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縣萬山鎮人口

廬江縣萬山鎮人口

發布時間: 2023-01-21 23:58:28

1、安徽省巢湖廬江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有17個鎮,分別為:廬城鎮、冶父山鎮、萬山鎮、湯池鎮、郭河鎮、金牛鎮、石頭鎮、同大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龍橋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

1、廬城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13個、村民小組580個、居民小組224個;

2、冶父山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61個、居民小組50個;

3、萬山鎮村委會9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281個、居民小組34個;

4、湯池鎮村委會10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43個、居民小組8個;

5、郭河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16個、居民小組114個;

6、金牛鎮村委會8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185個、居民小組46個;

7、石頭鎮村委會7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267個、居民小組16個;

8、同大鎮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504個;

9、白山鎮村委會9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39個、居民小組14個;

10、盛橋鎮村委會10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599個、居民小組59個;

11、白湖鎮村委會16個、居委會3個、村民小組530個、居民小組172個;

12、龍橋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395個、居民小組61個;

13、礬山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3個、村民小組431個、居民小組30個;

14、羅河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223個、居民小組52個;

15、泥河鎮村委會15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740個、居民小組125個;

16、樂橋鎮村委會11個、居委會1個、村民小組396個、居民小組24個;

17、柯坦鎮村委會8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430個、居民小組111個。

(1)廬江縣萬山鎮人口擴展資料:

廬江縣的歷史沿革

「廬江」,最早出現於《山海經·海內東經》的一條江名,現為哪條水流尚無定論。後郡因江名,縣因郡名,延續至今。廬江又叫潛(潛川),始於南朝梁(《梁書》、《魏書·地形志》)。

今廬江之地,春秋屬舒國,戰國屬楚,秦屬舒邑,漢為舒縣。「廬江郡」設於西漢初。「廬江縣」名始於隋(《隋書·地理志》),另說始於南朝梁(《太平寰宇記》),兩說時間僅相差幾十年。廬江縣設立以後,隸屬和地域多有變化。

1947年,9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八旅二十四團攻克廬江縣城,成立廬江民主縣政府,月底部隊轉移後即撤銷,年底,廬南大化至磚橋一線和桐城東北鄉建立桐廬民主縣政府,廬江同時建立湖西民主縣政府。

桐廬、湖西兩縣同屬皖西第二專員公署(駐桐城境內)。1948年8月,湖西縣劃分為廬江、湖西兩縣,新的湖西縣屬皖西第四專員公署(駐無為開城),廬江縣仍屬二專署。

1949年,1月22日廬江全境解放,廬江、桐廬兩縣屬桐城專區,2月桐廬縣原廬江廬南部分歸還廬江建制,7月湖西縣並入廬江,隸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1952年2月4日,廬江縣劃屬安徽省蕪湖專區。

1958年7月7日,廬江縣由蕪湖專區劃屬六安專區。

1965年7月14日,設巢湖專區(專署駐巢縣城),廬江縣由六安劃歸巢湖專區。1971年8月29日,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廬江屬之。2000年1月,撤銷巢湖地區設省轄巢湖市,廬江隸屬巢湖市。

2011年8月,廬江縣因撤銷巢湖市被劃屬合肥市。

2、廬江在哪?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是巢湖的一個縣-----我老家就是廬江,丁汝昌、周瑜就是廬江人
【縣情概覽】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巢湖市管轄,距省會合肥市南70千米,北臨巢湖,南近「黃金水道」長江,位居沿江開發開放經濟區,是對外開放縣。
廬江自古有「魚米之鄉」美譽。全縣耕地104.8萬畝,年產糧食50萬噸以上,油料4.8萬噸左右,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糧油生產百強縣。林業面積52 萬畝,茶園、果園面積4萬畝,年產干茶320噸;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水產品產量3.8萬噸;生豬飼養量為45萬頭,家禽飼養量2000萬只,為全省重點產茶縣、水產基地縣和商品豬准基地縣。
廬江農業是以稻米糧食生產為主,林 、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農業。全縣105萬農業人口耕地99萬畝。境內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為主。 廬江是「六五」期間國家首批投資建設的商品糧基地縣 ,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60萬噸,商品 量25萬噸,其中優質米佔40%以上;油料總產近5萬噸,1993年糧,油生產雙雙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優農產品聞名於世,楊柳鄉年產鮮荸薺3萬噸,被譽為全國最大的「荸薺之鄉」;「白雲春毫」、「潛川雪峰」等部優名茶享譽省內外;蔬菜加工初具規模,「三葉」牌系列精製小菜獲'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全縣生豬,家禽飼養量 分別為51.5萬頭和1846萬只,尤其是近年白鵝生產發展迅速,已形成區域特色。 縣、鄉、村、組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其中高級農藝師27人,農藝師77人。「九五」以來,全縣共引進推廣新型實用的農業科技成 果130多項,共有11項推廣成果受到省部級以上的表彰獎勵。雜交稻累計制種3萬畝,種子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1993年在全國率先示範應用農業專家系統,改善了農技推廣條件,提高了農技推廣效果。
廬江縣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自然條件優越,養魚歷史悠久,自古盛產甲魚、河蟹、青蝦、鱖魚等名貴水產品。改革開放後,漁業生產日新月異,全縣養殖面積達17萬畝,年產水產品產量近4萬噸,位居全省第十位。 養殖品種除「四大家魚」外,還發展了河蟹、青蝦、甲魚、鱖魚、牛蛙、珍珠、烏鱧、羅非魚、革胡鯰等十多個名優品種養殖,其中河蟹養殖為一枝獨秀,養殖面積超過七萬畝,平均產量超過雙千噸,「廬江毛蟹」以其體大、色優、味美、品正而聞名遐邇,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綠色食品,獲省名優產品稱號,「稻田養蟹技術推廣」也獲得省星火三等獎。 全縣漁業科技發展迅速,漁業科普單位14個,水產業專干中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33名,其中副高職稱一名,中級職稱三名。養殖技術日益成熟,推廣和發展了80:20池塘高產養殖、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稻田生態養殖、工廠養殖和立體綜合養殖,促使漁業步入高產高效,水產品產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長。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狠抓漁業基地建設,加大水產開發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引、外聯,引進大戶50多戶,引資達8000萬元新上水產項目60個,有力促進了全縣漁業的發展。我縣連續四年獲得省漁業致富工程二等獎,楊柳、同大、白山、白湖四鄉鎮被省政府授予漁業科技示範鄉鎮。
廬江縣有豐富的資源,自古有「魚米之鄉」和「地下聚寶盆」之稱。年產糧食60萬噸以上,油料4萬噸 ,干茶1000噸,水產品產量3萬噸,肉類總產量萬噸。為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也是重要的水產品、畜禽生產基地。該縣境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有鐵、硫、銅、礬、鉛鋅、紫砂、石灰石、高嶺土、鉀長石等28種,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佔全省的1/4和1/2;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
境內湯池溫泉水溫高、流量大、水質好;有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舊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館等人文景觀。 榮獲部優或省優產品的主要產品有:鋁活塞、風機、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葉精製菜、白雲春毫名茶等。羽絨製品、蜂蜜製品、長毛絨玩具等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廬江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5.9℃,年無霜期238天,平均降水量1157.6毫米。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
文翁
名黨,字仲翁,西漢官史。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興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
漢初四川成都一帶為邊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選派小吏至長安,受業博士,或學律令,結業回歸,擇優「為右職,次舉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興「右室」,辦地方「官學」,招下縣子弟入學,入學者免除徭役,以成績優良者補郡縣吏,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班固在《漢書》中評論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據《都江堰水利述要》記載:文翁在任職期間,帶領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頃」。是第一個擴大都江堰灌區的官員。由於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蜀郡出現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後世人緬懷文翁,蜀立專祠歲時祭祀;故里廬江城建鄉賢祠(移建易名忠義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啟後賢。
孫維祺
生卒年不祥,字以介,號起山,清康熙廬江城關人。少聰穎,九歲能作文,其學自六經三傳、莊子、屈原、司馬遷、班固而下,莫不漁獵精華,以發抒其文藻,每落筆灑灑數千言,風馳電掣,不可捉搦而卒,未嘗軼於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舉人、辛未(1691)進士,歷任直隸河間、淶水二縣和縣、由淶水解組歸,優游山林,惟以著書自娛,選文不拘一體,因材造就,評語皆中肯,一時流播海內,其詩文、傳說縣內流傳更多。著有《五經說文》、《廿一史臨》、《三太史》、《四書印證》、《春秋大意》、《春秋》、《飛躍真言》等。
宛嘉祥
生卒年不詳,明正德至萬曆時人,號白湖,本縣東鄉人。年少時家貧,在富人家當書童,曾受過侮辱,他氣憤地說:「我是個大丈夫,怎麼到了這樣地步!」於是,回家閉門讀書,苦攻七年,中嘉靖舉人,在廣信、臨清任職。不久,提升為戶部郎。一年後,任貴州思南府知府,廉潔奉公,政績卓著。
思南府有個匪首,綽號稱「瞞天大王」,聚眾萬餘人,為害州邑十多年,官府未能除患。嘉祥蒞任後,設法將匪首招來,說明道理,勸其歸順。接著,「瞞天大王」率領部下頭目六人,歸順官府。朝廷嘉獎祥功績,命其久任思南,繼續收編安撫殘匪。經過數年努力,嘉祥終於徹底清除匪患,四境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民間感激嘉祥,立碑頌德,繪畫肖像紀念。
宛嘉祥年邁後,辭官回家,杜門謝客。縣內如有大事,縣官即登門請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總纂《廬江縣志》,著有詩文干卷。
伍喬
南唐廬江人,自幼入廬山國學,專詩文,作《廬山書送祝秀才還鄉》詩雲:「莫使蹉跎戀疏野,男兒酬志在當年」。《江南通志》、光緒《廬江縣志》記,喬於國學苦節自勵,一夕,見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讀《易》」二字,遂取《易》讀之,探索精微,迨數年,山下有僧夜夢伍喬星,旦入國學訪得喬,勉之進取。後喬於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元宗命石勒喬賦於國門。官歙州通判、考工員外郎。年70卒於官。詩多散佚,《全唐詩》僅錄一卷。《廬州府志》記伍喬墓在廬江城南馬廠崗,居民耕田得碑為驗。其母墓為廬江柴埠渡南崗。
王蕃
228—266,字允元,三國時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他博覽多聞,通曉天文、數學。先後任吳國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曾根據渾天說和長期的天象觀察,精心製作渾天儀,以三分之長為一度,周長一丈零九寸六分,介於古渾儀和張衡制渾儀式之間,在「渾儀」上,周天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一四五度。「渾儀」可以標明天球與日月星辰的運行,從而說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節氣,以及何時晝長夜短,何時晝短夜長,何時晝夜相當,由此制訂歷法。他撰有《渾天圖記》、《渾天象注》。王蕃認為:日距離其下臨之地為八萬里,以此為股,以一萬五千里為勾,應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測出日距陽城(今河南登封)為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陽城為中心,以陽城與日距離為半徑,算出周天長度。他還進行過數學研究,計算出圓周率為π=3.15,與劉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沖之的「祖率」(π=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很相近,為我國天文學的數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39歲時,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吳主孫皓殺害。
編輯本段【歷史變遷】
隋置廬江縣。縣轄境東至江,南至潛山,西至龍舒,北至鵲渚(今三河),凡數百里。唐開元二十三年 (735) 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宋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縣境仍沿舊域。明永樂間,廬南以青竹澗至古埂72戶由桐城撥歸廬江。清光緒帝《廬江縣志》載:「致今日之廬江,自東至西,自南至北,境界僅存百餘里,大非昔日舒縣之境地寬廣矣。」光緒帝縣志稱:正東四十里至青簾河迎水庵,正西四十里至界牌山,正南六十里至分水嶺,正北四十里至新口渡,東繞至齊頭嘴薛公廟抵巢湖,東南六十里至高奇嶺,東北七十里至造(兆)河,西南五十里至界河 , 西北七十里至中吳橋為廬江縣地。另據陳詩《廬江疆域考》:民國20年(1931),全縣總面積為2524 平方千米。《安徽概覽》稱:民國33年(1944)廬江縣境總面積為2534平方千米。
民國36年(1947)12月,劃廬南磚橋至大凹口一帶置桐廬縣,民國37年(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廬北廣大地帶置湖西縣。1949年4月和7月,桐廬、湖西兩縣先後撤銷,除原湖西縣關河鄉劃給無為縣外,其餘依舊屬廬江縣境。合肥縣之戴岡、劉墩、北閘、施婆四鄉劃歸廬江。巢縣沐集鄉之金城、蒼頭、孫河、澗灣4保,無為縣黃姑鄉之周楊、殷渡、圩灘、鮑庄、棋桿、牌坊、秋葉、埒埂和喲石鄉的西城共9保,也劃歸廬江。
建國後,縣境總面積 2352 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鎮東沙塘圩西埂,順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門與肥西縣分界(北肥西、南廬江)。東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萬畝屬廬江,陸地以兆河主航道與巢縣分界。東括白湖,順楊柳圩東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為廬江、無為兩縣分水嶺 ( 東無為、西廬江 ) 。東南從寨基山、香爐尖至黃家大山等分水嶺為廬江、無為、樅陽三縣分界。南以蓮屏山,西沿羅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澗至大凹口岱鰲山與樅陽縣接壤(南樅陽、北廬江)。西南從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風尖、大佛尖與桐城縣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廟與舒城縣為鄰(西舒城、東廬江)。西北從百神廟達馬沖水庫,過杭埠河北的潘灣、舒拐、鄭圩等村以及三河東的二龍街,東南廬江、西北舒城、肥西)。

編輯本段【古代郡名】
一、基本介紹

漢置,郡治在今安徽廬江縣西一百二十里。
漢末徙治,在今安徽潛山縣。
三國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
晉置,治今安徽霍邱縣西五十五里。
南朝宋置,北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里。
隋置,唐廢,今安徽合肥市治。
南齊置,隋廢,改舒縣曰廬江,即今安徽廬江縣治。
詳見「廬江郡」條。
二、漢廬江郡
治所在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根據《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記載:西漢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屬漢,境內設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遺址城牆依稀可見,30米護城河尚存。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此時廬江郡領12個縣,除境外黃山、黃梅縣外,在今安徽境內設10個縣,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皖縣(治今潛山縣桐城鎮)、湖陵邑(治今太湖縣東)、松滋縣(治今宿松柳溪鄉,古名仙田)、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襄安縣[治今無為襄安鎮(後王莽改為廬江亭)]、臨湖縣(治今無為百勝鄉臨湖圩山臨壁村)、樅陽縣(治今樅陽縣城南下樅陽鎮)、居巢縣(治今巢湖市區東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東漢復名舒縣(仍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復撤銷六安國,並入廬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內10個縣、侯國。它們分別是:舒縣(治今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治今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治今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治今無為縣湖壠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治今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治今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治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治今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治今無為縣襄安鎮)、潛縣(治今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年),吳拔皖城,廬江郡一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坂),魏廬江郡治陽泉(今霍邱臨水鎮)。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面積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萬,郵政編碼:231500,電話區號:0565,縣人民政府駐地廬城鎮塔山東路,下轄17鎮。
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萬山鎮、金牛鎮、石頭鎮、郭河鎮、白山鎮、同大鎮、盛橋鎮、龍橋鎮、白湖鎮、礬山鎮、泥河鎮、羅河鎮、樂橋鎮、柯坦鎮。
廬城鎮:轄4個街道管理區,14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1個蔬菜隊,1個林場。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14.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萬人,耕地面積4.6萬畝。屬副縣級建制。
冶父山鎮:面積160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山場3.5萬畝,轄有1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人口5.7萬人,屬副縣級建制。。

3、廬江縣多少人口?幾個鎮

廬江縣(方言音Yu\Ru jiang),隸屬安徽省合肥市。
廬江縣轄17個鎮,面積2352平方公里。是周瑜故里、溫泉之鄉、礦業大縣。截止2010年,廬江有戶籍人口117.94萬,其中常駐人口為97.4萬。2011年廬江城區人口27萬,建成區面積為26平方公里。
下轄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泥河鎮、白山鎮、盛橋鎮、同大鎮、金牛鎮、石頭鎮、郭河鎮、萬山鎮、羅河鎮、樂橋鎮、柯坦鎮、白湖鎮、龍橋鎮、礬山鎮共17個鎮。
《關於廬江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請示》(廬政〔2005〕26號),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己作出批復,現通知如下:
同意將原28個鄉鎮調整為17個鎮。
一、撤銷羅埠鄉、石山鄉、戴橋鄉、福元鄉、新渡鄉、許橋鄉、楊柳鄉、黃屯鄉、磚橋鄉、陳埠鄉、沙溪鄉。
二、調整廬城鎮、冶父山鎮、石頭鎮、白山鎮、同大鎮、郭河鎮、盛橋鎮、白湖鎮、缺口鎮、礬山鎮、柯坦鎮、泥河鎮的行政區域,並將缺口鎮更名為龍橋鎮。
廬江縣下轄:
廬城鎮:將原羅埠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廬城鎮轄4個街道管理區,14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1個蔬菜隊,1個林場,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2平方公里,人口23萬人。鎮政府駐城關(原廬城鎮政府駐地) 。屬副縣級建制。
湯池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6個村委會,面積97平方公里,人口4.77萬。
盛橋鎮:轄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7.26萬。
白山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0個行政村。面積14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7.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6萬人,耕地面積7.17萬畝。
同大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27個村委會,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5.45萬人。
郭河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2個行政村,面積124平方公里,總人口6.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萬人,耕地面積7.09萬畝。
石頭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面積75.25平方公里,人口3.71萬人。
金牛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委會,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3.74萬人。
柯坦鎮: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達6.15萬人,面積123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4.6萬畝,耕地面積5.5萬畝。
泥河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95平方公里,人口5.8萬人。
礬山鎮:轄4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人。
龍橋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1個行政村,面積105.2平方公里,總人口5.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4萬人,耕地面積4.05萬畝。
白湖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111平方公里,人口5.8萬。
樂橋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5.95萬。
羅河鎮:轄11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316個村民組,共20113戶。鎮干28人,村干
部77人。至2010年底總人口為71591人,其中農業人口65907人,耕地42767畝。羅河鎮位於合肥市廬江縣最南部,距廬江城36公里,東西長
約22公里,南北寬約6公里,由七橋、羅河、店橋三鄉合並而成,區域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
萬山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6個村委會,面積92平方公里,人口4.52萬。

4、關於安徽省廬江縣有多少人口有什麼什麼的 知道的來

2005年底,廬江縣轄17個鎮,352個村,人口118.2萬,面積2347平方公里。
中學校名單列表
廬江縣第四中學
廬城鎮馬廠初級中學
廬城鎮移湖初級中學
廬城鎮羅埠初級中學
廬城鎮羅埠初中迎松分部
湯池鎮初級中學
湯池鎮初中果樹分部
泥河鎮初級中學
泥河鎮第二初級中學
泥河鎮沙溪初級中學勝崗分校
泥河鎮沙溪初級中學
金牛鎮初級中學
金牛鎮初級中學梁山分部
白山鎮初級中學
白山鎮初級中學同春分部
白山鎮戴橋初級中學
白湖鎮初級中學
白湖鎮初級中學鄧湖分部
白湖鎮順港初級中學
白湖鎮楊柳初級中學
白湖鎮楊柳初中梅山分部
盛橋鎮初級中學
盛橋鎮東岳初級中學
盛橋鎮盛橋初中七里分部
盛橋鎮盛橋初中五里分部
盛橋鎮東岳初中許橋分部
樂橋鎮初級中學
樂橋鎮大化初級中學
龍橋鎮初級中學
龍橋鎮初級中學夾板分部
龍橋鎮黃屯初級中學
礬山鎮初級中學
礬山鎮磚橋初級中學
礬山鎮磚橋初級中學天橋分部
石頭鎮初級中學
石頭鎮初級中學芮崗分部
羅河鎮初級中學
羅河鎮初級中學七橋分部
羅河鎮店橋初級中學
柯坦鎮初級中學
柯坦鎮初級中學葛廟分部
柯坦鎮陳埠初級中學
柯坦鎮陳埠初中陳池分部
萬山鎮水關初級中學
萬山鎮長崗初級中學
萬山鎮長崗初中嶽廟分部
冶父山鎮初級中學
冶父山鎮石山初級中學
冶父山鎮石山初中魏崗分部
廬江縣郭河初級中學
郭河鎮郭河初中三塘分部
郭河鎮郭河初中三畈分部
郭河鎮福元初級中學
郭河鎮元初中牛首分部
同大鎮黃道初級中學
同大鎮初級中學
同大鎮同大初中南閘分部
同大鎮新渡初級中學
同大鎮新渡初中古圩分部
 
高中學校名單列表
安徽省廬江中學
安徽省廬江縣第二中學
廬江縣第三中學
廬江縣裴崗中學
廬江縣盛橋中學
廬江縣白山中學
廬江縣金牛中學
廬江縣湯池中學
廬江縣樂橋中學
廬江縣泥河中學
廬江縣礬山中學
廬江縣高級職業中學
廬江縣廬北高級職業中學
廬江縣田埠高級職業中學

5、廬江縣的鄉鎮是怎麼調整的?

廬江縣人民政府:
你縣上報的《關於廬江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請示》(廬政〔2005〕26號),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己作出批復,現通知如下:
同意將原28個鄉鎮調整為17個鎮。
一、撤銷羅埠鄉、石山鄉、戴橋鄉、福元鄉、新渡鄉、許橋鄉、楊柳鄉、黃屯鄉、磚橋鄉、陳埠鄉、沙溪鄉。
二、調整廬城鎮、冶父山鎮、石頭鎮、白山鎮、同大鎮、郭河鎮、盛橋鎮、白湖鎮、缺口鎮、礬山鎮、柯坦鎮、泥河鎮的行政區域,並將缺口鎮更名為龍橋鎮。
(一)廬城鎮:將原羅埠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廬城鎮轄1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14.36萬人。鎮政府駐城關(原廬城鎮政府駐地)。
(二)冶父山鎮:將原石山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冶父山鎮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153平方公里,人口5.68萬人。鎮政府駐胡家院(原冶父山鎮政府駐地)。
(三)石頭鎮:將原戴橋鄉的錢渡村、白河村並入。調整後的石頭鎮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面積75.25平方公里,人口3.71萬人。鎮政府駐石頭(原石頭鎮政府駐地)。
(四)白山鎮:將原戴橋鄉的戴橋居委會、馬鞍村、李墩村、金墩村、五愛村、朱井村、站崗村並入。調整後的白山鎮轄2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面積88.75平方公里,人口6.2萬人。鎮政府駐白山(原白山鎮政府駐地)。
(五)同大鎮:將原新渡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同大鎮轄2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8.65萬人。鎮政府駐二龍(原同大鎮政府駐地)。
(六)郭河鎮:將原福元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郭河鎮轄2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6.44萬人。鎮政府駐郭河(原郭河鎮政府駐地)。
(七)盛橋鎮:將原許橋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盛橋鎮轄3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7.26萬人。鎮政府駐盛橋(原盛橋鎮政府駐地)。
(八)白湖鎮:將原楊柳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白湖鎮轄4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9.04萬人。鎮政府駐吳壩(原白湖鎮政府駐地)。
(九)礬山鎮:將原磚橋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礬山鎮轄4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6.96萬人。鎮政府駐礬山(原礬山鎮政府駐地)。
(十)柯坦鎮:將原陳埠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柯坦鎮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面積123平方公里,人口6.15萬人。鎮政府駐柯家坦(原柯坦鎮政府駐地)。
(十一)泥河鎮:將原沙溪鄉整建制並入,將缺口鎮的同心村並入。調整後的泥河鎮轄2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面積183.5平方公里,人口9.55萬人。鎮政府駐泥河(原泥河鎮政府駐地)
(十二)龍橋鎮:缺口鎮更名為龍橋鎮。將同心村劃出;將原黃屯鄉整建制並入。調整後的缺口鎮轄2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面積103.5平方公里,人口5.51萬人。鎮政府駐缺口(原缺口鎮政府駐地)。
三、保留湯池鎮、萬山鎮、羅河鎮、樂橋鎮、金牛鎮。
望你縣按此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加強領導,認真實施,確保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期間工作不斷、秩序不亂、財產不流失,社會保持穩定。

6、安徽省廬江縣面積是多少?

全縣面積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萬,郵政編碼:231500,電話區號:0565,縣人民政府駐地廬城鎮塔山東路,下轄17鎮。
17個鎮:廬城鎮、冶父山鎮、湯池鎮、萬山鎮、金牛鎮、石頭鎮、郭河鎮、白山鎮、同大鎮、盛橋鎮、龍橋鎮、白湖鎮、礬山鎮、泥河鎮、羅河鎮、樂橋鎮、柯坦鎮。http://ke.baidu.com/view/10584.htm#12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