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县一市 » 合肥西平门遗址

合肥西平门遗址

发布时间: 2022-09-28 18:22:45

1、合肥古名

大东门附近古代叫威武门

1,水西门紧邻今亳州路桥
2,拱辰门在今阜阳路桥附近
3,威武门靠近今大东门
4,时雍门在今寿春路桥附近
5,南薰门就是今大钟楼附近
6,德胜门是今安徽日报社旁
7,西平门在今团省委旁

2、合肥天王巷属于哪个街道

天王巷属于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
天王巷南起长江中路,北起环城公园路,长约150米,宽30米,在2005年以前,这条路上存在着较多的乱搭乱建的违法建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现象较严重。后来经过数次整治,算是有了今天的清静。
西平门社区地处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办事处北部,东临金寨北路,西抵环城路,南至长江中路,北接淮河西路,占地面积0.53平方公里,社区内有主干巷道4条(天王巷、大众巷、金巷、井梧巷),农贸市场1个,居民楼126栋,居民总户数4931户,总人口13836人,辖区内大小企事业单位30余家,学校1家,幼儿园2家,证劵公司2家,银行5家,文明家庭3200多户,文明楼院39个。

3、说说大家心目中中国历史上最神秘和最厉害的墓穴

其他的我不太清楚,我就说说我们村里的"赵王陵"吧!
赵王陵,顾名思义,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帝王的陵墓.墓群大致分布在河北邯郸市黄粱梦以西10公里的丘陵地带.蜿蜒逶迤数十里,五座大墓多高踞在土山顶上.据<<大清一统志>>载,惠文、孝成、悼襄三王葬于邯郸县境内的三座陵台上。小墓多不可数,村西的砖厂掘土每年都要掘出许多古墓.因陵台之故,附近几个村庄也名为三陵村,如姜三陵,陈三陵等(我们村就是陈三陵).所以村里收藏的文物不少.
98年村西北的赵王陵2号墓被盗.村民及时发现,拨打110后警察将正在盗墓的盗犯抓获.据说,盗犯用雷管炸成地洞,底下盗,地面上负责放风和输氧.
几年后被盗文物从海外追回.赵王金牌饰和玉衣片等
200多件珍贵文物“完璧归赵”。
现在赵王陵已被小规模的发掘.
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一下图片看看.

4、合肥为什么没古城墙

合肥古城墙始建于隋,至明朝形成沿今环城公园而筑的格局。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合肥就有了城池,随之有了“合肥县”这一行政区域。合肥的城池,汉和三国以前在如今城区的西北方,因此涵盖逍遥津,教弩台,三孝口,四牌楼这些地名的整个老城区那时都在城外。唐时的合肥新城就是现在的老城,但偏南,面积大约只有如今老城区的三分之一。到宋朝城池扩展基本定型,格局维持到解放初将近1000年里,没有大的变动。在民国建元前的1200多年间,合肥也一直是庐州府的府治所在地。
合肥最早的城墙历史可以上溯到东汉初年,合肥侯鉴镡在今天的合肥西北面建起了一座古城墙,史称“汉城”,后衰败成为空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在合肥侯国的古城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汉城。三国时期,为抵御吴王孙权的进攻,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满宠在“汉城”西边另筑一座“新城”,先后两次成功地阻止了吴王孙权以及东吴大都督诸葛恪的重兵围攻。唐贞观年间,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以今天的四牌楼为中心的周边地方筑起了合肥的第三座城墙,几经兴替,至宋时,基本奠定了以现在的环城公园为范围的老城区。起初城墙只是用土坯堆垒起来,明朝初年,虢国公俞通海监修合肥城墙,开始在土墙两边砌砖,形成了后来“内层土,外层砖”的城墙结构。弘治年间,庐州知府马金修将老城墙改建成周长26公里的坚固墙体,并疏浚加宽了原有的护城河。此后,合肥老城墙经过不断修葺,城楼屡有加高,橹垛多次加固,但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解放初期。 历史上曾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语。把庐州和重庆并列,一是说两地的战略地位皆重要,一是说两地皆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例如东吴孙权重兵围城,屡攻无果;南宋时金兵长驱直入,打合肥或不克而退.或反被赶走;北伐时国民革命军马祥斌师驻守合肥,奉系军阀张宗昌攻城40余天,甚至动用雇佣军白俄哥萨克骑兵参战,终以败北而告终。马祥斌后来被奉系军阀暗害于山东,合肥民众把他的牌位和同期守城的冯玉祥部北伐先遣司令王金韬的牌位供奉在新修的四牌楼上,纪念这两位使合肥免遭屠城的将军。
编辑本段现状
合肥的城墙周长约17华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环城公园路的走向相当。其中,护城墙的东边开有威武门即今大东门,在淮河路桥西,时雍门即今小东门,在长江中路东口;南边开有南薰门即今南门,在建设厅与银河大厦之间,德胜门今仍用其名,在省教育厅与安徽日报社之间;西边开有西平门即今大西门,在省团校与琥珀潭之间,水西门今仍用其名,在省财政厅以西;北边开有拱辰门即今北门,在省政协以北。 1949年解放时,合肥的城墙基本完好,平均高度约8米,内外墙砖石结构,底座厚约1.3米,中间填土垫高,便于燎望和战守。清人徐子苓在《庐州战守记》中谓:“庐州城周二十六里,为堞四千五百七十有奇,总七门。”这可能含有部分地段和城门附近的双道城墙的长度,实际上合肥老城的城墙周长约17华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环城公园路的走向相当。其中,护城墙的东边开有威武门即今大东门在淮河路桥西,时雍门即今小东门在长江中路东口;那边开有南薰门即今南门在省建设厅以东,德胜门今仍其名在省教育厅与安徽日报社之间;西边开有西平门即今大西门在团省委以北,水西门今仍其名在省财政厅以西;北边开有拱辰门即今北门在省政协以北。历史上,合肥古城墙原本共有八个城门,除了大家熟悉的“威武门”、“时雍门”、“南熏门”、“德胜门”、“西平门”、“水西门”、“拱辰门”七座城门以外,还有一座“金斗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围攻合肥,因为城墙既高大且坚固,久攻不下。后来他们将地道挖到了金斗门(今亳州路桥附近)下,用炸药炸毁了这座城门。后人用泥土把那段城门封堵了起来,自此合肥古城墙的“八门”只剩下“七门”了。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大兴拆城墙之风,合肥城墙也被拆除,改建环城马路。据悉,现在的环城马路下三四米,即为古城墙墙基。近年,全国城市复建古城墙蔚然成风,武昌、开封、大同、济南、夔州、丽水、歙县、池州等地纷纷恢复古城墙,以合肥的条件,虽不具备大规模复建古城墙的基础,也无必要,但恢复部分城墙,再现历史风貌,增添城市景观,不失为明智之举。 目前,合肥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复古城墙一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凝结着合肥厚重历史的古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5、安徽省会合肥它的历史?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著称。

三国旧地
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作为三国故地,合肥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魏将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至今流传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等动人传说。
关联景点:逍遥津公园、明教寺、三国遗址公园

包拯故里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乡。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东县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进士,拟任建昌知县(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远游”,辞官不授,在家奉养双亲。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公登上仁途,离家出任扬州天长知县。公元1062年,病逝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
包公祠位于包公读书处---香花墩上,四面环水,始建于1066年,是国内外包公祠、包公庙的鼻祖。包公墓内敛藏着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清风阁选用各种精美雕刻描绘了包公一生中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关联景点:包公园、包公祠、清风阁、包公墓园

淮军摇篮
合肥是淮军的发祥地,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等9人中有7位是合肥人,2位是合肥周边庐江人。淮军由李鸿章创立于19世纪60年代,将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皇家御林军发展成现代国防军,从咸丰到光绪年间,历经半个世纪的兴衰,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联景点: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刘铭传故居

此外,合肥与北京、上海、西安并称为中国“四大科技之城”。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出生在合肥肥西四古巷。1971年至今,他曾先后十余次回到家乡探亲讲学。合肥科技馆现设有杨振宁陈列馆,杨振宁亲自提供了部分藏品。三河古镇南街四古巷内也修复开放了杨振宁旧居。
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6、庐州古城的古城七门

古代城市防御一靠宽阔的护城河,二靠高大的城墙。庐州古城七门环卫,扼守要冲。
◆拱辰门
古城合肥北面只有一门,名为拱辰门,取于《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且此门正对北方。拱辰门旧址位于现拱辰街与环城马路交口处。
◆威武门 ◆时雍门
合肥东面有两门:左曰威武门,右曰时雍门。威武门位于今环城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处,取名威武门,是因为合肥城池西南部高,东边最低洼,且沿水路可直抵城门下,因此,一般欲攻合肥城,敌方必会首选此门。取名威武门,一是好听吉利,二有振我军威、威慑敌军之意。时雍门在威武门南侧不远处,寓意“时序雍和,四季平安”,祈求平安和顺。
◆南薰门 ◆德胜门
城南两门:左曰南薰门,右曰德胜门。南薰门取自帝舜《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德胜门意指“得胜”之意。历来官员上任,军队回城也都从此门入。
◆西平门 ◆水西门
城西两门:左曰西平门,位于今大西门,取西方太平之意。古时合肥西边盗匪频繁,西平门坚固雄伟,一次次保得城内百姓平安,明太祖朱元璋入城时,正式将“西平门”的牌匾挂上城门。有诗赞曰:“铁打庐州城,雄关西平门。”右曰水西门,位于今亳州路桥附近,因位于合肥古城内金斗河之西而得名。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的合肥城郭图上可以看到,金斗河当时为自西而东贯穿合肥的主干河流,为东西二门间的水陆通道。

7、两个胖子结婚,打一中国地名,为什么是“合肥”?怎么解?

“合肥”原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本月初,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组织众多历史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主编的《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一书出版发行。课题组四年磨一剑,绘制安徽城镇“成长记”。本报今日独家披露其中的精彩篇章,“合肥”地名的真正由来?除了四牌楼、逍遥津,合肥原来还有驸马庄、筝笛浦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古迹。

合肥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哪里?

合肥作为一个地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文中写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至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

课题组专家解释说,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现象,因此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而“南北潮”指的是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而淮河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

如果将司马迁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文,专家指出,意思是“合肥南北有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是皮革鲍木的聚集地。”

合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合肥,合肥,难道真是“两个大胖子在一起”的省会?课题组专家考据说,“合肥”这个地名的含义,《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肥”,如果顺着意思理解,肥水(东淝河)与施水(南淝河)同出于良余山,也就是今天的将军岭。而南北向流入长江、淮河,两水是“归异出同”之水,故而谓之“肥”。

同样的,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肥水”条有“夏水保障,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样的原文。

由此不难揣测,两者的意思差不多,专家认为,合肥的本意是异流的两河共同发源的地方。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理位置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位因具有两条入海水道而得名。

最早的城镇遗址可上溯先秦

专家们查阅新编的《安徽省志文物志》发现,到20世纪90年代,全省已发现古城遗址200多处,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合肥市域内先后发现几处先秦文化遗址和古城遗址,对揭示千年古城的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合肥地区发现的城镇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分别是大城头遗址,位于肥东阚集乡大程村;大陈墩遗址,位于肥东县龙城乡仓陈村北;陈寺贝遗址,位于长丰县城西11千米的曹庵乡西庙岗村瓦埠湖畔;吴大墩遗址,肥东县吴乡墩吴村内。除了以上这四处,合肥庐阳区大杨镇的烟大古墩遗址、肥西县馆驿公社周坝大队的大墩孜遗址也都是合肥地区及周边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发达文化的见证。

清朝合肥城一共有7座城门

专家指出,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城有7门,沿城门分布主要的街道一共有8条,街道两侧各有小巷若干,连接居民小区。那么合肥嘉庆年间究竟有哪些城门和大街呢?专家们也一并晒了出来。

威武门内东门大街,西为明教寺,北首又西为十字街,又西为县桥大街。东北大街街北为飞骑桥巷、蝴蝶巷、白鹤巷、七星街、杜家巷、五圣巷楼。明教寺街南为九狮桥。

除此之外,还有时雍门(小东门大街)、拱辰门(北门大街)、南熏门(南门大街)、城中县桥大街、德胜门(德胜门大街)、西平门(西门大街)。

成祖咸宁公主是咱合肥媳妇

课题组专家表示,合肥的古迹多多,可以细分为故城址、桥楼台阁、馆宅、山房、书堂、浦、津、池、井等。

合肥的古桥楼台阁,不仅有熟知的四牌楼、稻香楼、飞骑桥、镇淮楼、教弩台、赤阑桥外,还有镇西楼、魁楼、文昌阁、子胥台、义门台、节妇台、仙阁、砥柱楼、秘奉阁、思惠楼等。

而合肥古馆宅除了包孝肃公古宅,还有同食馆、马忠肃工故宅、余忠宣公故宅、青阳山房、环翠山房、驸马庄。有意思的是这处驸马庄在城东四十里撮城镇,明宋忠顺公读书的地方。这位驸马娶了成祖咸宁公主为妻。

逍遥津之外,合肥还有藏舟浦、筝笛浦、金沙滩等古迹。

看了这些古迹名儿,是不是顿时备觉合肥文艺范儿,古已有之。

相关新闻

合肥长成记

●合肥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淮夷族繁衍生息,周边建立起巢、舒、六诸方国。

●春秋时期,域内建有庐子国,居处也由聚落逐渐向城镇演变。

●秦代开始设置郡县,合肥属于九江郡。

●到了汉代,合肥已是江淮地区皮革、水产、竹木等物资的集散地了。但由于地处南北要冲,历史上备受战乱的摧残和制约,城址多次迁移,先后出现过汉城、三国新城、唐城、宋城。

●明清时期沿用宋代城址,并屡加修缮,而规模都不大,合肥历史上多作为府州衙署的驻地。

声音

课题组呼吁培育城市个性与品牌

课题组专家表示,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史、区域城市史研究的专著、论文汗牛充栋。但其中很难见到安徽城市的踪影。其实安徽地区是中国城市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处北方文明与南方文明交汇处的独特区位使得安徽地区在中国城市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安徽地区是中国城市多元化的典型缩影。

课题组同时指出,安徽的城市目前规模都不大,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建设新城的需求。但是绝不能把高速路、摩天楼、汽车等同于现代化城市,过于追求“时尚”,以新、奇、怪的建筑填充新城,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淹没了城市的个性。

“其实安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经过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洗礼,积淀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他们独特的建筑,缤纷的艺术,原汁原味的风土民情等等,构成了这些城市独特的风景线。”课题组呼吁,要加大保护城市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城市克隆,着立培育城市个性与品牌。

据了解,该书以安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花费了专家们四年的时间和心血凝聚而成。《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共分为上下两卷,共140万字。该书主编郭万清表示,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把城市的历史基因弄清楚,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未来。

8、合肥长江路简介

 长江路位于合肥老城区商业街道中心。东起长江路桥,西抵环城西路,全程长度为2990米,是东西走向主干道。

北京的王府井驰名中外,上海的南京路异常繁华。在合肥,同样也有一条让安徽人骄傲的道路——素有“安徽第一路”之称的长江路。

长江路是合肥的一条商业主动脉,与王府井、南京路在北京、上海的地位相当。对于合肥,长江路不仅承担着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而且兼备着商业、生活、行政办公、文教等重要功能。

特别是交通的无可替代性以及经过历史沉淀而无法复制的商业氛围,使置身于合肥市目前的大建设、大发展之背景下的长江路,改造升级已迫在眉睫。

●最初长江路仅5米宽

据清嘉庆八年《合肥县志》记载,时雍门(即今天的小东门)内有小东门大街、向西依次有奎星楼、范巷口、前大街(即西门大街)。近代的《合肥城区一览图》,自小东门街至西平门(今大西门)内有小东门街(今小东门至九狮桥街)、前大街(今宿州路至今金寨路)、西门大街(今金寨路至环城西路)。以上3条大街道路狭窄、弯曲,为条石路面,可通汽车。其中,除了前大街宽6-7米,其余街道宽度都是5米。

●1955年正式命名长江路

1950年,由当时的合肥市政府建设科组织施工,翻修了金寨路北段至大西门路段,铺筑的碎石路面宽度为5米。

1952年,改建了宿州路南段至含山路中段,总长度为372。5米,铺筑的碎石路面宽度为5米。

1953年,翻修长江路桥至九狮街路段,并将部分弯道取直,铺筑了碎石路面,共投资887。35万元(旧版人民币)。

1954年7月,由市政府建设局组织施工,分别扩建了前大街、小东门街、西门大街3条主线路,同年底竣工。扩建后的道路宽度为2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5米。道路两旁人行道宽度各为5米。并且首次铺设了地下排水管道,设置了交警指挥中心岛和交通岗亭。扩建工程总投资48。6万元人民币。

1955年,长江路正式定名。

●多次扩建路宽达25米

1956年3月1日至8月16日,市政工程公司筹备处组织施工,修整长江路路面,浇铺二层细粒式沥青路面,工程总投资11。49万元。

1961-1963年,相继拆除了长江路上位于金寨路口、宿州路口、徽州路口的中心岛,并对路面做了新法沥青表面处理。

1985年,市政管理处组织施工,将长江路加铺9米宽、5厘米厚的黑色碎石,工程总投资14万元。同年末,长江路总长度为2990米,路宽25米。

9、合肥有哪些墩?

合肥这些“墩”儿,个个不寻常
行走在合肥的原野上,时常会遇见一个个隆起在田间的硕大土墩。土墩上,或长满草木,或建起民居,或成为田地……这些貌似寻常的土墩,你可不要漠视。当你走近探寻,你就会发现,它们竟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五里墩:昔古烽火墩 今五里飞虹
如今提起合肥的五里墩,市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便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五里墩立交桥,人们美称其为合肥的“五里飞虹”。尤其是在灯火辉煌的晚上,立交桥上灯光绚丽,仿佛彩虹贯穿,气吞山河之势,震撼心间。“五里飞虹”的雄姿如同一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展示出合肥的千年历史画卷。
被誉为“五里飞虹”的五里墩立交桥
而鲜为人知的是,五里墩是因距离合肥西平门五华里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战略重地和交通要道。
据说,合肥原本有两个“五里墩”,而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合肥城区不断地扩大,墩台的位置早已成为喧闹的市中心。现如今,南北五里墩虽然都已经被拆除,但地名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老合肥的大西门一直往西,因为是合肥城区通向大蜀山的路,所以叫作蜀山路,算是合肥往西的唯一一条道路。
1980年左右,蜀山路上只有进出城的行人,那时候的五里墩,向北的道路还不太畅通。当年的蜀山路还是很荒凉的,真正繁华起来是上世纪90年代,以五里墩立交桥的建设为节点。
五里墩立交桥始建于1995年6月,历时半年,完成主体工程,次年5月全线通车。是一座四层互通式立交桥,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为4.2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其中最高层的匝道距离地面有21米,大大缓解了西城区通向东西南北的交通压力。
它的原设计单位是上海城建设计院,原主要施工单位是中铁四局四公司。1995年8月,五里墩立交桥建设者中铁四局工人在合肥市首座立交桥工地,冒着高温,人拉肩扛使钢筋笼就位,火热的施工场景至今仍留在很多老合肥人的记忆中。
五里墩立交桥的建设,让三里庵焕发了生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五里墩立交桥,被合肥人骄傲地称为“五里飞虹”。从墩台变为立交桥,从军事设施变为交通要道,岁月匆匆,斗转星移,永恒不变的却是合肥人对五里墩的浓厚情感。如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五里墩立交桥,也成了合肥人的精神坐标。
白马墩:爱情永流传
肥西县山南镇的西南边,有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历史厚重的村庄,叫长庄。庄的河塘里种着很多荷花,庄内有春秋战国古墓,有几百年的大棠梨树,有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神庙,还有古时用来点火传信的烽火台。其中一座占地约一亩多的圆柱形土墩,叫做白马墩。在长庄人世代相传的故事里,白马墩名字的由来,缘于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故事。

热点内容
合肥瑶海区招投标中心 发布:2020-09-09 14:35:50 浏览:505
合肥长城宽带价格表 发布:2020-09-09 02:57:42 浏览:505
合肥小区名称 发布:2020-09-10 05:51:24 浏览:504
365房产合肥 发布:2020-09-09 22:32:45 浏览:504
成都大巴包车 发布:2020-09-09 21:03:12 浏览:504
合肥万达城摩天轮营业 发布:2020-09-10 08:43:47 浏览:503
上海合肥高铁 发布:2020-09-09 20:23:53 浏览:503
合肥立特科技 发布:2020-09-09 16:27:05 浏览: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发布:2020-09-09 03:48:06 浏览:503
杭州到合肥高铁时刻表查询 发布:2020-09-17 08:24:49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