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張英
1、求《三國志 吳書十一》的翻譯
三國志卷五十六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三國志白話文 三國志翻譯 三國志譯文(朱治傳、 朱然傳、呂范傳、朱桓傳、朱績傳、呂據傳、朱異傳)
朱治傳,朱治,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人。他起初為縣吏,後被察舉孝廉,州府徵召他為州從事,跟隨孫堅征戰討伐。
中平五年(188),朱治被任作司馬,跟從孫堅征討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賊寇周朝、蘇馬等,立有戰功,孫堅上表任朱治代行都尉。他隨從孫堅在陽人擊敗董卓,進軍洛陽。孫堅上表任朱治代行督軍校尉,專門帶領步、騎兵,東往援助徐州牧陶謙征討黃巾軍。遇孫堅去世,朱治扶持孫策,依附袁術。後來知道袁術不行德政,於是勸孫策回軍平定江東。其時太傅馬日石單在壽春,徵召朱治為掾,升為吳郡都尉。這時吳景已在丹楊,而孫策為袁術攻打廬江,於是劉繇擔心為袁術、孫策所吞並,因而與孫策結怨。而孫策的家族都在揚州,朱治於是派人在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吳太妃及孫權兄弟們,一路供奉輔護,甚有恩情規矩。朱治從錢塘出兵打算進入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抗拒,朱治與他交戰,將他打敗。許貢南逃依附山越賊首嚴白虎,朱治於是進入吳郡,兼任太守之職。孫策打跑劉繇後,東往平定會稽。孫權十五歲時,朱治察舉他為孝廉。後來孫策去世,朱治與張昭等人共同尊奉孫權。
建安七年(202),孫權上表任朱治為吳郡太守,代行扶義將軍,分婁縣、由拳、無錫、毗陵為朱治的封地,可由自己設置官吏。朱治征討夷越,輔佐平定東南,擒獲黃巾軍的殘余陳敗、萬秉等。
黃武元年(222),朱治被封為毗陵侯,兼任郡守照舊。黃武二年(223),朱治被任命為安國將軍,賜予金印紫綬,轉封地為故鄣縣。孫權位至上將,以及後為吳王,朱治每次進見,孫權常常親自迎接,持笏板行禮,設宴款待贈賜禮物,恩敬特別隆重,以至隨從官吏,都得到獻禮私見。他受到特殊待遇就是如此。起初,孫權弟弟孫翊,性情嚴厲急躁,喜怒隨心所欲,朱治多次責備數落他,以道義勸喻他。孫權的堂兄豫章太守孫賁的女兒,是曹操的兒媳。及至曹操攻破荊州,威聲震懾南方,孫賁十分害怕,想讓兒子去作人質。朱治聽說後,請求拜見孫賁,向他陳述安危的道理。孫賁由是停止了這種作法。孫權常贊嘆朱治為國家事情擔憂操勞。朱治性格節儉約省,雖位於富貴,但車駕官服只用於公事。孫權對他特別看待,親自令督軍御史掌管朱治封地的公文,朱治只需收四縣的租稅即可。然而貴族子弟及吳郡四大家族大多在郡府任職,郡中官員常多至千人,朱治大致上數年一次調遣人員進獻王府,所遣者有幾百人,每年四時進獻,孫權的回報特厚。當時丹楊腹地,常有奸賊叛亂,朱治也因逐漸年老而思戀故土,故上表自請駐守故彰,鎮撫山越。許多父老及鄉親故舊,無不上門進見,朱治把他們全請進家門,與他們一起宴飲,鄉親們以此為榮。在故彰住了一年余,又回到吳郡。紅潮網
黃武三年(224),朱治去世,在吳郡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歲。朱治的兒子朱才,一向為校尉帶兵,繼承父親爵位後,升為偏將軍。朱才弟弟朱紀,孫權將孫策的女兒許給他為妻,也以校尉身份帶兵。朱紀弟弟朱緯、朱萬歲,都早年夭折。朱才的兒子朱琬,繼承爵位為將,官至鎮西將軍。
朱然傳(附朱績傳)朱然,字義封,是朱治姐姐的兒子,本來姓施。起初朱治沒有兒子,朱然十三歲時,朱治啟奏孫策請求以朱然為嗣。孫策命令丹楊郡用羊、酒召來朱然,朱然來到吳郡,孫策優待他以禮相賀。朱然曾與孫權同學讀書,結下深厚友誼。及至孫權統掌國事,以朱然為餘姚縣縣長,當時他十九歲。後升為山陰縣縣令,加授折沖校尉,督察五個縣。孫權認為他有奇特才能,分析丹楊郡另設臨川郡,以朱然為郡太守,授與兵員二千。適逢山賊盛起,朱然帶兵討伐,一個月內就全部平定。曹操出兵濡須,朱然守備大塢與三關屯,任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朱然隨從孫權征討關羽,與潘璋單獨率軍至臨沮,生擒關羽,被升為昭武將軍,封爵西安鄉侯。
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他說:「您如病重不起,誰能接替?」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操守超越常人有餘,我認為他可接任。」呂蒙去世,孫權賜朱然假節,鎮守江陵。
黃武元年(222),劉備統率大軍進攻宜都,朱然督率五千人與陸遜合力抗拒劉備。朱然單獨帶兵攻破劉備的前鋒,截斷他們的後路,劉備於是敗走。朱然被授予征北將軍,封爵永安侯。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合阝等攻打江陵,魏文帝親自進駐宛縣,作為魏國進攻軍隊的威勢聲援,將軍營連接起來包圍城池。孫權派遣將軍孫盛督率一萬人馬在江洲上設防,建立圍堡,作為朱然的外援。張合阝率兵渡江攻打孫盛,孫盛抵抗不住,當即退卻,張合阝占據了洲上的防守工事,朱然里外的聯系斷絕。孫權派遣潘璋、楊粲等前來解圍,然而圍不能解。這時朱然城中兵卒大多患上浮腫病,能戰之兵僅有五千人。曹真等在城外堆起土山,挖掘地道,建置樓架,面向城內射箭如雨一般密集,東吳將士都大驚失色,朱然安然鎮定毫無恐慌之意,尚在激勵兵士,伺敵軍間隙攻破了兩座軍營。魏軍圍困攻打朱然達六個月,仍不退兵。江陵縣縣令姚泰帶兵防備該城的北門,他見外面兵勢強盛,而城中人少,糧食將盡,因此與敵軍通信息,陰謀作敵軍內應。將要行動,事情暴露,朱然將姚泰治罪殺死。夏侯尚等不能取勝,於是撤圍退軍。自此朱然名聲威震敵國,被改封為當陽侯。
黃武六年(227),孫權親自率軍攻打石陽,及至回師,潘璋斷後。夜裡出了差錯,敵軍追擊潘璋,潘璋抵擋不住。朱然當即返回駐扎,以抵禦敵人攻擊,使前面船隊得以航遠,然後才慢慢啟船出發。
黃龍元年(229),朱然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右護軍,兼任兗州牧。不久,因兗州在蜀國名份下,故解除州牧職任。
嘉禾二年(234),孫權與蜀國約定日期大舉進攻魏國,孫權親自向新城進軍,朱然與全琮各接受孫權所賜斧鉞,任左、右督軍。適逢官兵疾病流行,故此未攻而返。
赤烏五年(242),吳軍征討木且中,魏國將領蒲忠、胡質各領數千人,蒲忠據守險要地段攔截,企圖斷絕朱然的後路,胡質作為蒲忠的後援。當時朱然所統領的兵將先已四處派發,聽到消息後來不及召回集中,便率軍營中現有的八百人迎頭沖殺。蒲忠交戰不利,胡質等都退兵。
赤烏九年(246),朱然再次征討木且中,魏國將領李興等人聽說朱然深入腹地,率領步、騎兵六千人截斷朱然後路,朱然夜裡出兵迎戰,部隊得勝返回。起先,降將馬茂心懷奸計,被發覺後處死,孫權對他十分忿恨。朱然臨出發時上表說:「馬茂這小人,膽敢辜負恩德養蓄。為臣今天承奉我朝天威,作戰定能獲捷,打算讓我所獲得的勝利成果,震驚炫耀遠近,讓戰船充塞大江,使其景象壯觀,以解我國君臣之忿。希望陛下記住為臣從前所言,責求為臣所取後效。」孫權當時壓住朱然的奏表不讓人知曉。朱然報捷後,群臣上朝祝賀,孫權於是舉行酒宴奏樂,取出朱然奏表說:「此人前有奏表,我以為他難於做到,現在果真如他所言,可說他能明白地預見事情發展。」於是遣使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身長不足七尺,處事待人是非分明,品行涵養純美,他的才華只用在軍事方面,其他方面均顯質朴。他終日恭謹,常身在戰場,臨危急之事能大膽鎮定,特別超人,雖然沒有戰事,他也每天早晚庄嚴擊鼓,軍營的士卒,全都整裝列隊,以這種方法迷弄敵人,使敵人不知如何防備,故此出戰動輒有功。諸葛瑾兒子諸葛融、步陟馬兒子步協,雖各自襲其父親的職任,孫權特地又讓朱然總為大都督。又陸遜也去世,功臣名將存在世上者只有朱然,無人能比得上他的權勢。朱然卧病二年,後漸漸病情加重,孫權日里為之減食,夜裡為之難寐,中間派送醫葯食物之人相望於道。朱然每次派人上表報知病情,孫權就召見其人,親自詢問,進來賜賞酒食,出去贈送布帛。自創業功臣有人患病以來,孫權心中所為關心者,呂蒙、凌統最重,其次就是朱然。
赤烏十二年(249),朱然六十八歲去世,孫權身著喪服哀悼,為之傷感悲痛。朱然之子朱績繼承爵位。朱績,字公緒,因父親功績任為郎官,後任建忠都尉。他叔父朱才去世,他統領叔父的部下,跟隨太常潘氵睿征討五溪,以膽略勇力為人稱道。他被升為偏將軍營下督,兼管治辦盜賊事宜,執法公正不偏。魯王孫霸注意結交朱績,曾到朱績公署,靠近朱績坐下,想與他結為友好,朱績下地侍立,辭謝不敢承當。朱然去世,朱績繼承他的事業,被任命為平魏將軍、樂鄉督。次年,魏國征南將軍王昶率軍攻打江陵城,不勝而退。朱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信中說:「王昶遠道而來,疲憊睏乏,馬無食料,戰鬥力不足而走,此乃天助我們。如今追擊他們但兵力過少,您可帶兵作為後繼,我想在前頭打敗他們,您乘勢由後而上,這豈為一人的功勞?應當同斷金之義。」諸葛融答應了朱績的要求。朱績便領兵跟蹤王昶至紀南,紀南離江陵城三十里地,朱績在前頭打了勝仗,而諸葛融不跟著進兵,朱績後來失利。孫權深深嘉贊朱績,極為憤怒地痛責諸葛融,諸葛融的哥哥大將軍諸葛恪當時地位顯貴權重,故諸葛融才沒有被廢。起初朱績與諸葛恪、諸葛融不和,經過這件事情的變故,雙方怨結更深。
建興元年(252),朱績被升為鎮東將軍。
建興二年(253)春,諸葛恪出兵向新城,要朱績與他合力相助,卻將朱績留在半州,讓諸葛融兼任朱績職務。當年冬,諸葛恪兄弟被害,朱績又回到樂鄉,假節。
太平二年(257),朱績被升為驃騎將軍。孫綝專攬朝政,大臣們各生異心,朱績擔心吳國必有擾亂,而讓魏國乘隙而入,於是秘密寫信與蜀結交,讓蜀國作好兼並吳國的考慮。蜀國遣右將軍閻宇領兵五千,增強白帝城的防守,以待朱績後來的信息。
永安初年(258),朱績升為大將軍、都護督,從巴丘上至西陵。
元興元年(264),朱績就地被任命為左大司馬。當初,朱然為朱治守喪完畢,乞求恢復本來姓氏,孫權不允許,朱績於五鳳年間上表,請求恢復為施姓。
建衡二年(270),施績去世。
呂范傳(附呂據傳)呂范,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他年輕時為縣吏,頗有姿容相貌。同縣人劉氏,家中富有,女兒美貌,呂范向她家求婚。劉女的母親嫌棄呂范,想不同意這門婚事,但劉氏說:「你看呂子衡肯作永遠貧窮的人嗎?」於是讓女兒與呂范成婚。後來呂范避戰亂到壽春,孫策見到他覺得他非同常人,呂范於是自動親近孫策,帶領門客一百人歸附孫策。當時孫策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遣呂范前往迎接。徐州牧陶謙說呂范是來為袁術窺探情況,煽動縣令拷打呂范,呂范的親近門客中的勇士們將呂范搶了回去。其時只有呂范與孫河常跟隨在孫策身邊,艱辛跋涉,不避危難,孫策也將他們作親人相待,常常領他們進入後堂,在吳太妃跟前宴飲。呂范後來跟隨孫策攻破廬江,回師一道東渡長江,前至橫江、當利,打敗張英、於麋,又順流而下攻取小丹楊、湖孰,呂范兼任湖孰相。孫策平定秣陵、曲阿,收編笮融、劉繇的殘余部隊,給呂范增添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後來呂范兼任宛陵縣縣令,討伐擊敗丹楊賊寇,還軍吳郡,被升為都督。其時下邳人陳王禹自稱為吳郡太守,住在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孫策親率軍隊去征討嚴白虎,另遣呂范與徐逸攻打陳王禹於海西,將他的大將陳牧斬首。呂范又隨孫策攻打祖郎於陵陽,攻打太史慈於勇里。七縣平定後,呂范被升任為征虜中郎將,出征江夏,還軍又平定鄱陽。孫策去世,呂范前往吳郡奔喪。後來孫權再征江夏,呂范與張昭留守吳郡。曹操進兵到赤壁,呂范與周瑜等共拒曹操並將其擊敗,呂范被升為裨將軍,兼職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封地。劉備至京口城進見孫權,呂范私地請求孫權扣留劉備。後來呂范升為平南將軍,駐扎柴桑。孫權征討關羽,路過呂范官署,對他說:「過去早聽你的話,現在就無須如此勞苦了。今日我要到上游去攻取荊州,你為我守好建業。」孫權大敗關羽後回師,建都武昌,升任呂范為建威將軍,封爵宛陵侯,兼任丹楊太守。治所設在建業,督領扶州以下至海邊地區,轉調溧陽、懷安、寧國為封地。曹休、張遼、臧霸等前來進擊,呂范督率徐盛、全琮、孫韶等部兵馬,在洞口以水師抵禦曹休等人。呂范升為前將軍、假節,改封南昌侯。當時遭遇大風,船上兵卒溺水死者數千,呂范撤軍,任揚州牧。呂范生性喜好威嚴儀表,州里人如陸遜、全琮及貴族公子,都注意修飾恭敬嚴肅,不敢輕佻。呂范的居住之處和服飾,在當時是很浪費奢侈的,然而他勤勉公事、遵奉法紀,故此孫權喜歡他的忠誠,並不責怪他的奢侈。起初孫策讓呂范負責財務賬目,孫權當時年紀還輕,私下裡有求於呂范,呂范必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當時他就因此事頗有聲望。孫權任陽羨縣縣長時,有私用的財物,孫策有時要審查,功曹周谷動輒就將孫權的花銷記在另外的賬本上,使孫策無法查詢責問。孫權當時很喜歡周谷,及至後來他統掌國事時,以呂范忠誠,故特別信任,而以周谷善於欺瞞上司更換賬本,故撤職不用。
黃武七年(228),呂范被升任為大司馬,印綬尚未授給,他便生病去世。孫權身著喪服哀悼,派使者追授印章綬帶。及至還都建業,孫權路過呂范墓前痛喊:「子衡!」邊喊邊流淚,用牛、羊、豬三牲來祭祀他。呂范的長子早死,次子呂據承爵。呂據,字世儀,因父親之功任郎官,後來呂范卧床重病,呂據被任命為副軍校尉,輔助掌管軍事。呂范去世後,呂據升遷為安軍中郎將。他多次征討山越寇賊,各處深險僻峻之地,只要他去攻擊都能取勝。他跟隨太常潘氵睿討伐五奚谷,又立戰功。朱然進攻樊城,呂據與朱異攻破該城的外圍,回師後被任為偏將軍,入朝補任馬閑右部督,升任越騎校尉。
太元元年(251),大風,長江水漲溢泛,漸漸淹到城門,孫權派人觀察水情,只見惟有呂據派人弄到大船防備敵害。孫權對他進行嘉獎,任命為盪魏將軍。孫權重病卧床,以呂據為太子右部督。太子即位為帝,任命呂據為右將軍。魏國出兵東興,呂據奔赴征討有功。次年,孫綝殺諸葛恪,升任呂據為驃騎將軍,兼管西宮事務。
五鳳二年(255),假節,與孫峻等襲擊壽春,還軍路遇魏將曹珍,在高亭將其擊敗。
太平元年(256),呂據率軍伐魏。未到淮河,聽說孫峻已死,讓他的堂弟孫綝接替孫峻職位,呂據大怒,引軍退回,打算廢除孫綝。孫綝得到消息後,派中書捧著皇帝詔書,命令文欽、劉纂、唐咨等前往攻取呂據,又派自己的堂兄孫憲率都下兵迎擊呂據於江都。呂據手下人勸他投降魏國,呂據說:「我恥為叛臣。」於是自殺。孫綝誅滅了他的三族。
朱桓傳(附朱異傳)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人。孫權為將軍,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職,被任命為餘姚縣縣長。朱桓前往餘姚上任正遇上當地瘟疫流行,糧食缺乏價錢昂貴。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問關心,贈予醫葯,粥飯供應不斷,士人百姓都對他感恩戴德。他被升為盪寇校尉,帶兵二千員,讓他在吳郡、會稽兩地招募。他收集散兵游勇,一年之間,得到一萬餘人。後來丹楊、鄱陽山賊蜂湧而起,攻城掠地,殺害官長,處處屯兵立寨。朱桓督領諸將,轉戰征討,各處相繼平定。他逐步升為偏將軍,封爵新城亭侯。朱桓後來接替周泰為濡須督。黃武元年(222),魏國派遣大司馬曹仁率領步、騎兵數萬進軍濡須,曹仁打算用兵襲擊攻取濡須口水洲上吳軍營寨,卻先放出消息,說要東往攻打羨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趕赴羨溪,兵卒已出發,突然得到曹仁已進軍至濡須僅離七十里的消息。朱桓趕緊派人去追回去羨溪的部隊,部隊未趕到曹仁大軍已突然殺來。當時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諸位將領心中懸懸,各人都很畏懼,朱桓向他們喻解形勢,說:「凡遇兩軍交戰對陣,勝負取決於將領,不在兵卒多少。各位聽說曹仁用兵作戰的才能,與我朱桓相比如何?兵法上所說的客軍超過守軍一倍的情況,是說雙方都處在平原地帶,無城池可以據守,又指雙方的兵士勇怯狀況相同的情況而已。如今敵人既非智勇之將,加之他的士卒都很膽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來,人疲馬憊,而我與各軍共據守在高城,南面瀕臨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勞,作為主人抵制敵人,這是百戰百勝的優勢。即使曹丕親自前來,尚不值得憂慮,何況曹仁等人呢?」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顯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誘騙曹仁前來。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兒子曹泰攻打濡須城,另分派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乘坐油船另外襲擊中洲。而中洲是軍中將領家屬所在的地方。曹仁親自率領萬人留守橐皋,又作為曹泰等人的後盾。朱桓所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分隊攻擊常雕等,朱桓等人則親自前迎抵禦曹泰,燒毀曹營後敵軍敗退,於是斬殺常雕,生擒王雙,押送武昌,在戰斗中斬死和溺死的敵兵千餘人。孫權嘉獎朱桓的功績,封朱桓為嘉興侯,升任為奮武將軍,兼任彭城相。
黃武七年(228),鄱陽太守周魴詐騙誘引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到皖城來迎接周魴。當時陸遜為元帥,全琮與朱桓為左、右督,各督率三萬人迎擊曹休。曹休知道受了欺騙,本當領兵退還,但他自恃兵眾勢盛,決定迎著吳軍決一死戰。朱桓獻計說:「曹休本來是由於親屬關系而被任用,不是智勇雙全的名將。現在交戰他必定失敗,失敗必然逃走,逃走應從夾石、掛車經過,而這兩處道路都險阻扼要,如果用一萬兵卒壘守塞路,則敵軍便可全部消滅,而曹休也可生擒,我請求讓我率領自己的部下前往斷其退路。如果能受益於天威,能獲得曹休來證實我的話見效,便可以乘勝長驅直入,進取壽春,割取淮南之地,以圖謀許昌、洛陽,這是萬世才遇一次的良機,不可失去。」孫權先與陸遜商議,陸遜認為此計不可行,故此朱桓的計策不得實現。
黃龍元年(229),朱桓被任為前將軍,兼任青州牧,假節。
嘉禾六年(237),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吳國派大軍前往,准備打開城門為內應。朱桓與衛將軍全琮一起率軍前往迎接呂習。軍隊到達後,事情敗露,部隊應當返還。廬江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左右,寬三十多丈,深八九尺,淺地方四五尺,各部全部渡水離去,朱桓親自斷後。當時廬江太守李膺正嚴整兵馬,企圖待吳軍渡至河中,乘勢逼進攻擊。及至見到朱桓的令旗車蓋在隊伍後尾,終於不敢出軍。他畏懼朱桓竟到如此地步。其時,全琮為都督,孫權又命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令,讓胡綜參與軍事。全琮因軍出無所收獲,商議打算部署各將領,搞些偷襲行動。朱桓一向氣勢高傲,故此羞於見自己的部下,於是前往見全琮,問行動的意圖,因激動發怒,與全琮計較爭執。全琮想自我解脫,於是說:「主公自己命令胡綜為都督,胡綜意思要這樣為好。」朱桓更加忿怒,回來後就派人去叫胡綜。胡綜來到軍門,朱桓出來迎接,回頭對手下人說:「我放開手腳干,你們都走開。」有一人從旁邊先出去,告訴胡綜叫他回去。朱桓出來,不見胡綜,知道是手下人報的信,便把那人殺死。他的佐軍上前勸諫,又刺殺佐軍,於是他假託狂病發作,前往建業治病。孫權愛惜他的功勞才幹,故沒有辦他的罪,讓朱桓的兒子朱異代為統領軍隊,叫醫生為他診病看護,幾個月後又讓他回到中洲。孫權親自出來為朱桓送行,對他說:「如今敵寇尚在,天下尚未統一,孤人應與您共定天下,打算讓您督率五萬人獨擋一面,以圖謀進取,想您的病沒有復發吧?」朱桓說:「上天授予陛下神聖資質,正當君臨四海,辱沒您予臣以重任,以鏟除奸逆,我的病定能自己痊癒。」朱桓性格喜愛護短,恥於落在人後,每次臨陣對敵交戰,受到節制約束不得自由,他就動輒發怒激憤。然而他輕財好義,且強記能力好,與人見過一面,幾十年不會忘記,他的部下萬多人,他們的妻小他都認識。他愛惜養護官兵,贍護他們的親屬,俸祿財貨,都與他們共同分享。及至朱桓病重,全軍憂傷悲戚。
赤烏元年(238),朱桓六十二歲時去世。軍中官兵及親屬男女,無不痛號思念。他家無積余財產,孫權賜給食鹽五千斛以接濟喪事。他的兒子朱異繼承爵位。朱異,字季文,因父親軍功而為郎,後升任騎都尉,代替朱桓掌管軍隊。
赤烏四年(241),跟隨朱然攻打魏國樊城,獻計攻破樊城外圍,回師後被升為偏將軍。魏國廬江太守文欽駐扎營寨於六安,將很多營寨設置在緊要道路上,用來招募引誘叛逃之人,成為邊境的禍患。朱異於是親自率領手下二千人,攻毀文欽的七座營寨,斬殺數百人,被升任為揚武將軍。孫權與他談論攻戰之事,他的對答很稱合孫權心意。孫權對朱異的叔父驃騎將軍朱據說:「我本來知道季文勇敢果毅,見了他之後,覺得比我聽到的還行!」
赤烏十三年(250),文欽詐降,秘密緻信給朱異,想讓朱異親自去迎接他。朱異上表呈文欽書信,說明他的投降是假意,不可立即迎接他。孫權下詔說:「如今北方土地尚未統一,文欽來信想要歸順,應當馬上迎接他,如果懷疑他有詐,就應當設計將其網羅住,布置大部隊來防備他就可以了。」於是派遣呂據督率二萬人馬,與朱異合力挺進,到了北方邊界,文欽果然不降。
建興元年(252),朱異被升任鎮南將軍。同年,魏國派遣胡遵、諸葛誕等出兵東興,朱異督率水軍攻打魏軍浮橋,橋被毀壞,魏軍大敗。
太平二年(257),假節,任大都督,帶兵救援壽春之圍,未能取勝。回師後,為孫綝陷害而死。
2、為什麼三國志9都找不到武將
你指的是找不到在野武將嗎?可能是場合不對吧。
程昱 登場年184年。地點東平,劇本184和190
嚴白虎 登場年184。 地點吳,劇本184
橋蕤 登場年184。地點穰縣,劇本184
張濟 登場年184。地點武威,劇本184
嚴輿 登場年184。地點吳,劇本184
郭汜 登場年184。地點武威,劇本184
麴義 登場年184。地點漁陽,劇本184
胡軫 登場年184。地點隴西,劇本184
賈詡 登場年184。地點武威,劇本184
徐榮 登場年184。地點丸都,劇本184
黃祖 登場年184。地點江夏,劇本184
黃忠 登場年184。地點穰縣,劇本184,190
鄒丹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李傕 登場年184。地點臨晉,劇本184
李儒 登場年185。跟著董卓,劇本184
魏攸 登場年184。地點北平,劇本184
吳巨 登場年184。地點涿郡,劇本184,190
鍾繇 登場年184。地點許昌,劇本184,190
曹豹 登場年184。地點淮陰,劇本184
張楊 登場年184。地點襄垣,劇本184
程普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王忠 登場年186。地點濮陽,劇本184,190,194
嚴顏 登場年184。地點江州,劇本184
公孫瓚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張紘 登場年194。地點廣陵;劇本190,194,地點石亭
樊稠 登場年184。地點西平,劇本184
方悅 登場年184。地點朝歌,劇本184
逢紀 登場年184。地點樂陵,劇本184
楊奉 登場年184。地點弘農,劇本184;地點孟津,劇本190
韓嵩 登場年184。地點隆中,劇本184;地點新城,劇本190
黃蓋 登場年184。地點零陵,劇本184
張英 登場年184。地點秣陵,劇本184,190
陳宮 登場年184年。地點東平,劇本184
張綉 登場年184。地點武威,劇本184
田楷 登場年184。地點東阿,劇本184
蒯良 登場年184。地點襄陽,劇本184
郭圖 登場年184。地點許昌,劇本184
華雄 登場年184。地點天水,劇本184
韓胤 登場年184。地點宛,劇本184
許貢 登場年184。地點曲阿,劇本184,190
紀靈 登場年184。地點宛,劇本184
公孫度 登場年184。地點丸都,劇本184
蔡瑁 登場年184。地點襄陽,劇本184
祖茂 登場年184。地點丹陽,劇本184
韓當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魏續 登場年184。地點太原,劇本184
朱治 登場年184。地點丹陽,劇本184
審配 登場年184。地點鄴,劇本184
單經 登場年184。地點漁陽,劇本184
孫靜 登場年185。跟著孫堅,劇本184
張勛 登場年184。地點穰縣,劇本184
張昭 登場年194。地點廣陵;劇本190,194,地點石亭
沮授 登場年184。地點鄴,劇本184
董昭 登場年184。地點任城,劇本184
馬騰 登場年184。地點武威,劇本184
李肅 登場年184。地點襄垣,劇本184
呂布 登場年184。地點太原,劇本184
蒯越 登場年184。地點襄陽,劇本184
夏侯敦 登場年184。地點譙縣,劇本184
戲志才 登場年184。地點許昌,劇本184,190
宋憲 登場年184。地點西河,劇本184
陳蘭 登場年184。地點陽安,劇本184
閻象 登場年187。地點穰縣,劇本184
關靖 登場年184。地點襄垣,劇本184
高順 登場年184。地點西河,劇本184
侯成 登場年184。地點襄垣,劇本184
公孫范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俞涉 登場年184。地點穰縣,劇本184
於禁 登場年184。地點定陶,劇本184
樂進 登場年188 地點鄴,劇本184
周昕 登場年184。地點始新,劇本184,190
高覽 登場年184。地點南皮,劇本184
蔣義渠 登場年184。地點薊 ,劇本184
楊丑 登場年184。地點西河,劇本184
顏良 登場年184。地點南皮,劇本184
公孫越 登場年184。地點代縣,劇本184
典韋 登場年184。地點陳留,劇本184,190
雷薄 登場年184。地點陽安,劇本184
笮融 登場年185。地點丹陽,劇本184,
陳橫 登場年184。地點曲阿,劇本184,190
文丑 登場年184。地點南皮,劇本184
毛玠 登場年184。地點陳留,劇本184,190
呂岱 登場年184。地點廣陵,劇本184,190;地點阜陵,劇本194,200
伊籍 登場年189。地點濮陽,劇本184,190
王門 登場年184。地點北平,劇本184
王朗 登場年184。地點北海,劇本184
田豐 登場年184。地點鄴,劇本184
傅異 登場年184。地點臨晉,劇本184,190;地點潼關,劇本194
穆順 登場年184。地點上黨,劇本184
袁胤 登場年184。地點汝南,劇本184
呂曠 登場年184。地點界橋,劇本184,190
閻圃 登場年18?地點巴西,劇本184
王威 登場年192。地點漢津,劇本190
樂就 登場年184。地點穰縣,劇本184
夏侯淵 登場年184。地點譙縣,劇本184
韓玄 登場年184。地點朝歌,劇本184,190,194
韓遂 登場年185。地點金城,劇本184
甘寧 登場年184。地點江州,劇本184;地點宛,劇本190,194
嚴綱 登場年184。地點北平,劇本184
崔琰 登場年184。地點平原,劇本184,190,194
曹性 登場年184。地點晉陽,劇本184
荀彧 登場年184。地點穎川,劇本184,190
張允 登場年187 跟著劉表,劇本184
張魯 登場年184。地點小沛,劇本184
潘鳳 登場年184。地點鄴,劇本184
武安國 登場年184。地點北海,劇本184
劉勛 登場年184。地點琅玡,劇本184
韓浩 登場年184。地點朝歌,劇本184
虞翻 登場年184。地點會稽,劇本184,190
車胄 登場年184。地點下邳,劇本184,190,194
荀湛 登場年184。地點許昌,劇本184
蘇由 登場年184。地點鄴,劇本184,190
呂翔 登場年184。地點界橋,劇本184,190
辛評 登場年184。地點中牟,劇本184
臧霸 登場年184。地點定陶,劇本184
孫乾 登場年184。地點北海,劇本184,190,194
陳紀 登場年184。地點九江,劇本184
糜竺 登場年184。地點琅玡,劇本184
劉饋 登場年189。地點成都,劇本184
凌操 登場年184 。地點丹陽,劇本184,190,194
吳懿 登場年185。地點陳留,劇本184
蔡和 登場年185。跟著蔡瑁,劇本184
太史慈 登場年185。地點即墨,劇本184,190
楊松 登場年186。地點漢中,劇本184
黃權 登場年186。地點巴西,劇本184
陳群 登場年186。地點穎川,劇本184,190
楊懷 登場年186。地點涪水關,劇本184
向朗 登場年186。地點襄陽,劇本184,190,194
簡雍 登場年186。地點河間,劇本184,190
趙范 登場年187。地點桂陽,劇本184,190,194
趙雲 登場年187。地點白馬,劇本184,190
劉度 登場年187。地點零陵,劇本184,190,194
高幹 登場年187。跟著袁紹,劇本184
成宜 登場年187。地點金城,劇本184
王修 登場年187。地點北海,劇本184
李通 登場年187。地點江夏,劇本184,190,194
董和 登場年187。地點江陵,劇本184,190
蔣欽 登場年187。地點壽春,劇本184,190,194
蔡中 登場年187。跟著蔡瑁,劇本184
曹仁 登場年187。跟著曹操,劇本184
糜芳 登場年188。跟著糜竺,劇本184
董襲 登場年188。地點章安,劇本184,194;地點始新,劇本190
張遼 登場年188。地點太原,劇本184
徐晃 登場年188。地點河東,劇本184,190,194
嚴畯 登場年188。地點彭城,劇本184,190;地點曲阿,劇本194,200
呂范 登場年188。地點汝南,劇本184,190
程銀 登場年188。地點河東,劇本184
張任 登場年188。地點成都,劇本184,190
田疇 登場年188。地點代縣,劇本184
曹洪 登場年188。跟著曹仁,劇本184
呂威璜 登場年188。地點界橋,劇本184
梁興 登場年188。地點金城,劇本184
曹純 登場年189。跟著曹仁,劇本184
賀齊 登場年189。地點建安,劇本184,190,194
朱靈 登場年189。地點平原,劇本184
滿寵 登場年189。地點任城,劇本184,190
張松 登場年188。地點成都,劇本184,190
馬玩 登場年189。地點令居,劇本184
閻柔 登場年189。地點北平,劇本184,194,200
張既 登場年189。地點臨晉,劇本184,190,194
高沛 登場年189。地點涪水關,劇本184
吳蘭 登場年189。地點綿竹,劇本184,190
楊任 登場年189。地點漢中,劇本184
郭嘉 登場年189。地點穎川,劇本184,190
許褚 登場年189。地點譙縣,劇本184,190
胡車兒 登場年189。地點酒泉,劇本184
周泰 登場年189。地點九江,劇本184,190,194
陳震 登場年189。地點宛,劇本184,190
田豫 登場年189。地點代縣,劇本184
王甫 登場年190。地點廣漢,劇本190,194
辛毗 登場年190。跟著辛評,劇本184
曹休 登場年190。跟著曹操,劇本184
徐邈 登場年190。地點薊,劇本190,194,200,207
吳班 登場年190。跟著吳懿,劇本184
楊柏 登場年190。跟著楊松,劇本184
龐德 登場年190。地點隴西,劇本184
周瑜 登場年190。地點廬江,劇本184
李典 登場年190。地點常山,劇本184
司馬朗 登場年190。地點河內,劇本190
王凌 登場年191。跟著王允,劇本190;地點襄垣,劇本194;地點雁門,劇本200
雷銅 登場年191。地點綿竹,劇本190,194
孟達 登場年191。地點陳倉,劇本190,194
楊秋 登場年191。地點安定,劇本190
李嚴 登場年191。地點宛,劇本190,194,200
張衛 登場年191。跟著張魯,劇本190
程秉 登場年191。地點汝南,劇本190;地點交趾,劇本194,200
魯肅 登場年191。地點合肥,劇本190
楊昂 登場年191。地點漢中,劇本190
蘇飛 登場年191。地點安陸,劇本190
王累 登場年192。地點廣漢,劇本190
呂虔 登場年192。地點泰山,劇本190
秦宓 登場年192。地點成都,劇本190,194,200,207,211
王粲 登場年193。地點濮陽,劇本190
呂蒙 登場年193。地點汝南,劇本184;地點柴桑,劇本190,194
劉曄 登場年193。地點壽春,劇本190
諸葛瑾 登場年193。地點琅玡,劇本190;地點吳,劇本194,200
潘濬 登場年193。地點武陵,劇本190,194,200,207
邢道榮 登場年193。地點蒼梧,劇本190,194,200
高柔 登場年193。跟著高幹,劇本190
陳到 登場年194。地點汝南,劇本194,200
魏延 登場年194。地點汝南,劇本194,200
陳矯 登場年194。地點廣陵,劇本190;地點始新,劇本194
宋謙 登場年194。地點烏江,劇本184;地點石亭,,劇本190,194
楊修 登場年194。地點弘農,劇本194
候選 登場年194。地點令居,劇本190
蔣干 登場年194。地點九江,劇本194
夏侯恩 登場年194。跟著夏侯敦,劇本190
李恢 登場年194。地點九江,劇本194,200,207,211
法正 登場年195。地點郿,劇本194
李堪 登場年195。地點西平,劇本194
賈華 登場年195。地點廬江,劇本194
陳武 登場年195。地點廬江,劇本194
郝昭 登場年195。地點襄垣,劇本194,200
吳質 登場年196。地點臨淄,劇本194,211;地點即墨,劇本200,207
徐盛 登場年196。地點淮陰,劇本184;地點琅玡,劇本190;地點吳,劇本194,200
步騭 登場年196。地點淮陰,劇本194;地點秣陵,劇本200
潘璋 登場年196。地點陳留,劇本190;地點丹陽,劇本194
朱桓 登場年196。地點丹陽,劇本194,200
張橫 登場年197。地點西平,劇本194
鞏志 登場年197。地點武陵,劇本194,200
霍峻 登場年197。地點江陵,劇本194
顧雍 登場年197。地點吳,劇本194,200
謝旌 登場年197。地點秣陵,劇本194,200,207,211
文聘 登場年197。地點宛,劇本194,200
夏侯德 登場年197。跟著夏侯敦,劇本194
馬岱 登場年197。跟著馬騰,劇本194
楊阜 登場年197。地點天水,劇本194,200,207,211
司馬懿 登場年198。跟著司馬朗,劇本194;地點河內,劇本200,207
胡班 登場年198。地點虎牢關,劇本184;地點官渡,劇本190,194;地點洛陽,劇本200
孫禮 登場年199。地點河間,劇本194,200,207
賈逵 登場年199。地點洛陽,劇本194,200
韓德 登場年199。地點隴西,劇本194,200,211,219;地點狄道,劇本207
司馬孚 登場年199。跟著司馬朗,劇本194;地點河內,劇本200,207
夏侯尚 登場年199。跟著夏侯敦,劇本194
黃月英 登場年200。地點北海,劇本184;地點隆中,劇本190,194
闞澤 登場年201。地點會稽,劇本200
傅士仁 登場年201。地點薊, 劇本200,207
鄧芝 登場年201。地點新野,劇本200,207;地點巴西,劇本211
馮習 登場年201。地點江陵,劇本200,207,211
牛金 登場年201。地點穰縣,劇本200
傅彤 登場年201。地點新野,劇本200,207,211
陸遜 登場年202。地點吳,劇本200
留贊 登場年202。地點會稽,劇本200,207
全琮 登場年202。地點吳,劇本200
鮑隆 登場年202。地點桂陽,劇本200
趙累 登場年202。地點江陵,劇本200,207,211
陳應 登場年203。地點衡陽,劇本200
王祥 登場年203。地點琅玡,劇本200,207,211,219,225
丁議 登場年203。地點小沛,劇本200,207
曹真 登場年204。跟著曹操,劇本200
馬忠(蜀)登場年205。地點巴西,劇本200,207,211,219
馬忠(吳)登場年205。地點南昌,劇本184;地點鄱陽,劇本190,194,200
劉巴 登場年205。地點零陵,劇本200,207;地點交趾,劇本211
薛綜 登場年206。地點小沛,劇本184,190;地點交趾,劇本194,200
陸績 登場年206。跟著陸遜,劇本200
郭淮 登場年206。地點襄垣,劇本200
李異 登場年206。地點衡陽,劇本200,207,211
馬良 登場年206。地點襄陽,劇本200,207
沙摩柯 登場年206。地點武陵,劇本200,207,211,219(汗阿,沙摩柯在劇本里都是以在野身份開始的)
徐庶 登場年206。地點新野,劇本200
吾粲 登場年206。地點曲阿,劇本200
申耽 登場年207。地點西城,劇本207,211
諸葛亮 登場年207。跟著諸葛瑾,劇本194;地點隆中,劇本200,207
雍闓 登場年207。地點台登,劇本207,211
蔣琬 登場年207。地點零陵,劇本207
蔣濟 登場年207。地點廣陵,劇本207
譚雄 登場年207。地點武陵,劇本207,211
孫韶 登場年207。跟著孫權,劇本200
王昶 登場年207。地點襄垣,劇本207
丁奉 登場年207。地點廬江,劇本200
張翼 登場年207。地點峨嵋,劇本207,211
龐統 登場年208。地點襄陽,劇本207
諸葛均 登場年208。跟著諸葛亮,劇本207
何晏 登場年209。地點宛,劇本207
張嶷 登場年209。地點巴西,劇本207,211
楊儀 登場年209。地點襄陽,劇本207,211
郭攸之 登場年209。地點宛,劇本207,211
朱褒 登場年209。地點建寧,劇本207,211
申儀 登場年209。跟著申耽,劇本207;地點西城,劇本211
馬謖 登場年209。跟著馬良,劇本207
朱據 登場年209。跟著朱桓,劇本207
張南 登場年209。地點衡陽,劇本207,211
高定 登場年209。地點建寧,劇本207,211
陳式 登場年210。地點廣漢,劇本207,211
張溫 登場年210。地點吳,劇本207
泠苞 登場年210。地點涪水關,劇本184,200,207;地點峨嵋,劇本190,194
秦朗 登場年211。地點晉陽,劇本207
鄧賢 登場年211。跟著孟達,劇本207
費耀 登場年211。地點段谷,劇本211
孟獲 登場年212。地點建寧,劇本211,219
劉劭 登場年212。地點鄴,劇本211
駱統 登場年212。地點始新,劇本211
費禕 登場年212。地點江夏,劇本184,190,194,200;地點江州,劇本207,211
尹賞 登場年213。地點天水,劇本211,219
高翔 登場年213。地點梓潼,劇本211
呂凱 登場年213。地點永昌,劇本211,219
胡質 登場年214。地點壽春,劇本211
祝融 登場年214。跟著孟獲,劇本211;地點建寧,劇本219
向寵 登場年214。跟著向朗,劇本211
孟優 登場年215。跟著孟獲,劇本211;地點建寧,劇本219
卑衍 登場年215。地點安平,劇本211
馬遵 登場年215。地點天水,劇本211
唐咨 登場年215。地點彭城,劇本184;地點淮陰,劇本190,194,200,207,211,219
尹默 登場年215。地點梓潼,劇本211
王平 登場年216。地點巴西,劇本211
孫桓 登場年216。跟著孫權,劇本211
何曾 登場年216。地點許昌,劇本211,219
倫直 登場年216。地點柳城,劇本211
鄧艾 登場年216。地點新野,劇本211,219,225,234
丁謐 登場年216。地點小沛,劇本211,219,225
李輔 登場年217。地點陳倉,劇本211,219
王敦 登場年217。地點建業,劇本211
丁封 登場年217。跟著丁奉,劇本211
陸凱 登場年217。跟著陸遜,劇本211
梁緒 登場年217。地點段谷,劇本211,219
文欽 登場年217。地點譙縣,劇本211
桓范 登場年218。地點小沛,劇本211,219
帶來洞主 登場年218。地點台登,劇本211,219
戴陵 登場年218。地點陳倉,劇本211
董荼那 登場年218。地點台登,劇本211,219
畢軌 登場年218。地點泰山,劇本211
顧譚 登場年218。跟著顧雍,劇本211
胡遵 登場年219。地點安定,劇本219,225
周魴 登場年219。地點丹陽,劇本219
王基 登場年219。地點即墨,劇本219
王雙 登場年219。地點隴西,劇本219
馬鈞 登場年219。地點陳倉,劇本219,225
阿會喃 登場年219。地點建寧,劇本211,( 登場年190。地點建寧,劇本190)
忙牙長 登場年219。地點宛溫,劇本219
朵思大王 登場年219。地點永昌,劇本219
張穎 登場年220。地點合肥,劇本184;地點烏江;劇本190-219
木鹿大王 登場年220。地點宛溫,劇本219
毌丘儉 登場年220。地點河東,劇本219
張球 登場年220。地點宋縣,劇本219
荀顗 登場年220。地點穎川,劇本219
鄂煥 登場年220。地點且蘭,劇本219
李勝 登場年220。地點宛,劇本219
兀突骨 登場年220。地點台登,劇本219
譙周 登場年220。地點巴西,劇本219
金環三結 登場年221。地點永昌,劇本219
賈范 登場年221。地點襄平,劇本219
楊柞 登場年221。地點柳城,劇本219
滕胤 登場年221。地點北海,劇本184,190;地點丹陽,劇本194-219
王伉 登場年223。地點廣漢,劇本219
韋昭 登場年223。地點吳,劇本219,225
董厥 登場年223。地點博望,劇本219
劉寔 登場年223。地點巨鹿,劇本219
胡濟 登場年223。地點汝南,劇本200;地點江州,劇本207-219
於詮 登場年223。地點吳,劇本219,225
李豐(魏)登場年223。地點臨晉,劇本219
3、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的現代文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oeU?/a>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藹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凶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後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襟張郃中計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一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一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一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一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斗陣破鄧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一百十六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4、哪位兄弟知道廬江最有名的景點除了湯池還有哪好玩~
廬江鄰縣樅陽縣有浮山,古火山,山上有摩崖石刻,刻有古代一些名人的字句與銘文;在距今1.4億年至1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近4000萬年期間,曾幾度噴發,形成奇峰。主要景觀由陡崖、疊峰、岩洞、龜裂紋、柱狀節理、噴氣孔等組成。唐代孟郊、白居易,宋代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明代何如寵、左光斗等,清代張英、方苞、戴文世、姚鼐等來此游覽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點在該縣浮山中學後面)。
城區內的有:金剛寺,周瑜墓。城東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何氏祠堂。
5、三國所有人物
1、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
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2、孫權
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3、張飛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
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5、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屠各等外族勢力,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在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謚曰愍侯。
6、三國演義中,程普咋死的?
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三國時東吳名將。
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後跟隨孫堅四處征戰,討黃巾余賊於宛、鄧,破董卓於陽人等都有參加,數有戰功。
191年,孫堅戰死,繼續跟隨其子孫策到淮南起兵,攻克廬江,後跟隨孫策到橫江、當利,大破張英、於麋等,又展轉進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皆有戰功,孫策增其二千兵,馬騎五十匹。後又進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餘亢,程普立功最多。孫策入主會稽,任程普為吳郡都尉,治於錢唐。
後為丹楊都尉,居於石城。再討伐宣城、涇、安吳、陵陽、春谷亂賊。跟隨孫策進攻祖郎,可是孫策反而被圍,程普與一騎持矛殺入重圍,策馬疾呼,敵軍大敗,孫策解圍而出。後拜為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又隨軍討劉勛於尋陽,進攻黃祖於沙羨,最後還鎮石城。
200年,孫策被暗殺不治,孫權登位,程普巡視三郡,討平不服之人。後隨孫權征伐江夏,到達豫章,另行率軍進攻樂安。平定後,轉為代太史慈守備於海昏,後與周瑜同為左右都督,於208年大破曹操於烏林,乘勝進攻南郡,經過多月戰爭,打敗曹仁。拜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於沙羨,食邑四縣。
210年,周瑜逝世,代領南郡太守。孫權與劉備結盟,將南郡分給劉備,程普還領江夏,升為盪寇將軍,不久逝世。
程普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愛好施與,喜歡與士大夫交往,曾不喜歡周瑜而出言羞辱,不過最後都因周瑜心胸開闊,而受到感動。而因程普在孫堅帳下最為年長,時人皆稱「程公」。 9
7、三國演義之第七章孫策借兵收江東全文意思
孫策借兵收江東
袁術交給孫策一千多兵馬,但沒有允許孫策離開,而是耍弄手腕,把孫策牢牢地掌握在股掌之中。
當時,朝廷派遣太尉馬日磾到關東撫慰諸侯,馬日磾來到了袁術的地盤,開始招攬賢士,希望那些人為朝廷所用。聽聞孫策是江東出名的豪傑,馬日磾就上表奏請孫策擔任懷義校尉。看到朝廷代表都這么重用孫策了,袁術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於是答應讓孫策擔任自己手下的九江郡太守。可等到馬日磾離開壽春之後,袁術又翻臉不認人,讓自己的心腹陳紀擔任九江太守去了。搞得孫策很窩火。
袁術不放心孫策,不想給孫策實權,在孫策的軍中,也多安插密探,了解孫策的動向。一旦孫策有離開的意圖,袁術就可能搶先動手。孫策了解到自己手下一個騎士可能是袁術的密探,就故意找了個別的罪名去抓捕那個騎士。那個騎士連忙逃到袁術的府邸。可孫策毫不遲疑,帶兵直接沖到了袁術家,在馬廄里抓到了騎士,並且當眾殺了那個騎士。袁術自然生氣,可當孫策主動前來請罪,袁術也不好發作。畢竟孫策是處置自己手下違反軍紀的士兵,自己插手,不就證明自己心裡有鬼嗎?袁術只能說,算啦,這年頭士兵造反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大家都很痛恨。你不用道歉啦。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可是孫策對袁術也更加提防,千方百計找尋機會離開袁術。
終於,機會來了。
當時袁術和徐州刺史陶謙關系惡劣,彼此攻伐,為了准備作戰,想讓廬江太守陸康出一百五十萬斤糧食,陸康和袁術關系平平,自然不肯給了。袁術很生氣,想派人去攻打陸康。可是派誰去呢?袁術的手下有大將紀靈,那是要掛帥出征徐州的大將,沒空干這件小事。可是其他的將領水平又估計不行,於是想到了孫策。可是袁術不放心讓孫策獨自領兵,萬一孫策帶兵走人怎麼辦呢?孫策就告訴袁術,我也恨陸康呢。
原來,當年孫策曾經去拜見陸康,陸康看孫策年輕,就派自己的主簿(辦公室主任)接見了孫策。袁術看到孫策很氣憤的樣子,放心了,就說,一旦攻打下廬江郡,那就由賢侄你來當太守了。孫策半信半疑,帶兵出征了。
孫策果然勇猛,不久就攻破了廬江,等到帶兵回來的時候,袁術竟然又任命自己的心腹劉勛擔任廬江太守,孫策這次對袁術算是徹底失望了。
當時,朝廷派遣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的治所本來是在壽春,可是壽春被袁術霸佔多年,沒法子前往。當時孫策的舅舅吳景擔任丹陽太守,駐扎在曲阿。吳景雖然是袁術任命的官員,可是對劉繇很是客氣,就邀請劉繇來曲阿駐扎。劉繇是漢末名士,不但精通儒學,治民治軍也是一把好手,很快,劉繇的手下就聚集了一匹人馬。看看時機比較成熟,劉繇就以吳景並非朝廷正式任命的太守為名,將吳景趕出了曲阿。
吳景很惱火,只能退到歷陽縣駐扎。袁術就更是火大,自己的地盤竟然被別人霸佔了。於是,袁術罷免了吳景的太守職務,讓吳景和孫賁(孫策的堂兄)帶領一隻部隊,專門去攻打劉繇。但劉繇是大漢宗親,有皇帝的正式任命,加上本人頗有才能,手下的將領張英、樊能也算是庸中佼佼,吳景孫賁二人打了一年多,不但沒有將劉繇消滅,反而讓劉繇的地盤越來越大了。
於是,消滅劉繇就成為袁術的第二大患。怎麼辦?袁術思來想去只能派孫策出兵。而孫策也主動請求幫助自己的舅舅吳景平定劉繇。並且表示,自己不用多少兵馬,就帶父親孫堅的一千兵馬就可以。孫策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孫策說自己的家鄉就在吳郡,父親在當地名望極高,只要自己能夠渡江,豎起孫家的大旗,隨隨便便就可以聚集三萬人馬。一旦平定劉繇,必定率領三萬人回來,幫助袁術平定天下,匡扶漢室。
袁術聽後很是動心,匡扶漢室那當然就是個口號,袁術的心中一直盤算自己當皇帝。如果能夠得到孫策這員虎將的支持,並且投資一千,就可以換回三萬,實在劃算。加上孫策已經幫自己平定了廬江,立下大功,現在人家說要幫助自己的舅舅,更幫助自己,沒理由拒絕了。還有江東群雄並立,不但曲阿有劉繇,會稽還有王朗,吳郡一帶的山賊也很是頭疼,孫策未必搞得定,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於是,孫策終於有機會脫離袁術,前往江東。
袁術為了籠絡孫策,上表奏請孫策擔任折沖校尉、代理殄寇將軍,但是軍馬卻絕不多給,當時,步兵不過一千,戰馬不過十來匹。不過,孫堅留下的這一千人,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而一些孫堅的舊將,如程普、黃蓋等人,更是江東名將。孫策的這一千人,絕不簡單。孫家在江東名頭果然很大,加上孫策攻打廬江威名遠播,還有那些部將呼朋引伴,從壽春出發到達吳景駐扎的歷陽城的時候,孫策已經有了五六千人馬。
恰恰在這時候,孫策的少年好友周瑜的叔父被袁術任命為丹陽太守,周瑜請示叔父,帶領三千兵馬來幫助孫策,並且供給孫策糧草軍費。孫策聽後大喜,說:「吾得卿,諧也!」能夠得到江東豪門周家的支持,平定江東,就順利多了。
孫策確實能幹,出兵進攻劉繇手下的要塞橫江,吳景一年多都沒攻下來,孫策以來,幾天就拿下,將領樊能、張英都逃跑了。取得初步勝利之後,孫策乘勝追擊,沿著長江輾轉作戰,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沒有人可以抵擋。一開始,江東的百姓聽說孫策要來,都嚇得混肥婆裟,各地官員棄城逃走,豪門大戶也攜帶財物躲進山中。可是孫策到達之後嚴令軍士不得搶掠,民間的一隻雞,一條狗,一顆蔬菜那都不能碰。老百姓從來沒見過軍紀這么嚴明,對老百姓這么好的部隊,結果,出逃的人紛紛回歸,一些貧苦的百姓主動參加孫策的部隊。加上孫策對待士大夫非常有禮貌,就算是別人有不同的意見,也能夠虛心接受,給對方合適的職務。於是,下到普通百姓,上到士大夫豪門,都很歡迎孫策的到來。凡是見過孫策的人,都樂意為孫策效命。
孫策集中兵力進攻劉繇的牛渚營,樊能、張英再次敗退,孫策於是得到了劉繇積攢數年的許多糧草和攻城器械。
當時,沿江兩岸除了劉繇勢力之外,還有兩股勢力,一個是原來的彭城國相薛禮,徐州大亂離開彭城,霸佔了秣陵(南京),一個是原來的下邳國相笮融,被陶謙追捕也離開了徐州,駐扎在秣陵城南。要想徹底攻破劉繇,就必須剪除劉繇的左膀右臂。秣陵城城牆高厚,易守難攻,孫策先從駐扎在城外的笮融下手。笮融開始並不相信孫策的離開,率領軍隊出戰,結果被孫策斬殺許多人,笮融嚇得退回城寨不敢露頭。看到笮融已經沒有膽量出兵,孫策沒有多做停留,立刻率兵進攻秣陵的薛禮。薛禮以為笮融已經敗亡,哪裡還敢出戰,率領一些士兵帶著許多錢財逃命去了。
這時候,劉繇手下的敗軍之將樊能、張英率軍反攻孫策的牛渚大營。原本兩人認為孫策得到秣陵必然會歇息幾日,沒想到孫策立刻調兵回頭進攻牛渚,二破樊能、張英,不但大敗其軍,還抓獲了劉繇部下的許多家眷。然後,孫策再帶兵進攻笮融。笮融知道劉繇、薛禮已經大敗,無路可退,拚死抵抗,孫策竟然被流箭射中,一時軍心大亂。孫策告訴諸位將領,不要驚慌,反倒可以將計就計,告訴笮融自己已經中箭身亡,那樣的話,笮融必然大意。孫策故意放走一些俘虜,告訴笮融這個消息。笮融聽後很高興,率軍來搶奪孫策大營,結果中了孫策的埋伏,大敗而歸。經歷了兩次大敗,笮融再也不敢露頭,一味死守。孫策糧草不多,倒也耗不起,於是馬上率軍去進攻劉繇的其他部隊,一兩個月下來,各地盡數平定。劉繇和笮融看到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了,只能率軍逃走。
孫策下令,所有劉繇、笮融等人的將士,只要有投降的一律不問罪。喜歡從軍的,只要家中有一個人當兵,就免除這家的賦稅;如果不願意當兵的,也不強求。聽到孫策這樣寬容的命令,百姓官員都放心了。
於是,十天功夫,就從各地涌來無數人投軍,孫策果然徵召了兩萬士兵,上千匹戰馬。
短短幾個月時間,孫策就攻破了劉繇,佔領了重鎮秣陵、曲阿,威震江東。
8、小霸王怒斬於吉碧眼兒坐領江東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一章回名字,第29回: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繼承孫堅遺志,統領江東的孫策,兵精糧足。一舉攻取廬江之後,又迫使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
遂派張紘往許昌上表報捷,但因求封大司馬之事被曹操拒絕,耿耿於懷,常有攻打許都的打算。吳郡太守許貢知孫策此意,即寫密信給曹操,要他提防孫策,不想信落在孫策手中。
孫策設計將許貢誘來絞死,此舉激怒了許貢三名家客,乘孫策在狩獵之時,用箭將其射成重傷,幸得程普等及時來到,孫策才得以生還。
孫策之母吳太夫人見兒子傷勢嚴重,甚為焦急,便求仙拜佛,喃喃祈禱。此時有一道人於吉,號稱神仙出現,全城百姓無不對其頂禮膜拜。孫策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侵犯,一氣之下,怒斬於吉。
自己也因怒氣沖犯,毒浸心肺,危在旦夕,於是急召其弟孫權及眾文武前來囑托後事。孫策對吳太夫人說:「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可惜周瑜不在身邊,不能當面囑托。他讓大喬好生照顧母親,並讓大喬囑咐小喬妹轉告周郎,一定要盡心輔佐孫權,言罷而亡。年僅二十六歲的孫策故去之後,其弟孫權統領江東之事。
(8)廬江張英擴展資料:
主要人物:
1、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
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
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2、孫權
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
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策
參考資料來源:白蛋白——孫權
9、《三國演義》中,正值壯年的孫策是怎麼死的?
三國是個群雄割據的時代,孫堅在《三國演義》中應該都知道了,但是大家應該都不知道孫堅是怎麼死的,現在小編帶你了解一下。
三國演義人物
這三個國家是個相當混亂的時期,群雄割據,各處紛爭,作為三國中的一位王,孫權的聲名非常之大,後人對孫權的評價也很高,孫權的評價也很高,孫權如此厲害,作為他的哥哥孫權也不會太差。項羽號為「西楚霸王」,孫策也有「江東小霸王」之美名,雖然孫策也和項羽一樣,但也有「西楚霸王」之稱,孫策也有「大漢」之稱,但孫策也有「江東小霸王」之美名,也是大名鼎鼎。
一八四四年,漢靈帝中平元年,孫策的父親孫堅被推舉為佐軍司馬攻打黃巾軍,而孫策的父親則是他的親信。十多歲時,孫策在壽春結識名士,他的聲名逐漸傳開,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到壽春拜訪。周孫二人同歲,且皆少年有志,才華橫溢。於是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心置腹。189年,中平六年,孫堅前去討伐董卓。於是,周瑜勸孫策帶其母親的弟弟遷往舒縣(今廬江縣西南),孫策應允。孫策在舒縣結識了許多上流社會的人物,江、淮一帶的名士紛紛投奔。
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那時孫策十七歲,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孫策一家舉家遷到江都(今屬江蘇省)。195年,孫策徵得了袁術的同意,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又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決戰,擊敗劉繇。一九九六年建安元年,率軍攻打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二○○七年(一九七七年),袁術在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並加封為郡主。民國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軍,並封吳侯。199年,建安四年,孫策擊敗了廬江太守劉勛和劉表部將黃祖。
孫策因被丹徒捕殺而受傷,不久即死。
兩軍於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孫策暗中盤算襲擊了許昌,並派人將其擊潰。4月4日,孫策在丹徒山上打獵。那人騎著一匹快馬,騎馬的快馬被遠遠拋下。突然間碰見三人,這三人是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和門客,孫策面頰中箭。此時,從騎兵後面找來衛孫策,把所有刺客都殺了。孫策便在夜裡去世,時年二十六歲。孫策之死是一次意外,其實三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謀士郭嘉,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如果刺客,伏擊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在匹夫手中。
10、有關安慶的傳說
安慶地域屬青蓮崗文化與仰韶文化的邊緣地帶。從20世紀70年代始,境內已發現20多處古文化遺址。眾多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們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萬年的歷史,創造了璀璨的人類文明。
[古皖春秋]
從遙遠的古代到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今安慶地域曾建立過眾多的氏族方國和西周分封的諸侯國。未形成統一的行政區。春秋時期,西周為屏潘王室,先後分封過皖伯國、宗子國和桐子國。
皖,古國,在今潛山縣,偃姓,皋陶之後。《古今圖書集成》卷八十六載:「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稱周大夫」。「周大夫於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與山皆以大夫名天下,傳後世。」皖是美好的意思,皖山皖水即江山錦綉也。古皖方國在當時就具有較高的文明,成為江北地區的大國,與中央王朝保持親善關系,西周武王定它為伯爵國,春秋時期,楚國北上使皖成為附庸國,以後在吳國與楚國的爭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別國,所以楚借口將它消滅,建成皖邑,歸屬楚國。
此後相繼衍生出「山稱皖山,水稱皖水」;皖山又稱皖公山,以山勢「眾山潛伏」而稱潛山,主峰稱為天柱山;皖河源出大別山;上游有長河、潛水、皖水3大支流,諸流匯合自安慶西郊入江處有著名的集鎮名叫皖口(今名山口)。皖國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潛山縣梅城)。後世習慣於稱呼安慶一帶的長江水域為「皖江」之名,合稱安慶為「八皖」之地。這就是清代以後安徽省簡稱「皖」的歷史來由。
宗,今樅陽地,古國、子爵,也是偃姓,與淮夷種族中的群舒部族關系密切。國都在今下樅陽鎮。春秋時,仍為宗子國。楚國北上後,為楚附庸。魯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為楚來,故都廢為邑。戰國時期,仍屬楚國。
桐,古國,偃姓,在今桐城市北,與群舒方國關系密切。春秋時期,先後為北上爭雄的南方大國吳、越、楚國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國叛楚,為楚滅,成楚邑。戰國時期,屬楚國。
還有一個舒國,地跨今廬江與桐城,都會在今廬江縣城池鄉,偃姓。這個方國比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部落,皆同宗異國,統稱「群舒」。春秋後期,相繼被楚消滅。舒國成為舒邑(縣),是後來廬江郡的治所,縣城仍在今廬江縣西南40里的城池鄉城池村。
這四國,時而聯合,時而兼並,直到春秋中期相繼被崛起於江漢平原的楚國所滅。
[建制演變]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廢除分封制,改設郡縣制。秦代安徽境內大致涉及到7個郡,即江東郡、大宋郡、碭郡、泗水郡、陳郡、會稽郡、九江郡。九江郡的范圍很大,領10個縣,治所在壽春。當時今安慶市境的幾個古國都消滅了,小邑也被瓦解,沒有形成一個縣,但廣闊的地域屬於九江郡。楚漢相爭時,地屬衡山王國。西漢分別歸屬於淮南王國、衡山王國、松茲侯國、揚州廬江郡地。其中廬江郡皖縣、舒縣兩建制在秦代建立,松茲侯國受封於漢高後四年(前184),治所仙田鋪即今宿松縣涼亭鎮。西晉永嘉末年(313)廢皖縣,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在皖縣舊地置晉熙郡與懷寧縣,形成郡、縣同治於故皖城今潛山縣城的體制。
劉宋時晉熙郡屬南豫州、領懷寧、新冶、太湖左縣及僑立的陰安縣。蕭齊改晉熙為豫州,蕭梁改晉州,北齊改江州,陳改晉州,隋初改熙州,隋大業三年(607)改名同安郡,均設治懷寧縣即今潛山縣城;同安郡領縣為懷寧、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縣。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東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寶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復改名舒州。雖有名稱變易,但其治所與領縣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體制一直未變。至唐代,今安慶八縣已有五縣正式定名,並一舉奠定了今八縣的地域基礎。
北宋初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設舒州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設舒州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建安慶府,原舒州所轄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為府屬5縣建制。府治設於故皖城,懷寧縣附廓。景定元年(1260)定治於宜城後,懷寧仍隨遷為附廓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慶府為安慶路,亦領上述5縣;至治三年(1323)劃懷寧西部清朝、玉照2鄉設潛山縣,治於皖城故址。安慶路領縣增至6縣,是為「安慶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兩代均建府制,安慶府領6縣直至清代滅亡而隨之結束。就連民國25年(1936)1月劃太湖、潛山、舒城、霍山4縣邊境置岳西縣,民國38年(1949)2月劃桐城、廬江邊境設桐廬縣(後改名樅陽),基本還有在古安慶六邑區域上的變化。
民國期間,安慶是省、道、縣三級同城而治。民國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慶市,領轄長江兩岸北市、南市(今東至縣大渡口)。
民國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區根據地成立,下轄3個專署,其中一、二專署均設在安慶境內。皖西第一愛國民主行政專員公署轄岳西、太湖、潛山、宿松、潛懷等地區,駐地在太湖縣城;皖西第二愛國民主行政專員公署轄桐城、舒城、潛北和懷寧東部地區,駐地在桐城縣城。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區委員會和皖西行署,主持組建安慶市臨時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慶市人民政府。皖西第一、第二專署於6月20日合並,稱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人民專員公署,專署駐地設在安慶。9月,專署與市政府合並辦公,保留安慶市名稱。10月10日,撤銷市建置,劃歸懷寧縣。
1950年10月25日,恢復安慶市建置,時為安慶專署直轄市。1951年8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改安慶市為皖北行署直轄市,暫由專署代管。次年9月,安慶市改為安徽省直轄市。1958年為專轄市,1961年為省轄市,1965年為專轄市,1979年為省轄市,1988年9月,遵照國務院《關於安徽省調整安慶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精神,撤銷安慶地區和原安慶市,設置新的安慶市,實行市領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