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巢湖水系分布圖

巢湖水系分布圖

發布時間: 2023-01-15 11:05:47

1、安徽的河流分屬哪三大水系?其分布如何?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14.9度至119.8度與北緯29.4度至34.6度之間.主要河流分屬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縣地區境內,有一小部屬廢黃河,一小部屬沂沭泗流域的復興河水系.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萬平方公里(包括廢黃河470平方公里、復興河163平方公里),長江水系6.6萬平方公里,錢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於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之間.古代淮河與黃河、長江、濟水齊名,並稱為"四瀆",獨流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奪淮期間,河水挾帶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閭.清咸豐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沖破了洪澤湖蔣壩的三河,向東南於江蘇省三江營注入長江,淮河從此結束了獨流入海的歷史.遺留下來的廢黃河,已高於沿線地面7~10米.黃河奪淮的660多年間,經常決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溝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兩岸掛淤,大都形成較寬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幹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澤湖水位頂托,泄流不暢,兩岸低窪地區形成眾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積水,有的則汛期漫淹.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的桐柏山,大體自西向東流,經過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江都縣三江營注入長江,河道全長1000公里.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脈與黃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長江的支流漢水流域分界;北以從河南省鄭州至蘭考的黃河南堤和從蘭考到廢黃河口的廢黃河南堤與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脈、大別山脈及通揚運河、東串場河與長江中下游北岸的漢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東瀕黃海.流域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萬平方公里,佔35.8%.由於里運河以東、廢黃河以南、通揚運河及東串場河以北的蘇北平原,共計有22440平方公裡面積,水流向東直接入海,淮河幹流實際匯水面積為164560平方公里.淮河安徽段,處於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蘇交界的洪山頭止,河道長度430公里.淮河以北是黃淮沖積平原,平坦遼闊,土層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1/5000~1/10000比降.北部蕭、濉、宿、靈、泗諸縣境,分布有低山殘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蕭縣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頂342米,宿縣乾山312米,泗縣屏山119米.沿淮兩岸,分布著灣地、窪地和湖泊,是淮河滯洪、行洪地帶.淮南主要是山丘區,西部大別山以白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別為1774米和1729米;大別山以東,地勢顯著降低,崗丘連綿,向東北延伸直抵洪澤湖以南,成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張八嶺的北將軍山為399米,沿淮壽縣以下有淺山分布.淮河幹流比降平緩,平均為0.02‰,沿途流經峽山、荊山、浮山三處峽口,形勢險要.正陽關匯納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區來水,總控制面積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歸正陽"之稱,大別山區、桐柏山區、伏牛山區、嵩山山區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幹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陽關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陽關至渦河口為2500立方米每秒,渦河口以下至洪山頭為3000立方米每秒.
兩岸支流眾多.左岸有洪河、谷河、潤河、潁河、西淝河、芡河、渦河、漴潼河、濉河等,還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遠流長,具平原河道特徵;右岸有史河、灃河、汲河、淠河、東淝河、窯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於江淮分水嶺北側,流程較短,具山區河道特徵.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匯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崗湖、四方湖、香澗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郵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歷史上水利發展較早,如壽縣的芍陂(今安豐塘),始建於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灌田萬頃;橫貫宿、靈、泗三縣的通濟渠,建於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運河,溝通江淮,是當時的漕運孔道,12世紀起,經歷了600餘年的黃河奪淮,終至湮廢.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區已是水系紊亂,河溝淤阻,陂塘溝洫,大都夷平;淮河幹流被淤淺,下受洪澤湖頂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洩不暢.域內洪澇災害頻仍,甚或旱蝗並發,赤地千里,"大雨大災,小雨小災,不雨旱災"是其真實寫照.1949年以後,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開挖了排水溝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統.雖然治理標准尚低,洪澇災害尚很嚴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績是很大的,除害興利有了長足的發展,促進了工、農業蓬勃發展,淮北地區已形成了煤、電能源基地和糧、棉基地,昔日貧窮落後的面貌,而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沱沱河為其正源,流經通天河、金沙江,至四川省宜賓市匯入幹流.宜賓以下至入海口通稱長江,從源頭流經青、藏、滇、川、鄂、湘、贛、皖、蘇、滬等十省市(區),全長6300公里,總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宜昌以上為上游,河長4500公里,控制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宜昌站多年平均水量4500多億立方米,占長江總水量的一半,宜昌下泄的洪水,威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安全.宜昌至江西省的湖口為中游,區間來水面積67.0萬平方公里,河長1000公里,支流集中,湖泊眾多;南面有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四水和鄱陽湖水系的贛、撫、信、饒、修五水,洞庭湖和鄱陽湖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吐納長江洪水、調節洪水水量的作用,但也是長江水系的兩處重要洪水源,都直接威脅皖境江段的安全;北面主要有漢江,1973年建成丹江口水庫以後,其洪水對皖境江段的威脅已大為消減.鄱陽湖湖口以下至入海口為下游,河長800公里,沿江兩岸大都為平原圩區,土地平展富庶.江蘇省江陰以下,江面逐漸開闊,呈喇叭狀向東海展開,入海口寬達80~90公里.淮河水系和錢塘江水系,都與長江溝通,域內巢湖、太湖也是國內有名的淡水湖泊.
長江安徽段處於長江的下游,幹流河道自鄂、皖交界處段窯起,向東流經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等主要城市,至皖、蘇交界的駐馬河口?駟馬山引江水道口?止,長416公里,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左岸區域西起大別山區,逶迤東延,高程在500~1000米左右,最高如白馬尖達1774米;大別山以東,地勢顯著降低,崗丘連綿,丘陵帶分兩列分布,北列從霍山向東北至洪澤湖以南,形成江淮分水嶺;南列從舒城、桐城之間向東北延伸,經巢湖南側和東側,轉向東北,丘陵斷斷續續,高程最高的有近600米,低的僅20米.地形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區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華陽河、皖河、樅陽河、裕溪河、得勝河等.沿江地區是北面淮陽古陸和南面的江南古陸之間的凹陷地帶,由於地殼升降運動,火山、岩漿活動和地面沉降、泥沙淤積而形成狹長的沿江沖積平原,和一連串的大小湖泊;還斷續分布著一些殘存的低山丘陵,高程一般在100~200米左右,最高如大龍山達697米,臨江兀立的有採石磯,隔江對峙的有東西梁山,還有小孤山,高程不過100米左右,甚至只有幾十米,形勢險要,風光秀麗;平原區水網交織,港汊縱橫,田疇相望,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高程一般在50米左右,或20米以下;沿江濱湖一帶,分布有低濕的沼澤區,高程不過6米.沿江主要湖泊左岸有龍感湖、大官湖、泊湖、武昌湖、菜子湖、白盪湖、黃陂湖和巢湖等,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水面面積達784平方公里,水深4~5米,在2.3億年以前的華力西運動中形成構造盆地,一億年以前的燕山運動,使盆地四周山地再度抬升而形成集水窪地,因此巢湖是在構造盆地基礎上發育起來的構造湖;右岸有七里湖、升金湖、丹陽湖、南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等.平原以南為低山丘陵,通稱皖南山區,呈三條西南到東北向的山丘帶,即北部的九華山帶、中間的黃山帶、南部的天目山帶,高程一般為400~1000米,少數高峰如九華山的十王峰為1342米,黃山的光明頂為1841米、蓮花峰為1873米,天目山的清涼峰為1787米,南部祁門縣以西與鄱陽湖水系相鄰,祁門縣以東與錢塘江水系為界.三帶山丘之間,散布著連續寬廣的山間盆地和谷地,高程大都200米,也有100米以下的,如九華山、黃山間的石台、太平、涇縣盆地,黃山、天目山間的祁門、寧國盆地.右岸區域面積3.01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屬鄱陽湖水系的南寧河、龍泉河;直接入江的有堯渡河、黃湓河、秋浦河、九華河、青通河、順安河、黃滸河?荻港河?、漳河、青弋江、水陽江等.境內長江江面寬闊,一般在2公里左右,流量充沛,終年不凍,堪稱中國的黃金水道;江中分布大小沙州44個,總面積250餘平方公里,隨著長江流態的變化而不斷消長. 沿江兩岸,平疇沃野,是水網圩區,盛產稻穀、棉花和水產.1949年以前,江堤低矮單薄,殘缺不齊,支流入江口,無一建閘拒洪,或因江洪倒灌,或因決堤漫溢,田舍為墟,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後,不斷修築干支堤防,保坍護岸,建設拒江水閘及揚水泵站,防洪能力顯著提高.沿江大部分低窪地區,已得到開發利用.
新安江位於皖境最南端,屬錢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西、北以黃山山脈與長江水系為鄰,東南以天目山脈和白際山脈與浙江、江西兩省接壤,白際山以嘯天龍高程最高,為1395米.區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純屬山區,山脈之間,諸峰對峙,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山間盆地和谷地,如黟縣、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盆地,以休寧、屯溪、歙縣盆地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圍.新安江以率水為正源,從源頭起流經祁門、屯溪、歙縣,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庫,出庫後匯入錢塘江,皖境江道長242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具山區河流特徵,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積除橫江、練江大於1000平方公里外,其餘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圍,左岸有橫江、練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嶺水、蘭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賢源河、街源河等.安徽省河流主要支流簡況如表1-1.

2、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各是在什麼省份?

1、鄱陽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

2、洞庭湖地處湖南省的北部,面積為3879.2平方公里。

3、太湖地處江蘇省南部,面積為2427.8平方公里。

4、洪澤湖地處江蘇省西部,面積為2069.00平方公里。

5、巢湖地處安徽省中部,面積為2063平方千米。

3、巢湖有多大?

巢湖,總面積為2046平方千米。

巢湖市,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城市,位於省城合肥的南部,其下轄17個鄉鎮、街道,總佔地面積為2046平方公里。

巢湖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陸地總面積1538平方公里,市水面493多平方公里,域內巢湖水面464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巢湖市戶籍人口為92萬人。

(3)巢湖水系分布圖擴展資料

巢湖市,早在商時地屬南疆原巢縣,故名為南巢。唐武德三年,析襄安為開城、扶陽兩縣,隸屬巢州。直至1912年元月,巢縣直屬安徽省。1984年1月4日,巢湖市成立。直至2011年7月14日,巢湖被撤銷地級市,改設立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2016年,巢湖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1%。 2018年10月,巢湖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同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巢湖

4、巢湖入水口分為幾個? 主要的排污口有哪些?

巢湖流域內共有大小河流33條,分為7條水系 主要集水范圍包括合肥市、巢湖市等,是安徽省的主要產糧區。主要入湖河道杭埠河-豐樂河、派河、南淝河、白石山河等四條河流占流域徑流量90%以上,其中杭埠河-豐樂河是注入巢湖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次為南淝河、白石山河,分別占總徑流量的65.1%、10.9%和9.4%
巢湖流域共有排污口150個,按排污口排污性質劃分,工業排污口有42個,混合排污口有89個,生活排污口有19個。其中入巢湖的排污口有7個,入南淝河的排污口有59個,入十五里河的排污口有15個,入派河的排污口有8個, 入杭埠河的排污口有4個, 入裕溪河的排污口有15個, 入西河的排污口有31個, 入雙橋河的排污口有9個, 入牛屯河的排污口有2個

5、巢湖水系的介紹

巢湖水系位於長江中下游左岸,主體處於安徽省中部。

6、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5大淡水湖地形圖,壯觀嗎?

我國的5大淡水湖分別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一起看看這5大淡水湖的地形圖,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了解一下這些湖泊的變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雨季時面積達3914平方公里,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鄱陽湖的湖岸蜿蜒曲折,南部大片的湖區在枯水季節是草場,形成了淺水濕地,是候鳥棲息的重要場所。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在這里過冬。 鄱陽湖周邊主要城市有南昌、九江,南昌市的贛江一路向北注入鄱陽湖,鄱陽湖的湖水又從九江湖口注入長江,江西省以鄱陽湖為中心打造了環鄱陽湖城市群,這里的未來不僅要發展經濟,更要保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枯水期面積約有2625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風光極為秀麗。洞庭湖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還有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 洞庭湖周邊最主要的城市是長沙和岳陽,說起來洞庭湖與鄱陽湖極為相似,都在省會附近,都與長江連通,鄱陽湖有贛江注入,洞庭湖有湘江注入,而且這兩個湖泊都有曲折的岸線,湖泊形狀也是長條形。枯水季節湖泊里有大片的草場,候鳥喜歡在這里棲息。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425平方公里。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這里是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周邊有蘇州、無錫、常州、湖州等城市,都是經濟發達、風景美麗的江南名城。與鄱陽湖和洞庭湖相比,太湖的形狀更圓一些,看上去也顯得更大,這是因為鄱陽湖和洞庭湖在枯水期湖面縮小,而太湖面積幾乎沒有變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湖區總面積為1576平方公里。洪澤湖主要是淮河水系注入形成的,在洪澤湖南部還有一個高郵湖,這兩個湖泊互相連接,並通過河道與長江連通。 巢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面積769平方公里。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的形狀是5大淡水湖當中湖岸最整齊的,沒有那麼曲折的岸線,湖水經裕溪河入長江,有蓄水、灌溉、航運之利,巢湖的銀魚非常有名。

看了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這5大淡水湖的地形圖,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鄱陽湖和洞庭湖在枯水期變化還是很大的,太湖、洪澤湖、巢湖變化並不大,希望這5大湖泊能保護好生態環境,繼續造福沿湖地區人民的子孫後代。

7、中國五大淡水湖的分布圖

一、江西省的鄱陽湖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有4125平方公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

二、湖南省的洞庭湖

洞庭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

三、江蘇省的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四、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淡水湖。

五、江蘇省的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

8、巢湖的水系河流

巢湖位於長江水系的下游。湖水主要靠地面逕流補給,流域面積為1293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閘以上9130平方公里,閘以下3808平方公里,集水范圍包括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舒城縣、無為縣等兩市五縣。灌溉面積達400多萬畝。
沿湖共有河流35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煬河、柘皋河、兆河等。入湖河流呈向心狀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區內地勢起伏不平,表現為山溪性河流的特性。
巢湖水系分布很不對稱,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煬河,柘皋河等主要河全來自西部及北部的山地,其中以杭埠河、白石天河、南淝河為巢湖水系的主流,約占整個巢湖流域面積的70%;南部的河流更短,水量也小,有石山河、谷盛河、兆河、十字河、高林河等。巢湖水系之水從南、西、北三面匯入湖內,然後在巢湖市城關出湖,經裕溪河東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長江。 南淝河,發源於肥西縣長崗鄉,經董鋪水庫、合肥市區、肥東縣建華、圩埂、唐小郢、楊墩、三汊河、板橋至施口入巢湖,全長65公里,流域面積1618.5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市蕪湖路橋至施口30公里可以通航,是合肥市的唯一水運通道。南淝河大小支流有13條,主要支流有四里河、上板橋河、店埠河、長樂河等。
派河,發源於肥西縣中部周公山,李陵山等丘陵地帶,河道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城西橋、上派、中派、下派入巢湖,全長48.9公里,流域面積584.6平方公里。河床上游彎窄流急,下游寬直流緩。枯水季節水深1米,主要支流有苦驢河、梳頭河、王老堰河、滾子河、古埂河等,多為季節性河流。上派至河口常年通航。
杭埠河,屬天然河流。源於岳西縣主簿園,自西南向東北流經舒城縣龍河口、馬家河口至將軍壋,下經廬江縣境廣寒橋於王四六渡下(左岸為肥西縣),在大潭灣與豐樂河合流,匯新河再入巢湖,全長139公里。流域面積2070平方公里(不包括豐樂河)。
白石天河,又名白山河,發源於廬江北部金牛丘陵地帶,向東北至三汊河左匯牛首河,再向右拐匯羅埠河,經南靈北注入巢湖,全長57公里,流域面積843平方公里。白石天河系天然砂質河流。自高山尖至石頭鎮36公里稱金牛河。石頭鎮至白山河口21公里稱白山河,河道彎曲淺窄,上游泥沙流失嚴重。
兆河,屬人工河流。原名操河,又稱皂河、馬尾河,全長13.6公里。清李恩緩《巢湖志·河汊》載;皂河在巢縣馬尾河內,相通可十數里,為曹操所開,水入巢。
柘皋河,唐宋時名石樑河,後隨柘皋鎮興盛而改稱柘皋河。源於桴槎山東雒,流經柘皋鎮,至河口村入巢湖,全長37公里,屬平原河流,沿線有夏閣河、中垾河匯入,流域面積540平方公里。
豐樂河,古稱桃溪,清代稱後河,又名界河。全長117.5訟里,流域面積2080平方公里。有南、北、中三源,均出六安境。原與杭埠河匯合,後向東延伸至大潭灣匯合,注入巢湖。
塘串兆河,位於廬江縣東北,流向由南向北,是溝通黃陂湖、白湖、巢湖的樞紐水道。河分三段:由缺口大橋下至白湖一段叫塘串河(原名大缺口、麻線河、荒草溝、塘缺河)約5公里;塘串河至姥山頸一段叫新河(系白湖墾殖後新開河),縱穿白湖農場,長15公里;自姥山頸至馬尾河口一段叫兆河(原名皂河,系人工河),長12公里,是廬江與巢縣的分界線。支流長河(又名盛橋河),源出二蛟子山,由西向東經盛橋鎮入兆河,長21.5公里,集流面積85平方公里。順港河源出東顧山東麓,過蜃山經董灣入新河,長11公里。白湖的東環圩河環繞東大圩,南北兩端分別與新河相匯,長21.3公里;西環圩河環繞西大圩,南北兩端分別與新河相匯,長23公里。東西環圩河,既是泄洪道、航運線,又是白湖農場與周圍縣的界河。
谷勝河,橫穿廬江縣許橋鄉境,源出牌樓附近的無名山,系一獨立小河,由西南向東北流入巢湖,全長8公里。 建國1949年10月1日後對巢湖魚類的資源進行了三次調查,1963年收集魚類標本83種,1973年收集魚類標本67種,1980年收集魚類標本78種。到20世紀90年代為止,已知巢湖共有魚類94種,隸屬1目、20科。
巢湖主要名優水產有銀魚、秀麗白蝦、湖蟹,三者被譽為「巢湖三鮮」。另外在魚類資源中,湖鱭主宰著巢湖漁業的產量。紅鮊、「四大家魚」、鯉、鯽等魚類都是巢湖優質鮮群種。
1、銀魚
巢湖所產的銀魚主要是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兩種,另外尚有為數不多的長江銀魚。銀魚是巢湖定居性魚類,古稱「膾殘魚」、「王余魚」、「白小」等,巢湖銀魚歷來被譽為「魚類皇後」,它不但體形體色美觀,且骨軟無刺、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頗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好評。20世紀70年代以前,巢湖每年產銀魚50~80噸。70年代後期,由於採取了調整捕撈期,改革漁具漁法,保護產卵親魚等措施,使銀魚資源逐年增長,1985年產量達275噸。巢湖銀魚的冰凍小包裝,還出口德國、美國、日本等國。
2、湖鱭
是巢湖重要的小型經濟魚類,歷來在巢湖魚類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湖鱭游速甚快,肉細嫩,肥而不膩,與鰣魚各有千秋。每年6至7月是湖鱭繁殖盛期。幼魚生長速度很快,3個月左右可長大成魚,所以捕撈生產主要集中在10、11兩個月。湖鱭除少量鮮食外,大部分曬製成干品運銷全國各地。
3、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是巢湖大型經濟魚類的優勢魚種,其產量占巢湖大魚總產量的38~50%,是構成巢湖大魚產量的主體魚。自20世紀60年代起,由於「酷捕濫撈」,「白魚」資源顯著減少。巢湖開發公司成立以後為提高「白魚」產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1年人工繁殖「白魚」,獲得成功,為增殖「白魚」資源,開發巢湖水產開辟了新的途徑。
4、湖蟹
湖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稱江蟹,俗稱「螃蟹」、「毛蟹」,是巢湖名貴水產之一。巢湖建閘前,每年春季大批毛蟹幼苗經裕溪河入湖生長。自20世紀60年代裕溪閘和巢湖閘建立以後,幼蟹回遊受阻,不能進入巢湖。1972年以後,巢湖開發公司每年向巢湖人工投放蟹苗和幼蟹,使巢湖的湖蟹仍能保持一定的產量。由於長江口蟹苗資源的日益枯竭,巢湖的湖蟹生產瀕臨危機。進入20世紀80年代,水產科技工作者,在人工繁殖蟹苗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安徽滁縣水產研究所的人工淡水蟹苗育種已獲得成功,給巢湖的湖蟹生產帶來了生機,巢湖每年產蟹約15~30萬斤。
5、秀麗白蝦
秀麗白蝦簡稱白蝦,俗稱巢湖白米蝦,是巢湖水產中的珍品,在巢湖的蝦類組成中,約佔80%以上,為優勢種群。白蝦殼軟肉嫩,其味鮮美,由於它分布於敞水湖區,產量高,又是巢湖許多魚類的重要餌料。巢湖白蝦年捕獲量約百萬斤左右。20世紀60年代,巢湖白蝦曾運銷國際市場。巢湖白蝦能夠加工製成蝦干、蝦米,白蝦的籽可以加工成蝦籽。蝦米又叫湖米,巢湖是中國湖米的主要產區之一。 巢湖沿岸有大面積圩區的水田和沼澤地,冬季和春季以扇尾沙雉、鳳頭麥雞和紅腳鶴鷸為優勢種;白腰草鷸、林鷸、青腳鷸、澤鷸、烏腳濱鷸、尖尾濱鷸、紅嘴鷗等為常見種;蒼鷺、大白鷺、赤麻鴨、灰斑鴴、大沙雉、針尾沙雉等為稀有種。夏季以池鷺為常見,偶見小白鷺、劍鷺、灰頭麥雞等。天氣正常的情況下,在裸露的湖灘淺水處有大量的水鳥活動,但種類不多,以環頸鴴、紅嘴鷗為優勢種;蒼鷺、扇尾沙雉、白鶺鴒、銀鷗為常見種;黃鶺鴒、鳳尾麥雞為稀有種。風浪較大時,湖灘及淺水處很少有水鳥活動。夏季由於雨水漸多,入湖河水量激增,湖水顯著上漲,湖灘面積驟減。在有限的裸露湖灘上只能見到大量的金眶鴴和少量的鶺鴒。蘆葦盪中則只見到大量的大葦鶯,偶見葦鵐。湖區水面水鳥甚少,只偶見少數鴨類。但在鴨類遷徙期,可見大群野鴨在湖面活動。冬季湖區水面上空,尤其是湖灣港汊上空有大量在此越冬的紅嘴鷗和銀鷗。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