,蕪湖三市管轄的巢湖,和縣,肥東,廬江,無為,含山劃歸巢湖市管轄。蕪湖市鳩江區的沈巷鎮重新劃歸巢湖市和縣管轄,巢湖市管轄居巢區,廬江縣,肥東縣,和縣(含沈巷鎮),無為縣,含山縣。
五: 原亳州市管轄的渦陽縣,利辛縣和譙城區劃歸淮南市管轄,蒙城縣劃歸蚌埠市管轄。譙城區改為縣級市亳州市,屬淮南市管轄。
六: 原宿州市管轄的碭山縣,蕭縣和埇橋區劃歸淮北市,泗縣,靈璧縣劃歸蚌埠市,撤銷埇橋區,設立縣級宿州市,屬淮北市代管。
七: 把滁州市管轄的鳳陽縣劃歸蚌埠市管轄, 撤銷鳳陽縣,設立縣級鳳陽市,屬蚌埠市管轄。以原鳳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縣級鳳陽市的行政區域。
八: 黃山市更名為徽州市,轄區面積不變。
九: 把淮南市管轄的壽縣重新劃歸六安市管轄。

6、安徽巢湖的歷史。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和縣猿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 巢湖市半湯鎮,西周、春秋時就是南方銅料運往北方的中轉地。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代代名將曾馳騁巢湖疆場,留下眾多的古戰場遺存。含山縣古昭關,雄踞「吳頭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記述著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驚險場景,正是這一「逃」,改變了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格局,由此引發出「伍員借兵滅楚」、「伍員鞭笞楚王屍」、「申包胥哭告秦庭」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縣霸王祠的悠揚鍾聲,聲聲訴說著「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四年楚漢相爭在這里畫上了句號。居巢區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於「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但也正由於項羽後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台灣,在抗法戰爭、甲午戰爭和抵抗八國聯軍三大戰爭中屢建奇功。 

巢湖是現代革命的紀念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雄的巢湖兒女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在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 

巢湖是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其中馮、張、李三上將故居定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巢湖歷來是政治家和文學家們的涉足之地。他們或游覽和視察巢湖,或戎馬和任職巢湖,在這里留下了諸多歷史名勝、傳世墨寶和千古絕唱,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巢湖的歷史名勝文化。

7、合肥市三縣一郊具體指的是哪三縣哪一郊

合肥市三縣一郊指的是肥東縣、肥西縣和長豐縣,一郊指的是合肥市的郊區,郊區已於2002年3月取消。具體介紹如下:

1、肥東縣

肥東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南瀕巢湖,東連巢湖市巢湖市、滁州市南譙區、全椒縣,西與合肥市瑤海區、包河區、長豐縣、肥西縣毗鄰、北和定遠縣接壤。介於東經117°19′—117°52′與北緯31°34′—32°16′之間,總面積2216平方千米。

2、肥西縣

肥西縣在合肥市西南部,東經為116°40′52″-117°21′39″、北緯為31°30′22″-32°00′21″。東連合肥市蜀山區、包河區,隔巢湖與巢湖市相望;西與六安市接壤;南沿豐樂河與舒城縣、廬江縣為鄰;北抵壽縣、長豐縣。

3、長豐縣

長豐縣位於東經116º52´~117º26´、北緯31º55´~32º37´之間。地形狹長,南北距離77公里,東西距離54公里。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

(7)撤銷肥東縣擴展資料

合肥的區劃沿革: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時,劃市區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和第一直轄鎮、第二直轄鎮。同年4月,兩直轄鎮合並成立第四區。

1951年1月,從肥東縣和肥西縣劃進8個鄉置郊區,以後幾次向四周擴展。1958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巢縣劃歸合肥市。1961年4月,三縣劃出。1961年4月,巢湖區撤銷。

1983年7月,肥東縣、肥西縣復歸合肥市轄。

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橋河、老環城路、金寨路為界,將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調整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

8、安徽省有哪些市縣?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

1、合肥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2、蕪湖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3、蚌埠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4、淮南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5、馬鞍山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6、淮北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7、銅陵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8、安慶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9、黃山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10、阜陽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11、宿州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12、滁州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13、六安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14、宣城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5、池州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亳州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8)撤銷肥東縣擴展資料: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安徽省,簡稱「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於東經114°54′至119°37′與北緯29°41′至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了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經濟上屬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中國中部經濟區,北部和南部分屬中原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區。

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與粵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自21世紀以來,安徽省與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9、安徽的行政區劃會調整嗎?

撤銷地級市已是大勢所趨 這些經濟趕不上的地級市遲早會被吞並

10、肥東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9年,肥東有18個鄉鎮,其中有12個鎮和6個鄉。

肥東縣居皖中腹地,南瀕巢湖,東連巢湖市居巢區、滁州市南譙區、全椒縣,西與合肥市瑤海區、包河區、長豐縣毗鄰,北和定遠縣接壤。

12個鎮分別為:店埠鎮、撮鎮鎮、梁園鎮、橋頭集鎮、長臨河鎮、石塘鎮、古城鎮、八斗鎮、元疃鎮、白龍鎮、包公鎮、陳集鎮;

6個鄉分別為:眾興鄉、張集鄉、湖鄉、響導鄉、楊店鄉、牌坊回族滿族鄉。

(10)撤銷肥東縣擴展資料:

肥東縣的區劃沿革:

1949年2月,肥東縣設店埠、西山驛、石塘、梁園、王子城、古城、雙墩、草廟、白龍、造甲店10個區。

1950年8月增設長臨河、高亮、路口3個區。

1952年改路口區為吳店區,並增設長樂區。

1954年11月增設張集、楊店兩區,全縣共16個區。

1955年12月合並為8個區。長樂區並入長臨河區;西山驛區大部和店埠區並入撮鎮區;張集區並入梁園區;雙墩區並入草廟區;王子城、楊店兩區並為八斗區;高亮區大部並入古城區;吳店、造甲店、白龍3個區並為青龍區;西山驛、高亮兩區各一部並入石塘區。

1957年5月,長臨河、八斗兩區分別並入撮鎮區和梁園區。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區級機構撤銷。

1961年6月恢復區級建制,設撮鎮、石塘、梁園、古城、八斗、青龍、雙墩7個區。

1965年,雙墩、青龍兩區大部劃歸長豐縣,兩區建制撤銷,剩餘部分與鄰近區調整,設白龍、店埠兩區,同時升店埠鎮為區級鎮。

1984年又升梁園、撮鎮兩個鄉級鎮為區級鎮。

1985年,肥東縣共設7個區、3個區級鎮。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