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節制樞紐擬建
1、阜陽港的引江濟淮
引江濟淮輸水河道總長為1048.68公里,其中利用現有河湖長634.01公里,疏浚擴挖200.01公里、新開明渠114.66公里。
引江濟淮工程被分為三段,其中「引江濟巢」段總長234.39公里,採取西兆河加上菜子湖雙線引江方案,將建設樅陽引江樞紐、鳳凰頸引江樞紐、廬江節制樞紐等三座重要樞紐工程,總工期將有51個月。
第二段為「江淮溝通」段,線路總長156.6公里,將建設派河泵站樞紐、蜀山泵站樞紐,總工期更是長達72個月。「江水北送」段作為第三段,總長657.98公里,其中安徽省部分494.52公里,河南省部分163.46公里,總工期48個月。目前,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沒有直接的航道,大宗貨物運輸需要繞道洪澤湖和京杭大運河,要增加航道約400-600公里,且因航運繁忙或因乾旱季節蚌埠閘至洪澤湖區間航道水深不足,船隻堵塞和礙航情況時有發生,已成為制約淮河水運發展和江淮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引江濟淮工程將成為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優化皖豫產業布局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水運通道。江淮運河作為全國規劃的高等級航道之一,引江濟淮工程結合航道建設,將確保2000噸級船舶能在巢湖與派河、乃至淮河之間運行。千噸輪船暢行江淮運河,將結束淮河中游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水運不暢的歷史,構建淮河水系第二條航運入江通道,同時向北連接沙潁河航道,向南連接蕪申運河,形成平行於京杭運河的我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
將來阜陽港、淮南港、合肥港、蕪湖港等港口都要升級改造。江淮大運河溝通淮河長江,為淮河的通江達海開辟出一條「黃金水道」。
2、廬江龍橋近期規劃項目
現成立「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按照產城一體、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優化生態、以人為本、宜居宜業的要求,建設產業特色鮮明、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開放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以及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城區。
【拓展資料】
2006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2017年6月經省政府批復更名為安徽合肥廬江高新區。
園區是廬江縣域工業經濟的龍頭,也是合肥市「1331」空間發展戰略南部副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交通、產業、商業等各方面廬江高新區都有著自己的發展方向。
交通篇
廬江地處南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等長江經濟帶城市群之間,是合肥南部副中心重要交通節點,而廬江高新區則是廬江的重要交通板塊。
東靠合銅一級公路,南有直通廬城的快速通道、合銅黃高速。
西鄰合安九高鐵、廬銅鐵路、合九鐵路、滬蓉高速、京台高速,北依一級公路軍二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引江濟淮」運河將在西側貫穿而過。
而現如今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廬江西站也是位於廬江高新區,廬江西站站區的功能定位為合肥鐵路交通南部樞紐,縣城西拓重要支撐節點和綜合交通網路中心,對外交通集散中心,文化旅遊展示窗口。
規劃布局按照結構清晰、功能互補的基本要求,形成「十字軸、雙核心,四片區」組團式空間布局發展模式。
未來輕軌也計劃將從高新區中穿過。
產業篇
廬江高新區著力打造安徽省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廬江中心城市產業新城。
致力於創新驅動,產業興園--著力打造全縣工業發展主戰場。
截止2018年年初,高新區有企業14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39家。
形成國軒高科、星源材質、國能動力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以國投高科、凱迪電廠為代表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以安風風機、恆泰動力、德科電氣為代表的智能裝備企業;
以恩度食品、紐斯康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等企業落戶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