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楚庄王墓
1、安徽长丰县庄墓墓主是谁
墓主应该是楚庄王。
庄墓镇历史悠久,史属寿县,据史书《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二字由此得名。
2、庄墓镇的地名由来
庄墓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今寿县)。据光绪十六年《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因此得名。”
楚庄墓位于庄墓桥西北一里许在古阎涧水北岸高坡上。三国时魏吴交兵,庄墓为曹魏屯兵屯粮要地。清末,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部赴寿州,路过庄墓桥,在桥北孙岗一带安营扎寨。古庄墓河每日过往的船只达百艘以上,阎涧河白帆点点,庄墓桥码头船楫如林,由于水陆两便,庄墓桥镇在元、明时期兴起,清代发展,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
3、庄墓属于安徽哪个界
合肥市长丰抄县庄墓镇,庄墓袭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今寿县)。据光绪十六年《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因此得名。” 今日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 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庄墓镇区位优势明显。庄墓镇位于合肥、淮南两个大城市之间,206国道、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去合肥50公里,北至淮南30公里,距淮南政务新区15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可直达合肥、南京、上海及淮南、阜阳、徐州等大中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非常便利,可称得上是“交通走廊”。
4、长丰县庄墓镇有什么历史的地方
古称庄墓桥镇,在元、明时期兴起,史属寿州(寿县)。据《寿州志》记云:“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桥镇因此得名”。1949年属寿县,设庄墓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划归长丰县,1983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街道、杨湾、李庄、枣林、藤桥、庄墓、刘浅、金桥、徐岗、张圩、余庄、侯集、张湾13个村委会和庄北居委会。
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有一所卫生院,7所中小学,集镇餐饮业发达,个私经济繁荣。庄墓集市又是长丰县农副产品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农闲时节,常常出现“万人赶集,随行就市”的壮观景象。农贸市场、木材市场、沙石市场,商贾云集。街面上商店林立,背街遍布粮行、油行、农具行、山货行、木头行、竹行、牛 行、猪行、鱼行、鸡鸭鹅行,一片繁华景象。这里还盛产土特产,对河 沿的鱼虾,西河滩的萝卜,枣林村的大枣,梨园村的黄梨,张湾的柳编,早已驰名南北。庄墓小磨麻油(庄王牌),“祖传工艺天下第一家,独特风味油香冠江淮”。庄墓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集镇整体实现了“三化",绿化、硬化、亮化。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区位优势明显。
庄墓镇位于合肥、淮南两个大城市之间,206国道、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去合肥50公里,北至淮南30公里,距淮南政务新区15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可直达合肥、南京、上海及淮南、阜阳、徐州等大中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非常便利,可称得上是“交通走廊”。
自然资源丰富。
庄墓镇市场繁荣,餐饮业、棉花加工业发达,拥有个私企业80多家,是长丰县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农贸市场、木材市场、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众多。街面上商店林立,这里土特产异常丰富,瓦埠湖的银鱼、瓦虾、毛刀鱼号称“瓦埠湖三秀”,享誉全国。庄墓小磨麻油“祖传工艺天下第一家,独特风味香冠江淮。”庄墓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基础设施完善。
镇内建有供水8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11万伏变电所一座,水、电供应充足、安全可靠。建有10000门程控电话端局一个,通讯及网络设施完善。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庄墓职业中学座落于此,有中小学、幼儿园10所。镇中心卫生院设施齐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镇。
近年来,庄墓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个主题,以复兴庄墓、争创一流为工作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工业强镇、优农稳镇、商贸兴镇”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开放的庄墓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热情迎接各方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同谱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5、庄墓镇的历史沿革
古称庄墓桥镇,在元、明时期兴起,史属寿州(寿县)。据《寿州志》记云:“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桥镇因此得名”。1949年属寿县,设庄墓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划归长丰县,1983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街道、杨湾、李庄、枣林、藤桥、庄墓、刘浅、金桥、徐岗、张圩、余庄、侯集、张湾13个村委会和庄北居委会。
6、谁知道庄墓在哪里,庄墓有什么好玩的?
庄墓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今寿县)。据光绪十六年《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因此得名。” 今日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3万亩。其中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 庄墓镇区位优势明显。庄墓镇位于合肥、淮南两个大城市之间,206国道、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去合肥50公里,北至淮南30公里,距淮南政务新区15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可直达合肥、南京、上海及淮南、阜阳、徐州等大中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非常便利,可称得上是“交通走廊”。 庄墓镇自然资源丰富。庄墓镇市场繁荣,餐饮业、棉花加工业发达,拥有个私企业80多家,是长丰县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农贸市场、木材市场、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众多。街面上商店林立,这里土特产异常丰富,瓦埠湖的银鱼、瓦虾、毛刀鱼号称“瓦埠湖三秀”,享誉全国。庄墓小磨麻油“祖传工艺天下第一家,独特风味香冠江淮。”庄墓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庄墓镇基础设施完善。镇内建有供水8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11万伏变电所一座,水、电供应充足、安全可靠。建有10000门程控电话端局一个,通讯及网络设施完善。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庄墓职业中学座落于此,有中小学、幼儿园10所。镇中心卫生院设施齐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镇。 近年来,庄墓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这个主题,以复兴庄墓、争创一流为工作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工业强镇、优农稳镇、商贸兴镇”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开放的庄墓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热情迎接各方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同谱写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7、谁有庄墓圆子的做法教程呢?
知道庄墓圆子纯属偶然,在年前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开展的年夜饭品鉴活动中我品味并评鉴了合肥比较流行的挂面圆子,觉得味道还不错,也有历史传承。后来有位网友在评论中就:庄墓圆子比挂面圆子好吃一百倍!
这倒把我吓了一跳,哈哈。说来惭愧,在合肥待不少年了,当时还真没吃过庄墓圆子。甚至当时对长丰的具体情况也谈不上多了解。后来一次三两朋友小聚,在一家很偏僻的土菜馆,我没报多大希望问了老板有没有庄墓圆子,凑巧的是,他们家提供。品尝之下,真是名不虚传,软软糯糯,口味又不油腻,因为是蒸出来的,也不担心油炸的不健康。
查阅之下,方知这庄墓镇也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今寿县)。据光绪十六年《寿州志》记载:“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因此得名。” 如今的行政意义上的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北部,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耕地面积3万亩。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圆子作为一种菜肴,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做法众多,口味各异,但无一例外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就长丰而言,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烧饼圆子、绿豆圆子等,但最负盛名的当属庄墓圆子。圆子(丸子),有团圆之意,长丰民间有“无‘圆’不成席”之说。因而,庄墓圆子成了当地婚丧嫁娶的必备菜。
的确,在长丰,很多居民都会制作庄墓圆子。目前最有名的当属孟令球圆子。
后来在合肥的垒街,有吃到过一次庄墓圆子,请教过圆子的制作工序,还挺复杂。
和其他民间美食一样,庄墓圆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作方法也比较独特,它的馅是用薄薄的面饼碾碎成“馍馍须”后,再与主馅料及其他佐料一起混合组配而成,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得很好还真不容易。
8、庄墓楚庄王墓
位于纪山寺西北部的薛家大洼墓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目前楚墓中保存完好的墓葬之一。墓地在自然山岗上,经人工修筑而成,呈南北向。南端是两个高达 11米、坟脚直径不下百米,远望象小山的大冢,北端是 40个排列井然、大小相当,呈南北向四列分布的陪葬小冢。墓地由矩形台、祭坛、冢区和五级台阶构成,极为壮观,是至今楚墓中唯一独特的墓群。墓地树木茂盛,青翠欲滴,松涛阵阵,鸟鸣声声,野花簇簇,芳草萋萋,人入其中,恍若仙境。据《荆州府志》、《江陵县志》记载和现代考古论证,此乃楚庄王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