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縣一市 » 廬江阮傳穩

廬江阮傳穩

發布時間: 2023-06-16 20:18:56

1、請我寫出《水滸傳》10個人物和他們的綽號及在各自寫一件關於他們的主要事跡

1.姓名:豹子頭林沖 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
主要事件:風雪山神廟、火並王倫
正面評價:忠厚老實、武藝高強、善良
反面評價:懦弱隱忍

2.姓名:黑旋風李逵
主要事跡:坐堂壽張縣、為母殺四虎
正面評價:直爽、忠誠
反面評價:殘暴、大老粗

3.姓名:活閻王阮小七
主要事跡:智劫生辰綱
正面評價:直爽、義氣、水上功夫了得
反面評價:暫無

4.姓名:智多星吳用
主要事跡:智劫生辰綱
正面評價:足智多謀
反面評價:對宋江愚忠

5.姓名:呼保義宋江
主要事跡:殺閻婆惜
正面評價:無
反面評價: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褻,趨炎附勢,一心出人頭地流芳百世

6.姓名:小李廣花榮
主要事跡:三打扈家莊
正面評價:武藝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楊
反面評價:也愚忠宋江,不值

7.姓名:浪子燕青
主要事跡:擂台勝任源
正面評價:聰明機靈,努箭高明,識時務
反面評價:暫無

8.姓名:行者武松
主要事跡:景陽崗打虎、血濺鴛鴦樓
正面評價:武藝高強、性格剛烈
反面評價:有點殘暴

9.姓名:青面獸楊志
主要事跡:遺失生辰綱、賣刀
正面評價:武藝高強
反面評價:暫無

10.姓名:花和尚魯智深
主要事跡: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野豬林救林沖
正面評價:見義勇為、武功高強、力大無窮
反面評價:無

1宋江
宋江是整部《水滸傳》中第一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復雜、最有藝術魅力的一個人。
在《水滸傳》中,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呼保義。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事發,宋江把官軍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樑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樑山,坐了副頭領。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2李逵
李逵是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沂水縣百丈樹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個小牢頭。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

水滸傳人物,天殺星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宋江被發配江州,吳用寫信讓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戴宗照應。李逵這時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認識。戴宗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殺頭,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勇猛無比。上樑山後,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嶺時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氣殺了四虎。招安時,李逵不願受招安,大鬧東京城,扯了皇帝詔書,要殺欽差,還砍倒梁山泊杏黃旗,要反攻到東京,為宋江奪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眾好漢中,李逵一直反對詔安。

李逵受招安後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飲高俅送來的毒酒中毒後,想到自己死後李逵肯定要聚眾造反,怕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便讓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塊兒被毒死了。

《水滸傳》中梁山泊好漢之一,綽號 「黑旋風」,具有農民的純朴、粗豪的品質,反抗性很強,對正義事業和朋友很忠誠,但性情急躁。是剛直、勇猛而又魯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來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故事。

3武松,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縣(今邢台市清河縣)人,是《水滸傳》的一個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 《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涌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沖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4林沖
林沖小說《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被當朝權奸高俅所害,蒙冤刺配滄州。後看守草料場,高俅又派人縱火,企圖將他燒死。被迫投奔梁山農民起義軍,屢建戰功。
豹子頭林沖,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第二。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他的妻子長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也被高俅陷害,給告上了朝廷。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發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為白衣秀士王倫不容。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樑山 後,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林沖武藝高強,打了許多勝仗。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後,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

5關勝,漢末名將關羽嫡派子孫,其人形象與關雲長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長須飄揚腦後,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上樑山前為蒲東巡檢,因不得賞識屈居下僚(巡檢:負責輯捕盜賊的小官)。梁山為救身陷牢獄的盧俊義、石秀,出動大軍攻打大名府,戰罷數場,大敗李成、聞達、索超等將,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派人至東京蔡京處求救,京城衙門防禦保義使宣贊向蔡京推薦關勝,關勝到京獻「圍魏救趙」之計,深得彩京贊賞,受命率領宣贊、郝思文二將攻打梁山,初戰用計擒得張橫、阮小七二人;續戰在陣前大戰梁山猛將秦明、林沖不分勝敗。宋江愛慕關勝,更兼敬其祖上,遂與軍師吳用定計,使大將呼延灼前往詐降、並於陣前鞭打假黃信,關勝信其投降誠意,依其計往劫宋江大寨,中計而逃,梁山軍用絆馬索絆倒其馬將其擒獲,上山後得宋江禮待,感其義氣,遂降。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五,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梁山眾將受招安後,關勝隨宋江出征,沖鋒陷陣,刀斬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在掃田虎、平王慶過程中屢立戰功;征方臘戰常州刀斬方臘手下名將錢振鵬,數戰殺死梁山戰將多人的南軍大將石寶,最終功成回京,金殿受封為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6潘金蓮是小說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後來有了《金瓶梅》,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淫婦」的典型、代名詞。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潘金蓮本來是一個安分守己的想過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個有追求的女人,從她和武大的和睦相處到最後的毒殺親夫,潘金蓮有一個逐步墮落的過程。
潘金蓮有一個逐步墮落的過程。最初她還是有追求的,還是有一些獨立的想法。張大戶垂涎她,她本來可以弄一個小妾的名分,她不幹,被財主報復嫁了「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好一塊羊肉倒落在了狗嘴裡」(也就是現在說的「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心中不滿意,又經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中間還描寫她有一個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絕。在潘金蓮那裡,應該說是她慾望膨脹大於道德。在她那裡是沒有道德觀念的,當然一個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識幾個字,沒有什麼見識,可能是自然屬性高於她的社會屬性,本能壓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毀滅。

7吳用
字學究,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
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8盧俊義
綽號「玉麒麟」,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原為一員外大戶,浪子燕青是其家僕,如書中所言「盧某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其人家世清白,為人謹慎,世居大名府。
宋江慕其名,為壯大梁山聲勢,欲將其誆上山。軍師吳用與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與啞童子,前往盧府為其算命。聞其生於「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吳用大驚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家私不能保守,死於刀劍之下」,勸其前往東南千里之外避災,並在牆上題下「蘆花叢里一扁舟,俊傑黃昏獨自游。義士手提三尺劍,反時須斬逆臣頭。」的藏頭反詩。
盧俊義中計,欲前往泰安州避禍。途經梁山時中埋伏,與梁山英雄大戰,盧俊義不敵,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盧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宋江也未強迫,將其放回。待其回到家中,其妻賈氏已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誣陷其勾結叛匪,盧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眾好漢等先後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忠義堂前亦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的大旗。
招安之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參與指揮了征遼、討方臘等戰。後被高俅毒酒所傷,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8燕青
是三十六天罡星最後一名。原為北京人氏,自幼父母雙亡,在盧俊義家中長大,吹簫唱曲樣樣能行,射箭發鏢百步穿楊,人稱「浪子燕青」。盧俊義被吳用誆走之後,管家李固與盧俊義之妻賈氏勾搭成奸,霸佔了盧的家財,又將燕青趕走。盧俊義回家後,李固又向大名府告發盧俊義私通梁山、題藏頭反詩之事。盧俊義被下獄,李買通了董超、薛霸,要他們二人殺了盧俊義。當董、薛正要下手之際,燕青趕來將二人射死。盧俊義被判死刑之後,燕青又與楊雄上山報信,引來宋江大隊人馬,在法場救下盧俊義,一同投靠了梁山。
宋江元宵節上東京面聖受招安,暗通名妓李師師。燕青吹得一口好簫,和李師師拜為姐弟,面見宋徽宗,傳遞梁山消息,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
招安後,燕青預感長此不會有好結果,便獨自離去,功成身退。

9魯智深
原名魯達,是《水滸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長篇章回小說《水滸傳》中寫得最好的幾個人物之一。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將其定為「上上人物」,說他是「人中絕頂」。金聖嘆又說魯智深之為人「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說他的性格特點是「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金聖嘆的這些評語,應該說是很中肯的。「魯達粗鹵是性急」,不同於史進的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的粗鹵是蠻,亦不同於武松那種豪傑不受羈束的粗鹵。店小二阻撓金家父女還鄉,魯達先喻之以理,但店小二糾纏不休。小說中寫道,這時「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很顯然,魯智深的粗鹵只是他豪爽性格表現的一個方面;仔細想來,他實在是一個很講道理、很講禮數的人。小說中寫他出場時「大踏步竟入茶坊里來」,正碰到前來尋找師傅的史進,當史進向他打招呼時,他「見史進長大魁偉,象條好漢,便來與他施禮」。他與史進兩個互相通問時的問話是:「敢問阿哥,你姓什麼?」當史進向他下拜時,他是「連忙還禮」,並對史進稱贊連聲。在逃亡的路上,遇見被他搭救過的金家父女時,他絲豪不以恩人自居。金翠蓮的孤老趙員外請他在吃酒時「上首坐地」,他謙讓說「灑家怎敢?」又對趙員外說自己「是個粗鹵漢子」。這固然是自謙,但也說明他頗有自知之明,這樣的人絕對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一個粗野的莽漢。
再說他的精細。就說「大鬧野豬林」那出熱鬧戲吧,實在透出魯智深的精明的深算。他「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人尋說話』」,便猜想到高俅之流會在路上設法害林沖,所以悄悄地跟上前去,相機搭救。野豬林的頭一天晚上,他聽得兩個公人做神做鬼,「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店裡客人多,恐防救了」,所以先埋伏在林子里,演出了那一出精彩的好戲來。更不要說他在「拳打鎮關西」之前,唯恐金家父女不能擺脫店小二的糾纏,「且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直到估計金家父女去的遠了,才起身去找鄭屠算帳。做事又是何等的精細,對人又是何等的體貼!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降伏眾潑皮的那場戲,他的眼光又是何等敏銳,辦事又是何等利落!

10公孫勝 ,復姓公孫,單名勝,道號「一清先生」,生得一雙杏眼,落腮鬍須,身長八尺,相貌堂堂,乃薊州人氏,自幼在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大家都呼他為公孫勝大郎。後來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他做「入雲龍」。為給岳父蔡京慶壽,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大肆搜刮民財,共得十萬貫金珠寶貝,名曰「生辰綱」。公孫勝得之消息後激於義憤,往投晁蓋獻劫奪之議,在晁蓋庄遇劉唐、吳用、阮氏兄弟,風雲際會一拍即合,七星聚義,遂成「智取生辰綱」之舉。石碣村一戰,運用所學道術,巧運長風火燒官軍戰船立下頭功,上樑山後助晁蓋火並王倫,開水滸寨基業。後中途省親回家,宋江大戰高唐州為高廉妖法所敗,戴宗、李逵上九宮縣二仙山相請,奉師父羅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敗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閑星,與吳用一起共為軍師。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於平大遼途中回九宮縣二仙山見師尊羅真人,遵師囑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曾於陣前鬥法,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並收其為弟子,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2、蘇州有哪些名人?告訴我一些他們的事跡(事例)

安重榮:(生卒年待考),字鐵胡,五代後晉朔州人。
後唐時任振武巡邊指揮使。後歸後晉石敬瑭,任成德軍節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後,他起兵反石,次年戰敗被殺,但他這種民族氣節得到了後世的景仰。
安 同:(生卒年待考),曹魏時遼東胡人。
在官明察,長於校練,家法修整,時人贊其有濟世之才。
安 清:(生卒年待考),字世高,原為安息國太子。漢朝佛教學者。
到中國傳播說一切有部阿毗曇學說和禪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原來他已經繼承了王位,但為了能回到中原來,就將王位讓給他的叔叔,出家為憎,信奉佛教。他精通梵語,念經修行,精研阿毗曇,修習禪定。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達河南洛陽來宣傳佛教。定居下來後,不久即通曉漢語,翻譯經典。據晉朝道安編纂的《眾經目錄》記載,安世高譯經典《修行道地經》等共三十五種四十一卷,現存二十二種二十六卷,皆屬小乘。
安 民:(生卒年待考),長安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宋朝石匠。
當時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權貴,時頒蔡京所書《元黨籍碑》於各州縣,安民刻碑畢才知蔡京乃當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兩酬金,為人稱頌。
安 熙:(公元1269~1311年),字敬仲,號墨□,藁城人(今河北藁城),著名元朝學者。
性淡雅,喜垂釣,不屑仕進,家居教授數十年,教人入學以居敬為本,讀書以經術為先。四方來學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公元?~1293年),蒙古札剌兒氏,木華黎四世孫。元朝前期政治家。
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衛,為四怯薛之長。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中書右丞相。安童尊禮漢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積極協助忽必烈推行「漢法」。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忽必烈命安童從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鎮阿力麻里,防禦叛亂的西北諸王。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變,將那木罕送交術赤系後王忙哥帖木兒,將安童送交窩闊台系後王海都。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被放還,仍為中書右丞相。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重立尚書省,中書省形同虛設,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寵信,被迫辭職。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逝世。
安 伸:(生卒年待考),淄川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盤:(生卒年待考),嘉定州人(今上海),著名明朝大臣。
官至兵科給事中,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除名。著有《頤山詩話》二卷。
安 傳:(生卒年待考),淄川人(今山東淄博) 著名明朝大臣。
萬曆年間中舉,累遷刑部郎中,出知衛輝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生卒年待考),江蘇金匱人。著名清朝書法家。
臨摹古帖,尤善草書。
安金藏:(生卒年待考),長安人(今陝西西安),著名唐朝樂工。
時太子李旦被人誣告謀反,武後下令查處此事,金藏為洗脫太子罪名,當眾引佩刀自剖其胸,腸出,並言「願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後感動,不疑李旦。
安祿山:(公元703~757年),本名軋犖山(一作阿犖山),母突厥人,營州柳城雜胡人(今遼寧朝陽)。唐安史之亂的禍首。
安祿山少孤,本姓康,後隨繼父改姓安,名祿山。初為邊境互市牙郎。安祿山驍勇機智,熟悉邊地情況,又善逢迎,手段狡詐,初得幽州節度使張守賞識,繼得唐玄宗寵信。
唐玄宗在位時,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在重要的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個軍鎮(也叫做藩鎮),軍鎮的長官叫節度使。節度使帶領軍隊,還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當時的慣例,節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調到朝廷當宰相。李林甫掌權以後,不但排擠朝廷的文官,還猜忌邊境的節度使。擔任朔方等四個鎮節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戰功。他手下的將領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驍勇善戰的名將,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勞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調回京城當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誣告王忠嗣想擁戴太子謀反,害得王忠嗣險些丟掉了性命。後來還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為降職處分。王忠嗣受不了這個冤枉,一氣之下就病死了。
當時,邊境將領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認為胡人文化低,不會被調到朝廷當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張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戰,而且跟朝官沒聯系,靠得住。唐玄宗本來最怕邊境的將領謀反,就聽李林甫的話,提拔了一些胡人當節度使。在這些胡族的節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別看中一個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安祿山。
安祿山年輕時在平盧軍里當過將官,因為不遵守軍令,打了敗仗。邊境守將把他解送到長安,請朝廷處分。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為了嚴肅軍紀,把安祿山判了死刑。唐玄宗聽說安祿山挺能幹,下令把安祿山釋放。張九齡跟唐玄宗說:「安祿山違反軍令,損兵折將,按軍法不能不殺;而且據我觀察,安祿山不是個善良人,不殺恐怕後患無窮。」唐玄宗不聽張九齡勸諫,還是赦免了安祿山。後來,張九齡被撤了職。安祿山卻靠他奉承拍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陞官,當上了平盧節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陽(治所在今北京市)節度使。
安祿山當了節度使以後,就盡量搜羅奇禽異獸,珍珠寶貝,經常送到宮廷討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歡邊境將領報戰功,就採取陰謀手段,誘騙平盧附近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將士,參加宴會。在酒席上,用葯酒灌醉他們,把兵士殺了,又把他們的首領割了頭,獻給朝廷報功。唐玄宗常常召安祿山到長安朝見。安祿山抓住這個機會,使出他狡猾的手段,盡量討唐玄宗的喜歡。
安祿山長得特別肥胖,凸肚子,矮個子,裝出一副傻乎乎的樣子。唐玄宗一見到他就樂了。有一次,唐玄宗指著他的肚子開玩笑說:「這么大的肚子,裡面裝的什麼東西?」安祿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沒有別的,只有一顆赤誠的心。」唐玄宗認為安祿山真對他一片忠心,心裡更高興了。以後又封安祿山為郡王,還替他在長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貴族住的一樣華麗的府第。安祿山搬進王府後,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樂;還讓楊貴妃把安祿山收作干兒子,讓安祿山在內宮隨便進出,親熱得像一家人一樣。
安祿山騙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後,除了范陽、平盧兩鎮外,又兼了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度使,控制了北方邊境的大部地區。他秘密擴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將,任用漢族士人高尚、嚴庄幫他出謀劃策;又從邊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選了八千名壯士,組成一支精兵,囤積糧草,磨礪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備叛亂。沒多久,李林甫病死,楊貴妃的同族哥哥楊國忠憑著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楊國忠本來是個流氓,安祿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慣安祿山,兩個人就鬧起矛盾來。楊國忠幾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一定要謀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寵信安祿山,哪裡會相信。
日子一長,安祿山的謀反的跡象漸漸暴露出來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陽的三十二名漢將都撤換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親手寫詔書要安祿山到長安,他也推託有病不去。唐玄宗開始對安祿山懷疑起來。但是無論唐玄宗或是楊國忠,都沒有想到該怎樣防備安祿山的叛亂。
公元755年農歷10月,安祿山經過周密准備,決定發動叛亂。這時候,正好有個官員從長安到范陽來。安祿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從長安發來的詔書,召集將士宣布說:「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帶兵進京討伐楊國忠。」將士們都覺得很突然,面面相覷,但是有誰敢對聖旨表示懷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祿山就帶領叛軍南下。十五萬步兵、騎兵在河北平原上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鼓聲震地。
中原一帶已經有一百年左右沒有發生戰爭,老百姓好幾代沒有看到過打仗。安世蘊敗,結果沿路的官員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祿山叛軍一直向南進攻,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
范陽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開始認為是有人造謠,還不相信,到後來警報一個個傳來,他也慌了起來,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滿朝官員沒有經過這樣的大變亂,個個嚇得目瞪口呆,只有楊國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說:「我早說安祿山要反,還不是被我說准了嗎。不過,陛下盡管放心。他的將士不會跟他一起叛亂。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頭送來。」唐玄宗聽了這番話,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兒知道,沒有多久,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佔領了洛陽。
次年(公元756年)農歷1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建元聖武。農歷6月攻陷長安,從此唐半壁江山陷於戰亂之中。至唐德二載(公元757年)農歷1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經「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開始走向衰敗。
安重榮:(生卒年待考),五代時朔州人(今山西朔州)。
初任後晉成德軍節度使,後石敬瑭降契丹,自稱兒皇帝,重榮以此為辱,遂起兵聲討石敬瑭,次年因戰敗而身亡。其子安德裕從小被其部下秦習所收養,喜好讀書,博貫文史,精《禮》、《傳》,後於宋開寶初年中進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生卒年待考),明朝雲夢人(今湖北雲夢),性雅,不慕功名,博學好古,精緯候。
安維峻:(生卒年待考),甘肅秦安人。
清光緒年間進士,授編修。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上疏痛斥李鴻章挾外洋以自重,投降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職。後隱居柏崖,閉門著書。安維峻直言敢諫,曾被慈禧太後革職,後又啟用,充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
安鴻勛:(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蘇金匱人(今江蘇常熟),官至訓導,善行草書。
安文欽:(生卒年待考),陝西綏德人,清末秀才。
抗戰時期積極與八路軍合作,建國後,歷任陝西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被稱為「陝西四老」之一。著有《滿腹牢騷記》等。
安希范:(公元1564~?年)。字小范,號我素。著名明朝東林黨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安國的孫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農歷1月14日庶出。
盡管出生在以富有聞名全國,「鍾鳴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時代卻過的是「弱子委孤相依為命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嚴格的,同時諸子析產制,也加劇了家庭內部的糾紛。據安希范曾孫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譜》所載,當希范的生母吳氏懷孕的時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爭」,告誡不許生育男孩子。安希范出生以後,郭氏准備棄嬰,吳氏死搶住嬰兒不放。虧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於叔父安如陵。如陵早死,妻鄒氏守寡。希范由鄒氏扶養,長期居住在無錫南鄉周涇巷。母子分離,童年就備嘗人世辛酸。待郭氏死後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關切下回歸故居,依生母吳氏,但五年以後,又為兄子趕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涇巷,據載那時的情景是「敗屋頹垣,母子相依,購閔受侮,不可禪述。」
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談修親自教授他古文和詩詞,以及名家的八股文。談修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家的「延恩樓」以藏書聞名。安希范在這樣的環境里,飽覽經史,學問大有長進,自認為他岳父的藏書是他日後為人和治學的得力所在。他在十九歲那年考取了秀才。當時正值張居正當政,減少諸生名額,無錫只分配到十五名。安希范的試卷給澄江(今江蘇江陰)令胡公葵看中,認為他的文章很有見解,不僅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安希范一生在為人和治學兩方面最關鍵之處,便是在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問業於顧憲成。顧憲成是東林黨的領袖,也是東林書院的主持人物,在學術思想史上又是東林學派創始者。他們在學術思想上堅持程朱理學的正統立場,提倡尊經重道,高揚「氣節」「復興正學」,「衛道救時」的主張。爾後成了顧炎武、黃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啟端。「明清之際學者流風余韻,猶往往沿東林。」安希范向顧憲成求教學問,也就是自程朱以來一脈相承的所謂性命之學。安希范從此以後,思想和行動恪守顧、高(攀龍)規范,成為地域性政治集團東林黨在反對貴族大地主反動勢力斗爭中的一員。
顧憲成長安希范十四歲,無論是治學、為人、從政哪方面,閱歷都比安希范豐富,是他的師輩。顧憲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認為他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試三甲九名中進士。被授為行人司行人。這是一般中下級官職。兩年以後,在他二十五歲那年,他和生母吳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從他從兄那邊置得舊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願的意思。這一年正月,他奉詔去山西大同召還吏部左侍朗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王家屏。正月出發,四月回北京,記有《雲中日記》。翌年,他又奉使冊封楚藩。回京途中,曾登岳陽樓,鳥瞰古雲夢。還曾上廬山暢游,作《廬山游記》。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應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試, 即「館選」。考試成績屬優等。按照規定可以稱庶吉士,學習了三年後補受重要官職,如給事中、御史等等。但御史有年資的限制,安希范還不夠格。當時有人提議說,可以加報幾年,但安希范不願這樣做。認為這是欺君的行為。後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會試事務。他採取了一些措施,補偏救弊,一時風氣為之肅然。
後來他想念生母吳氏非常困難的生活境遇,於是便上《請致南曹迎養疏》,當年農歷7月明萬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請求,改授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農歷8月離京南下,農歷10月到任。
安希范從事實際政治活動的時間甚短。在他從政期間,有兩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其一: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書《黜奸閹防亂政疏》,對御史楊鎬,刑部郎中王明時蒙冤降俸調用一事,認為處理不當。楊鎬和王明時等被奸人樂新爐供詞牽連,那是因為司禮監太監張誠發泄私憤。自王振擅權之後,凡是逢到審判官員的時候,例由司禮監太監奉皇帝命奉諭法司大臣共同審判,這時要有御史去請司禮監太監。審判時太監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這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楊鎬自以為是朝廷風紀之官,不應屈跡於閹寺,不屑去請。王明時也曾上疏表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居中只能奉坐聖旨,因此得罪了當時權勢顯赫的太監張誠。張為泄私憤,坐了楊、王的罪。安希范對此表示如果不將張誠「嚴加屏出,以杜亂源」 日後必釀成閹寺擅政之大禍。他在閹寺亂政已成為明朝政治一大瘋疾的時候,敢於捅這個馬蜂窩,這在當時是要有些勇氣的。其二: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畢(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員。考核外官名「大計」)。農歷3月刑科給事中劉道隆劾吏部嵇勛司員外朗虞淳照,兵部職方郎中楊於庭。尚書孫攏說了些正直的話,被罰奉三個月。考功朗中趙南屋也降三級調外,虞和楊也罷官。孫辭職不準。又上奏,指出臣子結黨專權固是國家大禍,要求留用兩個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為結黨,那麼事實的真相就不能大白乾世,孫攏被譴責,同時有不少正直的官員都遭到不同的處分。安希范這時上了《借人才廣言路》一疏,認為萬曆這樣做法行將戇直之臣一舉而宣之,後皆動色相戒,鉗口結舌,……此非國之福,非皇上與輔臣之心也」。這個奏疏沒有被採納,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氣,躍然紙上。當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趙用賢為內閣首輔王錫爵,上疏罷官。行人高攀龍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敵的攻擊,此事牽連趙南星、顧憲成。農歷11月高又上奏,結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貶謫為揭陽典史。安希范在這時又上了《糾輔臣明正邪》一疏,認為「古今治亂之關,進賢退不肖」,「今賢者以其異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眾正之途,開群枉之路,誤國不忠,無大於此者」。希望萬曆嚴諭閣臣「毋挾私心,毋植私、黨,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悅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明萬曆皇帝看了大怒,認為他「低誣閣臣,朋奸黨惡」,要逮捕法辦。王錫爵出於師生情面,加上給事中葉繼美等相救,遂改逮問為削籍。這是安希范最後的一次政治活動。從此以後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農歷1月14月,安希范聞削籍之—報,就留別秣陵(今江蘇南京)諸友好,束裝東歸。在和相送的友好詩中有「自緣觸罪辭南國,敢向明時賦北風。泉石盡湛娛嫩性,勛猷今已讓諸公」之句,意興蕭然,似已不願再從政了。高攀龍在鎮江迎接他,兩家結了親家。這一年農歷5月王錫爵謝政,舉行廷推(推人參加內閣),頤憲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為雜職,不久革職為民,時年四十五歲。顧憲成對於安希范的削籍,稱贊於同輩人說:…「吾黨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謂不失赤子之心者。」安希范自罷官以後,一面與顧憲成等諸友好友林居談道,探究身心之學。一面優游歲月,游覽浙江、江蘇各地名勝。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開始在東林書院講學。東林書院年久失修,瀕於頹圯,在顧憲成、高攀龍等人的倡議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兩,佐產二十一石七斗。同時參予講學活動的規劃。當時參予東林講學活動的主要人物有: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時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其中錢是武進人,其餘都是無錫人。他們都是在政治上被罷斥的中下級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勢力,以集團形式進行政治活動。他們以講學為名談論政治,裁量人物,抨擊貴族大地主的黑暗統治。東林書院訂《會約》,制《學規》,打出「尊經重道」的旗幟,意圖以此爭取一個政治清明,輕徭薄賦,人民得遂其生的環境。東林書院流風所致,傾動朝野。後宋東林黨人和閹黨的斗爭,以至於一批有識之士慘遭殺戳,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
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東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闢一室,在這里讀書會友。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蘇常州)經正會堂講學,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龍去金沙(今江蘇無錫金山)志矩堂講學。安希范有乃祖遺風,參予講學活動之外,常倘徉於山水之間,藉以寄託自己的情懷。尤其鍾情於江浙的自然風物。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農歷9月偕東林同志暢游蘇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巔築平台,題其名目「落帽」。因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為反對貴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丟了烏紗帽的人。寓意深刻,既謔且雅。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吳興之意,三年之後,索性在吳興武康買地建屋,准備長期居住。
安希范平日所乘畫舫,名曰「萍隱」,取萍蹤歸隱的意思。舫內張陶元亮、張季鷹、蘇端朋、米南宮等歷史名人畫像,仰慕之外,頗思效法這些古人的生活情趣。當中四月建築落成,題名為「菁山別業」。安希范每游一地,輒為文記述。如《浮生日記》、《游洞庭記》、《赴行續記》、《菁山隱居記》等等。不知為了什麼緣故,這些游記都沒有被輯入《天全堂集》中。
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農歷4月8日安希范自吳興返無錫,得病不起,農歷4月13日逝世。安希范逝世後,鄒元標和地方官員紛紛上疏,對當年「永錮沒身」、的人,奏請「務錄」。翌中農歷5月29日給誥命郵贈奉政大夫光祿寺少卿。明祟禎七年(公元1634年)農歷8月經本縣諸生請,准照顧憲成例,奉批以安希范「學有本原,行堪模範」建祀。
安維峻:(生卒年待考),字曉峰,甘肅秦安人。著名清朝學者。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上疏痛斥李鴻章挾外洋以自重、投降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因言冒慈禧而被革職。後隱居柏崖閉門著書。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
安德海:(公元1837~1869年),祖籍河北南皮,其祖父時遷居河北青縣湯莊子村。著名清朝大太監。

3、三國演義中十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

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

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 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

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

6.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7.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8.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

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後,與諸葛亮、趙雲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215年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郃,巴西郡自此獲安。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疆、張達所害。

9.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故事,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10.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並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後,專斷朝政。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台。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