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比亚迪
1、储能电池企业排名
储能电池企业排名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
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3,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鹏辉能源(深交所创业板A股,股票代码300438),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产聚合物锂离子、锂离子、镍氢等二次充电电池;锂铁、锂锰、锂亚、锌空等一次电池。是国内最早从事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4,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是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00000万,成立于2006年5月,公司总部座落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拥有合肥、经开、庐江、南京、青岛、唐山、南通、柳州等多个生产基地。
5,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历经21年快速发展,已成为高质量锂电池平台公司,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
储能电池介绍
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常见的储能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正在逐步开发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储能电池)。
排气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有能够补液和析出气体装置的蓄电池。阀控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各个电池是密封的,但都带有在内压超出一定值时允许气体溢出的阀的蓄电池。胶体储能用铅酸蓄电池-使用用胶体电解质的蓄电池。
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要好,即使温度比较低的地区也可以使用。容量一致性好,在蓄电池串联和并联使用中,保持一致性。充电接受能力好。在不稳定的充电环境中,有更强的充电接受能力。寿命长,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降低系统总体投资。
2、国轩高科“闯三关”
应收项目大增、行业竞争加剧、后备资金不宽裕正成为国轩高科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三道难关。
国轩高科(002074.SZ)主营动力锂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于2015年4月通过借壳东源电器完成上市。
受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推动,2012年起,国轩高科业绩增势迅猛。2012-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1.27%,净利润年均增长68.43%。
2018年,国轩高科遭遇业绩下滑,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1.27亿元,同比增长5.97%;实现净利润5.8亿元,同比减少30.75%。其中,2018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降至-7866万元,出现亏损。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告中,国轩高科表示,由于公司2016年四季度销售的部分商用车动力电池货款至2018年年年末尚未收回,导致年末2-3年的应收账款较三季度末增加4.78亿元,相应计提坏账准备增加1.43亿元,公司因新增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业绩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国轩高科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持续增加,公司应收项目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且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受此影响,2017年和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降至-9968万元和-15.59亿元。
同时,由于受行业产能扩张因素影响,近年来,国轩高科毛利率持续下降,存货占比攀升。
进入2019年,锂电池行业新一轮产能竞赛蓄势待发。面对纷纷抛出百亿级投资计划的竞争对手,如何回笼资金提高周转或许正成为决定国轩高科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应收账款大增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合计金额约为63.31亿元,同比增长43.98%,公司应收项目(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约占同期资产总额的30.75%。
从收入占比来看,2018年,国轩高科应收项目增幅明显。根据年报数据,2016年和2017年,国轩高科应收项目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约为57.08%和90.89%,2018年约为123.49%,较上年增加32.6个百分点。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公告中,国轩高科表示,2016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调整延长了对新能源整车厂商的补贴发放周期,受整车厂商付款延迟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2018年,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和鹏辉能源(300438.SZ)三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10.03%、41.33%和33.1%,与同行业对比,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与行业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就应收项目的增速而言,国轩高科与同行业公司基本相近,但从应收项目占比来看,国轩高科与同行业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2016-2018年,宁德时代的应收项目账面价值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约为53%、61.89%和53.92%,亿纬锂能应收项目占比分别为39.71%、51.07%和48.14%,鹏辉能源分别约为55.41%、64.42%和61.95%。
对比之下,2017-2018年,国轩高科的应收项目占比出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2018年,同行业公司应收项目占比实际上是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2018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08%、45.9%和22.41%,与公司同期应收项目的整体增速基本匹配。
2018年,国轩高科的营业收入增速为5.97%,但应收项目的增幅为43.98%,远高于同期的营收增速。
从赊销占比的角度来看,国轩高科对于客户的信用政策是相对宽松的。
在历年年报以及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公告中,国轩高科都没有披露应收账款欠款人的相关信息,公司近期唯一可查的应收客户信息来自配股说明书。
2017年11月发布的配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6月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分别为南京金龙、安凯客车(000868.SZ)、合肥正瑞储能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正瑞储能”)、江淮 汽车 (600418.SH)以及北汽新能源,期末余额分别约为4.72亿元、3.33亿元和2.6亿元、1.82亿元和1.81亿元。
2017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江淮 汽车 、中通客车(000957.SZ)、北汽新能源、正瑞储能以及Energport.Inc,国轩高科对上述五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46亿元、3.18亿元、2.39亿元、2.22亿元和1.25亿元。
抛开账龄不说,2017年上半年末,国轩高科对第一大客户江淮 汽车 的应收账款金额约占公司当期销售金额的28.17%;同期,位列应收账款前两名的南京金龙和安凯客车均未出现在国轩高科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国轩高科向正瑞储能销售产品2.22亿元,但期末公司对正瑞储能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约为2.6亿元。
扣除增值税影响因素后,2017年1-6月,国轩高科对正瑞储能的应收账款金额恰为2.22亿元,与销售收入几乎完全一致。
根据工商资料,正瑞储能成立于2017年5月,公司法定代表人名为李孝建。公开信息显示,李孝建曾供职于安徽汤池影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汤池影视”)。
汤池影视的实际控制人为李缜,其通过国轩集团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汤池影视66.8%的股权,而李缜恰为上市公司国轩高科的实际控制人。
在成立一个月内,正瑞储能向国轩高科抛出了2.2亿元的采购定单,并全部以应收账款方式挂账结算,国轩高科的信用政策宽松程度可见一斑。
正常情况下,公司的销售收入不会为负,国轩高科对正瑞储能销售金额减少的原因令人不解。
由此引发的疑惑在于,国轩高科现有的应收账款中是否还有类似情形?
根据年报,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余额约为55.47亿元,其中公司对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款账面余额为22.54亿元,非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32.93亿元。
同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28.99亿元,对非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为22.28亿元。
在扣除增值税因素影响后,2018年,国轩高科对非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占非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的比重约为126.33%。同期,公司对前五名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金额约占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的66.45%。
上述差异意味着,在假定公司前五名应收客户均为同期前五大客户的前提下,国轩高科对非前五大客户的应收政策明显更为宽松;如果公司对前五大应收客户的应收款并非全部源自前五大客户,则证明有更多的欠款是来自“小”客户。这些收入占比偏低、欠款比重偏高的小公司最终能否足额偿还欠款,应得到重视。
而从近年来的应收款账龄变化趋势看,国轩高科的回款情况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5年,国轩高科资产减值损失中的坏账损失为5614万元,约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04%;2018年,国轩高科资产减值损失中的坏账损失为2.24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1.78%,占同期营业收入的4.37%。同时,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公司1-2年、2-3年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增加了4.47亿元和4.39亿元,同比增长57.75%和404.6%。
此外,国轩高科应收票据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2016年起,国轩高科的应收票据金额开始大幅增长。根据年报,2016年,国轩高科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3.05亿元;2017年,公司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8.46亿元,同比增长177.38%。
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增至13.3亿元,同比增长57.21%。其中,公司银行承兑汇票由8.41亿元下降至5.83亿元,同比下滑30.68%;商业承兑汇票由493万元大幅增至7.48亿元,同比增长150倍!
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的安全程度显然略逊一筹。
产能扩张“阵痛”
受应收项目大幅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国轩高科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不佳。数据显示,2018年,国轩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9亿元,公司的造血功能下滑。
尽管如此,国轩高科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
根据现金流量表,2015-2018年,国轩高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5.58亿元、13.07亿元、13.57亿元和19.26亿元,合计51.48亿元。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约为47.04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285.57%。同期,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约为4.59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中的预付设备款及预付项目款分别为5.4亿元和1.21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国轩高科共有锂电池(组)产能1.4亿安时,公司当年销售1.31亿安时,产能利用率约为93.57%。
而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的锂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6GWh。
2019年6月,国轩高科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修订稿),公司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18.5亿元,分别用于15GWh国轩南京项目以及2GWh庐江国轩项目。上述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新增17GWh锂电池产能。
同时,按照公司远景规划,到2020年年底,国轩高科预计产能将达30GWh;到2022年,公司预计产能将达到50GWh。
2013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突破一万辆关口,新能源 汽车 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核心零部件,锂电池产业不可避免成为企业抢滩竞赛的“主战场”。
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GWh;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60GWh,年均增长91.86%。
与产能扩张速度相比,近年来,下游新能源 汽车 的需求增速始终偏低。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动力电池的总需求约为2.5GWh,产能利用率约为25%。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为56.89GWh,产能利用率不超过21.88%。
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轩高科的产能利用率不可避免地下滑。
根据公开信息,2015年至2017年,国轩高科的产能分别约为7.5亿安时、5.5GWh(3.5GWh磷酸铁锂和2GWh的三元电池)和10GWh(7GWh磷酸铁锂和3GWh三元电池),分别同比增长435.71%、120%(以1Wh=3安时比率换算)和81.82%。
同期,公司锂电池产量分别约为3.25亿安时、6.36亿安时和9.67亿安时。以1Wh=3安时比率换算,2015-2017年,国轩高科的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43.33%、38.55%和32.23%。
以销售量计,2015-2017年,国轩高科的电池销量分别约为3.12亿安时、6.19亿安时、7.5亿安时,分别约占同期产能的41.6%、37.52%、25%。
2018年,国轩高科共生产锂电池17.66亿安时,约占名义产能的36.79%,较上年提升了4.56个百分点;但同期,公司产销率却由2017年的77.56%下降至72.25%,下滑5.31个百分点。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8年,国轩高科的锂电池销量占产能比重约为26.58%,仅较2017年提升1.58个百分点。
除了产能利用率下滑以外,国轩高科的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也因竞争激烈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2014年,国轩高科电池组的平均销售价格约为7.58元/安时,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约为51.61%。到2017年,国轩高科电池组平均价格已下降至5.41元/安时,产品综合毛利率降至39.81%。
2018年,国轩高科电池组价格约为3.57元/安时,同比下降34.01%,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约为28.8%,同比减少11.01个百分点。
由于产能增速超过销售增速,国轩高科在产销率下降的同时,存货周转率也在逐年递减。
根据年报,2016-2018年,国轩高科的产销率分别约为97.33%、77.56%和72.25%,存货周转率分别约为4.51次/年、2.75次/年和1.92次/年。
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存货账面价值约为22.77亿元,同比增长50.35%,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4.41%。
或许是出于业绩考量,2018年,国轩高科首次将部分研发投入进行了资本化处理。
根据年报,2018年,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金额约为4.93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47.61%。其中,公司资本化金额约为1.46亿元,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9.57%。
此前,国轩高科未对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
资金加快周转难题
经过多年发展,近年来,锂电池的行业格局开始趋向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装机总量合计约为56.89GWh;其中,宁德时代以23.43GWh位居榜首,占比41.19%;比亚迪装机量约为11.43GWh,占比20.1%,位列第二;国轩高科装机量约为3.07GWh,占比5.38%,位列第三。
根据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约为30.03GWh。其中,宁德时代以13.86GWh的装机量继续蝉联第一,公司装机量约占当期总装机量的46.15%;同期,比亚迪装机量约为7.37GWh,占比24.54%。
2019年1-6月,国轩高科装机量约为1.77GWh,约占装机总量的5.89%,依然保持行业第三。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2月,远景AESC智能电池项目在江阴市开工,计划总投资金额约为220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规划产能合计20GWh。3月,万向集团宣布公司计划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80GWh锂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685.7亿元。5月,中化集团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投资超100亿元建设年产20GWh的锂电池生产线。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2月份宣布公司重庆电池生产基地及“云巴”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投资金额约为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动力电池20GWh能力。6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扩大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
与很多寡头格局的行业类似,位列第三的公司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公司既要努力突破前方“障碍”,又要提防被“后来者”居上。
与同行业公司动辄百亿元的投资规划相比,国轩高科要逊色不少。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货币资金约为30.92亿元,而有息负债合计约为43.84亿元,同比增长99.27%;其中,公司短期借款金额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162.66%。
根据资产负债表,截至2018年年末,国轩高科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8.47%,虽然尚有提升空间,但可供腾挪的余地并不算宽裕。
追根溯源,问题产生原因恰恰在于国轩高科账面上巨额的应收项目和存货占用了过多资金,而如何提高资金回笼速度,或许是国轩高科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补贴退坡”机遇
自成立以来,国轩高科一直将磷酸铁锂作为主打产品。因安全性高、循环次数多、稳定性强、价格便宜等特点,磷酸铁锂产品在商用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相对广泛;与之相比,三元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成本高、价格高等特点,主要应用在高端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量分别约为79.2万辆和78.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65.5%和68.4%。
2018年,国内纯电动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和19.6万辆,产销量仅分别同比增长了3%和6.3%。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8年,国轩高科商用车动力电池销售额约为11.65亿元,较2017年减少10.49亿元,同比下滑47.38%。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间,国轩高科曾累计披露6份重大生产经营合同签订公告。其中,2016年,公司分别与中通客车和南京金龙签订电池采购合同,约定公司分别向中通客车及南京金龙销售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合同金额合计20.95亿元。
2017年,国轩高科分别与中通客车、北汽新能源、南京金龙以及江苏建康 汽车 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约定向上述四家公司分别供应13.29亿元、18.75亿元、14.92亿元以及1.84亿元锂电池系统,合计金额约为48.79亿元。
2018年2月,国轩高科与大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运 汽车 ”)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大运 汽车 向国轩高科采购7.5亿元纯电动 汽车 电池系统。此后,国轩高科没有再以公告形式披露与商用车电池相关的重大经营采购合同。
一个比较特殊的变化在于,5月份以来,国轩高科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约为30.03GWh,同比增长30.03%。其中,国轩高科6月份单月装机量约为0.8GWh,占比6.35%。此前的4月和5月,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约为0.28GWh和0.51GWh,分别占当期总装机量的5.2%和9.04%,即2019年5月,国轩高科的装机量环比增加3.84个百分点。
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1-6月,国轩高科累计装机1.77GWh,同比增长61.07%。
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解读》。根据公告,自3月26日至6月25日,津贴政策标准实施过渡期;6月25日后,原续航250公里以下的两档车型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250公里至300公里及300公里至400公里合并,补贴金额均为1.8万元,分别退坡47%和60%;400公里以上补贴金额由5万元降至2.5万元。
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国轩高科曾表示,由于此前国家补贴政策基于能量密度指标,三元产品在能量密度上的优势使得产品获得补贴较多,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高成本的劣势,市场增量由商用车转向乘用车,导致近年来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上增长较快。
伴随退坡政策的实施,磷酸铁锂的低成本优势或许能成为照进国轩高科业绩“寒冬”的一缕阳光?
3、锂电池最好公司有哪些
锂电池要说做的好的,宁德时代在国内占有率最高,汽车上用的,民用的主要是以便宜的为主,价格相对适中,要说那一个好,要看按什么分类了,做容量的电池陪率型的电池,聚合物的电池,都不一样的
4、安徽巢湖的名人
安徽巢湖的名人有范增、周瑜、丁汝昌、戴安澜、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林散之、许海峰等等。
一、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三、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四、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五、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
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5、降本“神器”高镍电池引发“抢镍”大战
高镍中的“战斗机”,超高镍电池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除了LG外,浦项化学于去年宣布其 NCMA 正极材料将镍含量增加到 80%以上,采用独立研发的铝掺杂工艺,很快将进入商业化。在国内方面,蜂巢能源在行业内率先成功研发 NCMA 四元正极材料,预计2021年正式量产。此外,国内龙头材料厂商格林美、中伟股份等也在 NCMA 方面深入布局。
虽然NCMA电池镍含量已经高达90%,但是电池企业对高镍的追求可远不止于此。动力电池“三巨头”之二的宁德时代和松下已经在研发更低钴高镍,甚至无钴的“无稀有金属电池”,而特斯拉在之前的电池日上也发布了自己的“100%镍电池”。
不过,就目前来看,已经商业化的高镍电池主要是NCA和NCM811。目前特斯拉很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松下NCA和LG新能源的NCM811电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称,811电池目前已经占该公司动力电池总出货量的20%以上。今年4月,国产福特Mustang Mach-E正式上市,采用了比亚迪的NCM811电池。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2021年国内外上市重磅新车中三元高镍占比较高,包括特斯拉Model Y/Cybertrunk、大众ID.4/ID.6、日产Ariya等热门车型,有望带动高镍在三元材料中的渗透率进一步上升。业内预计,到2025年高镍三元材料的渗透率将会达到60%-70%以上。
高镍降本“神器”
长期以来,钴都是三元电池里不可或缺的化学元素。但由于钴资源的全球产量低且不稳定,其价格高昂极大影响电池的生产成本。所以高镍电池在提升镍含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钴含量,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容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研究资料显示,在理想状态下,高镍的NCMA电池将钴含量降低至10%以内,促使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约合人民币700元/KWh)以下。根据中泰证券报告测算,目前市场上三元电池成本在800-850元/KWh,按照单车60KWh计算,使用NCMA电池单车可以节省6000-9000元。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随着后续高镍工艺成熟,且CTP等技术开始商业化应用,高镍三元成本下降曲线更陡,预计2023-2024年高镍三元成本将低于5/6系三元,2027-2028年成本将低于磷酸铁锂电池,最终理论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10-15%。容百 科技 董事长白厚善也表示,预计到2030年的时候,高镍电池的成本会和磷酸铁锂的成本相当,甚至会更低。
抢镍大战愈演愈烈
随着高镍路线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未来对镍的需求也将迎来井喷。2019年,全球仅有9%的镍被用于生产电池,80%的镍被用于生产不锈钢,未来更多镍资源将被用于电池。BenchmarkMineral Intelligence预测称,到2030年动力电池对镍的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13.9万吨飙升到140万吨,占镍总需求的30%。
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全球巨头都在抢夺镍资源。
在去年Q2的财报分析师会上,马斯克曾表示,如果哪一个矿业公司能够提供大量的镍,则特斯拉将会把一个巨大的订单给这家公司。据报道,特斯拉计划在印尼建设镍电池工厂,还于去年与加拿大矿业Giga Metals商议了一笔大额镍矿订单。
实际上,早在2018 年,宁德时代就通过子公司加拿大时代投资1500万加元参股北美镍业巨头,开始了对镍的布局。同年9月,宁德时代又通过与格林美、青山控股联手,在印尼建设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三元材料用前驱体原料等项目。为了得到印尼的镍,宁德时代还与印尼当地协议规定:宁德时代要确保60%的镍在印尼被加工成电池。
印尼是全球红土镍矿储量和产量最丰富的国家。2018年,印尼红土镍矿储量占到全球总储量的18.7%,产量更是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除了宁德时代外,“老对手”LG为了得到印尼的镍,计划投资98亿美元,与印尼的一家当地企业联手建电池厂。
同样是2018年,宁德时代的另一家“老对手”比亚迪联合高轩高科、中国五矿和唐山曹妃甸投资集团联合推出中冶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4万吨年产能的高镍三元前驱体(NCM622),二期为6万吨年产能的高镍三元前驱体(NCM811)。
而国轩高科在得到大众中国的入股支持后,除了跟中国五矿合作外,2020年7月又与合肥市庐江县人民政府签约,将年产3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落地庐江。
而进入2021年以来,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抢镍大战愈演愈烈。
容百 科技 于2月投资29亿元人民币,启动与遵义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高镍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二期,投产后高镍产能或将迈入10万吨/年的大门。两个月后,容百 科技 在韩国年产7万吨高镍正极项目又开工启动。
3月,在高冰镍技术取得突破后,青山控股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签订供应协议。青山控股将于2021年10月开始一年内向华友钴业供应6万吨高冰镍,向中伟股份供应4万吨高冰镍。4月,中伟股份投资6亿元人民币,通过全资子公司与新加坡RIGQUEZA公司签署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3万吨(印尼)项目合资协议。
而在上个月,亿纬锂能拟与贝特瑞、SKI设立一家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合资公司。此后一周后,亿纬锂能又与华友钴业、永瑞控股、Glaucous、LINDO签订《印尼华宇镍钴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合资协议》,各方将在印尼建设年产12万吨镍、1.5万吨钴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134亿元人民币。
“从我们的核心能源观点来看,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镍的累计需求将是过去30年的250%。镍是脱碳世界的突出赢家。因为无论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测试什么金属组合,镍的能量密度都是最高的。它是锂离子电池的主力。”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负责人表示。
不难想象,未来电池企业对镍的争夺仍将持续激烈。
6、庐江比亚迪4s售后什么时候上班
庐江比亚迪4s售后早上八点上班。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庐江比亚迪4s店的售后服务时间是每天上午8:00-下午5:00,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休息。
7、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投资额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粗略计算,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方有意投资及已经投资的新能源汽车规模超过了千亿元。2014年以来,包括河南、贵州、陕西、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投资兴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远远高于东部省份。
以下电动汽车资源网就2014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整理如下(截至2016年2月23日不完全统计),供业内参考:
一、2016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
1.御捷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无锡惠山 投资30亿(江苏)
2016年1月5日,总投资约30亿元的御捷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主要投资建设S1(两门两座电动轿跑汽车)、V1(五门五座电动汽车)、EX(纯电动SUV汽车)、VK(纯电动厢式物流车)四大平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包和控制系统生产及集团总部、研发及营销中心。项目计划于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于2017年6月正式投产,四大平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工业产值超100亿元。
2. 新能源汽车项目有望落户白银区 计划投资7亿元(甘肃)
2016年1月5日,甘肃陇南汇海汽车制造销售有限公司就白银汇能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该区进行了对接洽谈。该公司所属白银汇能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拟选址于白银银西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区,占地300亩,计划分3期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预计一期占地50亩,投资2亿元,年产2万台;二期占地150亩,投资3亿元,年产5万台;三期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年产3万台。
3.武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将投资51亿(湖北)
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2015年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将投资51亿元在汉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项目拟于今年开工建设,2017年正式投产,zui终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客车、3万辆新能源轻型车以及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实现千亿元产业规模。
4.庐江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项目投资30亿(安徽)
2016年1月28日下午,庐江县举行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10亿A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拟选址位于县经开区城西大道与环湖南路交口,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项目达产后,实现年产值不低于12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5万辆纯电动汽车和5亿10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生产线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6月底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份竣工,2018年7月份投产,投产18个月内达产。
5.新能源高速乘用车项目落户广平 投资20亿(河北)
2016年2月,总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高速乘用车项目落户广平,年产20万辆新能源高速乘用车,年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可解决就业2000人,带动发展相关配套企业50余家。
6.申沃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项目入驻山西孝义投资50亿(山西)
2016年1月16日,山西孝义市与山西华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客车联合研制生产基地项目在太原正式签约,入驻孝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在五年内生产规模达到5000辆的产能,预计年产值可达70亿。
二、2015年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
7.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合肥市新站区投资100亿(安徽)
2015年2月2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合肥市新站区。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在2015年三季度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三季度一期建成投产。预计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值超百亿元。二期将建设轻量化底盘和开放性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
8. 五龙电动车在杭州建新能源客车项目 投资51亿(浙江)
2014年6月8日第十六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签约的纯电动新能源客车项目,由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为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总投资51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5亿元,计划2015年建成后,实现2万辆纯电动中巴车、纯电动轻中型商务车的生产能力。
9. 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落户炎陵投资20亿(湖北)
2015年4月17日,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签约仪式在炎陵县举行。高端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选址在炎陵县九龙经开区西园区,由香港佳盈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兴建。
该项目总投资为20亿元,占地500亩,主要生产纯电动汽车、中巴车、校车,以及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配套汽车零部件。全部建成投产后,3-5年内可达到生产整车20万辆的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上缴税收20亿元,并力争在A股上市,可吸纳1000余人就业。
10. 17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南京溧水 投资超过30亿(江苏)
2015年4月17日,南京2015新能源汽车论坛暨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会在溧水区万驰国际赛车场举行。会上,有17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落户溧水,总投资超过30亿元。设计研发类项目3个、科技类项目5个、产业类项目9个。比亚迪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形成年产1万辆纯电动轻卡生产能力,为全国产能zui大的纯电动轻卡生产线亿元的中欧威能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2亿元的普斯迪尔充换电设备及电池包项目、投资2.1亿元的越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投资2亿元的东宇汽车线束和电子器件项目都填补了南京的产业空白。
11. 北汽新能源汽车落户常州 投资100亿(江苏)
2015年4月1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常州高端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将年产5万台新能源汽车。一期项目将利用常州英田汽车工厂及新增的153亩扩建厂房进行生产,力争diyi台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于2015年9月底下线亩新建整车工厂,计划投资85亿元,达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15万台。项目三期将进行局部改造,改造提升后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30万台。
12. 北汽两大新项目再落常州投资50亿(江苏)
2015年12月28日,常州市与北汽集团在行政中心就北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两个项目进行签约。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年产30万辆整车及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其中一期将年产15万辆SUV、MPV和轻型客车,二期重点生产新能源汽车,打造有利于常州市汽车产业升级的良好生态链。
13.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3项目落户章贡区 投资60亿(江西)
2015年8月23日,赣州市章贡区与北京东誉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优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60亿元的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章贡经开区水西产业园产城融合、赣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成功落户章贡区。
据了解,北京东誉达集团有限公司将投资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和章贡经开区水西产业园产城融合配套项目。其中,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专用汽车、改装车、乘用车整车生产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新能源汽车研发为主,项目将分五年建设完成。
14.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河北南宫 投资30亿(河北)
2015年8月,由法国kgm公司与河北龙一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南宫市经济开发区。
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将采用法国zui先进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打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产品。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生产电动汽车4万余辆,实现产值65亿元。
15. 天津高新区开建全球zui领先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基地 (天津)
2015年9月7日,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于日前落户高新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据介绍,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在高新区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总部,将北京恒天集团收购的国外高端产业项目及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落户高新区,包括:新能源汽车全国销售中心及运营中心;世界领先水平的电源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中心、中欧新能源汽车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心、远程******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新能源物流车等专用车组装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选址在高新区渤龙湖科技园,占地265亩,计划于2015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16.成都首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落户金堂 投资30亿(四川)
2015年10月23日,成都市首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项目——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户金堂县。这个投资30亿元,占地300亩,建设年产整车10万台、销售收入3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和相关配套项目聚集。
该基地11月将开建,2016年可以投产,主要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售价30万—50万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diyi台整车可下线. 河南许昌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投资100亿(河南)
2015年10月28日上午,许昌市政府与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打造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
据了解,拟建的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用地3000亩,分为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及50万套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0亿~500亿元,形成以电动汽车整车为主导的产值达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18. 中德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安徽省城 投资200亿(安徽)
2015年10月30日,总投资200亿元的“年产20亿安时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中心及中德新能源汽车设计、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安徽合肥高新区。
中德新能源汽车设计研究院项目,由安徽博澳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德国克拉尼设计研究院,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战略定位进行全方位合作,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500安时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技术及ABMS电源管理技术,结合欧美工业设计领域zui新的新能源汽车设计理念,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厂。
19. 众泰集团投资璧山高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投资100亿(重庆)
众泰控股集团于2015年6月24日与璧山签订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主要生产新款SUV、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整车规模达到20万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30亿元。同时,众泰汽车投资项目还将带动100余家配套厂商落户璧山,配套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20亿元。该项目预计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
20. 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浦口经济开发区 投资10亿(南京)
2015年12月1日上午,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项目一期占地规模96亩,投资10亿元,将主要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包括三个平台,分别是城市客车混合动力总成、城市客车纯电动动力总成和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21.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落户赣州经开区 投资约60亿(江西)
2015年12月2日,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赣州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赣州经开区举行。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赣州产业基地项目由合肥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60亿元,规划工业用地约1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项目整体达产后,年产值将不低于240亿元,年上缴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该项目主要建设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应具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 20亿AH动力锂电池(含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的生产厂房、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等。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将建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车及配套项目;二期工程将建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车及配套项目。
22. 新能源客车基地投产武汉 投资51亿(湖北)
2015年国内纯电动车客车巨头——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基地花落武汉“车都”。2016年底,年产能1万台商用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将先期投产。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基地位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总投资51亿元,占地800亩,其中一期项目用地300亩。项目投资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介绍,除南京基地外,公司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将在武汉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计划在2015年内动工,商用纯电动大客车生产基地预计在2016年底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约5000至1万台。
23. 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投资约150亿(河北)
2015年12月12日,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在曹妃甸工业区新兴产业园区举行。曹妃甸振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总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将引进德国zui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电动车动力总成18万台套、年产4亿安时锂子动力电池,还可生产汽车座椅、电动轿车、电动公交(大巴)及城市出租车等,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4. 望江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投资12亿(安徽)
总投资12亿元的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5年落户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由河北跃迪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主要产品是安达尔牌新能源客车,规格为6-12米的纯电动、气电混合型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城市公交车。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已于2015年底基本建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2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同时,望江经济开发区正积极推进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汽车零部件为支撑的产值超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25.力帆股份投建河南新能源电动车项目 投资额约22亿(河南)
2014年4月1日,力帆控股与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政府签署《力帆电动车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力帆电动车项目总投资额约22亿元,该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力帆电动车项目生产厂房、办公及辅助用房,项目计划生产LF520、LF520i、LF320、LF330新能源电动车,其中一期预计投资总额为3亿元,预计产能为1万辆/年,预计总产值为5亿元;二期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9亿元,产能预计为10万辆/年,总产值为50亿元。
26. 内蒙古包头市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 一期拟投资50亿 二期拟投资100亿 (内蒙古)
2014年4月4日,记者在包头市发改委获悉,2014年包头市将在包头装备制造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包头市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拟投资50亿元,计划2014年利用现有车间,建设年产1800辆新能源客车组装生产线亿元,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占地50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
27. 新能源电动车项目落户邢台威县 投资3.2亿(河北)
2014年6月,由浙江尤里卡机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5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差速电机和5万辆系列电动车项目正式落户威县。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5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差速电机和5万辆系列电动车,年可实现产值约6.6亿元,年上缴税金约2000万元,带动2000人就业。建设企业将成为一家集差速电机、控制器、后轿、轮毂、内饰、整装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电动车生产企业。
28. 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郴州 投资20亿(湖南)
2014年8月6日,广东珠海市茂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郴州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署协议,在郴州经开区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珠海市茂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在郴州经开区建设茂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总用地规模1050亩,计划总投资为20亿元,可年产各类新能源汽车50000辆。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2018年全面达产。2014年项目启动一期建设,2015年底一期项目可建成投入生产运营,这个项目将填补郴州市汽车制造业的空白。
29.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宫 投资10亿(河北)
2014年9月,总投资10亿元CSG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宫。该项目由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和二期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后,年可产微型电动汽车15万辆,产值30亿元。三期工程投资5亿元,增上微型电动汽车生产线万辆微型电动汽车。同时根据市场情况,与三期工程同步计划追加投资10亿元,上防暴SUV生产线条,生产康巴特牌防暴SUV装甲车。建成后,可年产防暴SUV装甲车1.5万辆。
30. 瑞华3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长兴 投资30亿(浙江)
2014年10月29日,浙江长兴县首批10辆纯电动大巴正式投入当地公交运营。该批纯电动大巴由瑞华集团制造,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250km。瑞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采用电池+电容耦合方式的技术路线,旗下电动大巴产品在上海已推广超过500辆,续航达250km,运行情况良好。瑞华集团2014年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立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形成年产13000台(套)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及电控、电池、电容、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年产3000台纯电动汽车车身底盘的生产能力。
31. 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落户天津 一期投资5亿 二期投资3亿(天津)
2014年10月29日,位于海滨街辖区内的天津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与北京东方财星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根据京津两企业签署的协议,新成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厂一期项目将于2015年启动,计划投资5亿元,可实现年产各类电动汽车3000辆。二期投资3亿元,实现年产各类电动汽车15000辆。
32.科德丰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荆州 投资15亿(湖北)
2014年11月5日上午,荆州市举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会,荆州区政府与江苏科德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事宜签约。科德丰新能源汽车项目选址在荆州区临港工业园,将建设汽车电池及零部件配套,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整车装配线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电动车3000辆、电池1亿安时,年总产值将达到56亿元,年税收超过1亿元。
33. 河北定州建全国zui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投资20亿(河北)
2014年12月,定州市与具有新能源汽车顶尖技术的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签约,针对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分散、产能不足等情况,合力打造集研发、实验、生产、销售和检测于一体的全国zui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实验和销售基地。一期工程总投资8.5亿元,建设厂房3.5万平方米,年产各种新能源电动商务车及关键零部件2万台(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6.7亿元,年利税2.6亿元,可提供500人的就业岗位。
34. 比亚迪新能源车项目落户青岛 投资30亿(山东)
2014年11月比亚迪新能源山东总部、出口基地和电动车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城阳区。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汽车新能源项目位于棘洪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规划占地1000亩,根据规划分三期建设完成,整个项目预计2017年全部建成。项目主 要生产纯电动轿车、中巴、小巴、物流车等产品,以及从事车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这意味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将实现岛城本地化生产。
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diyi阶段年产1000辆大巴车,主要用于公交车辆,第二阶段达到年产能3000辆,第三阶段达到年产能5000辆。达到5000辆规模的线. 邢台县签约红星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 投资30亿(河北)
2014年12月23日上午,邢台县政府与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行汽车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红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项目是邢台县谋划建设的红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引进中科动力C3、C5等成熟车型,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产能;二期投资15亿元,占地500亩,实施新车型开发,建设汽车研究院,新建两条汽车和电动车总装生产线,扩建四大工艺产能,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总产能。红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占地2000亩,园内除红星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项目外,还将投资20亿元建设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汽车制造四大工艺生产线及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为一体的新型汽车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税收10亿元。
36. 吉利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南充 投资70亿(四川)
2014年12月3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该项目成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国内布局建设的首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也是国内产品谱系zui广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
此项目选址在南充市嘉陵区,总投资70亿元,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设周期24个月,总占地1000亩。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发动机加工、电控等主要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和试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年产新能源商用车10万台和燃气发动机5万台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