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庐江铜矿图

庐江铜矿图

发布时间: 2021-03-06 14:48:09

1、庐江县的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庐江县能源矿产有煤矿、泥炭、地热、矿泉水;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银矿、金矿、钒矿;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明矾石、(硬)石膏、萤石、磷矿、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石墨、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地开石、高岭土、膨润土、黑曜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闪长岩、建筑石料用紫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绿松石、砖瓦粘土等36种(含亚种)。查明储量的23种矿产,其中:地热主要分布在庐江县汤池镇,涌水量5000吨以上/昼夜,水温63℃;另一处在庐城镇的夹山村,涌水量700吨以上/昼夜,水温32℃;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石、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亿吨、120万吨(铜金属量)、43282.14万吨;石膏、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3亿吨、828.81万吨、2906.23万立方米;铅、锌2013年保有金属量为别为12.31万吨、27.01万吨。保有资源量中铅、锌、硫铁矿、明矾石等4个矿种居安徽省首位,铜矿居安徽省第二位,铁矿居安徽省第三位。

截至2015年末,庐江县已探明的有铁、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等33种,其中铁矿石储量7.05亿吨,硫铁矿储量4.23亿吨,铜矿储量117.8万吨,铅锌矿储量51.39万吨。

庐江县浮游植物有藻类7门33属,水生植物26种,分属17科。

树木类:有银杏、山苍子、山榴、山胡椒、山槐、山楂、棠梨、刺槐、黄檀、葛藤、紫藤、枫香、山桃、皂荚、紫穗槐、河柳、垂柳、板栗、锥栗、毛栗、胡桃、白榆、刺榆,桑树、柘树、枸杞、乌桕、油茶、茶树、枣、柿、君迁子、花椒、香椿、臭椿、苦楝、梓树、黄连木、漆树、黄荆、三角枫、杨梅等。

竹类:有圆竹、水竹、石竹、苦竹、桂竹、金竹、笠竹、紫竹、箬竹等。

花草类:有山茶、杜鹃、紫荆、紫薇、菊花、梅、月季、合欢、金银花、栀子花、蔷薇、兰草、芍药、含羞草、石蒲、鸡眼草、野枯草、茅草、菱菜、蒌蒿、马兰、野苋、荠菜、蕨、鹅肠草、马齿苋、药芹、蒲公英、紫花地丁、龙须菜、白蒿、青蒿、蛇莓、菇、雀麦、稗、蓑衣草、狗尾草、扒根草、小蓟等。

庐江县境内野生动物达两百多种。

兽类:有野猪、豺、野猫、水獭、黄鼬、狐、狸、野兔、猪獾、豪猪、鼠、穿山甲、刺猬、蝙蝠等。

鸟类:有雉、鸦、鹰、燕、鸽、夜枭、鸬鹚、鹭鸶,秃鹫、野鸭、鸳鸯、百灵、鸿雁、黄眉、柳莺、大杜鹃、黄鹂、山雀、画眉、斑鸠、啄木鸟、喜鹊、灰喜鹊、黑卷尾、翡翠鸟、红尾伯劳、红嘴蓝鹊、麻雀、鹦鹉、乌鸦、竹鸡、鸲鹆、鹧鸪、八哥、秧鸡、黄雀、白头翁、白腰草鹬、四声杜鹃、董鸡、野鸡、火鸡、天鹅等。

鱼类: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鲢、鳙、鲚、银鱼、鳗、麦穗鱼、鳡、团头鲂、马口鱼、赤眼鳟、三角鲂、泥鳅、黄颡鱼、河鲶、黄鳝、鳜、螺、蚌、虾、蟹、龟、鳖等。

蛇、蛙、虫类:有乌梢蛇、赤链蛇、水蛇、腹蛇、竹叶青蛇、蜥蜴、四脚蛇、壁虎、石子龙、青蛙、蟾蜍、石鸡、蝾螈、蜗牛、蚯蚓、水蛭等。

2、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石桥村有铜矿吗

根本没有听说过

3、庐江县沙溪铜矿()

沙溪铜矿位于庐江县城南偏东9公里处的沙溪乡境内。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庐江—枞阳公路相接。合肥—铜陵公路由紧靠矿区西侧的凤台山矿段通过。合(肥)—九(江)铁路上的柯坦车站在矿区西约14公里。另矿区东邻黄陂湖,乘水路上溯可达庐江行可入巢湖、进长江,通往沿岸各埠。

沙溪铜矿是安徽省发现最早的斑岩型铜矿。矿床自北向南由凤台山矿段、铜泉山矿段、断龙颈矿段和龙头山矿点组成。矿体埋藏相对较深,含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初步探明浅部铜金属储量35.13万吨。其中铜泉山矿段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4万吨(未审批储量),凤台山矿段2万吨(未审批储量)。据省地矿局三二七地质队近期工作成果表明其深部负400米标高以下存在着厚大铜矿体,预计铜金属储量可达50万吨以上。目前正在工作。

矿区位于郯庐及龟梅深断裂的交汇附近,受庐枞与北淮阳火山岩盆地挟持,成矿条件优越,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碎屑岩,中、下侏罗统象山群碎屑岩及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熔岩、碎屑岩等。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且具有长期持续活动的特点,为一套浅成相的钙碱性系列、同源不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细斑闪长斑岩、粗斑闪长斑岩、闪长斑岩等。盛桥-菖蒲山北东向复式背斜纵贯全区,在矿区南部倾没。主要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的八家口-铜泉山断裂、沙湖山-鼓架山断裂和一些近东西向断裂。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矿化主要在钾长石化带内。

就目前所获资料看,铜矿主要产于八家口-铜泉山断裂附近。在北北东向4500米范围内,矿带斜越北东向复式背斜断续存在。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闪长斑岩体内。铜泉山矿段共探明矿体55个,其中Ⅰ号、Ⅱ号、Ⅲ号为主要矿体。Ⅰ号矿体长600米,呈不规则透镜状;Ⅱ号矿体长300米,呈透镜状;Ⅲ号矿体长1100米,呈巨大似板状。铜泉山矿段为沙溪铜矿区浅部主要矿段,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由42个矿体组成,均为小矿体,矿体大部分呈扁豆体状,少数延深及延长较大者呈似板状,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8.55万吨;凤台山矿段浅部由63个矿体组成,大部分呈透镜状,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7.71万吨。

在沙溪铜矿区的铜泉山矿段有规模不大的古采坑一处,传言系明朝所掘。当时群众称之为小铜官山。1959年,古采坑经群众报矿被重新发现。1959—1960年,省地质局原三二七队对其进行了地表评价工作,以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并采集了铜原生晕样品;由于地表矿化露头仅数平方米,规模很小,且没有见到原生含铜矿物,认为系地表风化淋滤形成,无原生矿体而予以否定。同时,对矿区内的鼓架山、狮子山、棋盘山开展了同样的地表地质工作,并于1959年7月和1960年8月分别编写了《小铜官山铜矿点评价报告》和《安徽省庐江小铜官山、狮子山、鼓架山、棋盘山铜矿点普查评价报告》。

1960年,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第九物探队在本区开展1∶5万地面磁测,发现东岳庙(罗河)、许家凹(沙湖山)、柳子岗(菖蒲山)三处具一定规模和强度的磁异常。后两处异常位于沙溪矿区内。1961年,原三二七队分别对后两处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均系岩体引起。

1966年,省地质局新三二七队在庐枞火山岩盆地开展普查找矿的同时,派普查组谢英奎、党保星等来本区进行了踏勘检查,他们认为沙溪地区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并建议在电法的基础上进行浅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了解。

随着国内外寻找斑岩铜矿热潮的兴起,1974年2月,三二七队举办了“斑岩铜矿学习研究班”。在学习班上,谢英奎等首先提出沙溪地区存在着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应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为此,学习班在查阅资料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踏勘基础上,确定于古掘迹旁的铜量异常中心布置了第一个钻孔(101孔),施钻后见到了300余米斑岩铜矿(定名为铜泉山矿床);地质局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议,从而揭开了矿区地质工作新的一页。先后担任矿区地质组长及分队技术负责人的张云腾、刘湘培等,对铜泉山进行了普查评价,于1977年11月由范奎斌、周全兴负责编写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矿区铜泉山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为扩大本区铜矿远景,在对铜泉山矿段详查的同时,积极开展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发现了断龙颈、龙头山和凤台山等矿段(点),均分别进行了普查工作。1980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断龙颈矿段详细普查地质报告》,1981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龙头山矿点普查地质报告》,1982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凤台山矿床初步普查地质报告》。

为配合地质普查工作,研究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寻找隐伏岩体和圈定岩体边界,以指导找矿远景区,三二七队物探分队在地质普查的同时,开展了1∶2万磁法和激发极化法工作,同时对菖蒲山磁异常进行了1∶1万磁测详查和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在矿区范围内圈定了两个磁异常带。

由于1982年以前所作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和浅部,缺乏对深部的了解,1990年初,省地矿局刘湘培提出凤台山矿段所圈定的部分矿体均为一孔控矿而且矿体产状直立,不符合斑岩铜矿形成的一般规律。为此,局在研究立项时,选定沙溪铜矿要继续勘查,并要求三二七队对凤台山矿段补做工作,以了解部分矿体的确切形态及产状。三二七队汪祥云等对凤台山矿段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重新研究,由龙永庆等执行凤台山矿段深部钻探工作;先控制8线西部,首先施工的ZK8孔在原矿体深部见到了厚大矿体,证实矿体产状为缓倾斜。根据这一新的认识,汪祥云等进一步研究了铜泉山矿段与凤台山矿段之间,曾认为“无矿”区6线附近的构造与蚀变特征区,布置了ZK607,于孔深447.24米见到厚达294.80米的大矿体,平均含铜0.61%,获得了新的突破。

沙溪斑岩铜矿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境内无斑岩铜矿的空白。是三二七队地质技术人员运用“斑岩铜矿”成矿原理指导找矿的典型例子,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深部厚大铜矿体,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一处远景极大的铜矿产地,更重要的是为在该区以至其它地区寻找类似的铜矿提供了方向。目前该矿仍在进一步勘查中。

4、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矿床

(一)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庐江沙溪斑岩铜矿床的普查、勘探与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地矿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高度重视,安徽省327地质队在该区进行长期的勘查工作,已圈定中等级品位(Cu≥0.4%)25.85万t,低品级(Cu=0.2%~0.4%)23.10万t(327地质队,1982)。我们在详细分析前人尤其是安徽省地矿局327队地质与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野外考察分析,于该区提出了构造屏蔽、背斜核部控矿控岩的理论模式,并根据这个模式在该矿区以南的前人详查区之外的菖蒲山背斜核部地段发现富铜铁帽,3个样品分析结果:铜高品位达1475×10-6,最低品位560×10-6,高者已接近铜的边界品位。通过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专题组的合作,我们对菖蒲山预测区进行了电法和磁法探测工作,并对沙溪已知矿区9号勘探线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菖蒲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沙溪矿区异常形态近似、强度略大的高极化区。异常体近NNE向分布,纵向长度大于1500m,宽度大于500m,异常埋深距地表100m左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体规模较大,由硫化物矿化引起。结合全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本异常是由与沙溪矿区相似的埋深较浅的斑岩铜矿所引起的,即在菖蒲山一带存在一个较大规模的斑岩铜矿远景预测区。

(二)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缘,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从矿区西侧通过全区,东部濒临庐枞火山岩盆地,矿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矿区地层出露简单,除第四系近代沉积和白垩系红色砂砾岩以外,矿区西北部及东部、东南部分布有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而作为含矿岩体围岩的为中、下侏罗统内陆湖沼相碎屑岩、上泥盆—中、下志留统陆相—滨海相碎屑岩及海湾潟湖相碎屑岩。沙溪斑岩型铜矿体绝大部分产于斑岩岩体中,主要为石英闪长斑岩、细斑闪长斑岩。地理上自北向南将沙溪矿区划分为4个矿段:即棋盘山、铜泉山、狮子山和断龙颈。实际上4个矿段是一个呈北北东向连续分布的整体,受全区NNE向的复式背斜控制。菖蒲山预测区位于断龙颈断裂以南,构造线方向向东稍偏,构成与沙溪矿床相对较独立的矿化区,但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成因联系(327地质队,1982;王奎仁等,1993)。全区地质概况见图9-1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有目的地选择沙溪矿区断龙颈以南分布有志留系地层的菖蒲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并在地表发现了矿化点和斑岩型铜矿的标志——富铜铁帽。3个地表样品的分析结果为:铜含量在(560~1475)×10-6之间(表9-1),这比沙溪矿床地表矿化点的铜含量高出甚多,其伴生元素如Pb、Zn、Co和矿化剂元素S、F、Cl、As等亦有很高的含量;而且该矿化点正位于全区的主体构造——沙溪—菖蒲山地区主体复背斜核部(图9-2),从而为深部矿体的形成与容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们认为该点的标志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标志。

图9-1 皖中庐江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矿区地质-岩浆控矿略图

1.第四系沉积物;2.中—新生界红层;3.中生界火山岩;4.中生界碎屑岩;5.古生界碎屑岩;6.闪长岩类;7.浅成相闪长斑岩;8.含矿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9.浅成火山岩类;10.侵入角砾岩;11.爆发角砾岩;12.推测背斜轴;13.次级向斜轴;14.断层;15.沙溪矿区位置:(1)棋盘山,(2)凤台山,(3)铜泉山,(4)鼓架山,(5)断龙颈,(6)龙头山;16.菖蒲山成矿预测区位置

图9-2 安徽庐江县沙溪矿区Ⅰ—Ⅰ线实测地质剖面图(据安微省地矿局327地质队)

A.极化率和电阻率曲线;B.安徽沙溪斑岩型铜矿区铜泉山第9勘探线钻孔地质剖面图。1.侏罗系中下统碎屑岩;2.侏罗系下统碎屑岩;3.石英闪长斑岩;4.中斑角闪闪长斑岩;5.侵入角砾岩;6.氧化带界线;7.矿体;8.推断复式背斜轴迹及其派生断裂(NNE向);9.NNE向断裂

表9-1 菖蒲山一带地表富铜铁帽部分元素的分析结果(wB/10-6)

分析在华东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分析方法为原子吸收法。

(三)地球物理测量及异常分析

1.研究方法

区内地球物理测量研究工作,是在地质、地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区的选择及测线的布置,覆盖了前期地质勘探与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所发现的异常地段。考虑到测区志留系(S1-2)地层与闪长岩体的接触带都有可能具备斑岩型铜矿化条件,故测线有一定延伸,以利于从正常场至异常区的全面了解。这次工作我们共测得剖面6条(其中一条是针对庐江沙溪矿区已知矿体的实测剖面),测线基本为北西至南东方向,预测区内测量的面积约0.6km2。

根据所研究地区的地质情况,在该区工作中,我们主要选择了激电法和高精度磁法两种方法。电法所选用的仪器是加拿大进口的IPR-8接收机和IPT-1发射机,方法为中间递度法,配合对称四极测深。磁法选用的是加拿大生产的IGS-2型磁力仪,磁测数据进行了日变改正。在本区工作中电法和磁法所使用各种仪器工作稳定,所测数据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所选仪器和方法,较好地反映了本区地质体的信息。根据从已知到未知,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的原则。我们首先选择了沙溪矿区9线作为实验剖面(图9-3)。从所测剖面可见,埋藏矿体和异常对应很好,该异常电法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征,极化率高达40‰。矿体上方磁法为一负异常。实验剖面西北部因水库阻隔未能测至中沙溪闪长岩体,在中沙溪乡附近测得的磁场为49267.9nT。分析实验剖面,矿体上方磁法为负异常,可能为蚀变作用的反映,电法高极化较为宽缓,可能反映矿体外围的金属硫化物矿化晕有更宽的范围。

2.电法测量结果

在预测区所测的剖面中,1~4线具类似的特征(图9-4)。其极化率值从东部正常的志留系(S1-2)的20‰左右,向西进入异常区突然变为40‰以上,最高接近60‰左右。而进入中沙溪闪长岩体后极化率值迅速降至8‰以下。极化率异常非常明显。且异常大体与区内志留系(S1-2)和中沙溪闪长岩体接触带方向一致,为近北东方向的带状,具体可分为两条带,较西部的带异常值稍高,可能为埋深较浅所致。由测深结果表明,高极化率体顶板埋深不足100m。电阻率因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但仍可见近岩体异常带的低阻反映,同时也反映了预测区高硫化物矿化区和已知矿区相对应的特点。该异常带在略向南东偏转后,尖灭于2~5线之间。异常面积可达0.6km2(图9-5)。

图9-3 实验对比剖面图(据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

1—松散沉积物;2—页岩;3—泥岩;4—泥质粉砂岩;5—粉砂质泥岩;6—褐铁矿化粉砂质泥岩;7—褐铁矿化硅化粉砂质泥岩;8—含褐铁矿化泥质粉砂岩;9—褐铁矿化硅化泥质粉砂岩;10—粉砂岩;11—闪长斑岩;12—采样位置及编号;13—第四系;14—志留系中统;15—燕山期闪长斑岩

图9-4 安徽庐江菖蒲铜矿预测区视电阻率、极化率(ρs、Ms)剖面图

从测深曲线可以看出:预测区1线67号点测深曲线与已知矿体沙溪第9号勘探线56号点测深曲线具有非常一致的对应关系,且预测区的极化率值达49‰,较已知矿体的极化率值40‰高出许多(图9-6)。此外,在非矿化地段,深部的岩石极化率升幅不大(图9-7),表明该方法在本区是非常有效的。

图9-5 安徽庐江菖蒲斑岩型铜矿预测区极化率测量结果平面图

3.磁法测量结果

为了配合电法测量,我们还作了磁法测量验证工作,沿所有的电法测线都作了测量工作,共有6条磁法测量剖面。预测区1~4线,剖面特征相似,磁场为由西向东的倾斜梯级带由北向南,3线在580号点以西为磁场值逐步升高的陡梯级带,向东则平滑,未见变化;4线除曲线在240点见一小的局部异常外,520号点与3线580号点对应;1线在740~880号点有一局部异常,幅值可达100nT;2线460号点有近20nT的扰动变化,600号点形式和3线段580号点对应,5线则反映与前几条线完全不同的特征,是在较高的磁场水平上具有一定的起伏跳动,反映在S1-2地层下很浅部位即为岩体。图9-8是磁测平面图,和区域航磁资料相比具有丰富得多的信息,除梯级带的形态外还可见次级异常,反映了岩脉和小岩体的形态。

图9-6 安徽省庐江县庐江-菖蒲山斑岩型铜矿已知区和预测区激电测探曲线剖面图

上图为l线670号点;下图为沙溪矿区第9勘探线560号点。Ms.极化率;ρs.视电阻率

图9-7 四极对称测深区线图

图9-8 安徽庐江菖蒲山斑岩型铜矿预测区磁法测量平面图

图9-9 沙溪矿区17线剖面图(据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资料)

4.菖蒲山预测区构造屏蔽与背斜核部控矿模式

沙溪矿床的矿物组合简单,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假像磁铁矿、斑铜矿、磁铁矿、辉铜矿、铜蓝、毒砂等;蚀变特征自内向外为:钾长石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但分带界线不明显,仅在主要含矿岩体——石英闪长斑岩及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有较清楚的分带现象。矿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作用极为强烈,具有长期持续活动的特点。其组成为一套钙碱系列同源不同阶段的杂岩体。岩浆活动时间上下限比较清楚:火山岩超覆于中下侏罗统象山群之上,岩体则明显侵入象山群中,而在下白垩统红层中有较多火山岩和部分侵入岩砾石。已知含矿岩体石英闪长斑岩同位素年龄为173~123Ma,生成时间相当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即属于燕山期产物。

董树文(1984)对沙溪矿区进行研究后,提出帚状构造控矿模式:中沙溪岩体向北甩出3支小岩体,中间一支含矿,两翼无矿。这个模式可以给出矿体的分布的特征。但是,从沙溪已有剖面线及钻孔资料分析,沙溪矿床的主要矿体呈倒“U”字形,大部分分布在背斜核部(图9-9),围岩以蚀变高家边组硅化碎屑岩为主,沿核部断续出露的岩体可以看成是背斜核部剥蚀后的露头。两翼部出露的无矿化岩体一般是浅成相的火成岩。在背斜核部,富含挥发性组分的含矿热液在受到顶盖屏蔽情况下富集成矿,而在两翼显然不利于成矿。自印支期以来,郯庐断裂的大幅度左行平移(Xu J.W.,1993)在本区构造格局中亦起到主导作用,在复式背斜的核部东侧形成了一系列羽状,呈NNE—NE展布的张裂隙,这些裂隙是后期的岩浆热液上升的良好的通道,而其背斜核部及其虚脱部位为含矿岩体提供了有利的容岩空间。上述所有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全区的斑岩铜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实测地层剖面,提出了构造屏蔽、背斜核部控岩控矿模式(图9-10)。应用这个模式可以完满地解释沙溪矿床中矿体的分布,矿层厚度的分布以及两翼岩体无矿的本质原因。根据这个模式有目的地选择断龙颈以南有志留系地层分布发育的菖蒲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所发现的富铜铁帽就是该找矿指导思想的体现,理论和实践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理论模式在该区对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指导作用。

5.结果讨论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电法、磁法测量)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区内激发极化法所圈定的异常具一定规模,异常和相邻的中沙溪矿体有相似的量值,局部高于已知的矿区。40‰~60‰这样高的极化率数值在本区只能反映地下硫化物的特征。异常和已知矿区特征近似为低阻高极化的特点。异常对应的构造部位和已知矿区相当。磁法测得本区磁场强度高于已知矿区(相差100nT左右),可能反映区内盖层较薄。综合以上资料,本区是极有前景的铜矿找矿区。其中1线740~650号点可作为区内较浅部位优先选择的勘探验证地段。

图9-10 菖蒲山斑岩型铜矿床预测区构造-岩浆成矿构想模式图

1.砂岩;2.泥质粉砂岩;3.闪长岩;4.富铜铁帽;5.推测矿体的存在形式

综上所述,菖蒲山预测区是一个有希望的斑岩铜矿远景区,地、物、化的证据都支持构造屏蔽、背斜核部控矿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区内以激发极化法为主所圈定的矿化异常,具有充足的地质-物探依据,并经专家论证。此外,该矿化异常有较大规模,异常和相邻的中沙溪矿体有相近的量值,局部高于已知矿区。且异常和已知矿区特征近似,为低阻高极化异常。异常所对应的构造和已知矿区相当。结合全区地质-构造背景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分析,我们认为菖蒲山预测区是极有前景的斑岩型铜矿成矿远景区。

5、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沙溪地区断龙颈矿段铜矿普查

(1)概况

勘查区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城170°方向直线距离约8千米处,合肥—铜陵公路斜贯全区,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紧邻研究区西侧,往西北约20千米处为合肥—九江铁路庐江长岗站,交通便利。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盛行东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西北风,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5.5℃,年平均降雨量为124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2.3毫米。全年无霜期约220天。该区铁矿、矾矿资源丰富闻名,其次为铜、硫、石膏及铅锌矿等。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其次有小麦、山芋、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等。

项目勘查开始时间为2009年至2013年,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开展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铜矿,工作程度为普查,已投入勘查资金7498万元。

(2)成果简述

断龙颈矿段位于沙溪铜矿的中南部。成矿区划上位于长江中下游燕山期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北部,滁县—庐江构造岩浆岩隆起带西南部。矿床为斑岩型矿床。共圈定矿体62个,涉及工业品级矿体的28个,其中Ⅲ号矿体为主要矿体,Ⅰ、Ⅱ号为次要矿体,其余全为零星矿体。Ⅲ号矿段内矿体,平面上北东向长度约1000.99米,平均宽度403.11米;剖面线上含矿段外工业品位矿石延深309.6~684.66米。工业矿体单孔累计最大见矿视厚度298.85米(ZK2103),平均厚度77.01米。工业矿体埋深-1262.23米~-686.71米,平均赋存标高约-992米。主要为铜,伴生有用组分为主要为金、银、硫。

估算资源量类别全部为(333)类,金属量58.82万吨,平均品位0.36%。其中,工业品级铜金属量35.22万吨,平均品位0.47%;低品级铜金属量23.6万吨,平均品位0.26%。

6、安徽省庐江县铜岭矿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省庐江县铜岭矿业有限公司是2004-12-14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砖桥村。

安徽省庐江县铜岭矿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2476902962X8,企业法人张培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省庐江县铜岭矿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铜矿石开采(依据有效《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经营),铜产品加工销售。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0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安徽省庐江县铜岭矿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 安徽庐江县沙溪铜(金)矿床

一、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位于郯庐深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复合部位,在庐枞火山岩盆地的西北边缘。

二、矿床地质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志留系高家边组(S1g)、坟头组(S2f)砂城岩和泥质粉砂岩和侏罗系磨山组(J1m),罗岭组(J2l)石英砂岩、沙页岩和泥质粉砂岩。矿区地层中志留系高家边组Cu含量高于维氏值可能对铜矿化富集提供部分成矿物质。

(二)构造

矿床位于一帚状构造中(图2-59),可分出4个“旋扭带”,向北东方向撒开,向南西方向收敛,旋涡在内弧西侧。

(三)侵入岩

图2-59 沙溪铜矿床控矿构造示意图 Fig.2-59 Schematic map of ore-control structure in Shaxi copper deplsit(平面图据董树文)(after DongShuwen)

1—第四系;2—侏罗系;3—志留系;4—石英闪长斑岩;5—角闪闪长斑岩;6—闪长斑岩;7—侵入角砾岩;8—铜矿体;9—推断断裂及编号;10—矿体编号;11—中生代火山岩;12—象山群砂页岩;13—高家边-坟头组砂页岩;14—辉石闪长岩;15—闪长玢岩;16—安山岩;17~19—早期成矿岩体;20~22—晚期不含矿岩体;23—爆破岩管;24—花岗斑岩;25—背向斜轴;26—旋扭带断裂面;27—压扭性断裂;28—张性断裂;29—矿体编号

出露一套碱钙系列同源不同期次的杂岩体,沿北北东向旋扭带呈岩枝状贯入于中志留统泥质粉砂岩(有呈捕虏体出现者)及中下侏罗统石英砂岩中,同位素年龄173~123Ma,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岩主体在菖蒲山,为闪长岩,大部分为红层覆盖。航磁有明显异常。合矿斑岩主要为石英闪长斑岩,可能系主岩体分异而成。

(四)矿体特征

区内从北而南分布有棋盘山、凤台山、铜泉山、鼓架山、断龙颈等矿床(点),以铜泉山矿床为主要。铜泉山铜矿体分布在长1200m,宽610m的范围内,主矿体三个,以Ⅲ号矿体最大(占铜金属总量的92%),另有52个小矿体,零散分布在地表至—600m标高范围内。

上部矿体(Ⅰ)以充填交代象山群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部分产于岩体边部。矿体长600m,最大厚度约195m,最大延深为290m,呈不规则透镜状,走向NNE,倾向NWW,倾角中等,向SW方向侧伏。铜品位偏低,含金小于1×10-6。

下部矿体(Ⅱ、Ⅲ)位于F3断层之下,直接受F3裂隙带控制。矿体产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作顶底板的岩体内,部分进入围岩。其中Ⅲ号主矿体长千余米,厚4~197m,延深77~680m,呈巨大板状-透镜状,倾向SEE,倾角中等,向SW方向侧伏。含铜较高,矿石富集地段密集石英脉群,含大量细脉浸染的斑铜矿、黄铜矿,含铜1%以上。此外,还有产于不同岩石构造破碎带或裂隙带内的小矿体。

(五)矿石组分

矿物组分: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斑铜矿、磁铁矿。脉石矿物有钾钠长石、石英、硬石膏、水云母、碳酸盐等。

矿石主要化学组分:矿石主要组分为,矿石含Cu平均0.6%。

伴生组分: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内,最高含量达400×10-6,最低0.07×10-6,一般为(20~40)×10-6;在黄铜矿中最高含量22.69×10-6,最低含量1.28×10-6,一般(10~20)×10-6;在斑铜矿中最高含量24.5×10-6,最低含量12.75×10-6,平均15×10-6,现已圈出部分金矿体,平均品位3.15×10-6。

(六)围岩蚀变

矿床围岩蚀变从里向外主要有钾化带(与主要矿体所在部位大体吻合)、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化不强,几乎无矿体赋存)、泥化带(不甚发育)和青磐岩化带(无铜的矿化)。

三、成矿条件分析

(一)硫同位素

矿床中硫同位素δ34S为0.3‰~2.5‰,表明具有深部均一硫源特征。

(二)氧同位素

据傅斌(1996)对矿区脉石英单矿物测定氧同位素δ18O(SMOW)为7.99‰~12.52‰,均值为10.05‰。计算得平衡水的δ18O(SMOW)为3.51‰~5.52‰。说明成矿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接近于岩浆热液。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氢同位素组成δD(SMOW))为—60‰~—82‰,与岩浆热液相近。流体包裹体的盐度有三组:一组w(NaCl)为2.0%~10.0%,均值为6.5%;另一组w(NaCl)为—14.0%~20.0%,均值为18.2%。还有一组w(NaCl)很高,大于42%。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常与气体包裹体紧密共生,构成“沸腾”包裹体群。氢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定数据表明,沙溪铜矿成矿热液具有岩浆流体为主,并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组成。

(三)成矿温度

经测定成矿期脉石英爆裂温度为200~380℃,石英均一温度为190~355℃、黄铜矿为265℃、黄铁矿为220℃,属中温偏高。整个矿床显示了从高温(磁铁矿-黄铜矿组合)至中低温(铜、铅、锌硫化物、重晶石脉、含铜黄铁矿-碳酸盐脉)的长期活动特点。据不同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特点,表明矿化有随深度增加成矿温度增高趋向。

(四)控矿条件

构造:成矿富集因素与帚状构造旋扭带有一定关系,一般靠近旋涡为强应力区,断龙颈一带多富集原子量与密度均较大的金,离旋涡稍远的中应力区铜泉山一带主要富集铜,离旋涡最远的弱应力区则以铅锌为主。此外NNE向与NW向次级断裂构造交汇处是矿体最有利的赋存部位,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砂页岩层屏蔽等,也均为矿化富集重要条件。

岩体:铜矿化90%局限在石英斑岩体内,岩体酸度较低,矿化严格受侵入岩的岩体控制。

蚀变:钾化带特别发育,而绢云母化相对较弱,工业矿体赋存部位与钾硅酸盐蚀变带及叠加青磐岩化蚀变带一致,钾硅酸盐蚀变主要由岩浆流体作用所致。

(五)矿床成因类型

综合矿床特点及成矿条件表明沙溪铜矿为具有“闪长岩模式”的斑岩型矿床。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