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是地震带
1、庐江县是在地震带上吗
这个地震学上很有名啊。郯城—庐江断裂带,(又叫郯庐断裂带)庐江是地震带的南端,也是中原地区少有 的地震带
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也只有5.5级发生在定远县
2、安徽省庐江县是地震带吗
安徽省庐江县是地震带。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介于东经117°01′—117°34′、北纬30°57′—31°33′之间,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安徽地处华南地震区(Ⅰ3)和华北地震区(Ⅰ4)的交界部位,合肥—明港断裂以南隶属华南地震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Ⅱ4) ,进一步划分又分属麻城—常德地震带 (Ⅲ7)和 扬州—铜陵地震带(Ⅲ8)。
合肥—明港断裂以北,隶属华北平原地震亚区(Ⅱ6) ,进一步划分又分属许昌—淮南地震带 (Ⅱ9)和营口—郯城地震带 (Ⅲ10)。
(2)庐江是地震带扩展资料:
一、中国六大地震带
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6、吉林、黑龙江的东部。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二、扬州—铜陵地震带
该带 “北界是盱眙—响水口大断裂和郯城—庐江深断裂的南段,南界是无锡—崇明大断裂和江南深断裂,构成一北东向的楔形,东北端延伸入黄海海域,西南端收敛于江西九江附近”。安徽长江沿岸地区 (江南深断裂以北)位于该带的西南部分。
扬州—铜陵地震带“自公元 999 年至今共记载了 25 次强震,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11 次。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全带 11 次 6 级以上地震有 9 次位于黄海,最大震级达 6.75 级” 。此外,该地震带中江苏溧阳地区紧邻安徽,1979 年又发生 6.0 级地震,显示了较强的地震活动水平。
扬州—铜陵地震带中的安徽部分,历史上曾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即 1585 年巢县 5.5 级 和 1743 年泾县 5.0 级地震。
3、庐江会发生地震吗?
庐江处于郯庐地震带,因此有可能会发生地震。
郯庐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4、庐江县地震带上海有没有应相
没有。庐江地震带是欧亚板块内部一个新生代相对活跃的岩石圈断裂系统,上海不在地震带上所以没有影响,上海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地震的记录。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
5、巢湖市庐江县在地震带什么位置?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带,又是华北地区强地震带之一。它南起湖北黄梅,向北经安徽庐江、嘉山,江苏的泗洪、宿迁、新沂,山东郯城、潍坊,穿过渤海湾而挺伸到东北境,总长2400公里以上。
它形成于太古代末期,中元古代末得到发展,中生代活动最为强烈,新构造期乃表现强烈的活动。在鲁南苏北地段。该断裂带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在郯庐断裂系纵贯中国东部,它是中生代以来在一些古断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郯庐断裂带为主干,南北均有一些分支,形成一个具有成生联系的断裂系统。居于中段的郯庐断裂带由一束平直的走滑断裂组成,断面向E陡倾,在其两侧变形特点有明显不同。东盘以长距离牵引拖曳为主,断续出露的青白口纪张八岭群、南华—震旦系及古生代地层,在庐江、张八岭一带呈NNE走向,向北逐渐向东偏转,至苏北宿迁—泗洪、响水—淮阴一带转为NE、NNE向。总体呈NE—NNE向大型弧形构造,其间可能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拉断现象,显然具牵引弧特点。至于肥东地区出露于郯庐带中的阚集岩群、肥东岩群等中深变质构造岩片,这些古老硬脆的块体,很可能是走滑错断的碎片。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郯庐断裂带的南部广济、宿松等地断裂两侧的震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大致呈由NWW向转为NE向的弧形,平移错动不显著,说明郯庐断裂带南部是在一个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大走滑拖曳部位在郯城、庐江一带,向南逐渐减弱消失。
郯庐断裂带的西盘构造带与构造线主要为NWW至EW向,与走滑断裂带直交,不具拖曳特点,出现巨大断距。郯庐断裂带南端达长江北岸,与扬子陆块北缘逆冲断裂带以及大别推覆体前缘断裂带同时终止广济附近,即他们具有共同终点。由此不难设想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深层俯冲和大推覆与郯庐断裂带的大平移有密切的成生联系。平移作用导致和加强了西侧华北陆块的深层俯冲和大别块体向南挤出与推覆效应。而推覆与俯冲是以郯庐断裂带为边界条件,并使走滑断裂带随推覆同步发展延伸。这种走滑与推覆的联动现象在中国东南部已有多处见到。郯庐断裂系南延部分的庐江—怀宁断裂,平移距离很小,该断裂在湖口与赣江断裂带相接后,因九岭叠瓦式逆冲推覆带沿其西侧向SSW方向推移,使其平移特征得到显著加强,以后形迹断续零星,至粤西地区主要是迁就利用了较古老的四会—吴川断裂带,又有所加强。郯庐断裂系北段为舒兰—依兰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断裂走向也向NE偏转,左行走滑作用明显减弱,敦化-密山断裂后期右行走滑则比较明显。根据地质依据和大量定年数据,郯庐断裂带启动于三叠纪末(2088Ma~245 Ma)(王小风等,2000),强烈走滑于侏罗纪—早白垩世(100 Ma~208 Ma),晚白垩世至古近世为伸展期,新近纪又有一些挤压或右行走滑。断裂带西侧大约也在印支期发生了华北陆块向南俯冲,处于中下地壳的大别山“山根”受到挤压深层发生超高压变质,开始挤出,在中部层次形成低温高压蓝片岩带。于侏罗纪时岩块大规模向南逆冲推覆,在白垩纪时大别山体开始隆升,周边断陷。东南沿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走滑剪切的时限集中于100 Ma~120 Ma(舒良树,2000)。所以中国大陆东部的NNE向走滑作用启动时间有所不同,但均结束于100 Ma前后。横向上把地壳切割成“两堑加一垒”的构造结局。
6、安徽庐江县地震带包含那几个镇
合肥市庐江县各镇。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我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其中合肥市庐江县发生3.0级地震。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7、安徽庐江会地震吗
会,我是庐江人!庐江属于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合肥靠近这个地震带--郯城-庐江断裂带。这是一条大断裂。在这条断裂上有可能发生地震。这条断裂通过肥东的王铁-撮镇到庐江,过桐城、潜山擦大别山的东缘而过。
8、庐江县是在地震带上吗
四大地震带这个标准不一,当然庐江是地震带。
百度文库:李四光预测的中国四大地震带:http://wenku.baidu.com/view/c6d3067001f69e31433294d3.html