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巴士包车 » 人力黄包车出租迎亲

人力黄包车出租迎亲

发布时间: 2022-11-26 08:46:51

1、请教婚礼迎亲的新方式!

生活开支如下:

1、养一部经济型车(帕萨特)。五年前买车为了节约只购买了中档车,车险以后只会上第三者险,1900多块一年(有了交强险),养路费、税按规定交,停车费基本没有,油钱每月1,800(还在涨价)。养车钱自己解决一部分,公司报销1,500元, 每年还需要从家庭收入中支取8K左右为车辆保修。 (LZ不需要)

2、26W购房一套(现升值到40W左右),购一写字楼值32W,购公寓一套(楼花)32W,有旧房子一套21W买的,有车房(现升值到23W左右),45W在老婆的外家买了一套房子,现给外母借住,在我家乡买了一住宅地,花了23W(现升值到75W左右),我老爸有一块500M2住宅地留给我和弟弟,约值300W(现升值了,因有人出以上这个价想我们转让),我可分150W.我和老婆的公积金差不多每月有6K,现在没有用,两人共累积了有20W左右。(LZ目前不需要)

3、教育:孩子上小学,公办借读,年学费2.5K(明年只用交0.5K,因东莞有规定本市户籍公办借读每学期只能收250元)。再加一些竞赛考试费用。杂费0.5K,包括书本200元,校服300元,在校入伙一餐和中午住宿,1,600元/年。业余生活约2.4K,包括两个假期报课外活动班,平时游泳、看节目、娱乐支出等。教育经费约在7K/年上下。(同上)

4、吃饭消费:平日控制在50元/天,共251天,双休日控制在150元/天,共90天,孩子放假大约6周30天,每天加50元花费,另外长假和元旦共24天,平均控制在150/天,加上点余地,大约在3W/年上下。(这个差不多把)

5、全家三人穿衣:每年控制在6K以内。这很节省,因我对衣服不感冒,不失礼过得去就可,老婆较会买衣服,不浪费,但也算很时髦.(我本身有名牌的工作服,每套约三千元,但我很少穿工作服,我较喜欢穿几百元左右的休闲服)

6、住房消费和收入:我们自己名下的一房出租,一写字楼出租,但出租收益不太好,租金得款不稳定,租金约为3.2W/年.(公寓一套72平方(楼花),要在07年底-08年中才能收楼,估计到时出租的租金约有3000元左右.)

7、日杂消费:通信费500元/月,上网费90元/月,另要多加手提电脑的无线上网费100元,全年8.3K,管理费、水、电、气、有线电视、化妆品、洗涤用品等全年约1W。

8、给家里花费:老婆每年回家探望给外家的钱约1W元,另外母帮忙带小孩每月给2K。我父母有退休费合计6K/月,他们两老另有房租收入2K/月,且都有医疗报销和医疗保险,不用我们儿女负担开支,出力和有孝心即可,每年约给两老8K花费。兄弟姐妹来往基本平等,年5K即可。

9、其他人情花费:我们每年的人情花费主要是聚会,同事、朋友结婚、生子,外地同学来莞请客等等,花费不大,也没计算过,每年大概有个1.5W足矣.
(而我因工作或和工作有关联的朋友和客户的花费未计算入内,也不用计算入内,因为是工作上的花费,已在佣金或平时股市上赚的利润里扣除)

10、旅游费用:我比较忙,对自费旅游不是太感冒(两人公司每两年都有一次旅游),全家旅游两年一次,现在每年也有全家自驾出省游一次,费用在8K左右.

以上十项合计花费每年在11W左右,打出1W余地,每年能积攒33W左右(对比3,4年前已少了10W左右)。

我的自我感觉不错的,但我这收入在东莞只能算中等偏上一点,故我要发展自己的事业,理好手上的资金,运用要得当,现正在努力中!
因东莞是一个好地方,经济发展是全国最快的!
我是二十多个本地区老表中最穷的,我要在38岁时赚取到1500W,希望能够成功!!!

就算我有了1500W,但在东莞这地区也不过只能算是中等!好在东莞对比长三角物价指数不算高,因广东人较精明吧!
去过长三角几个城市,服务不能算太好,但收费很高,特别是上海,住香格里拉旧楼要2K,新楼要3.6K,太过分了,同样五星(喜来登)东莞才要600元左右,广州同级要1200元左右.东莞有五星酒店15间,准五星酒店5间.有竟争才有服务,价格才会适中.

2、黄包车的重现黄包车

收费、外观、线路和管理是大家最关心的四个问题人力黄包车,一种能够让人想起传统韵味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近期杭州市旅委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西湖周边有望重现人力黄包车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规划》设想,人力黄包车将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停靠站点,拉
黄包车
黄包车人员需熟悉杭州历史,懂几种外语,能为游客担当导游。
带着对黄包车的回忆,热心的杭州网网友,在论坛了发起了一个投票帖,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了解网友对黄包车的支持度,3天投票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网友,对西湖周边重现黄包车表示支持,充满期待。
好处:方便、便宜、环保、促进就业
不足:西湖边会不会更拥挤?
网友“剩面汤”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述了他支持黄包车出现的6大理由:一、体现传统文化;二、价格比其他交通工具低;三、方便游客游玩;四、扩大就业;五、提高生活品质;六、环保。
坐上三轮车,悠哉悠哉地游西湖,正是游客和市民的美好记忆。其他赞成黄包车出现的网友在回答中,纷纷回帖 黄包
表示“支持”、“我喜欢”、“肯定有市场”等。网友“七月海豚”留言:“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一些路段,坐坐三轮车,慢慢地逛西湖,没有走路那么累,却也有一番悠闲的情趣。”
同时,站在反对方的网友也拿出了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拉车人看上去很辛苦,似乎有点“受压迫”的意味,另一方面,现在西湖边已经有了电瓶观光车,再来一个黄包车,会不会太拥挤了,游人还怎么走路呢?
像西湖船娘那样
推出“西湖黄包车小伙”
尽管有反对的网友,但超过7成的网友表示赞成讨论中,有网友提到车子是采取像《上海滩》中的那种手拉黄包车还是以前市区里的那种脚踏三轮车。留言中,更多网友偏向三轮车这一方式。大家表示,手拉黄包车对车夫来说毕竟过于劳累,况且,一个坐车上,一个在路 黄包车
上拉,显得有点不平等。
网友“过路人y”和“坐井观天”对黄包车进行了一番包装策划。“过路人y”直言不讳,他认为现在的电瓶车太像运货车,与西湖不太协调,价格上也不够亲民,他建议黄包车要在设计上多动脑筋,并提到“电影《罗马假日》里的那辆西式黄包车式样不错”。
除了包装黄包车本身,黄包车夫也是网友十分关注的,许多人提到了西湖船娘,希望黄包车夫也通过培训上岗, 黄包车
像西湖船娘那样训练有素。
在此基础上,网友“yeweimian”还提出了自己的策划:像“西湖船娘”一样搞个“西湖黄包车小伙”。必须是培训后才能上岗,规范操作计价。这样肯定能有搞头的。
价格统一,线路覆盖主要景区
一下子不要投放太多
接下来的讨论更为细致,其中黄包车的收费价格,成了一个极为关注的讨论话题。
网友“雪地风铃”等提出:收费价格一定要统一,希望像出租车一样有个固定的起步价,市场就不会混乱,游客 黄包车
也不会被“宰”。“深渊领主”建议:“如果是5元起步价,最贵不超过10元,那就强烈支持。”为了市场秩序,“坐井观天”有个全局的考虑,希望到时黄包车不要一下子投放太多,以免造成恶意竞争,又增加道路压力。关于黄包车的行驶线路方面,网友“ddr”建议: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不能随意行驶,而要有个旅游线路,设定几个主要站点,覆盖重要的景区,游客可以一站一站地看过来。
还有网友对做黄包车夫很有兴趣,“我爱吃萝卜”说:“如果重新有这个职业的话,我想报名。其实每一行都有很多机会。”
其他城市现成经验很多
网友还找来了贴图
去过其他城市的网友,纷纷描述了其他城市的黄包车风景。
“去北京游胡同,常会乘坐人力黄包车。车夫一般阅历丰富、口才极佳,知道很多典故,有的还会外语,是称职 黄包车
的导游。”网友“湛蓝”引用媒体的话,描述了老北京的这一道亮丽风景。
“海边古谚”举了保定的例子:“以前在河北的时候,很多城市都有的,那时候在保定一个小城市里面,3块钱满城跑,满大街都是人力车,十分方便。”
“米蓝多”则期待着一场黄包车婚礼,必将吸引大多数路人的眼球。跟帖的“企鹅仔”赶紧为“米蓝多”找了来一张黄包车婚礼的图片(图1)。未来西湖边的黄包车是什么样的造型好?很多网友找来了贴图,以供欣赏。“西溪隐士”找来海口晚报网上的一张色彩鲜艳的人力三轮车图(图2)。这张国外的人力黄包车图是网友“纯粹的我”找来的(图3),他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在打听如何成为西湖边的黄包车夫了。网友“坐井观天”建议,因为杭州西湖的历史久远,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也要设计得古典一些,才能显得有韵味。
还有网友描述了泰国的特色交通工具,表示他山之石,也值得借鉴,或许也可以发展成一样旅游交通工具。“杭 黄包车
网118”说:“去泰国芭堤亚玩,满大街都是皮卡,统一改装成敞篷车模样,可拉风了,价格也实惠。” 黄包车是对旅游工具的补充
最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
“应该是件好事情。”作为旅游业内人士,浙江省国际合作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陈健副总经理,对黄包车可能重现西湖边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景区尤其是西湖等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蛮适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区就有这种黄包车存在,而且秩序井然。事情是件好事情,但要出现好效果,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要避免出现乱哄哄的情况。要设计好黄包车的旅游线路、驻停站点,收费价格和车身样式要统一,最好黄包车夫的着装也要经过专门设计;此外,黄包车夫的上岗应该要经过培训,规范营运,避免出现为抢生意半途乱拉客的情况。如果有了良好的游览秩序,那投入黄包车对景区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3、人力车为什么要叫黄包车???

不是人力车要叫黄包车,而是黄包车也叫人力车。

人力车还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架子车、自行车等,只要以人力驱动的都叫人力车,黄包车是其中一种。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黄包车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内1角。

黄包车以其适应性强,雇用方便,车资低廉而久盛不衰。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的,肮脏破旧者居多;也有有产者私人配置,雇佣车夫拉的,俗称“包车”;还有一种车夫自购的车,多为半新旧的车,车身油漆一新,可包月,亦可临时雇坐,俗称“野鸡包车”。凡在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抗战前夕,黄包车已达1,000多辆。后三轮车兴起,至4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

4、泉州那里有出租黄包车

泉州的出租公司有出租黄包车。

黄包车,它是一种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带两轮的车,也叫人力车。

黄包车可分为:人力黄包车、人力车、婚礼黄包车、旅游黄包车、上海黄包车、仿古黄包车、洋车等等。这其中的婚礼黄包车和旅游黄包车也是在近代才出来的,顾名思义一个是专门供结婚使用的 ;另一个是专门给旅游游览使用的。使用方式也不同于以前,以前是穷苦人用来谋生的工具,没有这个他们都要挨饿的。

5、解放前的旧上海那么繁荣为何没有全面淘汰黄包车?

首先,黄包车(人力车)是1869年,由到日本的美国传教士强纳森.斯科比所发明,最早仅是个人在横滨街上使用,但很快就开始在当地流行,几年间便成为日本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1873年,黄包车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上海,故又名“东洋车”。
虽然当时在中国的上海已经有了汽车、电车等较为先进的交通工具,但是黄包车仍然是都市交通的主要工具。这一方面是因为坐黄包车可免去挤电车的拥塞之苦,而更主要的是当时黄包车数量非常之多,随处可见,乘坐很方便,而且价钱极其低廉(拉很长一段路,也只需10-20个铜板)。尽管多如牛毛的黄包车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但租界当局却无意取缔,因为黄包车的存在,既可以免去他们在城市交通上的大笔投资,又能使租界当局坐收渔利(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照会”(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
另外,按当时规定:每辆(黄包)车除需有“照会”外,每张“照会”照例还得(按时)交纳“照会费”(即所谓的“管理费”),而仅此一项,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每年就可坐收约60万两白银!
而最苦的当然是那些个拉黄包车的车夫了。他们多半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穷人,每天起早贪黑,奔跑在马路上,风霜雪雨,昼夜不息,异常辛苦。然而所得却甚微。(按照当时的价格)一辆黄包车,车夫每天需向车主交纳0.85元的租金,而租用时间却只能从当天的下午3时到次日凌晨5时(共14个小时)。从次日凌晨5时到次日下午3时的时段,则是租给另一个车夫,且需另外交付0.85元租金。所以扣除租金,一个黄包车夫每月的平均收入大约只有12元左右。而且就是这么点微薄的收入,却是以他们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长期没日没夜的奔跑在都市中,黄包车夫的健康会遭到极大的损害,以至于许多车夫拉不上几年就劳萃而死。

到了1949年,随着上海等中国各大城市的解放,租界被彻底取缔(收回),加之当时的三轮车逐渐兴起,完全依靠人力拉拽的黄包车逐渐被淘汰。到了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了博物馆。

6、人力黄包车的历史发展

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而在1879年,清政府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同时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
黄包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较低,与当时的轿子和马车相比较,具有轻便、迅速、价廉等特点。在上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中产阶级出行的首选,就是黄包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
1919年五四运动後,一些年轻人曾号召不坐人力车,作为他们所提倡的新生活的内容之一,其中有人曾在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发誓不坐黄包车,代以步行。
1949年後,随著三轮车的兴起,人力车逐渐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後一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
近年来,作为一种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新型黄包车又小批量地出现在国内一些城市的景点内。
在江南的一些城市以三轮的黄包车多见。例如台州。

7、黄包车在上海滩曾风靡一时,后来怎么消失不见了?

提到老上海,大家脑中浮现的除了租界、各种公馆、小弄堂之外,一定少不了人力车。近代上海这样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在传统与现代间,人力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见证了那一段时期独特的历史。

一、人力车传入与兴盛

人力车诞生于东洋日本,1873年,法国商人米拉将它引入上海法租界,并创建了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开启了人力车在中国的历史。《申报》描述这种新奇的车辆:“比中华车大小不同,不论天暗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帐篷,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人力车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叫法,因在上海统一刷漆为黄色,故又被称为黄包车。近代中国的大城市基本都有人力车的身影,但要论及数量以及名气,还得数上海的黄包车最为著名。

人力车从日本传来

在旧中国,人们在城市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无非是轿子和马车两种,但人力车一经传入就迅速发展,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体。上海在未开埠之前,只是一个港口城市,并未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水上交通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陆上交通也主要靠人抬轿子,并没有像样的马路可供车辆行驶。1856年,法租界外滩建成第一条马路,此后上海城市不断扩大,现代化的马路也不断修建。著名的犹太商人哈同就是先修路后盖房,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上海法租界

城市道路的更新与城市规模的扩大一定会导致交通方式的变革,而黄包车就在这种大环境中茁壮生长。上海商品经济发达,作为当时南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内部人口流动大,交流频繁,以往轿子、马车的形式效率低下,在上海这样的大都会显得格格不入。代替马车这种长距离路程的工具的是电车、汽车和公交车,而代替轿子的则是黄包车。黄包车有着自身优势,相较于至少两个人抬的轿子,黄包车只需一个人操作且更为简便省力,成本下降收费更低,当时坐轿的价格普遍在黄包车两倍以上。另外,黄包车不像轿子和马车那样笨重,公共电车又多走新修马路,线路相对固定。上海多弄堂小巷,人力车自如穿梭其中,更能适应这样的独特环境。

老上海的弄堂

随着黄包车技术的改进和本土化,短短十年间,人力车就替代了轿子和马车,成为了上海的一种主要交通方式,范围也从法租界逐渐扩展到整个上海城。据统计,外白渡桥两日内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量,黄包车接近轿子的一千倍。黄包车公司兴起,黄包车夫数量也激增,最鼎盛之时,上海城中有着十万黄包车夫,加上其携带的妻儿老小,人力车行业养活了近二十万人。当时的上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黄包车夫或是拉着客人挥汗如雨,或是路边闲谈,或是坐地休息,黄包车是近代上海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二、黄包车夫的生活

同《骆驼祥子》中描写的祥子那样,人力车夫在旧上海生活在社会底层。近代中国,外国的强势冲击下,自然经济解体,不少农村中的劳动力来到了城市。由于缺乏知识,难有在社会上立足的一技之长,拉黄包车这样的工作对于初来城市的农民无疑非常合适。当时坐黄包车,乘客手敲右边即向右转,敲左边即向左转,所以只要有简单的分辨方向的能力,就足可担任这份工作。

人力车夫

看照片,我们会发现黄包车夫的形象大多是衣着简单破烂、身体精瘦、有一点佝偻。事实确实如此,黄包车夫的生活赤贫、困苦,为了生计而整日奔波。他们大多住在“贫民窟”中,当时的报告这样描述:“其居处非狭小之阁楼,即矮之草棚”,一栋阁楼里可住二三十人,每个房间要容纳五六人。上海街头多车夫饭铺,也就是穷苦人力车夫经常去的饭铺,这里价格相对低廉,但做出来的饭菜“既多陈腐,而烹调又欠卫生”。对于普通的一个黄包车夫,一年中也只有节日可以食肉,纵使如此节俭,食品支出也占据了收入的六成左右。在穿衣上,黄包车夫则更不加讲究,夏天大多赤裸上身而光脚,冬天的棉衣却不能蔽体,能够消费的仅仅是粗布一类。富裕的上海,黄包车夫们的生活与花天酒地的洋人和公子哥比,就是这座城市的两个极端。

路边饭铺

虽然在城市中处于底层,但拉黄包车对于农村务农已属提升。当时有传言,拉黄包车是体力活,车夫肯定短命,拉车七年必死。但事实却正好相反,黄包车夫大多来自苏北农村,从小干农活使得他们身体较为强壮,而黄包车的特殊结构又极为省力,所以拉车对农村来的人并不算重活。“祥子”最大的心愿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上海的黄包车夫虽然难买下一个车行,但凭劳动买下黄包车的却不在少数。1934年底,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成立,旨在维护人力车夫的权利和改善其生活。互助会为车夫们专门修建了食堂,提供比市面价格低的饭菜,在空闲之时,车夫们也可去互助会休闲娱乐。虽然是微薄的社会福利,但对于为了谋生来到上海的车夫们已经是巨大的幸福。

拉着外国人的黄包车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号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就是来到上海的那一批苏北农民,第一份职业正是黄包车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贵人相助各种机缘巧合,他买下了黄包车公司,加入青帮,并经商多种生意,黑白两道通吃,在上海滩也是风云人物。顾竹轩最大的资本就是手中掌控的黄包车夫,黄包车夫们走街串巷,人数众多,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他们都认可顾竹轩,愿为其卖命,才能成全其“黄包车大王”的称号。

三、取缔与衰落

虽然人力车为上海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出于各种原因,政府一直对人力车进行数量控制与整改。自黄包车行业走向繁荣以来,也确实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人力车与车夫比例失调、人力车载客供过于求、车商克扣车夫利益、野鸡车横行等。

与电车共存的黄包车

1934年,针对人力车行业的问题,公共租界内开始了改革。主要措施是:破除几大公司的垄断、限制车夫数量、登记领取执照、限制车辆租金、取缔野鸡车。改革初衷本是为改善人力车行业与为车夫谋利,但改革内容触犯了车商利益,更未能起到为人力车夫谋福利的效果。最终在车商们的联合抵制下,这场改革不了了之。1935年法租界限制车夫数,更是引起了大规模的罢工与冲突。

1946年,国民政府以“营业人力车有如牛马,违背人道”为理由,准备3-10年内在上海彻底取缔人力车。此项政策遭到了十万人力车夫的一致反对,取缔人力车后,这些车夫将变为无业游民,而政府又并未给出完整的善后措施方案。时人讽刺政府道:“人力车是不人道的,但不能说禁止人力车就是人道的。”在用强制力量裁汰了一批人力车后,并未收到效果,且车商与人力车夫一次次到南京请愿。考虑到善后问题的不妥与可能造成的社会动荡,这场改革取缔草草收场,失败告终。

政府的改革取缔并不能消灭还有存在价值的人力车,真正促使他走向衰亡的其实是新的技术产品——三轮车。三轮车是中国人民的独创,将脚踏车与人力车合二为一,因有三个轮子而命名。1946年改革时,三轮车就是人力车的一个替代品,改革失败后,三轮车数量却骤然增长,有取代人力车的趋势。《新民晚报》报道:“半年来,人力车减少,三轮车增多,路人亦多舍人力而就三轮,人力车将不用取缔而自行淘汰”。三轮车相较人力车更为简便、载客舒适,技术要求也不高,更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人道主义”。到了解放前夕,人力车已经剩余不到4000辆,曾经满上海城都是人力车的盛景也不复得见了。

代替人力车的三轮车

文史君说:

老上海的黄包车,在大街小巷中是一道独特的景色,前后七十年的历史,见证了近代上海的兴起与繁华,最终被时代淘汰,成为历史的印记。人力车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中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城市发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时,它的存在具有相当的价值。人力车方便交通且养活了大批困顿的人,这也正是其不能随便被取缔的原因。当历史进程发展到人力车不再适应时,它也便自己消亡,当最后的人力车被放入博物馆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如今,我们只能从旅游景点,博物馆与影视作品中看到人力车,却永远看不到当时人力车业的繁华。但它的使命却还未结束,从小小的人力车,我们可以窥探的其实是近代中国,我们所不常得见的广阔社会生活史。

8、黄包车的简介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来自日本,又叫东洋车、洋车。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武进县于民国六年(1917年)筹建人力车公司,民国七年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合兴赁代所开始营业。至民国十五年已有中合兴、北合兴、老合兴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国十七年,西门通新闸、北门通龙虎塘、南门通湖塘桥等处公路告竣,城区内有些街道拓宽,于是人力车通行范围大为扩展,人力车公司又有发展。民国十七年后,相继开有福利、先后、利民、顺记、安泰等人力车行。至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全县甲等人力车30辆,乙等人力车570辆。至民国二十四年六月,本邑车行有合兴、快利、捷程等20余家,出租黄包车黄750辆。至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前未变。在此期间人力车夫已有2000余人,人(车夫)多于车近3倍。虽人力车一再限制发展,但从业求车者无法控制。沦陷期间,仍有黄包车营业,敌伪新贵凭借势力,劫得老车商车辆为己有,成为新车商。工人亦有购车自营者。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颁布整理营业人力车条例,新老车商出租车辆和车夫自有车辆重新登记开业,当时以2000辆为限。到民国三十六年车商有20多家,有车1200辆,车夫自置车约600-700辆。人力车夫(包括季节性的)大约3000多人。解放前夕,全城有人力车公司和车行达30多家,黄包车数达1300多辆,黄包车商团体有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黄包车工人组织有人力车职业工会。
黄包车首先在县城发展,民国十六年七月戚墅堰商办益民人力车公司,额定黄包车20辆,县公署批准西街至火车站可以通行。民国十七年五月一日,城建局长庄中希(庄启),偕同通江路常委会委员等,赴奔牛开通江路第二次常委会随乘黄包车4步(辆),一路经过新闸镇参观蚕桑指导所,又经过连江桥察看河工,并随途考察各段筑路成绩,至中午莅奔,一路观者骇然,可谓开风气之先,武进报为此特以《武丹路通黄包车》之标题报道黄包车第一次下乡的情况。同年有人拟筹建丹阳路黄包车公司。至民国二十年奔牛也曾开办人力车行,有少量黄包车。县城至周围集镇通黄包车的已有龙虎塘、湖塘桥、白家桥。乡镇除奔牛外,无此行业。由于下乡都是长途,黄包车夫拉车奔跑不胜劳累,故黄包车在本县40余年历史,来乡镇者不常见。客运三轮车,为黄包车与自行车的结合体,容坐二客,驾车者脚踏行驶,较黄包车拉行奔跑减体力不少。解放前夕常州城里有鸣凰人自备三轮车三五辆,纳入黄包车行业经营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