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概括
1、⒈概括《孔雀东南飞》小序内容,不超过30个字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以及().
1:汉末,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回娘家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这件事,也在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诗原因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府人物:焦仲卿、刘兰芝事件: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作诗原因: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补充: 第二问,自己断一下, 回车键 没起作用~~~~
2、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梗概
古诗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3、三国演义四十四回概括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但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将周瑜从柴桑取回商议对策。
周瑜回来后,鲁肃带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说是来劝孙权降曹,诸葛亮便用计激他,借诗说出曹操想要江东的大小乔,只要给了曹操,曹操就退兵,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后大怒,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
次日周瑜见孙权,说明不能降曹,说出胜曹的把握,孙权听后决定抗曹,斩桌角,说再有言降曹者,犹如此桌,拜周瑜为都督,准备抗曹。
该回主要角色简介:
1、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4、历史故事简要概括100字?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1.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一定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如果)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
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前往的。
2.陆贽论人才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好坏,谁能避免被讥笑?
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不能肯定。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3.甘戊出使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
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4.仁宗启用王安石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难以担当大任。”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
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儒家经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5.何充反驳王敦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5、简洁概括三国的人物
魏: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今山西省)人。曹操手下名将,武艺高强。原为杨奉部将,时值汉献帝被李�、郭汜劫持,保驾立功。后归附曹操,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曹仁守樊城时,徐晃前往救援,不因与关羽有私人友谊而废公事,仍举斧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回合。孟达于新城谋反时,司马懿调徐晃急行军赶往新城,诛杀孟达,反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魏文帝曹丕(187-226),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篡位废汉曹魏尊。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蜀: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吴: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字伯符,孙坚的大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公元一九四年率领一支人马去江南,铲平当地地方军队,成为江南最大的豪强。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年纪只有26岁。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吕蒙,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程普,吴国大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早年曾随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军。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周瑜为右都督,他为左都督。周瑜死后,代领南郡太守,拜荡寇将军。
其他:
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徐庶的其中一位好朋友就是司马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卓年幼时已勇武非常。汉桓帝末年,卓官拜羽林郎。当黄巾起义时,朝廷任命卓为中郎将,以平民变。但兵败,被革职。后因西凉韩遂起兵,朝廷再命卓为将讨之。
吕布,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兄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华佗,一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神医”。《后汉书》、《三国志》都载入了《方技传》,反映了统治阶级对科技的轻视。华佗不慕爵禄,潜心研究学习医药,所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公元2世纪的医学水平。
如果感觉可以,请加分。
6、庐江在哪?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属巢湖市管辖,是巢湖的一个县-----我老家就是庐江,丁汝昌、周瑜就是庐江人
【县情概览】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属巢湖市管辖,距省会合肥市南70千米,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位居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是对外开放县。
庐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全县耕地104.8万亩,年产粮食50万吨以上,油料4.8万吨左右,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粮油生产百强县。林业面积52 万亩,茶园、果园面积4万亩,年产干茶320吨;水产养殖面积15.8万亩,水产品产量3.8万吨;生猪饲养量为4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只,为全省重点产茶县、水产基地县和商品猪准基地县。
庐江农业是以稻米粮食生产为主,林 、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全县105万农业人口耕地99万亩。境内有山 、有圩、有畈、以丘陵为主。 庐江是“六五”期间国家首批投资建设的商品粮基地县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60万吨,商品 量25万吨,其中优质米占40%以上;油料总产近5万吨,1993年粮,油生产双双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各 具特色的名优农产品闻名于世,杨柳乡年产鲜荸荠3万吨,被誉为全国最大的“荸荠之乡”;“白云春毫”、“潜川雪峰”等部优名茶享誉省内外;蔬菜加工初具规模,“三叶”牌系列精制小菜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县生猪,家禽饲养量 分别为51.5万头和1846万只,尤其是近年白鹅生产发展迅速,已形成区域特色。 县、乡、村、组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其中高级农艺师27人,农艺师77人。“九五”以来,全县共引进推广新型实用的农业科技成 果130多项,共有11项推广成果受到省部级以上的表彰奖励。杂交稻累计制种3万亩,种子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1993年在全国率先示范应用农业专家系统,改善了农技推广条件,提高了农技推广效果。
庐江县具有丰富的水面资源,自然条件优越,养鱼历史悠久,自古盛产甲鱼、河蟹、青虾、鳜鱼等名贵水产品。改革开放后,渔业生产日新月异,全县养殖面积达17万亩,年产水产品产量近4万吨,位居全省第十位。 养殖品种除“四大家鱼”外,还发展了河蟹、青虾、甲鱼、鳜鱼、牛蛙、珍珠、乌鳢、罗非鱼、革胡鲶等十多个名优品种养殖,其中河蟹养殖为一枝独秀,养殖面积超过七万亩,平均产量超过双千吨,“庐江毛蟹”以其体大、色优、味美、品正而闻名遐迩,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获省名优产品称号,“稻田养蟹技术推广”也获得省星火三等奖。 全县渔业科技发展迅速,渔业科普单位14个,水产业专干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33名,其中副高职称一名,中级职称三名。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推广和发展了80:20池塘高产养殖、网箱养殖、围网养殖、稻田生态养殖、工厂养殖和立体综合养殖,促使渔业步入高产高效,水产品产量和效益逐年呈翻番增长。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狠抓渔业基地建设,加大水产开发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内引、外联,引进大户50多户,引资达8000万元新上水产项目60个,有力促进了全县渔业的发展。我县连续四年获得省渔业致富工程二等奖,杨柳、同大、白山、白湖四乡镇被省政府授予渔业科技示范乡镇。
庐江县有丰富的资源,自古有“鱼米之乡”和“地下聚宝盆”之称。年产粮食60万吨以上,油料4万吨 ,干茶1000吨,水产品产量3万吨,肉类总产量万吨。为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也是重要的水产品、畜禽生产基地。该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现已探明的有铁、硫、铜、矾、铅锌、紫砂、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等28种,其中:铁矿储量10亿多吨,硫铁矿储量3亿多吨,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明矾石储量3.5亿吨,为全国第二。
境内汤池温泉水温高、流量大、水质好;有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和周瑜墓、皖中奇石馆等人文景观。 荣获部优或省优产品的主要产品有:铝活塞、风机、硫酸、水泥、海神牌花雕酒、三叶精制菜、白云春毫名茶等。羽绒制品、蜂蜜制品、长毛绒玩具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庐江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9℃,年无霜期238天,平均降水量1157.6毫米。
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文翁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后世人缅怀文翁,蜀立专祠岁时祭祀;故里庐江城建乡贤祠(移建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孙维祺
生卒年不祥,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少聪颖,九岁能作文,其学自六经三传、庄子、屈原、司马迁、班固而下,莫不渔猎精华,以发抒其文藻,每落笔洒洒数千言,风驰电掣,不可捉搦而卒,未尝轶于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举人、辛未(1691)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和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宛嘉祥
生卒年不详,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本县东乡人。年少时家贫,在富人家当书童,曾受过侮辱,他气愤地说:“我是个大丈夫,怎么到了这样地步!”于是,回家闭门读书,苦攻七年,中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不久,提升为户部郎。一年后,任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思南府有个匪首,绰号称“瞒天大王”,聚众万余人,为害州邑十多年,官府未能除患。嘉祥莅任后,设法将匪首招来,说明道理,劝其归顺。接着,“瞒天大王”率领部下头目六人,归顺官府。朝廷嘉奖祥功绩,命其久任思南,继续收编安抚残匪。经过数年努力,嘉祥终于彻底清除匪患,四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民间感激嘉祥,立碑颂德,绘画肖像纪念。
宛嘉祥年迈后,辞官回家,杜门谢客。县内如有大事,县官即登门请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总纂《庐江县志》,著有诗文干卷。
伍乔
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第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王蕃
228—266,字允元,三国时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他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曾根据浑天说和长期的天象观察,精心制作浑天仪,以三分之长为一度,周长一丈零九寸六分,介于古浑仪和张衡制浑仪式之间,在“浑仪”上,周天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一四五度。“浑仪”可以标明天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何时昼长夜短,何时昼短夜长,何时昼夜相当,由此制订历法。他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我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39岁时,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吴主孙皓杀害。
编辑本段【历史变迁】
隋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二十三年 (735) 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县境仍沿旧域。明永乐间,庐南以青竹涧至古埂72户由桐城拨归庐江。清光绪帝《庐江县志》载:“致今日之庐江,自东至西,自南至北,境界仅存百余里,大非昔日舒县之境地宽广矣。”光绪帝县志称:正东四十里至青帘河迎水庵,正西四十里至界牌山,正南六十里至分水岭,正北四十里至新口渡,东绕至齐头嘴薛公庙抵巢湖,东南六十里至高奇岭,东北七十里至造(兆)河,西南五十里至界河 , 西北七十里至中吴桥为庐江县地。另据陈诗《庐江疆域考》:民国20年(1931),全县总面积为2524 平方千米。《安徽概览》称:民国33年(1944)庐江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千米。
民国36年(1947)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民国37年(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广大地带置湖西县。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除原湖西县关河乡划给无为县外,其余依旧属庐江县境。合肥县之戴冈、刘墩、北闸、施婆四乡划归庐江。巢县沐集乡之金城、苍头、孙河、涧湾4保,无为县黄姑乡之周杨、殷渡、圩滩、鲍庄、棋杆、牌坊、秋叶、埒埂和哟石乡的西城共9保,也划归庐江。
建国后,县境总面积 2352 平方千米。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东北沿巢湖中之鞋山、姥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12.4万亩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巢县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庐江、无为两县分水岭 ( 东无为、西庐江 ) 。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无为、枞阳三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鳌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枞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县交界,西以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过杭埠河北的潘湾、舒拐、郑圩等村以及三河东的二龙街,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
编辑本段【古代郡名】
一、基本介绍
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一百二十里。
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
三国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
晋置,治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
南朝宋置,北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
隋置,唐废,今安徽合肥市治。
南齐置,隋废,改舒县曰庐江,即今安徽庐江县治。
详见“庐江郡”条。
二、汉庐江郡
治所在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根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此时庐江郡领12个县,除境外黄山、黄梅县外,在今安徽境内设10个县,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治今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治今潜山县桐城镇)、湖陵邑(治今太湖县东)、松滋县(治今宿松柳溪乡,古名仙田)、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治今无为襄安镇(后王莽改为庐江亭)]、临湖县(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居巢县(治今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县为昆乡。
东汉复名舒县(仍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属扬州庐江郡(治舒县),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复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内10个县、侯国。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县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县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拔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治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县面积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邮政编码:231500,电话区号:0565,县人民政府驻地庐城镇塔山东路,下辖17镇。
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万山镇、金牛镇、石头镇、郭河镇、白山镇、同大镇、盛桥镇、龙桥镇、白湖镇、矾山镇、泥河镇、罗河镇、乐桥镇、柯坦镇。
庐城镇:辖4个街道管理区,1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个蔬菜队,1个林场。全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属副县级建制。
冶父山镇: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山场3.5万亩,辖有11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人口5.7万人,属副县级建制。。
7、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概括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孙策为了复兴江东霸业,带领父亲的旧部,会合周瑜等英雄好汉讨伐会稽刘繇。刘繇麾下小将太史慈和孙策大战,不分胜负。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被人称为“小霸王”,刘繇被孙策打败,太史慈也被活捉,投降了孙策。
东吴德王严白虎在江东无恶不作,孙策前往讨伐,诛杀严白虎之弟严舆,历经数战,严白虎不敌,和吴郡太守王朗合兵。孙策周瑜设计,将偷袭的严白虎王朗一举击溃,攻下了吴郡,严白虎也被杀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江东六郡全归小霸王孙策所有。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作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三国鼎立三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让现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国英雄的人物的特点。
8、孔雀东南飞主要内容?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1、《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首次出现于《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这首叙事诗共356句,1780个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2、《孔雀东南飞》的结构与大意
托物起兴:孔雀失偶(第1段)
事件起因:兰芝被遣(第2~6段)(被逼休妻)
过程发展:夫妻誓别(第7~12段)(无奈别妻)
情节延续:兰芝抗婚(第13~21段)(贤妻再嫁)
长诗高潮:双双殉情(第22~31段)(夫妻殉情)
悲情结尾:告诫后人(第32段)
3、《孔雀东南飞》经典句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若生离别意,白骨无人收。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9、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皇权没落,群雄并起,割据城域,逐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凉挥军入主中原,凭借剽悍的西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十八路诸侯联合并起,讨伐董卓,因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而四散而去。后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麾下大将吕布,董卓死。
后来曹操精兵简政,开疆扩土,渐拥江北之地。刘备四处奔波,先后投靠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诸人,未有大的作为,但仁义贤德之名四海皆知。后来在南阳得伏龙诸葛亮为谋士,徐徐占领荆、益二州,又打下巴、蜀。如此,与曹操,孙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