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安徽省巢湖市籍将军与官员

安徽省巢湖市籍将军与官员

发布时间: 2021-08-22 14:08:03

1、巢湖三大将军是那几位?

巢湖三大将军是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人民将军李克农。

2、安徽巢湖的名人

安徽巢湖的名人有范增、周瑜、丁汝昌、戴安澜、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林散之、许海峰等等。

一、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三、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四、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五、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

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3、冯玉祥将军是巢湖哪里人?

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
夏阁 我小时候经常路过那里

4、麻城籍将军名录

在1955年授衔的将军中:

1、 大将1人:王树声;

2、上将3人: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  

3、中将7人:张才千、周希汉、王必成、李成芳、郑维山、鲍先志、张池明;

4、少将25人:王政柱、张汉丞、江鸿海、赵炳伦、徐其孝、张吉厚、余述生、朱致平、祝世凤、肖永正、朱火华、高立忠、胡立声、陈波、丁先国、高志荣、朱玉学、邓岳、李庆柳、冯仁恩、喻新华、张培荣、袁彬、周纯麟、佘积德。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是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镇是开国将军最多的乡(镇)。据有关资料记载,乘马岗镇共有两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六千余人亲历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乘马岗镇籍将军有大将1位、上将3位、中将7位、少将22位,共33位。2014年11月13日,乘马岗镇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心授予“中国第一将军乡”称号。

(4)安徽省巢湖市籍将军与官员扩展资料

在革命战争年代,据有关资料记载不完全统计,麻城市乘马岗镇有7万群众参加革命,两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六千余人亲历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麻城市乘马岗镇籍将军有王树声、王宏坤、陈再道、许世友、张才千、李成芳、王必成、丁先国、肖永正、祝世凤、徐其孝、赵炳伦、肖志功等33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

5、安徽巢湖历史名人

范 增] (公元前277——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秦末农民战争时,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中。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文 翁] 西汉著名教育家、治水官吏。字仲翁,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修水利,政绩卓著。他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办地方“官学”,入学者得免徭役,以优良者为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汉书》评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都江堰水利述要》载,文翁在任职期间,“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 (175——210)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字公瑾,今庐江人。出身官宦世家,曾祖周景,伯父周忠,皆官至汉太尉;父周异为洛阳令。少与孙策友善,曾为居巢(今巢湖市居巢区)长,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统帅水军、步兵数十万,试图南下,一举消灭东吴。他和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有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十五年(210年)率军西征,箭伤复发,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巴陵山),孙权迎丧至芜湖,命葬故里,墓在庐江城东郊。《三国志》载其有姿貌,精音乐,为人谦和。

[周 瑜]

[王 蕃] (228——266)三国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允元,今庐江人。他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据浑天说和天象观察,制作浑天仪,以三分之长为一度,周长一丈零九寸六分,介于古浑天仪和张衡制浑天仪之间。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他进行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祖冲之的“祖率”相近。因性格直率,遭受佞言,被吴王孙皓杀害。《三国志》有传。 (1019——约1085)北宋著名歌豪。字师雄,今和县南义乡人。他幼读经史,爱写诗文,20岁游学开封。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爱慕其才,请任幕府书记官,推辞未赴。同年六月,自谋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后应召进京都任秘阁校勘。与诗人欧阳修、石曼卿相处甚密。其师石介评曰:“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词,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辞官还乡丰山杜村,特意购六株玉蝶梅植于住宅旁,平日邀宴宾朋,饮酒赋诗,赏梅兴。以特奏名仕,任新淦县尉。著有《诗豪集》。

[杜 默]

[徐 兢] (1091—1153)南宋书画家。字明叔,今和县人。十八岁入太学,学优,会试不佳。后以父徐宏中任辅将仕郎,步入仕途。初授司刑曹事,继知县事。宣和六年(1124年),徐兢以国信使出使高丽,撰《高丽图经》四十卷,详细记载高丽的国体、风俗、事物等,徽宗阅,喜,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管书学。工画精书法,他的山水人物画,时人誉为神品。他的书法,兼备颜(真卿)、柳(公权)诸体之长。绍兴二十二年(1153年),回历阳省亲,卒于途中。

[张孝祥] (约1132~1169) 南宋著名词人。唐张籍后裔,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今和县乌江镇人,后移居芜湖。绍兴进士,因廷试第一(即状元),居秦桧孙秦埙之上,桧指其父张祁谋反,被投入狱。死,为秘书省正字,历宫中书舍人、广南西路安抚使、荆湖北路安抚使,进显谟阁致仕。他诗、词、书法俱佳,尤以词著称。词风接近苏轼,为豪放派词人;内容多要求国家统一,反对苟且偷安,长调《六州歌头》尤为感人。有《于湖集》、《于湖词》。 (1313~1371) 明朝开国将领。今含山县黄墩乡人,农民出身。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家乡结寨组建水军;十四年,与廖永安、俞通海、桑世杰等部会合人巢湖,次年致书归附朱元璋。从元璋渡江,克采石、太平(今当涂),取水阳(在今宣城)、泾县,授总管之职。后攻克金陵、镇江等地,高升秦淮翼元帅、佥行枢密院事。洪武元年(1368年),进封荣禄大夫。三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巡视广东海防城堡,次年卒于崖州(今海南省崖县),还葬黄墩,追封巢国公。 (1324~1388)明朝开国将领。今含山铜闸镇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奔驻和州朱元璋,为璋侍卫。至正十六年二月,随璋攻克金陵,又克镇江,授领军先锋,英勇善战,升统军大元帅。至正二十三年,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尽歼谅部,为留守中卫指挥佥事。二十七年擒张士诚以归,留守左卫指挥使。洪武十二年命视大都督府事,封为安庆侯。二十一年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赐葬钟山。

[华 高]

[仇 成]

[李 信 李 彬] 李 信 明朝开国将领。今含山县陶厂镇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和州归附朱元璋。随璋渡江,克采石、太平、溧水、溧阳。十七年克常州,被选任前部先锋,驻守常州。洪武元年克廷平,统一了浙江、福建。洪武三年正月。调太原守御,六月调守潞州,升太原卫管军副千户。十一年二月被封为武殷将军。十八年授明威将军。二十年远征漠北,获虏有功。二十五年升辽东都指挥使,卒于任上。

李 彬 (?~1422)李信之子。洪武二十二年袭父职任济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七年,统领官军修筑宣府及德胜口等处长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擢为先锋,因转战有功,永乐元年(1403年)被封为同知右军都督府事丰城侯。后巡守海疆,防倭入侵。永乐五年奉命率军平交趾(今越南);二十年正月,病故于交趾。追封“茂国公”。葬于故里陶厂。 明朝状元。字用大,今无为人。永乐十三年(1420年)第七名进士。殿试后,明成祖召见,询及祭汜、兵戌,应对中肯,考究说明,被成祖擢为第一,称状元。授修撰,纂修《宣庙实录》,升侍讲。不久,因疾告假归里。正统十一年(]446年)复任。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事,卒于官。 (1491—1559)明朝著名哲学家。字嵩柏,号苏原,今无为人。正德进士。历官兵部主事、户部主事,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不对题。40余岁辞官归里,专事著述。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坚持“德性之知”必须由于“闻见之知”,肯定认识与学习和锻炼的关系。他早年受外祖父张纶的启迪,不赞同宋儒把性和气区别开来作为善恶相对的划分,并反对那种深山大泽有鬼有神的唯心论。他的哲学著作思想曾经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受日本学术界的重视。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吴廷翰集》。

[邢 宽]

[吴廷翰]

[宛嘉祥] 明朝文学家。号白湖,今庐江人。年少自学苦攻七年,中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不久,提升为户部郎。后任贵州思南府知府,治匪有功,久任思南,清除了匪患。百姓安居乐业,自发建碑记其功德。晚年,辞官回家。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总篡《庐江县志》,另著有诗文集。 (1621~1693)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戴重之子。戴本孝继承父志,拒绝做清朝的官,一生隐居山林。他性情高旷,迷恋山水;能诗会画,多作卷册小景。他画山水善用干笔蘸墨,深得元人气味。著有《前生集》、《余生集》等书。戴本孝兄移孝著有《碧落后人诗集》,其侄戴昆著有《约亭遗诗》,有反清言论,均遭戮尸。

[戴本孝]

[孙维祺]清朝文学家。字以介,号起山,今庐江城关人。九岁能文,落笔千言,未尝轶于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年)举人、辛未(1691年)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知县,由涞水组归,优游山林,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隐》、《飞跃真言》等。 清朝史学家。字启谟,号订顽,今无为人,府庠生。博通经史。竭十余年精力,搜集明代300年间抗节死义诸贤事迹,编纂成《史外》32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付梓。民国十五年1926年)清末举人卢自滨校订再版。还著有《望古集》6集。 (1766~1848)清朝文学家。字体之,号唯唯道人,今居巢人,世居柘皋镇太平坊。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睢宁、赣榆、泰兴、砀山、丰县等县知县。著有《孝经集解》、《大学中庸性道图说》、《四书精义说贯》、《金刚经注释辩疑》、《寻乐上、下篇》、《观心堂文稿》种等。离职后,他主讲宿迁钟吾、颍州清颖、六安赓扬等书院。晚年返回故里,任巢湖书院院长。兼治书画。他的画以墨梅为逸品。善用指头画梅花,因而又自号铁梅道人。遗作精品有百幅梅花百首诗。

[汪有典]

[杨欲仁]

[陈廷桂] (1768—1842)清朝文学家。别名梦湖,今和县历阳镇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律例馆纂修,员外郎,云南及江西副考官,湖北安襄道按察使,陕西按察使,太仆寺少卿,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等职。著有《历阳典录》、《滇程日记》、《豫章行记》、《沈阳于役记》、《江汉行程录》、《秦三绝录》等。晚年回归故里著有《笋根杂录》、《历阳诗囿》、《年谱稿》,并重修《和州志》。 (1836~1895)清朝著名民族英雄。字禹廷,今庐江人。参加淮军后,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传镇压捻军,升提督。1874年李鸿章创办海军,次年派他至英国购买军舰。1888年北洋舰队编成,被任命为海军提督。他治军有方;培养出诸如邓世昌等英雄部属。他因属淮系,而军中多闽人,故事多掣肘。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主张先发制人,出击日本海军,被李鸿章拒绝。9月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大东沟,返航时突遭日舰袭击,遂发动黄海反击战。他身负重伤,李鸿章始命之退守山东威海卫“保船避战”。次年,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威海卫,占领南北两岸炮台,逼他投降;他严辞拒绝,下令毁炮沉船,以表抗敌决心。因美、德顾问和部分将领不从,乃令冒死突围,但仍遭反对,向清军救援不应,被迫于2月12日服毒殉国。威海刘公岛建有“丁公祠”。

[丁汝昌]

[张学宽] (1870~1931)清末民初名医、书法家。字栗庵,今含山县环峰镇下垅村人,后定居含城。童年家贫苦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旅授山东莱阳知县。他工古诗文,精通音律,擅长书法金石。中年锐意学医,集有《验方汇编》,收有古医治疑难杂症200多例。晚年和、含两县流动居住,曾设杏坛课徒讲学。作书荐林散之在黄宾虹门下学艺,他藏书甚丰,内有历代碑帖300多册。著有《观复堂诗文集》、《四书札记》、《金石考证》等。 (1875~1951)白话文的倡导者。原名修隆,字燮,号水破山人,无为湖陇人。师从邑人方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三十年参加陈独秀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三十一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被胡适推崇为我国推广白话文的“开山老祖”。民国元年(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厅长。二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六年任北京大学庶务主任,后任出版部主任。“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组织编印的2万份《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是当天发出的惟一传单。十五年他移居夫人刘冰仪的故乡贵池县。后曾出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等职。

[李辛白]

[吴弱男] (1886—1973)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庐江沙湖山人,著名爱国人士章士钊夫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东京,在青山女子学院攻渎英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孙中山英文秘书。民国十六年(1927)年李大钊被捕,她设法营救,后又筹款3000元,赡养遗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文史馆员等职。 (1893—1969)近代教育家。字觉凡,今居巢半汤镇人,后迁居巢城小西门迎仙巷。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任金陵大学讲师、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校长。1921年公费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硕上学位。回国任金陵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长,兼中央大学教授,受聘为安徽省政治学院院长等职。1947年任安徽大学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省文教厅副厅长、民盟安徽省委常委和民盟芜湖市委主任委员。著有《教育统计学》一书。

[刘乃敬]

[李慰农] (1895--1925) 革命烈士。原名李尔珍,今居巢方集郑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成为中共党员。1923年底他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初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省委工作。4月19日,青岛大康纱厂工人罢工,他联络其他纱厂声援。在罢工斗争高潮时期,他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罢工历时22天,并取得胜利。5月29日,日寇勾结军阀张宗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又发生“五卅惨案”。他即领导“沪青惨案后援会”,坚持斗争。7月26日,他不幸被捕,29日壮烈牺牲。

[吴绍青] (1895~1980)著名医学家。今居巢人。民国四年(1915年)考入美国人办的湘雅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上海工部局传染病医院、芜湖弋矶山医院、重庆中央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等处工作,历任医师、主任、代理院长,院长、教授、中国防痨协会总干事等职。建国后任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他一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达80余篇,1952年主编的《实用肺结核病治疗学》一书,曾多次再版。1956年编著的《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我国填补了一项空白。1959年主编的《结核病学》一书被用作高等医学院的教材。此外还参加了《内科学》和《实用内科学》的编撰。

[周新民] (1897—1979)著名法学理论家。庐江大化人。“五四”运动时期,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斗争中,曾任安徽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2年赴日本明治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回国后在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后在上海法政学院、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和香港达德学院等院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署秘书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沈阳市副市长等职,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他长期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匈牙利国际法学会第五次大会。 (1898—1980)著名地质学家,和县历阳镇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民国十七年,由李四光教授介绍到中央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民国二十二年,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留学,获博土学位。回国后仍从事地质研究,并兼任重庆中央大学及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1950年,与李四光共同从事地质矿产研究的调查。1952年任中苏科学考察队中方负责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地学部学部委员。1964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他在早珊瑚类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1976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珊瑚分类》专著。1978年5月,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第九届石炭会议,当选为国际石炭系分会委员。 (190(1~1938)抗日烈士。字文衷,今居巢黄麓镇洪家疃人,张治中将军胞弟。民国十四年(]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三陵参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本禹参加“反宁护汉”活动。后历任陆军教导二师警卫营少校营长、中央军校第八期学兵总队中队长、独立第四旅亡校团长等职。1935年,张本禹担任陆军第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次年8月,率部援助傅作义将军在绥远抗战。在百灵庙战役中,为收复百灵庙作出重要贡献,荣立战功。1937年8月率部在南口与日军坂垣师团激战,他亲率一个排与敌肉搏夺回阵地。又亲往太原催调并押运弹药回南口。8月30日在南口卸车时,遭敌机轰炸不幸牺牲。198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追认张本禹为抗日烈士。 (190l一1952)著名历史学家。原名丁增熙,和县城南乡人。幼年丧父,自学成才。自小学而入经学,由经学而人史学。后靠半工半读旁听北京大学文科课程,考取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民国十六年(1927年)经鲁迅先生等人介绍,任厦门大学国学院助教。后在多所大学中文系、历史系任教。他在20世纪20年代着重于文字、音韵研究。20年代末转向甲骨文考释,著有《说文阙义笺》、《释梦》、《由齐侯因次敦铭黄帝论五帝》等。30年代后着重研究古代史,著有《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吴雷考》、《论炎帝太岳与昆仑山》、《新殷本记》、《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等,逝世前有《姓与氏》、《半亚血族群婚制——腾》等论著。

[俞建章]

[张本禹]

[丁 山]

[释慧庆] (1958--)著名法师。俗姓方,名志平,庐江同大乡新河人。1978年出家,1983年至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深造,次年在江西如日山普照寺受戒。1985年任滁州琅琊寺知客师,1986年返九华山任旃檀林寺知客师,1987年被选拔至万年寺百岁宫。他佛学渊博,云游各地,广交朋友。曾出访韩国、泰国、缅甸等国,并三次访问台湾,讲经说法,名播海内外。现为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风阳龙兴寺方丈和冶父山实际寺特聘住持,出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庐江县政协特邀常委和安徽省政协常委。

6、安徽有哪些历史名人

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所著《新论》早佚,清人严可均《全汉文》存少数篇目。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较有影响。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谭纪念亭”,置“桓谭纪念碑”。

7、安徽巢湖现代名人

张治中:居巢区人 和谈将军 国民党和谈代表。
李克农:居巢区人 上将 共产党情报工作负责人。
伍子胥:含山县人 楚国名将 过昭关一夜白头。
姚宜民:含山县人 气象学家 63年进入美国联邦气象局。70年代联邦气象局改名为国家海洋大气局。
戴安澜: 无为县人 国民党遣缅远征军师长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田间:无为县人 著名诗人34年加人左翼作家联盟。35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
丁汝昌:庐江县人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 在威海卫自杀殉国。
林散之:和县人 现代书画大师 “草圣”
侯学煜:和县人 50年回国。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任主任、研究员,兼任清华、北师大等多所高等院校教授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许海峰:和县人 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
......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冯玉祥
吕轲 (汉朝)

8、巢湖历史名人

1、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将。

廖永忠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

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赏赐给他,并在《平蜀文》书“傅一廖二”之语,盛赞廖永忠功勋。

2、张治中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3、张本禹

张本禹少将(1899-1937),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 张治中胞弟。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中尉副官,总司令部学兵团上尉副连长,中央教导二师警卫营少将营长,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学生队区队长、中校队长,第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

参加绥远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南口战役。1937年8月下旬于南口东站遭日军飞机轰炸殉国。牺牲时任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4师12旅副旅长。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4、韩安

韩安(1883-196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生于1883年1月17日,卒于1961年1月31日,享年78岁。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

5、童雪鸿

童雪鸿(1909—1966),著名美术家。原名鸿彦,字万安、卍庵、卍盦,号印隐,别署百箑斋主,安徽巢湖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曾在安徽、四川等地从事金石绘画和美术教学工作,1957年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童雪鸿书画选》。

9、安徽太和县籍的将军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势力的将领,官至前将军、扬州牧,追赠大司马。
徐广缙(1797年—1869年),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县大新区徐寨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

10、安微籍开国上将55年授衔有几名

安徽籍开国上将1955年授衔有二名:洪学智、李克农。
洪学智:1913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入党。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出生,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926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