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主城區域 » 新站區李鴻章

新站區李鴻章

發布時間: 2021-08-02 03:43:13

1、李鴻章的事跡

歷史上的李鴻章

林治波 [2006-10-17]

歷史上的李鴻章,絕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樣忍辱負重、功勛卓著,而是一個沒有操守、乏善可陳的歷史丑角。

這幾年,有些電視劇拍得很好看,劇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觀眾不但愛看,看過之後還街談巷議,贊不絕口,譽之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等等。但是,被精彩劇情所掩蓋的歷史觀與思想傾向上的嚴重問題卻被人們忽略了。比如,一個開歷史倒車、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的專制暴君,卻被《雍正皇帝》吹捧為勤政為民的賢君,一個妥協賣國、劣跡斑斑的李鴻章卻被《走向共和》美化為忍辱負重、功勛卓著的功臣。

對李鴻章的肉麻吹捧,筆者開始不知其意,後來看了《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並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劃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們的思想傾向和用意所在:凡是辦洋務尤其是對外妥協的買辦人物,他們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則加以醜化,為此不惜歪曲歷史。

其實,歷史上的李鴻章,絕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樣忍辱負重、功勛卓著,而是一個沒有操守、乏善可陳的歷史丑角。

北洋艦隊喪師黃海

李一生最大的「功業」就是辦洋務,而最大的洋務就是購買洋艦,組建北洋水師。為了這支北洋水師,清政府總計花費了上億兩白銀,裝備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鐵甲艦,而結果卻一敗塗地。李誇耀北洋水師「攻守多方,備極奇奧」、「發十六炮,中至十五」,而在實戰中命中率卻極低。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北洋艦隊火炮命中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1/9。北洋水師之敗,除了訓練無素,還歸咎於李鴻章的「棄戰保船」戰術,而這一戰術的本質是李將艦隊視為自己的私人武裝,愚蠢自私的「棄戰保船」非但未能保住船,反而使艦隊在威海港內束手待斃,被日軍全殲。如不是李鴻章的愚蠢和自私,甲午之敗絕不至於如此之慘、如此丟人。清臣文廷式氣憤地慨嘆:北洋水師「糜費千萬卻不能一戰。」

甲午戰爭失敗以後,倘李鴻章等人有膽有識、意志堅定,不向日方求和,而將首都遷至西安,與日本作持久戰,也不至於簽訂《馬關條約》那樣至為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因為,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是無法與中國作持久戰的,西方列強也不會坐視日本深入並獨佔中國腹地。總之,中國的甲午之敗雖有其必然性,但敗得如此之慘,進而給中國造成如此之深重的傷害,李鴻章難辭其罪。有人以清廷腐敗、國力衰弱為李辯護,但即便在那樣的時代,也有左宗棠力挽狂瀾、平定新疆的佳績,故而李的妥協誤國並不是時代局限和客觀條件所能完全解釋得了的。

再說說李的用人。在官場上,李著重培植的人是自己的兒子李經方和干兒子盛宣懷,其任人唯親幾乎不加遮掩。甲午戰爭中,李用了兩個同鄉,一個是陸軍統帥葉志超,一個是水師提督丁汝昌。這兩個人,一個貪生怕死,臨陣脫逃,致使入朝清軍陷入群龍無首的亂局;一個不懂海軍,平庸無能,致使北洋艦隊喪師黃海,一敗塗地。

「宰相合肥天下瘦」

那麼,李的品德如何呢?許多材料證明,李從辦洋務中發足了洋財,成為「富甲海內」的大官僚大買辦。留美的洋務要員容閎說李「絕命時有私產四千萬兩以遺子孫」,時人風傳「宰相合肥天下瘦」,可見李在民眾中的口碑之差。1895年,翰林院張謇等聯名向朝廷奏參李鴻章,揭露說:「……倭來船則放之,倭運開平煤則聽之,倭諜被獲,非明縱則私放……軍械所歷年所儲槍炮多被監守盜賣。……有銀數百萬,寄存日本茶山煤礦公司,伊子又在日各島開設洋行之所……」李鴻章作為朝廷大員,對於日本的侵略聽之任之,只顧自己發財致富,李氏父子既然是這樣的人,難怪日本在甲午戰後與中方談判賠款條約時,點名要和李氏父子談,而拒絕清廷派遣的其他人選。

最能說明李鴻章品行的事情,是其1896年作為祝賀俄皇加冕的中國專使赴沙俄時,與俄方簽署出賣中國東北利益的《中俄密約》並接受巨額賄賂。美化李鴻章的人一再否認此事,而證據只是沙俄財政部長維特回憶錄中的一句話:「說李鴻章受了俄國政府的賄賂,我必須說明這個謠言是毫無根據的。」但沙皇東宮檔案資料卻證明,維特沒有說實話,李鴻章與俄方簽訂《中俄密約》並受賄確有其事。密約簽訂後,維特和李鴻章訂下私人協議,只要《密約》能夠順利執行,李某便能得到300萬盧布(約合190萬美元)的酬謝。

國內有人對李鴻章在當時寄給總理府的電報中數次替俄國恫嚇清朝感到迷惑不解,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李受了賄,怎能不吃裡爬外?據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德米特里·烏赫托姆斯基回憶錄《對清國戰略上的勝利》記載:「《中俄密約》簽字後的第二天,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與烏赫托姆斯基、總辦羅啟泰在一份向李鴻章付款的協定書上簽字。協定書規定,頭一個100萬盧布在清帝降旨允准修築中東鐵路後付給,第二個100萬盧布在簽訂鐵路合同和確定鐵路路線後交付,第三個100萬盧布則等到鐵路工程全部竣工後才支付。這份議定書並沒有交給李鴻章本人,而是作為絕密文件由俄國財政部收藏起來。」這筆錢作為一個專項基金存在華俄道盛銀行,歸財政部總務廳管理支配,名字就叫「李鴻章基金」。據記載,俄方先後三次給李鴻章、李經方父子支付款項,其中一筆是俄國專使吳克托穆親王到北京交給李鴻章的。據《沙俄財政部檔案匯編》記載,李鴻章一共接受了沙皇俄國170.25萬盧布的賄賂(有李鴻章派人提取款項存條和當日提款的記錄)。據《我所知道的李經方——北洋雜聞錄》記載,由於沒有得到俄方許諾的全額款項,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曾抱怨說:「俄國人花小錢辦大事,最不講信義,老爺子為了他們挨了多少罵,最後跟打發要飯的差不多」。

其實,在此之外,李鴻章還接受過俄方另一筆賄賂:1898年3月22日,沙俄給李和總理衙門張蔭桓各50萬元賄賂(張蔭桓實得25萬),旨在催促中方盡快簽署《旅大租地條約》和稍後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李鴻章在俄國人指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了「任務」,使遼東半島實際成為俄國獨占的殖民地。可見,李鴻章受賄賣國有多方鐵證。維特的否認是為了掩飾沙俄政府行賄的不光彩行為,並不足信。

撇開其他的事情不論,單此受賄賣國一項,即足以證明李鴻章品質之敗壞。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當時的另一位官員許景澄在負責中東鐵路交涉過程中,俄國人曾許以1.5萬兩銀子作為每月的辦公費,可以由許隨意支取,以便在中東鐵路上攫取利益,被許嚴拒,許且把已到賬的1萬兩銀子上交總理衙門。這件事情說明兩點:一是沙俄慣於行賄伎倆,許當時不過是三品頂戴,俄方尚加以賄賂,對重臣李鴻章行賄以謀取在華利權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二是許、李相比,形同冰炭,如隔雲泥,三品頂戴尚知愛國拒賄,保全人格,而李身居首輔大臣之尊居然為錢財而出賣祖國利益,真是無恥之尤。了解李人品的清廷官員在其使俄之前即有所擔憂,如張百熙在給慈禧太後的奏摺中說道:「李鴻章決無禦侮於樽俎之心……李鴻章此行,必陰托於俄矣。」事情的發展果被張氏不幸言中。

至於生活上,有人吹捧李鴻章簡朴,也是站不住腳的假話。事實恰恰相反,李熱衷於享用洋酒、咖啡和高檔洋貨。據梁啟超的《李鴻章傳》記載:李「每膳供雙雞之精汁,朝朝經侍醫診驗,常上電氣。」連《走向共和》的導演都承認李鴻章生活奢侈,喝的水都是從荷蘭進口的。

某些人對李鴻章的吹捧,說句不好聽的,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拿著王八當聖賢,這是對歷史的歪曲,對觀眾的欺騙,也暴露了一些人的思想本質。

《人民論壇》 ( 2006年第20期 )

2、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1823~1901)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地方實權既握,又於江蘇大力擴軍,採用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兩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後,同外國僱傭軍(後組建為常勝軍)出犯太平軍。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同年,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

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1901年11月去世。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3、我要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4、李鴻章是誰

 李鴻章(1823年-1901年)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名字出自《周易·漸卦》「鴻漸於陸」,號少荃(泉),漢族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李傅相,亦稱李合肥,被西方人稱呼為「東方的俾斯麥」。其先祖本姓許,從江西湖口遷至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李鴻章的八世祖許迎溪將次子慎所過繼給姻親李心庄。李家到李鴻章高祖時,終於勤儉致富,有田二頃。父親李文安(1801年-1855年)經多年苦讀,終於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與曾國藩同年考取同榜進士,使李氏家族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鴻章出生於合肥肥東縣東鄉(現屬合肥瑤海區)磨店鄉。李鴻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後來也官至總督;三弟李鶴章、四弟李蘊章、五弟李鳳章、六弟李昭慶(1835年-1873年),後來也都非富即貴。
至於李鴻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身後被慈禧太後稱贊為「再造玄黃」之人。清朝追贈其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5、李鴻章簡介(按時間順序)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日李鴻章生於安徽省合肥縣東鄉(今瑤海區)磨店鄉。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進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道光三十年(1850年)翰林院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編修。

咸豐三年(1853年),從武漢順江東下的太平軍佔領安慶,殺死巡撫蔣文慶。李鴻章先後隨周天爵、李嘉端、呂賢基、福濟等清廷大員在皖中與太平軍、捻軍作戰。

李鴻章以書生帶兵,既有「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也有「翰林變作綠林」的惡名。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

咸豐十一年(1861年)夏,西鄉團練頭目得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安徽人李鴻章在幕中主持機要時,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張樹聲向李鴻章、曾國藩上了一道稟帖,洞陳安徽形勢,並表示了願意投效的決心。

曾閱後大為賞識,親筆批示「獨立江北,真祖生也」。由於廬州團練的這些基礎和李鴻章在當地的各種關系,淮軍的組建、招募比較順利。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軍守將駱國忠投降。李鴻章乘機率淮軍發起收復甦、常的戰役。

1863年~1864年,李鴻章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基本剿滅太平天國。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剿捻統帥僧格林沁全軍覆沒於山東菏澤。清廷命李鴻章為欽差大臣,率部剿滅捻軍。

捻軍覆滅後,清廷開復李鴻章迭次降革處分,並賞加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

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後,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李鴻章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於「患貧」,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認識,將洋務運動的重點轉向「求富」。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系統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並輔以沿海陸防,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

六月二十三日(公歷7月25日),日本軍艦在豐島發動突然襲擊,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甲午戰爭爆發。最終,旅順、威海等重要海軍基地失守,北洋水師覆滅。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謚文忠。

(5)新站區李鴻章擴展資料:

李鴻章生平大事介紹:

1、組建淮軍

「淮軍」是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漢人軍隊,是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國防力量。 

因為兵員及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故稱「淮軍」。1861年(咸豐十一年),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清軍不能抵抗,外援英軍未到,是時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總督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軍務,湘軍駐安慶,上海地方官紳派代表向他求援。

曾國藩早有用湘軍制度練兩淮勇丁的計劃,他的得力幕僚李鴻章主動請命招募淮勇,於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慶編成一軍,稱「淮勇」,又稱「淮軍」。其後,淮軍乘英國輪船,闖過太平天國轄境,前往上海,與英、美各軍合作對抗太平軍。

2、鎮壓捻軍

捻軍(1853年——1868年)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

捻軍起義從1853年至1868年,長達十五年,其歷史分為兩個階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為前期捻軍,此後為後期捻軍。

捻軍興起後,首領為沃王張洛行(張樂行)、孫葵心等。至捻軍時代首領為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勇王龔得樹、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衛王李蘊泰等人,與太平軍互有聯絡,行蹤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捻軍騎兵縱橫馳騁於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十餘年,極盛時期總兵力達二十萬眾。

1865年,清朝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殲之後,清朝傾全力對付捻軍,動用團練湘軍、淮軍及數省兵力,利用地形,「畫河圈地」,後分為東、西二捻,西捻為左宗棠所平定,東捻乃李鴻章所滅。

3、創建水師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鴻章

6、新站區屬於合肥哪個區?

新站區屬於瑤海區(因為新站試驗區也隸屬於瑤海區)。

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起源於合肥新火車站的建設,其前身是合肥新火車站工程建設區,地處合肥市東北部,距市區1.8公里。 

(6)新站區李鴻章擴展資料: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合肥新站區。位於合肥市城區東北部,是合肥市「1331」空間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與合肥新火車站同步開工建設,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開發區,1996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首家城市綜合開發試點區。

7、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中文名: 李鴻章
別名: 李中堂、李二先生或李合肥
國籍: 清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合肥東鄉(今瑤海區)磨店
出生日期: 1823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1901年11月7日
職業: 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
代表作品: 《李文忠公全集》
主要事跡: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參與洋務運動
歷史貢獻: 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
身後哀榮: 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

8、李鴻章是誰?

晚清的洋務大臣,北洋海軍的創始人!袁世凱是其繼任者,

9、對黑社會痛下殺手的李鴻章,對哪個地區的黑社會沒有辦法?

清末民初沿海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粵東盜甲天下"。"甲天下"我們很熟悉,常見的譬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但盜賊強橫到"甲天下",卻是只有在形容清末民初廣東盜匪時才常遇到。


這"甲天下",自然不是人們把各地盜匪實力數據化,然後相互比較得來的。它其實是當時人們對廣東一帶盜匪實力的主觀認識。

但就連遠在北京的光緒帝都曾叮囑赴任廣東布政使的岑春煊:"廣東土匪甚熾,到任後宜設法剿辦"。足見廣東的盜匪確實對廣東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然而即便皇帝都注意到了這群盜匪,廣東等地的剿匪工作卻難以推進。就連晚清重臣李鴻章和張之洞,在任職兩廣總督期間也無法將這一帶的匪患平息。

01

"墨為之罄,筆為之禿"的廣東盜匪

人們一般把匪分為劫盜和竊賊。而清末民初廣東一帶的匪,種類多到讓人頭皮發麻:土匪、會匪、劫匪、斗匪、賭匪、拐匪、山匪、河匪、海盜……因為總量龐大,"同行"太多,一些匪還組織了三點會、雙刀會、小刀會等組織。


除了人多勢眾,廣東一帶的盜匪還有很大的活動范圍,且活動得非常頻繁。不僅較為富庶的海港和州府有他們的身影,偏僻的鄉村和山區也受到他們侵擾。有學者統計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8月的《嶺東日報》,發現刊載的54則有關報道涉及八個縣。且每一天至少都有相關報道,最多是一日報道了五則,平均每天1.7則。

且因為處在中國的"開放"前線,廣東的盜匪們甚至還有不弱於清朝官軍的武器裝備。據曾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匯報:"粵省盜匪無一案非糾伙,無一盜不持械,所持之械無非洋槍洋炮……"


可以說,當時地方媒體評論的"地球各國,盜賊之多,以中國為最;中國賊之多以廣東為最。粵盜之案,其不報不詳者且勿論,即如報章所載,幾於無日不書,無地不有,墨為之罄,筆為之禿,已令人可驚可駭。"雖有誇張之處,但也真實地反映了廣東盜匪的猖獗和百姓生活的疾苦。

02

廣東官紳不和助長盜匪氣焰


盜匪這么猖獗,政府不管嗎?張之洞、李鴻章這樣的肱骨重臣都管不住嗎?事實上,當時的政府確實管不好。

中國封建時代的社會治理,中央是控制中樞,而各地的實際落實不僅需要地方政府主導,還需要鄉紳們出力。可是清末,衰頹的清政府根本無力把控朝政,更別說抓牢遠在南方的廣東。


盜匪四處劫掠,作為地方權貴的鄉紳自然會利益受損。而有與盜匪勢不兩立的鄉紳,就自然有為了私利而包庇盜匪,以此來換取自家安寧的鄉紳。後者人數不多,但卻影響到了整個鄉紳群體在地方政府心中的形象。因為拿不準鄉紳到底是願意剿匪還是與盜匪有勾當,不少官員在打擊盜匪時都對鄉紳心懷猜疑,難以利用好鄉紳的力量。

而對鄉紳們而言,一些官員一邊剿匪又一邊貪污,甚至借剿匪之名強搶物資,也是在侵害他們的利益。所以盡管千百年來鄉紳群體已經形成了輔助社會治理的傳統,但在面對廣東盜匪時,他們還是難以與政府達成深度合作。

地方官紳不和,各地剿匪力量無法發揮出最大效力,也難怪李鴻章和張之洞這兩個左右中央的重臣也對廣東盜匪束手無策了。

03

港澳對盜匪的"包庇"

此外,清末民初,廣東一帶雖大部分都還在中國政府的統治下,但被佔領的香港和澳門早已不是中國可以插手之地。於是這兩個地方,就變作了不少盜匪的"避難所"。


港澳兩地,因為成為了列強的口岸,所以既是商賈雲集之地,也是走私內地缺少的洋葯和鹽的重要起點。又有"肥羊"又有"生意",那些在內地就作惡多端的盜匪自然不會在這里就老老實實。

光緒十六年(1890),南澳號輪船在香港被劫持。光緒三十二年(1906),美籍人士唐登被"知名劫匪"綁架,並被藏匿在澳門。

宣統二年(1910)五月,十餘名學生在澳門被綁架勒索。

1913年,泰安輪在香港被劫持……

有時,一些發生在內地的劫持案,受害者家屬也會被要求去港澳交贖金。


面對這些肆意妄為的盜匪,港澳官員也做出了努力。但他們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源上鏟除盜匪群體,所以剿匪的重擔還是由中國官員們扛著。

然而港澳與內地的管轄權不在一個政權手中。不僅聯合剿匪難於登天,就是中國官員要追擊個逃犯,其入境審批手續也要等好幾個月。當時有人呼籲港澳改革與內地的交往制度,方便聯合執法,但這些建議都被回絕。

所以在多方力不從心的狀況下,港澳在事實上成為了盜匪們的"天堂"。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